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31 18:32:24| 人氣5,76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可憐無定河邊骨---《搶救雷恩大兵》1998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拂曉,聯軍二十萬,五路齊發,於諾曼地強行登陸。為了強攻希特勒口中這段大西洋長城,聯軍以源源不絕癱下去的生命,堆出一條血路。就這樣,米勒上尉所屬的部隊佔上灘頭。留下死魚般的屍首,隨著殷紅的海水漂滿岸邊。

喘息未定的米勒,突然接到一項奇特的任務:要帶領一個班的兵力深入最前線,找尋一位名叫雷恩的傘兵。原來雷恩的三個哥哥都已犧牲,上級指示要把他遣返後方,為他家留一個後。這趟路闖進了德軍的火力範圍,在犧牲兩員士兵後,米勒終於找到了他。但雷恩卻不肯走,他不願拋棄岌岌可危的陣地與弟兄。米勒思考之後也決定留下來,協助死守。

這部電影就用一個大戰中的小插曲來思考,諾曼地登陸與二次世界大戰,除了聚集在飄揚的美國國旗下歡呼勝利之外,還能找出什麼意義?

馬歇爾將軍的仁心,算是一層意義。雷家的不幸,被拍發弔唁信的打字員發現。跟著層層上報,傳到了三軍參謀總部。幕僚間意見不一。因為雷恩生死未卜,下落不明。若貿然派人搜尋,無異是置特遣隊於險境,但是不調回又有虧人道。這時馬歇爾將軍讀了一封信。那是南北戰爭時期,林肯總統寫給一位母親的信:「您有五個兒子,卻都在戰場上壯烈犧牲。這麼大的打擊,我再怎麼安慰也無濟於事。不過我必須在此向您致謝,因為他們是為了拯救共和國而死的。希望天父能安撫您的悲痛,願您永遠保存愛子的回憶,以及他們為了自由而犧牲的榮耀。」這封信,指向了一個美國的理想:「不自由毋寧死」。這是美國人在國家層次的理想,也是富蘭克林、傑弗遜、華盛頓當年開國的精神。林肯繼承了這個理想,馬歇爾也想繼承。但不論是多偉大的理想,戰爭一啟動,千千萬萬的家庭都會失去親人。而孤寡絕後,更是喪親之痛中最難撫平的。馬歇爾不願坐視遺憾的發生,營救雷恩的命令因此定案。

然而,特遣隊接獲這樣的任務,滿腔的不平是必然的。一個隊員就這樣發牢騷:「憑什麼八個人要冒險去救一個人?替那傢伙的老媽著想?哼,我也有媽,中士你也有媽,我打賭上尉你也有媽。為什麼我們就該死?」米勒淡淡的回答:「這是軍人義務,服從命令比什麼都重要,包括你們老媽。」「不管這任務多麼狗屁倒灶也一樣嗎?」「沒錯,尤其是你碰到狗屁倒灶的任務時。」米勒對這項任務的看法已不言可喻。

《孟子》裡有一段相近的故事。齊宣王看見有人牽牛從堂下走過,就問:「你要牽去哪裡?」那人回答:「要宰了祭鐘。」王說:「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它發抖的樣子,好像明明無罪卻被判了死刑。」那人問:「那麼要廢除祭典嗎?」王想了想就說:「祭典怎麼能廢呢?就換隻羊吧。」孟子見宣王時提起此事,因為齊國民眾都認為用小羊換大牛,唯一的理由就是小氣。因為如果是真的同情牛,那羊要不要同情呢?牛羊都是一條命,兩者哪有差別?被孟子一說,齊宣王也笑了起來,但他不承認是因為小氣才換羊的。孟子於是安慰王:「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

馬歇爾和齊宣王一樣。他不忍心雷家老母再受喪子之痛,於是一紙軍令把八個優秀的官兵送進敵人虎穴中。那麼這些人的媽媽呢?這就是孟子說的「有仁心而無仁術」。馬歇爾比較好的作法是通令全軍:各部隊若有雷恩消息,立刻通報回調。同時即日修改徵集令,不再讓獨子或兄弟同赴戰場。而更人道的作法,是戰後戮力推動一個維持國際和平的機制,並且帶頭遵守奉行,藉以向全世界宣告捍衛和平的意志,使天下父母都免受喪子之痛。這才是救雷恩的一念,可以為國家與世界作出的最大貢獻,也就是孟子告訴齊宣王「是心足以王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足以保四海」的道理。因為馬歇爾和齊宣王的同情心雖然稱不上「仁術」,但的確是「救得一個是一個」的不忍之心,正是仁者情懷。有這種心,就能有王者事業的實踐。

與馬歇爾的仁心相呼應的,是米勒上尉對人的愛。

兵凶戰危,生死存亡只在一瞬之間。像特遣隊在途中,碰到一個法國人要將小女兒相托,希望特遣隊送她到安全之處。米勒嚴詞拒絕,但他的隊員卡帕佐卻心軟,希望順手作好事。就在兩人爭執之際,卡帕佐突然遭到狙擊。倉促間,隊員四散掩蔽。等射殺了狙擊手,卡帕佐已經斷氣。「目標大、行動緩、警覺低,所以不能救小孩。」上尉痛心的告誡。到了最後巷戰,那個毫無戰場經驗的翻譯兵被大陣仗的殺戮嚇呆了手腳。短兵相接,刻不容緩,他支援的彈藥一遲就害死兩名弟兄。後來迎面碰上德國兵又嚇得痙攣一樣,全身武裝卻走不上樓梯,害同伴活活被刺死。一場貼身搏鬥中,兩條性命爭奪一柄刺刀。為了活,彼此摜盡全身氣力,把刀尖一寸又一寸刺入對方胸膛、心臟,直到敵人活睜睜僵死為止。戰爭中人浮於命,永遠踏不到底,只能掙扎飄著。唯有反射性的毫不容情,才能逃到性命。然而,在這種你死我活的處境中,米勒仍然沒有放棄對人的愛。

有一次,特遣隊意外發現德軍的機槍陣地。士兵建議繞路,避開敵人,這是標準作業流程。但米勒不同意,他判斷這是零星陣地,空軍不可能為此來轟炸,於是下令攻堅。「長官,清理戰場不是我們的任務。」隊員不以為然的表示異見。「你是這麼想的嗎?你要讓他們突襲下一個連隊嗎?」米勒反問他。「不,我只是說,這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打勝仗。」「我有不好的預感。」「你幾時有過好預感?」弟兄們都想避開凶險,但上尉認為義無可避,因為他顧慮後面的部隊會中埋伏。一場激戰終於展開,特遣隊總算破了陣地,擊斃四人,活捉一人,但醫護士不幸陣亡。士兵激忿的要處決那名投降的德兵,上尉則走到一邊慟哭。由於自己的決定而喪失弟兄,他比任何人都自責,但他最後仍下令放人。因為解除武裝後,敵兵只是戰俘。即便他有可能被德軍半路截回,上尉依然堅持要遵守戰俘處理的原則。

找到雷恩之後,雷恩居然不肯走。上尉來徵詢中士的意見,中士說:「雷恩說得對,他憑什麼走?他愛留就讓他留,咱們趕緊走人,這是一個作法。但另一方面我又想,要是咱們留下來也許會有奇蹟,大家死裡逃生。等有一天我們再來回想,就會發現『搶救雷恩大兵』才真正是一件像樣的差事,可以蓋過他媽的這一團又亂又恐怖的狗屎仗。」

登陸後聯軍為了爭取時效運補,摧毀了諾曼地前方沿河的橋,以阻止德軍坦克靠近,只保留兩座橋便於日後通行。雷恩的部隊就是奉命守橋。但是在德軍的全力搶攻下,這個部隊已傷亡殆盡。對中士而言,守這座橋,救一條命,支援一群殘兵,比隨主力軍進攻柏林還有意義。對上尉而言,走,等於遺棄。不走,就是賭命。他原可回去交差,卻還是選擇協防。陣地可以繞而不繞,戰俘可以殺而不殺,如今可以走而不走。這些決定,都不只是為了自身安危。但令人扼腕的是沒有奇蹟,中士和上尉雙雙陣亡。「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上尉選擇捨生取義,因為他心中始終存有一份對別人的愛。

這部電影,呈現仁心,呈現博愛,更進一步呈現勇者的心。

影片一開始,噠噠噠的震撼就令人喘不過氣。真實而殘酷的聲光,把人逼入戰場,近距離的目睹交戰的過程與死亡的慘烈。恐怖、絕望、慌張、混亂。士兵落下水、爬起來、又跌下水、突然就被裝備勒死了。還聽他在講話,突然半邊臉就炸糊了。一個人跑跑跑,突然發覺手斷了又回去找。在屍骸當中拿起這隻不對,再拿起另一隻,再跑。還有人拖著同伴跑,回頭一看只拉了上半身。敵火綿密,大半的士兵是艙門一開就被打死。而那些掉進海裡的,子彈照樣竄過水,悶沉一聲就射穿肚腹,一大片的血在水裡亂冒。從這種怵目驚心中,我們才明白人是這麼的脆弱。哪裡有什麼勇猛的兵?哪裡有什麼不死人的勝利?導演教我們:戰爭要從這裡認識,才能衷心的厭戰,衷心的企求和平。

米勒上尉,也是同樣的脆弱,同樣只是普通人。但他膽識過人,所以能完成任務、成為英雄。但是這樣一個勇者的膽識從何而來?九死一生的毅力從何而生?原來,這不是因為他天生驍勇善戰,也不是因為他心中堅定著「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的信念,而是因為他想要回家。想要回家陪妻子、想要回家教他最喜愛的文學、春天來了就兼差當個業餘的棒球隊教練。他只不過是一個中學老師!如果沒有戰爭,他一輩子不會離開他的家鄉,他希望回鄉終老。活著對他是可貴的。他珍愛生命,所以他能冷靜地承受瘋狂的戰爭,超脫無謂的仇恨。他在戰爭中努力讓自己成為戰士,努力要活過戰爭,也努力在戰爭中減少其他的死亡,甚至最後為此付出性命。因此,他臨終時鄭重的告訴雷恩:「好好活下去。」活下去太重要了!因為活下去,不僅代表所有為雷恩犧牲掉的人都是值得的,代表這場荒謬的戰爭是有意義的,而且還代表了在他死後還有新的希望會繼續下去。

這是個悲劇。這麼熱愛生命、反對戰爭的人,卻成為一個非去殺戮不可的劊子手。因為不爭取活命,就只有死亡。英雄不是真實的,英雄只是想爭取活著回去的機會。出生入死,說是要為國家贏得勝利,實際上是為了活著回到他最愛的原點,只此一念。一個珍惜自己生命、對別人生命也有深厚同情的人,卻身不由己的捲入瘋狂的戰爭中,命運多麼舛結?而更大的悲劇,莫過於這樣的人同樣不能如願。

戰爭中人人脆弱,人人想活,這才是最平凡且最真實的共同心願。既然如此,那麼戰爭的根本意義就是讓人生存、減低殺戮。所以米勒才說:「我只知道,我每多殺一人,就會離家更遠。」武力是一種最後的手段。武以止戈。止戈,所以為武。戰爭中最大的智慧,就是避開戰爭、停止戰爭。與其思考戰爭,不如思考和平。缺乏對和平的思考,就無法免除戰爭的恐懼。過去帝國主義的信仰中,和平就是聽我意志,由我號令。只有躺平,沒有和平。戰爭只是掠奪、征服與支配的工具。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這種心態下付出的慘痛代價,是人類史上莫大的警惕。但為什麼和平總是維持不住呢?因為和平的前提在平等,在於願意與人共存共榮。世上永遠會有大國小國、強國弱國、富國貧國,如果沒有平等對待的信念,戰爭必是如影隨形。天下沒有註定的戰爭,只有求來的戰爭。和平不難,難在人不想要和平。

諾曼地六十週年的紀念會上,盟軍與戰敗國等十七國的領袖齊聚一堂,德國也首度出席。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凡爾賽合約對戰敗國的敵視,種下希特勒崛起的惡因。而如今,法德兩國總理卻在紀念碑前擁抱。歐洲人進步了!這種政治識見的躍進,彰顯出他們處理仇恨的新能力,也彰顯出他們對和平共存的新體會。今天整個歐洲走向統合,沒有人還認為這個區域會陷入國際爭戰。可能的火苗,遠遠的落到美國與中東、中國的糾紛之間。但願,這位美國導演所代表的思想,並非領先美國政壇與這些國家一百年。

【影片資料】
英文片名 Saving Private Ryan
出品年代 1998年
導演 史蒂芬‧史匹伯 (Steven Spielberg)
劇本 勞勃‧羅戴特(Robert Rodat)
主要角色 湯姆‧漢克(Tom Hanks)湯姆‧賽斯摩(Tom Sizemore)麥特‧戴蒙(Matt Damon) 飾上尉軍官米勒 (Capt. John Miller)飾霍爾中士 (Sergeant Horvath)飾雷恩大兵 (James Ryan)
攝影 詹里士‧甘米斯基(Janusz Kaminski)
音樂 約翰‧威廉士(John Williams)
時代背景 1944年6月6日‧聯軍於諾曼地半島登陸

台長: Jonas
人氣(5,765) | 回應(2)|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ki
終於找到一個用心看電影的人
2006-11-01 15:04:56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6 04:11: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