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11 10:33:00| 人氣1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台流流浪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又調皮了,處罰你不能住校三天!」
雖心有不甘,但看到老師堅決不妥協的口氣與表情,小湯只好硬著頭皮,心不甘情不願的收拾書包,準備坐上校車回家。
看到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令人大吃一驚?在印象中,在住宿學校裡,犯錯的處罰不都是不能回家嗎?這間學校怎麼剛好相反呢?
「在宿舍裡有同學作伴啊,對有些小朋友來說,回到家非常無聊。」羅媽媽在旁解釋道。「在上海,台商為了事業辛苦奮鬥,子女在這陌生的環境也很辛苦啊!」說到此處,她翻開學校校刊,指著幾篇六年級的學生作文。
「從未想過一家人會因賺錢搬到大陸。我總是單純的這樣想,以為大家每天上課上班,一家過著簡單而快樂幸福的日子。但幸福總是短暫的。有一天,我不小心聽到父母的談話,『爸爸,再這樣下去公司會倒的』,『可是孩子要怎麼辦?』......」
「爸爸又要到大陸來工作了,所以我必須轉學,至今我已經換了五所小學了...」
「求了好久,流了好多眼淚,媽媽終於答應接我回家住...」
雖然都只是孩子們樸拙無奇的生活速寫,但字裡行間,卻都是離鄉背井的辛苦。

據華東台商子女學校統計,目前學校內,最小從幼稚園,最高到高中一年級,全部加起來只有445人。以大上海20-30萬台商、1萬多名子女處於就學階段來看,台商學校招生的員額算是相當少的。
「在上海,台商解決子女求學問題有幾條路,經濟允許的,讀美國學校、耀中,經濟不允許,或是下定決心要在此落地生根的,則選擇當地的學校。會選擇學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每學期兩萬人民幣)、介於國際化與本土化間的台商學校,其實都有其特別的考量。」校長黃裕城表示。
他更進一步分析,在這些學生中,有些父母是暫時在此供職的台灣幹部,等到任期一到,就要舉家返回台灣。他們考量回台教育銜接的問題,在能力可負擔下,他們會把小孩送到台商學校。有些小朋友,則是在當地學校適應不良,父母在莫可奈何下,才轉到此校。有些則是不認同大陸的教育體系,才把孩子送到這邊。這樣一來,雖學生都是台灣人,卻有著迥異入學的動機與家庭背景,使得學生組成非常多元化,這對教學是極大的挑戰。
站在第一線的老師,對此有更為深刻的體驗。在此任教近兩年多的教學組長苑永弘表示,學校裡的學生要比台灣複雜的許多。學生中,有1/3到1/4來自單親家庭,有些父母分隔兩地,甚至還出現過父母在台灣,全家只剩小孩在上海。有的是兄弟是同父異母,哥哥的媽媽是台灣人,弟弟的媽媽則是大陸人,在認同上發生迷惘。
除了家庭背景千差萬別外,有的學生則是在外國學校,或是在課業競爭激烈的大陸學校就讀時,成績頻受打擊,又無法融入班上,最後才轉到台商學校。
由於上述的原因,這裡的學生入學時,約有一半以上有心理障礙,有的是自閉、不願和人溝通,有的則是情緒偏激,屢有過激行為,有的則是成績不甚理想。苑永弘表示,帶這些小孩,除了日常的教學外,還要比在台灣花費更多的愛心給他們心理輔導,才能把他們帶上正軌。

實際在台商學校停留幾天,看看這些小朋友的生活,真如校長和老師說的一樣,他們的日子真不比他們的父母輕鬆。星期五下午,校車滿載著返家渡週末的小朋友後,整個校園都空蕩蕩的,但卻還有幾個學生在宿舍裡待著。隨口問他們,「你怎麼這星期沒回家呢?」
「喔,我們家太遠了,所以就不回家了。」
「那你多久回家一次?」
「大概一個學期吧!」十幾歲的稚嫩臉龐毫不在乎的回答著,似早已習慣這種生活了。
星期日傍晚,當許多學生還在家中闔家團聚時,就已經有幾個小朋友拖著行李返校了,其中最小的,不過小學一、二年級。
「坐車要坐很久,如果星期一再出發會遲到,所以要早點來啊!」小朋友十分懂事的說道。
除去較為特別的學生,就算比較「普通」的學生,也承受著異於台灣同齡段的辛苦。隨手抽幾個小朋友,問他們喜歡上海還是台灣,不管待了幾年,幾乎都異口同聲又急盼的回答,「想要回台灣」。
他們的原因不外乎,「台灣比較多朋友啊,這邊除了學校同學以外,就沒有了!」、「住不習慣,喜歡的東西都買不到」、「這邊阿陸仔(對大陸人的鄙稱)沒有人情味」。
再深究他們的生活困擾,可以發現小朋友的這些想法,原來是被父母所深深影響的。之所以沒有這邊同齡的朋友,是因為父母除了事業外,從不和當地人往來。待了好幾年,但卻對大陸感到陌生,是因父母忙於工作,根本沒時間帶小朋友出去,在家中整天看的,盡是台灣的電視節目。相對大陸人的優越感,除了家庭環境優渥外,主要是看到父母整天吆喝家中的阿姨、司機,或是痛罵公司下屬時有樣學樣。
除了上述的習慣,但在此同時,他們也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大膽西進」,而且沒有太多的意識型態的認同困擾。雖不大喜歡在此的日子,說起未來的打算,都像小大人一樣說著「若上海有發展就到大陸來呀!」、「高中回台灣讀,大學再到大陸來唸。因為這邊的大學感覺起來要比台灣好吧!」

自學校開始,就把自己的兩個小孩送來,看著學校從簡陋到到初具規模,學生由少變多,羅太太在台商學校裡,已不知看過多少個台商子女的辛酸案例。
她歸納道,台商學校裡問題較大的孩子,除了家庭問題外,就是父母在教育上的三心二意。對於有孩子要就學的台商家庭,羅太太剴切的建議,「選擇學校前一定要想清楚。」
她分析,進國際學校,就是決定了「國際化」,千萬要衡量孩子能否撐過第一年的語言測試、後續的學校生活。若過不了被學校退學,不但是對孩子沈痛的打擊外,未來再轉到大陸當地學校,除了要降級重讀外,驟變的教育風格將會讓孩子無法適應。
為了本土化而進本地學校,則是要加強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一般而言,大陸本地學校的教育方式,就像以往的台灣,有著繁重的課業壓力。孩子要花加倍的時間才能適應簡繁體轉換、上課方式等等。更重要的是,選擇本地學校,就等於讓選擇了當地的社會價值觀。這樣的結果,對於未來本土化當然有很大的助益,但這也代表親子間的溝通障礙將不可避免。
至於有點國際又不太國際,有點貴但也不能說太貴的台商學校,則是較為中庸的選擇,用的是台灣的教材、教書的是台灣老師、同學是台灣小朋友。雖然不夠國際,又不很本土,但可以培養與父母相同的價值觀。
「這三條路分別有其優缺點,是個有一好沒兩好的選擇。決定了,就要堅持到底。若三心二意,會毀了孩子!」羅太太說。
她更進一步指出,想要把小孩送進台商學校的家長不在少數,但因學費太貴,許多人只好把小孩繼續放在當地學校。未來學校將盡力降低學費,讓更多孩子能更入學。
話才說完,下課鐘響,有些小朋友已準備好上校車返家,喧鬧的學校突然寂靜起來,只剩下幾個學生三三兩兩的打鬧聲。看著孩子們的寂寞,不禁令人想起「苦不能苦孩子」這句名言。話說來簡單,但對西進的台商來說,看來卻是件難事。

台長: 5講4美3熱愛-揚真
人氣(1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