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26 21:12:09| 人氣1,8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回應與挑戰之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館長按:吳聰敏老師的文章,「口罩哪裡去了?」,請參考。
http://ccms.ntu.edu.tw/~luohm/WhereMask.pdf

<5/15 發言人:沒啥好生氣的>

館長以及其他朋友:

感謝你們的討論及指正,我想針對這個話題我無法再多說下去,因為擺在眼前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各位是教授經濟學的老師,是這一領域的專家學者,我不過是個曾經修過經濟學的學生(而且還“學的不好”),再談下去豈不是更暴露我對經濟學的“無知”嗎?我可不想在魯班門前弄大斧、咖啡館旁沖三合一,我泡出來的廉價即溶咖啡怎麼在色香味上“競爭”的過專業好手多年的研發調製呢?何況,我不想因此侮辱了以前曾經教過我的經濟學老師。

言歸正傳,我只想簡單說明為何我看了貴館大作會“生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文中一段話:“取締高價…不只是對新增供給所需的較高邊際成本視若無睹,更阻斷了高價格能夠發揮的重要功能,也就是鼓勵競爭者以增產或進口方式加入供給行列。”我經濟學學的再不好,也總還知道市場價格升高會吸引更多供給者投入,然後量增價跌的道理。我之所以會感到憤怒,是因為文中把“高價”僅歸因為“較高的邊際成本”,而完全忽略去定義何謂高價,以及多高叫反應成本、多高叫發國難財?當然,這些又變得很難定義,根據經濟學不成文規定,凡是很難定義、難以量化、抽象模糊、主觀隨人自由心證的東西都不在客觀討論之列,因此通通捨去不談,只談它願意談的範圍,就數字談數字、就價格談價格,完全賦予它中立的地位與價值,在某種程度上我以為這種做法是無意間偏站在供給者的立場、為廠商(資本家)說話。此處我不得不說一句重話,主流經濟學完全是強者的邏輯、基本上是為現狀及為既得利益者辯護,雖然口口聲聲說要如何如何才是“真正”對貧者或消費者有利,卻無法真正引起後者內心的共鳴。極端信仰市場機能的自由派學者說,行政機關對於市場具有“微妙敵意”,說就是有人打死不相信市場的功能,我實在想反駁,為何就是有人對政府具有“微妙敵意”,打死不願相信在某種極端狀況下市場會失靈,政府介入可以發揮緊急救助功能?該文為了將結論導向去批判那隻看不見的手的預設立場,所以一開始就使用一個已經認定好的出發點:政府是管制在先,然後口罩價格飆高在後,事實上,正如福爾曼所說的,這之中的時間點孰先孰後,其實很值得商榷,當時我就看不出這兩者的因果關係怎麼會這麼武斷而直接。

我不想對我不懂的事情亂放炮,但實在是有感而發。最近恰巧讀到一本所謂寫給普羅大眾看的經濟學科普書籍,裡面的一句話也是讓人看了極端感慨。那是一個在討論因老闆歧視員工的猶太人身分而藉故開革該員工的case,經濟學家的說明居然是:“沒辦法,因為歧視也是一種選擇。”我不敢相信,經濟學家怎麼會冷酷到這種地步?在我看來,某些時候,選擇才是一種歧視吧!?

我不知道,如果人類任何事務都可以用這麼高、這麼遠的觀點來加以理解,任何人類現象不管議題為何、性質為何,一律都用市場運作來解釋,畫畫圖形導導數學,然後說自己是客觀理性,別人是不懂無知、自己是真正懂得如何為貧者著想,別人是在“忌妒有錢人”(通常會這麼說的人,根據心理學,是因潛意識裡的恐懼心理,而將自己投射成那個被人忌妒的對象)、自己的學問是博大精深,別人的學科是在立法院和電視都可以學得到的菜市場學問,這樣的一門學科即使真的難如登天,卻一點親近性也沒有,這很值得暗爽嗎?這樣的一門學問有什麼人性可言?居然還誇口說經濟學研究人類行為?何不用一些model來研究研究經濟學自身為何會有這種傲慢現象?

對不起我的口氣真的很壞,我不是針對各位做人身攻擊,而是氣自己很難跟學經濟的人溝通,因為經濟學家通常都認為經濟學是一門什麼都可以解釋的萬能學科,然而在別人眼中看來有時實在是在硬ㄠ,沒錯,就經濟學的原理原則和研究方法來談經濟問題是沒錯,只是有時只就經濟學談人類事物,而不思(或不屑思)其他角度,不免也是種遺憾(當然各位可能不認為)。

我想說的是,我也同樣不認為月入什數萬坐在冷氣房裡打電腦是錯的(畢竟我現在也同樣坐在電腦前,只是沒有吹冷氣和月入什數萬),我也不認為各位所作的政策建議不對,畢竟那些還是有過往歷史經驗及學理根據在背後做基礎,我只是覺得各位都是有知有識的人,有辦法有人際網絡讓別人送你“怪怪的口罩”,在別人都在缺貨的時候有通路一送被送20個(不知道為何這種說法總讓我想起以前周玉蔻說:“為何我都採訪得到李登輝,你們採訪不到?”還有晉惠帝可能會說:“為何只有我吃得到肉麋?”如果人家能夠吃得到肉麋你想人家會不願吃嗎?)、有能力“發揮實證精神”上網去ebay查詢口罩價格,知道事情的“真相”,有堅實的學術知識幫助你們在混亂的時刻做對自己有利的決策,這些別人都沒有啊!(千萬別說我在“忌妒你們”,好嗎?這種對人性的誤解實在很侮辱人!)經濟學只談“願付”而不談“能付”,實在很狹隘,當然這裡我可能又因為“經濟學沒學好”而又“誤解”了願付的意義。


<5/15 發言人:看魚的奸商>

福爾曼與沒啥好生氣的朋友:

經濟學家倒也未必都站在奸商那邊,不過奸商之所以成奸商,必定是頭腦異常冷靜,凸啊,凹啊的數學公式算的一清二楚,如果為政者只憑小腦反射的直覺行事,恐怕根本對付不了奸商.

其實當疫情蔓延之時,口罩已是具外部性的商品,政府確實有介入的必要,不過管制價格實在是下下之策,根本問題在增加供給. 本奸商甚至認為,如果政府一開始放任價格飆漲,等到奸商們四處調貨進來準備大賺一筆時,政府只要動動嘴巴說將在各超商通路供應便宜口罩,便足以讓口罩價格崩盤,不但奸商血本無歸,百姓還可以在台灣買到全世界最便宜的口罩,這種對奸商養、套、殺的做法,才是施政的最高境界呢


<5/15 發言人:駱>

福爾曼:

你的理解確實有一個小問題。你認為在管制前價格已經漲到200元,所以不能說因為政府管制,所以要用不便宜的價格才能買到。

我們應該問的是,在需求大增之後,「有」或「沒有」政府管制,價格是否不同。顯然,我的看法是,政府管制不但讓價格上漲,還讓「奸商們」判斷價格還會持續上漲,所以會有一千萬個不願通關的口罩,價格自然就更漲了。


<5/15 發言人:駱>

沒啥好生氣的:

我想,如果你要藉由口罩,把批判「主流經濟學」的想法,全部傾洩出來,也無不可。不過,除了修辭學,最後還是要回到「事實」上來,這是任何假說都需面對的考驗。

我的問題是,所有支持政府介入的人,應該要告訴我們,到現在為止,政府的介入口罩市場,除了讓大家更想買口罩之外,解決了什麼問題?人們買到口罩了嗎?事前宣稱要保障「平常老百姓」買口罩基本權利的目的達成了嗎?由國家衛生局以最古老配額制度配送的口罩,讓許多人宣稱擔心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都拿到口罩了嗎? 沒錯,我對政府不僅有微妙的敵意,我還認為在掌控資源的配置上,政府是絕對無能的,這是無數實證經驗告訴我們的。

當然,你可以宣稱問題是出在當下「這個」特定的政府,如果是另一個政府可能會更好。這一點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不過,由現在朝野一致追獵「奸商」看來,換一個政府情況還是一樣。


<5/15 發言人:福爾曼>

駱:
若談回到「事實」,政府介入口罩市場後,價格有較高嗎?(成交量變少,或者買不到,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在此,我甚至認為成交量不見得變少。)
「對於政府介入口罩市場,除了讓大家更想買口罩之外,解決了什麼問題?」,哈哈,不好意思,我就是託政府的福,才順利又多買了幾個。政府的介入,不僅影響消費者的想法,更影響供給者的預期。(所以原先左移的供給線,又右移了),另外,大家更想買口罩,不是因為政府介入,而是因為SARS!!因為SARS的疫情愈來愈擴大!!還有,我的問題不在管制前或管制後價格有無不同,我想說的是,在尊崇「價格機能」下的那一條需求曲線的定義。若那個定義下的「很願意」但「不能夠」的人被犧牲掉了,則我如何捍衛價格機能。


<5/15 發言人:駱>

福爾曼:

政府管制價格上漲,至少有兩類效果。其一,有些人,像你一樣,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其二,有另外的一些人怎麼也買不到。這兩類人的的相對多寡,就看那管制的價格有多低而定。

但是,我們清楚知道,不能只以第一類人的滿意程度來衡量管制政策的適當與否,還要考慮第二類買不到口罩的人。這些人,是不是也是你說的,「很願意」但「不能夠」買到的人呢?!


<5/15 發言人:劉>

沒啥好生氣的,

我還是建議您不妨看看經濟學原理,那個叫做生產者剩餘,也叫做準租。是的,經濟學家明白承認那是不勞而獲的結果。但是取締準租是否對於實際問題有利?所以問題是長期供給彈性如何,以及所謂長期有多長期。

如果今天討論的是個廠商有專利權壟斷的藥物,還是今天只有某種沒有供給彈性的生產要素,還是新的口罩必須等一個月才能運進來,我的政策建議會完全不同。就是政府應立即介入,用政府無能的惡換取短期供給彈性低,同時"短期"過長的惡(不過這一點,不同經濟學家就會有爭論了)。

所以我在文章中首先強調,我們必須先檢視口罩的長期供給彈性為何。所有後面的推論都是站在我認定口罩的長期供給彈性很強,而且所謂長期,不過三天。因此,政府的價格干預只會壞事,甚至造成人為的供給彈性過低。此時就增加了以權易錢的機會,政治經濟學也稱為競租。

所以如果您再仔細閱讀我一系列的發言的話,應該可以發現我非常強調口罩此一商品的彈性多大,是我整個論述的基礎。引證eBay,也就在於以實證佐證我的前提並不離譜。


看魚的奸商:

我非常欣賞您那個養,套,殺的政策建議。如果有我來做,我就會照您說的把價格弄崩盤,大"殺"奸商: )


<5/15 發言人:僧>

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市場與價格機能,
充其量也只是 Mechanism (機制) 的一種.
不同的 Mechanism Design 自然會影響人們作出不同的選擇與資源的分配.

諸位大德對於市場機制的批評,
我們虛心受教,
而館長所一再強調,
在不扭曲價格機能的前提下,
以補貼方式來<救濟>市場機制可能的缺失,
我相信正是一個我們承認市場機制有其缺陷並勇於面對與補救的例子.

但是也請諸位大德在批評之餘,
不吝賜教.
說說看有什麼其他機制較市場機制為佳,
並將該機制如何影響人們決策及資源的分配的推理過程詳細說明,
好讓我們了解為何該機制優於市場機制.


<5/15 發言人:遠>

沒啥好生氣的:

給我 20 個口罩的是我媽, 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 書沒讀太多, 一輩子沒正式的工作, 過去辛苦的從事家庭代工貼補家用。她沒有特殊的管道, 但是她很關心子女, 很勤勞, 願意四處去跑去問買口罩, 然後一買 20 個, 她的行為其實和許多人相同。

然而正是許多人這樣大量的購買, 需求大量的擴張, 市場才出現短缺, 價格才向上攀升。因此從來不賣口罩的電子商務網站開始賣起口罩, 水果攤、檳榔攤也都賣起口罩, 一堆人跑去進口口罩, 這些都是過去沒有的, 他們這麼做也都是為了趁機賺點錢罷了! 這就是市場機能。

市場機能的運作需要時間, 也許要花上幾個星期甚或一兩個月, 市場供需會再次趨於一致。如果我們因為短期的短缺要求政府介入市場, 我不知道政府如何能夠比市場機能更快速的完成任務。歷史經驗告訴我們, 通常狀況非但不會改善, 只可能惡化, 結果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讓市場重新建立。

歷史是否會重演, 讓我們等著看吧!

台長: 黑咖啡&白咖啡
人氣(1,8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