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6-03 03:53:52| 人氣2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年文字]崩解的模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 寫不出來了
每個人都曾有面臨腸枯思竭的困境。我們正處在一群分割的形象:被雜務困擾的我、縱容懶惰的「我」、貧乏卻也熾烈激動的「我」。語言和思想交互作用尚未沉澱而具體構築成為寫作的動力,然而困境本身正激盪著整個身軀:你騷動不安了;分割的群象騷動不安了。

2. 靈感
外緣因素與內心世界無形間有個平衡點--書寫者與旅遊、咖啡、香煙—我們塑造一種不輕易行之的情境。起先「我」是和情境討論著,像是知己一般:我倆的存在只適合單獨相見,要不,那種關係隨著默契的流失而支解。而情境此刻卻恰如你意。你的知己便如你的戀人,最好順著你的心意。

3. 已構成的自我
具體化的過程之中常充滿不捨與填充。身為構成者的角色,「我」不得不隨時進入矛盾之中:一方面「我」得表現我的美麗,另外又得精準不能自私。「我」實踐了影像的暫歇、或思緒的停格,雖然他們總是令人感到殘缺;卻也竊喜著以為自我的多樣性中的一種。至於他人,不必在乎「我」。

4. 溝通
「我」是個擅於批判而不擅於被鬥爭的,而巧的是他也是—這便是平衡了。重要的是擁有一個暢所欲言的情境(大家都如癡如醉了):尤其在「誤解」的矛盾上—舉證、經驗的陳述、意志的呈現。這群已分裂的精神個體們總有個和諧的時候:沒有人真正了解「我」。

任何的交流過程都牽引著參予者:「我」循著一個方便的位置,並且坐穩它。然而「我」的言論無論是多麼精采,某君仍然有不表贊同的神態:這些並不重要,因為「我」已經呈現了。

5. 思索
那些言語是「我」所選擇的,並且準備好了一種屬性定位的姿勢。為了這個姿勢的緣故,「我」探尋了各種可能的面向,且儘可能趨近於舒適。而這一切卻需許多養分經年的孕育。

理念的延伸與交流像是構築一座橋:即使完工了,橋上卻不免有擁塞的交通、混亂的符號。沒關係,那只是尖峰時刻,夜深人靜再來。


原作於1991.06

台長: Leaf
人氣(2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