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16 00:23:59| 人氣4,29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墨武歃血: 關河令、無滅刀

 
墨武歃血: 關河令、無滅刀
 
書名:《歃血卷二.關河令》
 
作者:墨武
新歷史小說領軍人物,「墨門」門主,曾出版《江山美色》(台版名:極品馬賊)等新歷史小說,其作品佈局宏大,懸念迭起,人物鮮活,語言風趣,一掃傳統歷史小說過於沉重的弊病,突破了傳統武俠小說題材的局限,融入了金庸的故事、古龍的情懷、黃易的創意、溫瑞安的討巧、二月河的厚重,開創了融歷史、武俠、玄幻於一體的新歷史小說的新局面。
 
書法題字:周良敦
台灣國寶級名書法家,31歲拜書法大師-陳其銓老師門下學習,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結合書法與繪畫,創作多幅令人嘆為觀止的大作,先後完成1萬7177字的地藏王菩薩圖,2萬8080字的觀音法像圖,以及6萬9284字釋迦牟尼圖,民國84年獲台北故宮收藏1萬6011字的孔子聖像圖也是出自他筆下。並完成全球首創的1萬7001字的耶穌人像書法畫像,應韓國東光教會邀請到首爾展出。
 
除了開辦書法教室傳承筆墨藝術之外,他更熱心參與社會服務,到台中監獄教授書法,藉由潛移默化方式改變受刑人的個性,一邊教授書法,一邊導正觀念。
 
內容介紹:
結為「墨門」,這次你不能再錯過──墨武
繼《武林高手在校園》、《江山美色》、《紈□才子》之後,
新歷史小說天王墨武實力顛峰之作──《歃血》
 
《歃血二.關河令》
北宋年間,江山風雨飄搖,西夏崛起。
看名將狄青橫空出世,造就一段歷史上的鐵血傳奇……
受到天子趙禎看重的狄青,奉命護衛天子至先帝陵寢祭拜,但此行卻危難重重,不僅彌勒教設伏圍殺天子,天子身邊的親侍也有所圖謀,千鈞一髮救出天子的狄青,在神秘女子的帶領下,終於來到了先帝真宗的陵寢玄宮,也意外得知了驚天之祕……
 
大宋皇宮內陸續發生離奇的死亡命案,真相還未查明,皇宮又發生大火,劉太后親信率兵要殺天子趙禎,原應護衛天子的狄青,卻看到了城樓上那個命懸一線的摯愛女子……
 
為了尋找傳說中能讓人死而復生香巴拉的狄青,主動請纓來到西北邊疆,這位日後威震天下的名將,終於踏上了屬於他的戰場……
目錄:
第一章 玄宮
第二章 入彀
第三章 身世
第四章 宮變
第五章 造反
第六章 紅顏
第七章 彌勒
第八章 餘波
第九章 奇峰
第十章 真幻
第十一章 燕燕
第十二章 離別
第十三章 關山
第十四章 出鞘
第十五章 公道
第十六章 戰起
第十七章 刑天
第十八章 對攻
第十九章 後橋
第二十章 修羅
第二十一章 雙星
 
書摘:
眾人有些吃驚,張玉道:「狄青,你也要去西北嗎?」
狄青終於下定了決心,暗想反正也是去西北,左右都要靠緣分,為何不像這些兄弟般,轟轟烈烈?
羽裳一直想看他成為天下無雙的蓋世英雄,他就算找到了香巴拉,也不想羽裳醒後,再見他還像現在這樣渾渾噩噩。郭大哥說的不錯,一個人不想萬事求人,他就必須有自己的本事。學會太保刀法,橫行天下,能力越大,說不定更有機緣。

一想到這裡,狄青重重點點頭道:「你們均去西北建功立業,怎麼能少了我呢?」
張玉哈哈大笑,轉頭對李禹亨道:「我早說過,狄青是條漢子,拿得起放得下,你偏說狄青不會去。」
李禹亨喏喏道:「可他……總不會就這麼去吧?」
狄青心中雖也有不捨,但轉念一想,自己早一日去西北,也就多一分救回楊羽裳的機會,遂道:「好男兒,何必婆婆媽媽?我明日就去請聖上准我前往西北,到時候,兄弟們一同作戰!」
眾人均喜,齊聲道:「好!到時候,兄弟們一同作戰!」
是時,眾人拋開了一切,開懷痛飲。
兒須成名酒須醉,酒後吐露是真情。武英喝到酣暢,突然以筷子擊著酒碗,借著酒意大聲吟唱道:「天威卷地過黃河,萬里羌人盡漢歌。莫堰橫山倒流水,從教西去作恩波!」他唱得鏗鏘,有如兵甲烽起,滿是激昂。

眾人聽了,熱血沸騰,不由跟著吟唱,只感覺歌聲粗獷,盡是豪情。
朱觀一旁道:「武英,不想你功夫好,才情更好,做得一首好詩。我就不行了,除了能打之外,字都不識得幾個。」
這些人雖相識不久,但經過永定陵、宮變兩事後,早就如兄弟一般。

武英哈哈大笑道:「我哪有這種才情,這首詩歌聽說本是塞下曹瑋將軍所做,一直流傳了下來。想曹瑋將軍橫行西北數十年,讓羌人從不敢入侵宋境半步,今日你我雖無曹將軍的威名,但若論雄心,不應該輸給曹將軍。今日一別汴京,不知何時能回,也不知能不能回,但男兒當成名,笑殺白頭吟,酒已盡興,這就走吧。」
他踉蹌著站起,大笑下樓,還不忘記大聲唱道:「天威卷地過黃河……」
歌聲豪放悲涼,飽含著男兒的熱血雄心,壯志豪情。那歌聲轉瞬去得遠了,讓多年靡靡不振的汴京,突然有了種蕭殺悲壯之氣。

眾人紛紛起身,跟隨下樓,一路長笑。
狄青望著眾人的慷慨激昂,聽著歌聲陣陣傳唱,突然想到,此去經年,風刻沙磨,塵起煙凝,不知道要有多少熱血悲壯就此灑在邊塞的青山黃土之上。
那曾經的朋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兄弟,說不定千古揚名,說不定埋骨荒山,但死也好,活也罷,終究是痛痛快快地戰了一場。

一想到這裡,忍不住地心酸、忍不住地血沸、忍不住的熱淚盈眶!
狄青心中雖還悲楚,但那股熱血已沖淡了悲意。

我要去西北!一個聲音心中高喊。狄青挺起胸膛,望明月高照,宛若望見那盈盈的笑臉,含情的雙眸,一字一頓對他說道:「狄青,你在我心中,本是天下無雙的蓋世英雄!」
那一刻,明月正懸,熱血沸燃,狄青意志前所未有的堅定,自語道:「我要去西北。」
他要去西北,為了那平生摯愛沒有說過、但銘刻心間的生死之諾,亦是為了那天地間的浩浩蕩蕩,千古永垂的男兒豪情!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0425
書名:歃血 卷三 無滅刀
 
內容介紹:
《歃血三.無滅刀》
北宋年間,江山風雨飄搖,西夏崛起。
看名將狄青橫空出世,造就一段歷史上的鐵血傳奇……
劉太后病逝,宋仁宗趙禎真正掌控大權,太后臨終之際,特意找來狄青,啟示他尋找香巴拉之途,在位太后發喪期間,八王爺驚爆趙禎的身世之謎……
 
宋仁宗勵精圖治,重用一批忠臣良將,以圖重振西北,抗衡西夏。狄青主動請命戍邊,尋求建立功業的機會,正逢賢臣范仲淹執掌西北,重用狄青,狄青獨擋西夏鐵騎、大破後橋寨、獵殺西夏九部郡王,甚至刺殺西夏皇帝元昊。威震西北。然而,香巴拉的迷霧卻仍舊如層層蔽日,狄青在一次次失望中繼續找尋……
 
目錄:
第一章 驚逝
第二章 帝淚
第三章 誓言
第四章 迭瑪
第五章 連環
第六章 鏖兵
第七章 悍匪
第八章 噩耗
第九章 霹靂
第十章 元昊
第十一章 博弈
第十二章 兩箭
第十三章 單單
第十四章 伏藏
第十五章 螢火
第十六章 城破
第十七章 大順
第十八章 殺青
第十九章 高手
第二十章 金湯
第二十一章 詭地
 
書摘:
趙禎想到這裡,心中感慨,凝望狄青道:「狄青,你說得不錯,朕就知道這點,才沒有責怪包拯和范仲淹,反倒提拔了他們!不過朕如果要做英明之君,就要按規矩做事。你出身行伍,眼下只憑些許的功勞,朕就難很快地提拔你。」

狄青笑道:「聖上不必以此為念,臣能有今日,已仗聖上提攜了。」他才待請求戍邊,趙禎已站在狄青的面前,盯著狄青道:「但你莫要忘記了,當初朕曾說過,若朕親政,要做個千古明君,改大宋之弊習,振大宋之國威。平西北之亂,收復幽雲十六州!朕若是漢武帝,你就是擊匈奴的霍去病。朕若是唐太宗,你就是滅突厥的李靖!」
狄青微有心動,想起這些話就是當初趙禎最困難時,在孝義宮所言。不想趙禎此時此刻,竟然還記得此事。趙禎今日舊事重提,是不是就暗示他狄青,二人之間的情誼和誓言,並沒有任何改變?

狄青心卻已淡,半晌才道:「聖上多半可以,但臣已不能。」
趙禎凝望著狄青,一字字道:「為何不能呢?朕雖礙於規矩,不能立即提拔你,但朕有一法,可一洗你以往卑微的身份,讓你扶搖直上!」
狄青倒有些奇怪,不由問道:「聖上有什麼辦法呢?」
趙禎笑而不語,扭頭望向殿外。這時,有宮人唱諾道:「常寧長公主到。」
狄青忍不住回頭望過去,見到宮外走來八個黃衫宮女。到了宮中後,八人分開兩側,向趙禎屈膝跪倒。片刻後,一身著淡黃衣衫的女子,輕盈地從那八個宮女中間走過,聘聘婷婷地走到了趙禎的身前,斂衽而拜,柔聲道:「常寧拜見聖上。」

環佩叮咚,柔聲漫語,帝宮中如響起悅耳的樂聲。那女子身材婀娜,聲比黃鶯,雖輕紗罩面,讓人看不清面容,卻更給人一種清露籠紗之朦朧嫋嫋。這時春風正暖,款款思濃……女子參拜著天子,妙目卻向狄青掃去,眼中似乎有著比春風還濃的多情。

狄青並沒有留意到女子眼中的含義,只是想,長公主?這是聖上的妹妹嗎?以前倒沒有見過。她來拜見天子,想必有事了,我看來只能等他們兄妹說過話後,再說及戍邊一事了。一念及此,狄青才待暫退,趙禎已微笑道:「常寧不必多禮,平身。來呀,賜座。狄青,你也坐。」有宮人搬過座位,讓狄青、常寧公主對面而坐。狄青有些錯愕,搞不懂趙禎要做什麼。
趙禎坐在上首,看著下手的狄青和常寧,似乎很得意。他微笑地望著狄青道:「狄青,朕說過,朕對你有些歉然。」
狄青知道趙禎是說楊羽裳一事,心頭黯然,低聲道:「聖上,事情已過……」不待多說,趙禎已道:「不錯,事情已過,徒思無益。但朕已想到彌補的方法,這就是朕要和你說的第二件要事。」
狄青察覺到常甯長公主一直在望著他,眼中含義如柳絮隨風,心頭一震,臉色微變。
禎並沒有留意狄青的臉色,只是道:「狄青,你失去心愛之人,朕每念及此,耿耿於懷。常寧乃朕妹,當聽說你的往事後,對你很有好感。朕見妹妹如此,又想補償你,知道你一直孤身,就想著若將常寧許配給你,豈不是一舉數得的好事?」

狄青呆住,見趙禎興致勃勃,心思如麻。他並沒有留意,常寧公主秋波妙目正在凝視他,那眼中,沒有欣喜,沒有反對。
延伸閱讀: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中國宋朝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壽春郡王,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2年即帝位,時年13歲,1023年改元。1063年駕崩汴梁皇宮,享年54歲。在位四十一年。民間流傳的「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就是指宋仁宗。
 
內政與外交
仁宗即位時,由劉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聽政十一年後病卒,仁宗始親政在位期間最主要的軍事衝突在於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後改變其父夏太宗李德明國策,展開宋夏戰爭,延州、好水川、定川三戰宋軍皆有失利之處,韓琦范仲淹更在好水川之戰後被貶。定川之戰,西夏分兵欲直搗關中的西夏軍遭宋朝原州(今甘肅鎮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全軍覆滅,西夏攻佔關中的戰略目標就此破滅。西夏因連年征戰國力難支,最後兩國和談: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史稱「慶曆和議」,取得了近半世紀的和平。
 
遼興宗時以蕭惠陳兵宋境。接著,宋朝與遼國協議,以增加歲幣為條件,維持澶淵之盟的和平協議,史稱重熙增幣但需注意歲幣支出對宋而言並非沉重負擔,比起選擇戰爭的軍費,歲幣開支無足輕重。寶元元年,陝西出支為1551萬;寶元二年展開宋夏戰爭後,慶曆二年陝西出支為3363萬,幾近赤字。遼國失去南下劫掠的經濟誘因,也是遼宋能維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皇佑四年(1052年),儂智高反宋,軍隊席捲廣西廣東各地。仁宗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佑五年,狄青夜襲崑崙關,大敗儂智高於歸仁鋪之戰。次年,儂智高死於大理國,亂平。仁宗執政時期,由於長期的和平,宋朝經濟快速發展,並出現交子。仁宗時冗兵特別嚴重,全國軍隊總計125萬9千人,佔賦稅十分之七。真宗與仁宗兩朝土地兼并更嚴重,公卿大臣大都佔地千頃以上。仁宗晚年,「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并冒偽習以為俗,重禁莫能止焉。」最後「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
 
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范仲淹十大政策揭開序目——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但反對勢力龐大,難以推動,一年四個月後便宣布中止。仁宗一朝對外雖無重大戰爭,對內亦無重大革新。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執政最長的一人,生性恭儉仁恕,百司曾奏清擴大苑林,宋仁宗說:「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宋仁宗去世後,「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就連訃告送到遼國時,竟「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史載遼道宗「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評價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後,第二個比較開放和寬容的時期。其根源就在於太祖皇帝趙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寬宏大量。趙匡胤統一中國後,通過杯酒釋兵權,實現了向文官治國的轉變,未殺有功大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趙匡胤制定了法律,規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對公卿辱罵。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到了宋仁宗趙禎繼位,把這個傳統弘揚到最大。趙禎愛好學習,崇拜儒家經典。他首次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拿出來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開了「四書」的先河。
 
在宋代有太多讚美、歌頌仁宗及其「盛治」的宋人,這些人包括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曾鞏胡安國劉光
周必大楊萬里王璧陳俊卿劉克莊趙汝騰葉適王十朋文天祥等等。在大多數宋人眼裡,「仁宗盛治」遠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宋仁宗一生節儉,有天內宴,端上螃蟹28隻,在得知食一隻蟹要一千錢,竟不忍下箸。
 
在嘉祐四年(西元1059,距趙禎駕崩還有四年),以宰相富弼為首的群臣連續五次上表請求給他加尊號為「大仁至治」,趙禎都沒有批准。但他死後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給他加上「仁」的尊號了。翰林學士王珪等群臣給他寫諡曰:「臣聞元精磅礴,濟萬物而不昭其跡者,薦名曰天;至德汪洋,澤萬世而不有其功者,建諡於帝……維其歷古聖賢之君,莫不極所以尊明令顯之稱,又或至於代相襲之。夫仁者聖人之盛德,豈獨未有以當之耶抑當時鴻儒巨學反略於稽求抑又天之所啟、期以克配先帝之廟乎《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此之謂歟惟功以創業為祖,德以守成為宗,皆尊尊之大義也。先帝尊諡,宜天錫之曰神文聖武明孝皇帝,廟曰仁宗。」
 
「仁」就是對帝王的最高評價,「為人君,止於仁。」《宋史》評價讚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他的群臣們這樣歌頌「仁宗盛治」:「四十二年於茲,可謂海內大治矣。竊跡羲黃之前,敻乎莫索其詳。自《詩》、《書》之載,未有如茲之盛者也。」
 
北宋學者邵伯溫這樣讚美「仁宗盛治」:蓋帝知為治之要:任宰輔,用台諫,畏天愛民,守祖宗法度。時宰輔曰富弼、韓琦文彥博,台諫曰唐介包拯司馬光范鎮呂誨雲。嗚呼,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無所不及,有過之者,此所以為有宋之盛歟?」
 
北宋政論家陳師錫這樣懷念「仁宗盛治」:「宋興一百五十餘載矣,號稱太平,饗國長久,遺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慶曆、嘉佑之治為本朝甚盛之時,遠過漢唐,幾有三代之風。」
 
大文豪蘇軾說:「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聖、景祐極矣。」天聖、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號。即使目空無人的南宋宰相秦檜也曾說到:「昔我仁祖臨御,親選天下十有五人崇論宏議,載在方冊。慶曆、嘉佑之治上參唐虞,下軼商周,何其盛哉!」南宋人名人衛徑也稱:「嘉祐之治」振古無及。
 
王夫之批評宋仁宗「無定志」,「計此三十年間,人才之黜陟,國政之興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終歲。吏無適守,民無適從,天下之若驚若騖、延頸舉趾、不一其情者,不知其何似,而大概可思矣。……夫天子之無定志也,既若此矣。」

台長: 讀.冊.人
人氣(4,296) | 回應(1)| 推薦 (8)|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間書房 |
此分類下一篇:我相信的事:領悟一句話,人生開始不同
此分類上一篇:小暑閱讀:易中天《讀城記》

讀.冊.人
包拯
999年4月11日—1062年5月24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今安徽肥東),中國北宋官員,其以廉潔公正、不攀附權貴著稱,民間稱其為包青天及包公。

包拯為北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申科進士甲科,初任建昌知縣,官至開封府尹及龍圖閣直學士。因為他進入「二府」成為北宋最高決策機關成員後,其衣著飲食和器具依然「如布衣時」,是古代中國清官的典型代表,民間諺語有云:「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為人嚴正,殊少笑容,時人以黃河清,比包拯笑。後世包括朱熹、歐陽修、劉敞、司馬光對包拯皆有正面評價。

據墓誌銘載:
包拯先有三妻張氏、董氏(有一子包繶但他婚後兩年染病身亡),並後與隨嫁之侍婢孫氏納為妾室並生下一子包綖(1058年,包綖由包繶之妻崔氏取名包授),妻被包拯遺送回家,因為包綖,家族得以繁衍;包公另還有兩位女兒。另董氏於1068年病逝於合肥,與包拯合葬;崔氏則於1094年去世,享年62歲。

他於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病歿於開封,諡號孝肅,妻子董氏把生前奏議底稿交付至門生張田輯錄成《孝肅包公奏議》即《包拯集》傳世,次年歸葬合肥並由宋樞密副使吳奎立下墓誌銘(現存安徽省博物館),墓地曾於1199年由淮西路官員重修,但於文革時期1973年3月因當時革命委員會徵地被強行「遷墳」破壞,而另一相關古跡「包公井」原址亦搶救未果,於1986年成為在合肥四中的一幢五層樓宿舍。

在華南地區,則有些人認為,包拯過世之後,被封為十殿閻王中的五殿森羅王。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
這是包拯留傳下來唯一的文學作品

【包拯家訓】
後世子孫,仁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死之後,不得葬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工刊石,鑒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安徽省包拯祠堂聯】
2012-07-23 19:34:3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