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09 23:00:17| 人氣587| 回應0 | 上一篇

生活是彩色的或是灰暗的?談鄧阿藍《歌聲歌聲歌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如此詩的題目一樣,整首詩也洋溢著「歌聲歌聲歌聲」的熱鬧和歡愉,可是,這種歡愉,是色彩斑斕的生活,還是一份虛空?現就詩歌的內容和寫作手法作一詳述。

在內容方面,作者細緻描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發達,人們生活富足,每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的情境。青年在的士高跳舞狂歡、飲食專家大談著他的飲食經驗……每一個人也生活在歌聲之中。當時香港人大多頗為富裕,生活多姿多彩。然而,作者認為各式各樣的娛樂,只不過像電視機一樣,款式雖多,但播映著同樣的畫面。人們雖有千奇百怪的娛樂方式,但這些娛樂也不外乎聲色犬馬,毫無意義。

作者認為聲色犬馬的生活,不過如流行曲似的彷如幻影。四周有歌聲、歡叫聲、喝采聲,好像笑容滿街,但背後只是一份份的虛空。在享樂主義影響下,連純真的小朋友也變得俗氣。他們「模彷著成人的俏皮話,跳唱出花花緣緣的佈景」。人們不再喜歡看文字,轉為愛看彩色的插圖。因此,各類刊物的版面由黑白變成彩色。成行成市的潮流刊物,彷似一條條雜色的街道。每一個人也變得越來越俗氣,他們沒有個性,只盲目的跟隨享樂文化。他們的面容漸漸擠在一起,就像油彩不斷混雜那樣難看。不過,他們仍未醒覺,繼續讓樂曲狂奏下去。

至於寫作技巧方面,就敘事技巧而言,作者以旁觀者的身份,眼看港人的生活如何糜爛。對此,作者雖不認同,但整首詩的語調卻很平淡,沒有很明顯的批評意味,正如陳智德所言:「阿藍用的語言向以平實為宗,多呈現而少說明,態度和語調之所以比較淡泊和冷靜」。作者只是透過敘寫事實,讓讀者深思或反省。因此,此詩雖看似沒有立場,但字裡行間已揭示了作者的看法。

在用字方面,此詩雖用語淺白,但卻十分精煉。作者運用了許多很動感的字,如「湧」、「舞動著」、「搖擺」、「疾駛」、「歡叫」、「爆發」等。作者細緻描寫出港人吃喝玩樂的動感生活,使讀者彷如親歷其景,更能引起讀者深思。

另外,作者亦為詩歌營造了色彩斑斕的感覺。詩歌裡經常出現描繪顏色的詞語,如「彩色」、「濃艷」、「螢光繒料」、「花花緣緣」等。透過色彩的描寫,更能反映港人五光十色的生活。表面的彩色,與內心的灰黑,形成強烈的對比。

此外,作者亦運用了不少比喻、象徵。作者運用比喻,使詩歌更動感,更有活力,如「手腳搖動像蛇身」、「歌聲顏色濃濃,如螢光繒料四潑」等。另外,作者運用象徵,使情意變得含蓄,如「一列列雜誌伸展開去,仿似條條雜色的街道」,表面寫雜誌的種類很多,人們有很多選擇,實質是暗示這些潮流雜誌太多,太氾濫。作者透過比喻、象徵,令詩歌更形象化,更能引起讀者思考。
鄧阿藍曾說過:「希望創作出這群人(社會低下階層)卑微、生活的感受和生活的面貌。」這首詩的主角雖不是「這群人」,但透過描寫富有人家的糜爛生活,更能突顯低下階層的悲慘。



參考資料:
(一) 陳智德:〈詩與再現 ──《一首低沉的民歌》出版後記〉,《明報》,1998年11月
(二) 樊善標:〈思外當有詩──由鄧阿藍詩會說起〉,11/8/04,
http://bowen.chi.cuhk.edu.hk/week_topic/Weekly_Topic-View.asp?id=207

台長: 海潮
人氣(5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