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01 23:47:13| 人氣90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070301筆記24~【新聞】上網找安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070301筆記24【新聞】上網找安慰

文/谷玲玲(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

現代人太疏離,太寂寞,有話沒處說,有苦沒處訴。親朋好友呢?平常各忙各的,真的有問題時,反而難以啟齒。現代人的問題還真多,從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到情感糾葛,可能都需要一些諮商服務,甚或心理治療。由於網際網路有利於小團體的集結,上網尋求幫助與支持,似乎不失為可行之道。

網際網路為何有利於線上支持團體的形成?先由網路空間的特性談起。由於網路的自發性、匿名性、跨越時空等的特性,有利於弱連結的形成,也就是容易和異質性高的人交朋友。這些人不像親朋好友之間的強連結,只是淡淡的君子之交,平常不大聯繫,也不一定知道對方真實身分,但因為弱連結的消息來源各異,往往可以針對特定議題,提供即時且相關的資訊,幫助人們化解疑難,或減輕焦慮。

線上支持團體的運作有賴於尋求支持者和提供支持者的密切聯繫與合作,其運作的基礎來自於同理心的發揮。尋求支持者除了表達困擾,提出問題,並與其他有類似困擾的人溝通。而提供支持者往往很熱心,容忍度高,不厭其煩地回答重複的問題。這兩類人除了前者需要支持,後者願意提供支持,共通點不多,這種弱連結使人們接觸到的資訊來源多樣化,可以縮小人們之間的差異。如此共同創造的線上氛圍,有助於正向的社交行為。

上網找安慰的好處多多。尋求支持者很快會發現,原來不是只有自己怪怪的,有問題的人還真不少,自己並不孤單。經由社會比較,使情緒得到些許紓解。此外,宣洩也可以產生紓解的作用。網路環境鼓勵人自我揭露,透過宣洩,部份症狀可以獲得改善。對於各種疑難雜症,社會可能有不同的評價。比如各種成癮症、精神官能症、愛滋病、性病、罕見疾病或財務問題等,社會上有不同的價值判斷,使人即使在親朋好友面前,也難以啟齒。網路的匿名性可以解除部份社會壓力,鼓勵人們尋求協助,使人比較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還有,上網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資訊,或是至少知道可以去哪裡找資訊。透過資訊交換,不只解決問題,無論資訊交換的活動或是資訊的本身,都有其社交的層面,也都有可能舒緩症狀,減輕焦慮。然後,提供支持者幾乎每天二十四小時隨時恭候,十分方便。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喜歡在網路上幫助別人?根據社會學習理論的說法,幫助別人的行為是學習來的。線上團體的義行人人看得見,予人莫大的鼓勵,使人願意幫助別人。而且當人經常受別人幫助,以後有機會幫助別人時,通常會傾囊以授,自然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由動機來看,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由社會認同理論而言,參與者經由認同特定團體去提高自我認同,也因此強化團體的存在。

可能有人要問:支持提供者真的可以提供即時的幫助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向專業人士求助,而且有許多識別的方式讓我們放心。可是在網路漫無邊際的空間裡,提供支持者的身分往往無從確認,其正當性與專業性容易遭到質疑,可能使需要幫助的人卻步。因此,線上團體比實體團體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建立正當性與權威感,這也是自發性的支持團體必須面對的難題。另一方面,許多實體團體將其已經建立起來的權威與口碑延伸至網路,利用網路的特質,擴大其服務層面及其影響力,也不失為可行之道。

總之,線上支持團體五花八門,一般人很容易透過線上溝通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可能是線上支持團體最大的功能。在尋求特定資訊或解決特定問題方面,線上團體提供的資訊來自四面八方,難以控管,品質難免良莠不齊,尋求支持者還是得勤快一點,多方諮詢,謹慎評估,以免得不償失。

【數位時尚@live雜誌2006年10月號】

以上報導引用自: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H0018/107050/web/


筆記:


依照之前的報導,宅男的出現與「網路成癮症」有密切關係。
拜台灣的網路服務越來越好,部落格越來越普遍之賜,越來越多的人際關係與社群出現在網路,其力量有時甚至超越了實際的人際關係。而在目前所訪問到的宅男裡,他們雖然可能在現在現實生活中沈默寡言,但是在網路上卻可能相當活躍。前文<宅男鍵談而不健談>,即可看一斑。

事實上,與其說現代人有「網路成癮症」,倒不如說現代人與網路的互動越來越密切,甚至直接活在網路空間裡。在別人眼裡,你/妳除了真實的存在外,更常見到的還是一個MSN介面上的小綠人,或著是就是一個部落格。你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代表你的小綠人上上下下,發現到你的部落格文章與相片越來越多,但實際上卻可能已經兩個月沒跟你見過面通過電話,

今天新聞台上也有網友留言,覺得自己在網路上比在學校裡自在,每天上網成為必做的功課。說實話,現在那個人不是如此,現代人的工作高度依賴電腦,且在只要一開電腦就連上MSN的狀況下,大家每日上網時數幾乎都有五小時以上。在這樣一個狀況下,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與社群關係自然會日趨重要,成為個人社交領域的核心區域。

在現實生活中,一般人往往都是被動的,但在網路互動中,我們有了主動的能力。我們在實際的世界裡,受到了性別、階級、收入、學歷、年紀、空間等等之限制,但這些限制到了網路世界幾乎都消失,留下的只有自己想要討論的話題,以及一個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的暱稱代號。針對「議題」或是「興趣」而存在的網路社群,其存在本來就已經宣示,他們是獨立的國家,才是世界大同理想的實踐者。

於是,針對生病的經驗,住在台北的王老師可以與住在南投深山的林小弟分享個人對抗癌症的過程,並且給予鼓勵。在銀行上班的莊小姐,下班後,也可以幫助正在準備幫女朋友過生日的羅先生挑禮物,跟他分享保養品的挑選方法。各種需求或是問題都能在網路上提問,就像各種問題都能在網路上找到答案一樣,網路連結了生活經驗與興趣類似的人,告訴他們:「你們並不孤單!」

要進一步問的是,當人願意在網路上伸出援手時,在現實生活中是否也願意雪中送炭?當網路彰顯了人性的光明面,那當人離開網路的時候,是否就要又戴上醜陋的面具,做個冷淡的陌生人呢?

網路只是生活的領域之一,當人只懂得活在網路上,幫助網路上需要幫助的人,是否也該問問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也願意隨時伸出援手,不因為眼前的人與你不同社會階級?如果做不到,我想,網路上的大善人們,只能永遠存在網路,甚至可以說是偽善吧!




期許自己在真實社會與網路空間都能做個熱心人!

台長: 咖啡海

追求簡單的愛情
台長觀察得真是細微呢^^

像我是個重度的網路使用者,大概只有不睡覺才沒上網吧
就像台長說的一樣,現實和網路可以表裡合一,也可以表裡不一
端看每個人的網路行為和目的的不同而不同
每一個代號就代表一種個性和網路行為

因為網路有隱匿性,使得人性本善的那一面再度開啟
現實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薄
有時候想幫別人忙,別人也不見得會樂意接受
但在網路世界裡就不同了,只要你敢問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雖然答案不見得是你所要想的,但會感受到那份注目
當然,隱匿性也衍生出人性本惡的那一面,像網路詐騙之類

我覺得,人的問題才是最根本的
2007-03-02 12:30:0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