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3 21:30:30| 人氣2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糜糜之音」裡的音樂與文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每次聽法國歌曲,就有一種作白日夢的感覺。嗯…是種沙龍味,帶著香檳氣泡。一種別於德奧濃郁的美,一種寧靜的絢麗、深遂的光亮….。朦朧詩意與音樂香氣瀰漫蒸散,像煙圈,像陽光穿過窗映落的滿室空氣微塵。聲音穿過耳,只能放鬆、發怔,觀嗅著耳畔的煙霧,不斷聽著琴音似光影變幻與歌聲交織…對我而言就像糜糜之音。

象徵主義文學與音樂的結合在十九、二十世紀之際,就如同一座繁花似錦的音樂花園。法國作曲家依據象徵主義詩所創作的歌曲,試圖將文字的音響與音樂中的音符做盡量接近且細膩貼切的呈現。

由於與傳統調性漸行漸遠,法國音樂在當時藉著許多音樂家新觀念的發想與實踐、以及東方音樂與文明的影響,便撞擊出種種新的聽覺經驗(例如德布西音樂中六全音音階的特色,等距的音程聲響擺脫了傳統調性或調式中心音的重力感,形成了無重力般的懸浮效果,先行導出了模糊調性的傾向)。法國音樂在音樂結構與段落間的處理,並不若德奧音樂的特色會在結構上作連貫的推展與綿延,而是善於運用「拼貼」、片斷、意境式的樂句。加上當時調性與旋律輪廓的模糊,音樂整體相形之下便顯得輕靈飄邈,與象徵主義詩中隱晦朦朧的文字無疑是最完美的應和。

此時期除了多位作曲家根據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的詩譜寫許多歌曲,呈現了音樂與文學結合的精緻藝術外,更有魏崙(Paul Verlain,1884-1896)、馬拉美(Stephane Mallarme, 1842-1898)…等人的詩作亦廣受音樂家青睞。波特萊爾的「邀遊」可謂最膾炙人口,其中充滿異國情調與遠離現實的奇想,其中最為人熟悉的一段:

「我戀人我的妹妹,
想想那有多美:
咱們到那邊住在一起!
隨心盡情地愛,
相愛然後死在
那與妳相似的國度裡!
多變的雲空上
那濕濡的太陽,
在我心中具有的嬌柔,
與妳那對媚眼
一樣神秘善變:
透過淚珠,在閃耀著。

那兒,只有美與和諧,
豪華、平靜與享樂。」

而馬拉美則是法國象徵主義文學裡的重要人物。羅馬街的「星期二聚會」是當時文人與藝術家聚會交流的主要場所。他雖深受波特萊爾影響,但最後卻開創出全然新詩體的創作,開始步入音樂的境界,開始以作曲的方式創作詩。他的音律、結構與字彙都呈現出和諧的色澤。其「牧神午後」田園詩寫成時德布西才3歲,德布西32歲時把這首詩譜成「牧神午後前奏曲」,無疑又是詩與音樂的美妙結合!(「牧神午後」一詩有如滔滔江水,有興趣請自行前往閱讀)在此想與大家分享他的另一首詩作:

* 所有的心靈都單純 *

所有的心靈都單純
當我們緩緩在
化成其他圓形的
煙圈裡呼氣

證明有些雪茄
知趣的為少數點燃
讓灰燼從火星的
淺吻中隔離

因此抒情歌曲的合唱
由唇間揚起嗎
若你著手於
低廉的現實就排斥

過分明確的意義會抹煞
你的朦朧文學。

而阿波里奈爾(Apollinaire, 1880-1918)則受馬拉美影響極深,法國六人組中浦朗克(Poulenc,1899-1963)就根據他的詩作了許多作品。下文「旅館」一詩即為浦朗克五首歌曲《平凡》(Banaltit s,阿波里奈爾詩)其中一首;浦朗克的和聲堆疊出迷濛的音樂情境,旋律線條悠悠穿梭於聲響,晃蕩出喃喃低語的慵懶與閒適:

* 旅館 *

我的房間像一只鳥籠
太陽的手臂從窗戶伸進來
但我想抽根煙,做做白日夢,
我以白日之光把煙點燃。
什麼事情都不想做,
只想來根煙。

處在這些詩與這些聲響中,不喪失些鬥志也難。詩句反映現實生活種種情緒,其中有隱密的暗示、譬喻和空間可供幻想、休憩、逃避。詩與音樂的結合使得想像更加深刻生動,聲韻更加曼妙,音樂則營造了光影、張力與空間意境。聽覺與心理微妙的連結使得這些詩句與聲響,不僅是輕靈動人的「糜糜之音」,也是令人流連忘返的靜謐樂土。




台長: Claudia
人氣(2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