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11 08:42:28| 人氣7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原來,我們都被騙了‧燒肉粽的聯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杜哈亞運棒球賽,主辦單位為表示對各參賽國的尊重,選擇在賽中播放該國之歌曲,對於台灣,不,是沒了青天白日只剩梅花神主牌的中華台北隊,則是當場播放燒肉粽,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挑這首歌,但現場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在片刻錯愕之後,也覺得無傷大雅,把燒肉粽當成是比賽的戰歌,不知是戰歌鼓舞了士氣,還是集國內外的棒球精英所向披靡,最後五戰全勝,贏得金牌凱旋歸國。

一講到肉粽,不免聯想到端午節,這個端午節,據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幾千年前的時代,沒有機會參與,所以任何事都成了據說、傳說、別人說、長輩說,等到自己年紀漸長,所謂的別人說成了自己說,又開始把當初的據說與傳說,告訴晚輩們說。

屈原真的是愛國詩人嗎?

端午節真的是因為屈原的存在而存在嗎?

回顧歷史,屈原對楚國的情感真是情比金堅蒼天可證,也因為他是當代名作家與詩人,所以端午這一天,又被訂定為詩人節,世人也把愛國詩人的稱號加冕在他頭上。

不過,如果要稱他是愛國詩人,我寧願把他當成一位忠臣詩人,講白一點,他愛的是楚國,而不是東周政權,戰國時代的楚國,只是封地諸侯之一,真正的執政當局仍是東周王室,如果愛國,應是承襲管仲尊王攘夷,而不是日思夜念、對楚國懷抱富強之希望,如果將東周時期做個縮小版的比較,當時諸侯的地位,就跟現在台灣的縣市長差不多,而屈原所擔任的角色,大概就是縣市長秘書之類的幕僚人員,所以屈原是個愛鄉愛土重情重義的在地鄉親,說是愛國之士似乎有點誇大其辭。

若把忠於諸侯視為愛國,愛國之士或許還不只屈原一個,而且猶有過之,在那個對上各為其主、對己各求生存的時代,是非對錯功與過,都應該用更多元的角度來看,但可惜的是,因為秦始皇的極端施政方式,以致連累歷代先祖,讓秦國一直扮演大反派,所以如屈原、荊軻等人,他們的死,皆與秦國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後來都成為名留千古的英雄人物,而像白起長平之戰坑趙四十萬大軍,讓趙國元氣大傷,促成數十年後的統一基石,卓越功勳卻被視為人間劊子手;戰場上各為其主,為了秦國的勝利,白起將生命賭注在戰場上,每每運籌帷幄殲敵大勝,在政治上,當昭王賜劍自裁時,白起卻不逃不反,自我了斷。平生不曾一敗的大將甘心自盡,這種忠於君王的心境,比起屈原絲毫不遜色,相較之下,屈原只是被放逐,最終失志鬱悶跳河自盡,另一個是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含恨舉劍自刎,兩者之間到底誰愛國,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至於在楚辭漁父中,屈原表現出迂儒的臭脾氣,是忠貞愛國,還是太過心高氣傲讓自己走上自殺一途,我想應該是兩者皆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自己腹中真有幾把刷子,又如何認定『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在楚國宮中,與他相同意見的人並非沒有,只是礙於當時情勢,無法仗義直言,所以在屈原投江之後,從百姓對他的愛載看來,清與醒者,還是大有人在,否則也不會為了一個死去的臭皮囊大費周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屈原這段話,大概已經是做好殉道的準備,而與他對談的漁夫,顯見是有智慧的長者,但是再大的智慧,也無法勸回屈原的求死之心。

『遂去,不復與言』。套句台語的用法,這個叫做『講不番車』,講不聽,最後也只能說:懶得理你了!

真可惜,屈原生錯時代。如果是生為現代人,主子不聽建言,還有十幾個政論節目可以做為發聲管道,到時名利雙收支持者眾,也不用踏上尋死一途!

屈原投江,楚國還是被秦所滅,鄭南榕自焚,國民黨依然是國民黨,施明德自囚,阿扁還在繼續當總統,自裁與自殘,真能改變什麼嗎?

另一方面,屈原端午之溺,與蔣介石清明之死,大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說死的正是時候,蔣介石之死,讓清明節從此定下日子,屈原端午投江,也讓端午節更加發揚光大。

從《禮記》月令中發現,古代人其實對五月並不怎麼喜歡: 「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蕤賓,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齊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毋致和,節耆欲,定心氣,百官靜,事毋刑,以定晏陰之所成。」

端為初始,午為干支,午在地支中屬陽,方位在南,五行為火,卦象乃離,在時辰上為十一至十三時,無論從哪個特性來看,午就是代表著陽剛與熾熱,同時因為夏季蟲蚋滋長,人體燥熱,只要稍不小心就會染上疾病,因此古時中國人又把五月稱為惡月,所以在端午時日,必會灑雄黃喝雄黃、掛艾草,藉以消毒之效,不受外來毒疾所侵,在科學未昌明的時代,人民用此方法保命養身,與屈原並無關聯。

中國政權始於北方,但北方夏季較短,而南方氣候溫暖,卻因執政者長期以北方為政治中樞,因此所有論述大多以北方為中心,對於南方文化,不是忽略就是加以鄙夷,以致端午風俗之事,將所有光環集中於屈原身上。

其實早在屈原投江之前,中國南方吳越一帶,已有端午活動的風俗。

遠古以來,龍,一直是中國神聖的象徵,吳越人斷髮紋身,在身上紋刺龍的圖型,是為了在水中嚇跑兇猛游群,使自身不受傷害,到了端午之時,南方人就把端午視為龍的節日,也就是龍的慶典,歸納其中,是南方人欲以天龍聖威,讓惡日平息,直到屈原投江,人們才把風俗習慣一併套入,來個和解共生,生出這麼一個重要的節日。

至於龍舟方面,也是出自於對龍的崇敬,而將船隻打造成龍型,不過,吃粽子一事倒是來自於屈原沒錯,當地居民不忍屈原被水中生物分食,所以投下食物望能留其全屍。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感謝屈原, 要不是因為他的壯烈犧牲,我們就沒有美味的粽子可以吃,也沒有端午節的假期,謝謝您,屈原,您真偉大!




台長: 北極駱駝
人氣(7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
此分類下一篇:原來,我們都被騙了‧有關於孟母三遷(上)
此分類上一篇:原來,我們都被騙了‧倒楣的秦始皇(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