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11 00:09:13| 人氣1,503|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城市生活的不可能--談《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當代的許多電影中,城市已經不只是故事發生的背景,而有時是整部作品的主角。”談到電影跟城市的關係時,學者早有以上洞見。這句話,正好點出了許鞍華的近作《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不為人注意的一大意義:電影的主角不是姨媽,更不是什麼“後現代生活”,而是上海這個城市。

城市作為藝術作品的主角,這種題材早在西方工業革命以後就大量湧現。班雅明在《發達資本主義時期的抒情詩人》中就大談波特萊爾、雨果及狄更斯等文豪筆下的巴黎倫敦;在繪畫方面,印象派的出現使城市景觀(基本上是巴黎)成為最熱門的繪畫素材之一。如果說城市化是過去二百年來世界最重要的其中一個變革,那麼以上的文字與視覺藝術都努力地書寫著城市。中國大陸電影中的城市題材出現得比較晚,除了三十年代的上海曾經短暫地成為《馬路天使》及《十字街頭》等電影的主角外,一直要到九十年代的第六代導演才有能耐較深入的探討現代城市生活,這跟大陸的城市化與現代化進程關係密切。

驟眼看去,《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不過是一個中年女人的悲喜劇:獨居上海的姨媽的生活不太如意,她沒有工作,沒有伴侶,經濟也拮据,直到她遇上一名油腔滑調的同齡男子,感情跟經濟似乎一下子有了希望,可偏偏那人卻是個騙子。帶著情感、錢財跟身體上的傷,她回到東北老家跟家人過著平淡如水的生活。

遙不可及的繁華上海

先看看電影的城市空間定位:姨媽所住的是一個舊社區中的舊房子,那是上海的一片頗舊頗亂的城市空間。電影也不是沒有呈現上海的繁華亮麗,相反,在不少場景中,導演都把高樓大廈攝入鏡內,然而,那些高樓跟姨媽卻是咫尺天涯,它們一方面跟姨媽沒什麼關係,另一方面卻似乎諷刺著這個不及時宜的姨媽。當姨媽嘗試當家庭老師,她的學生就住在一幢新亮的大廈中,然而,她被解雇了,意味著她被這片城市空間拒絕了。反之,當她在髒亂的菜市場中,她卻顯得自在得多,甚至會理直氣壯的罵人。姨媽所處的,是一個草根的上海。而年輕新潮的姨甥到訪,以及他對姨媽所處的空間的不習慣與不屑,亦強化了姨媽的不合時宜。

電影前半段以輕鬆幽默的形式描繪姨媽的性格、生活與感情狀態,電影的城市主題還不鮮明,直到她得知被騙去所有積蓄,一方面整個戲的調子急轉直下,變得頗為淒涼,而另一方面,城市的主題才逐步揭開:她因摔倒住院,來自東北的親女兒前來探望,這才掀開了一段往事:姨媽當年撇下老家的丈夫與女兒,頭也不回的投奔上海。“你對上海比家人還要親!”女兒含淚狠狠地責難母親。東北有的,是個當工人的丈夫與清貧的小鎮,上海有的,卻彷彿是萬紫千紅的無限可能性,當年的姨媽選擇了後者,她卻不知道可愛的上海會搞得她身心都傷痕纍纍。

原來,這是個有關投奔城市的故事,一個關於“爹親娘親不及上海親”的中國實錄。原來,雖然姨媽遠不如一些民工悲慘,但她仍然是中國城市化之下的悲劇人物。她被城市的繁華拒於門外,她分享不到城市的財富,她甚至墮入一個城市騙局。當年,她不顧一切的拋夫棄女來到上海,但上海從沒歡迎過她,從沒善待過她。然後,身心俱傷的她只好回到東北老家,臨行前她說:“我在上海混不下去了。”離開那天,她坐車告別上海,窗外有人群如鯽、有亮麗的商場、有高樓大廈,然後,載著姨媽的車子隱沒在阡陌交錯、燈火明亮的城市道路網中,成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斑點。姨媽的故事隱約透露著:城市之夢一點也不美好,城市生活對某些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至於姨媽始終都沒法在上海經營好她的單身生活,亦意味著單身生活之不可能;而單身的生活型態,正正是大城市所獨有的。


長恨此身非我有

姨媽瘸了腳,回到東北之後就跟丈夫女兒同住。然而,她卻沒有顯得比較快樂。回鄉後的她比前沉默多了,也蒼老多了。許鞍華絕對不是要拍浪子回頭的故事,她也沒有美化東北小城或家庭生活。姨媽的處境只是無奈的選擇:既在上海混不下去,回到老家其實也是落寞的;單身既不怎麼好,有家人在旁也不見得就是樂也融融。畢竟,電影沒有落入一種“城市/小鎮”及“單身/家庭”的截然二分,這是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像她的女兒,雖然目擊媽媽的上海夢破,但在廚房工作的她卻還是很想遠走他方。一個城市夢破滅了,日後還是有千千萬人前仆後繼的投奔城市夢,因為在這個時代,人們並沒有太多選擇;就像姨媽提到蘇東坡的詞句──“長恨此身非我有”。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盡顯許鞍華的功力:姨媽回鄉後,每天就跟老伴拿些東西去市集賣,當獨自一人看著小攤子時,滿臉困倦的她拿起一個大饅頭,默然無語地一口一口的吃。至於她身後的,則是一個落後的東北,一片沒法令人愉悅的空間。姨媽的失敗、困倦與絕望,不知代表了多少中國人的心聲。

這樣的一個大城市小人物的故事,本來並不十分新鮮,但許鞍華還是處理得當,頭半頭的幽默與後半部的淒涼或許有點不搭調,但卻是各有感染力,至於靈魂人物姨媽一角由斯琴高娃擔任更是一絕。就像早前鞏俐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演技力壓周潤發,斯琴高娃跟周潤發對戲的效果再次高下立見。儘管我對不少大陸導演的“城市萬惡論”有所保留,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仍有力地重申:在大城市中,被遺忘的人真的很多。一個大城市似乎充滿無數機會,但這些機會是給什麼階層的人的呢?全盤否定城市生活是不必要的,但我們卻不能忽略城市的陰暗角度,以及那兒的社會弱勢。Create_adam@yahoo.com.hk

台長: Pan

嘉隆
許鞍華真不是普通人,一直這樣覺得.
真正主角是上海的電影實在有不少,可能因為成長生活在這座城市裏,每當看到電影裏很濃重的海派味道,總是會有一種很髮于潛意識的認同感.呵呵
2007-05-12 23:09:55
版主回應
原來儂是上海人! 許鞍華的電影的水準其實是很參差的,不過這一部卻是出乎意料的好!!
2007-05-15 01:34:45
嘉隆
哈哈,那看来用上海人的话来说就是“答进答出”(。。。DE,这个字打不出来。。。)咯?
这部还没有看过额。。。等过两天高考完了在去买来看看~~~~
2007-05-16 17:03:15
Louis
最後那句話下的真好呢!
2007-05-18 03:24:13
Jason
看完了你的文章,我才知道這部電影的深層意義,本身還以為是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呢,但卻找不到回頭前後的對比。

文章的最後一句寫得好,其實,在每個繁華的城市背後,都一定有跟不上節奏,被遺忘的人。例如東京的衘宅族,香港的新移民和老人。但在農村裡的人卻常常想移居城市,可能這就是社會上的&quot燈蛾撲火&quot吧!
2007-06-07 01:30:45
Jason
看完了你的文章,我才知道這部電影的深層意義,本身還以為是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呢,但卻找不到回頭前後的對比。

文章的最後一句寫得好,其實,在每個繁華的城市背後,都一定有跟不上節奏,被遺忘的人。例如東京的衘宅族,香港的新移民和老人。但在農村裡的人卻常常想移居城市,可能這就是社會上的&quot燈蛾撲火&quot吧!
2007-06-07 01:47:55
Pan
jason,
hi!! &quot浪子&quot倒是對了,不過她是否真的想&quot回頭&quot呢,未必呀.
是的,事實上現在非常多這種燈蛾撲火的事情,
而很多農村的人的信念是:寧願在城市失敗,都不寧願在鄉村平凡窮困一世,這幾乎已是全世界的趨勢了..
2007-06-08 12:51: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