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4 12:42:00| 人氣22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化視野與產業創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李仁芳 Jen-Fang Lee

清大機械系教授賀陳宏曾在「失根的產業,漂泊的經濟」一文,點出了一國文化與其產業創新的微妙關聯。文中「只有文化先進的國家,才有強大的傳統產業」;「世界級的製造,必聯結著世界級的文化力量」等語更是深具洞見的精闢論斷。

今天舉國上下似乎對「知識經濟」充滿了憧憬與追求的熱情,但以「國家創新體系」的觀點來看,我們至少要注意台灣當前面臨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陷阱(或瓶頸):文化視野與文化認同的問題。

西方工業革命以來,東方唯一在工業創新(無論是家用錄放影機等產品創新或是看板制及時生產等的流程創新)可與西方分庭抗禮甚至後來居上的只有日本。而日本也是對自我文化認同最深刻、最執著的東方國家,此間關聯豈是偶然?

筆者常帶著研究生到日本京都參訪,細細深入探索這千年古都的唐朝古風意象;也浸淫體會了傳統與創新的微妙關聯。

如果你出了京都車站,只是在烏丸通大街走上大半個鐘頭,絕不見任何想像中京都的秀美。但是走著走著,你就會發現京都那獨特的內蘊秀色。

除了著名的京都御苑、二條城、東本願寺、銀閣寺、桂離宮、三十三間堂與清水寺外,京都的巷弄裏(如花見小路通)常有乍現的小建築、小庭院與小店讓你驚豔,駐足激賞不能離去。

小庭小院裏的細沙流水、盆插陶缽,一路迤邐湧現,但見神巧,不見彫琢。尤其東山地區的法然寺、知恩院等古剎、茶畹町的清水燒陶器與二年阪、產寧阪各色美藝作坊。悠遊流灠之餘,你很容易就能感應到生活人文,簡單、細膩、精緻、優雅、虔誠、信仰—一種屬於京都的獨特東方生活美學素養。

一月十四日的「弓引初」,全國的男、女青年著古典和服到三十三間堂參加考驗是否成人的射箭比賽。研究生們觀賞之餘不免感嘆「揖讓而昇,下而飲」的古禮竟在異國重現。

東山地區特別保留了京都這千年古都的許多人物遺澤與古蹟。如戰國武將上杉謙信的別墅、足利義政的書苑、北政所(豐臣秀吉夫人)的高台寺,均保存完好。許多日本各地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都由老師帶來拜觀先人的土地與先人的事蹟。

 

日本人的技術創新與設計創新,在在均充分表現他們的在地特性與從傳統養分中推陳出新的創造力。例如以SONY民生電子產品系統為代表的「輕薄短小」(miniturization)工程技術,正是反應日本地狹人稠、空間緊張的在地特性與消費者需求。以豐田為代表的「精實生產」(lean production),能以更精簡的廠房空間、庫存空間與更壓縮的製造流程時間,推出組裝品的流程創新,也反應了上述的日本特性。

三宅一生的服飾建築美學與禪意思考,也是從日本的傳統價值出發,推出震撼全球的創新設計理念。

攸關國家競爭力發展的創新價值(Innovalue),其實植根於一國的國家創新系統(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除了產業、學校、研究機構與政府,均對國家創新系統的建構各負責無旁貸之職外,更重要的是該國社會與人民,有無強烈清晰的時空定位聚焦與自我文化認同。

看日本人從小就在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過程中,涵養吸收本國在地的文化與典章養分,並打造清晰的時間軸線與空間座標。知道自己的所來處,知道自己現在在那裏—這樣是不是使得他們更有信心、更篤定未來要創新到那裏去!

認識自我固然是智慧的開端,更是創新的起點!如果我們的台北名廈取名「艾菲爾」,如果我們無論在思想與制度上,老是拿大西洋海圖在台灣海峽找航路,一點毫無歷史感與空間感的自我知覺,那麼我們的「創新價值」前景是堪憂的。

如何加緊讓我們的年輕一代克服文化落差(cultural divide),有更清晰、更聚焦的在地時空視野與文化定位,恐怕是國內「創新工程」最關緊要的一個環節。

台長: 小愛
人氣(22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日本藤素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0 08:00: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