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10 12:29:02| 人氣4,824| 回應2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1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間風景﹕拜訪江南

                    

台長: 讀.冊.人
人氣(4,824) | 回應(20)| 推薦 (11)| 收藏 (1)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人生:天涯海角 |
此分類下一篇:人間風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此分類上一篇:人間風景﹕油菜花田

讀.冊.人
「江南」
江南一詞最先是形容蘇南。
指長江以南的江蘇南部和浙江,是小橋流水、風光秀麗的魚米之鄉。一般指上海、江蘇、浙江一帶。「江南八大名城」專指江蘇的揚州、蘇南地區(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上海、嘉興(包括錢江以北杭州)。

「江南」中心以江蘇、蘇南,太湖金三角。
江蘇、蘇南的南京、鎮江。此處是皇城故都,兼有淮揚文化和吳文化。江蘇蘇中的揚州(包括淮安、泰州、和南通),水鄉平原的淮揚文化,是歷史上唯一能和蘇南比及的經濟發達之地。浙江嘉興,湖州和錢江以北的杭州,是水鄉吳文化,蘇南吳文化開拓地。

江南之所以是江南,因為是水鄉。
江南的文化就是水文化上孕育的吳文化和淮揚文化,而且江南自古以來就是富蔗的好地方。經濟文化上的江南江蘇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和上海以及錢糖江以北,專指江蘇的揚州,蘇南(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上海,嘉興和湖州(包括錢江以北杭州),地理上的江南就是指長江以南。
2011-05-10 12:52:02
讀.冊.人
行遊江南,是人生樂事。
這樂,當然在江南的人文山川,但樂,其實也在心情的真正放懷,放懷中與山川人文合一,對生命就有真正的洗滌。

放懷,常因山川而起,美景當前,人就容易融於其中;但放懷更可以是一種生命境界,中國人講胸中丘壑,沒有丘壑就難真正放懷,就納不入山川,山水如此,人文如此,多一點計較安排,就少一點觀照放情。有丘壑,就能容物,生命能大、能淡定、能安然,乃至於能承擔、能超越都因於此。
2011-05-10 12:57:29
天佑
好美的景色~好羨慕喔~
2011-05-10 14:37:56
秋日小語
漂亮,讀書人拍的相片真的很棒,
張張構圖超美,畫面似畫般迷人,
實在讓人不得不讚賞哪!
2011-05-10 15:22:57
讀.冊.人
《江南曲》
擢歌發江潭,採蓮渡湘南。
宜須閒隱處,舟浦予自諳。
羅衣織成帶,墮馬碧玉篸。
但令舟楫渡,寧計路嶄嵌。
作者:沈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武康)人,是南朝的重要文學家,歷仕宋、齊、梁三朝。齊初,因文才出眾,受到愛好文學的竟陵王賞識,而為門下「竟陵八友」之一。後參與蕭衍密謀代齊自立,並為蕭衍擬即位詔書,因此受到重用。沈約的政治地位極高,久享聲望,是當時公推的文壇領袖,《南史》稱其為「一代辭宗」。

由於沈約歷仕三朝,又能仕途順暢,當時部分士人對他頗有看法,認為他缺乏操守,唯靠附庸帝王,隨波逐流而已。但沈約雖位高名重,卻篤信佛法,寡少嗜欲,為官清廉,用度節儉,亦非一般汲汲榮利、追名逐臭之輩。

「孤芳自賞」
本意是「孤高的香花,自我欣賞」。
這句成語本出於沈約所寫的〈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中,沈約讚美梁鴻、嵇康等人的品行「就像日月一樣的高潔,也像孤高的香花開放在遙遠的山林之中」,並以此自勉。後來沈約因得罪梁武帝,憂懼而死,朝議認為沈約文名盛極,欲諡為文侯,獨梁武帝認為沈約「情懷不盡」,改諡為隱侯,才符合沈約的行誼。〈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的這段文字,似可做為最好的註解。後來「孤芳自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
2011-05-10 15:42:12
讀.冊.人
《夜讀 》
夜來欹枕細思量,獨臥殘燈漏夜長。
深慮鬢毛隨世白,不知腰帶幾時黃。
人言死後還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場。
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

《言懷》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落花詩》
桃花淨盡杏花空,開落年年約略同;
自是節臨三月暮,何須人恨五更風?
撲檐直破簾衣碧,上砌如欺地錦紅;
拾向砑羅方帕裏,鴛鴦一對正當中。
作者﹕唐寅,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
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江蘇蘇州吳縣人。吳中四才子之一。在畫史上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作品以山水畫、人物畫聞名於世。唐寅書法亦好,早年的書風比較靠近顏真卿,後來比較接近李邕、趙孟頫。

唐寅詩風相當特別,據說他早年曾下過苦工在鑽研《昭明文選》,因此早年作品多很工整妍麗,很接近六朝的氣息。洩題案以後的詩作,多有感自己的處境,寫起來情意真摯,自然流露,雖然在字句上不見得推敲的很精鍊,但可以感覺到唐寅信手拈來的才氣。
2011-05-10 15:51:31
讀.冊.人
《富春》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長川不是春來綠,千峰倒影落其間。

《富春》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
雲低遠渡帆來重,潮落寒沙鳥下頻。
未必柳間無謝客,也應花裡有秦人。
嚴光萬古清風在,不敢停橈更問津。

《金陵懷古》
玉樹聲沉戰艦收,萬家冠蓋入中州。
只應江令偏惆悵,頭白歸來是客遊。
作者﹕吳融,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與王定保友好,「初力學,富辭調,工捷,頗負時望。」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及第。善作詩,承襲晚唐溫庭筠、李商隱一派,《四庫全書總目》說「音節諧雅,猶有中唐之遺風」。
2011-05-10 15:53:03
讀.冊.人
清 全祖望《久不登天一閣偶過有感》
歷年二百書無恙,天下儲藏獨此家。
為愛墨香長繞屋,只憐帶草未開花。
一敘追溯風流舊,十載重驚霜鬢加。
老我尚知孤竹路,誰來津逮共乘槎。
「天一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的月湖西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三座民間藏書樓之一。號稱「中國最古老的藏書樓」,也曾被譽為「南國書城」。不但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圖書典籍,並且對後世其他藏書樓的興修也產生過重大影響,「人間度閣足千古,天下藏書此一家」。

「天一閣」
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是當時兵部右侍郎范欽所建的私家藏書樓。范欽喜好讀書,平生所藏各類圖書典籍達7萬餘卷。在他解職歸田後,便建造了天一閣來保管這些藏書。

「天一閣」的名字取自漢代鄭玄所著《易經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語。因為火是書樓的大患,所以不但名字取做天一,而且連房屋的結構也建成天一地六之勢,以求以水克火。書閣為木構的二層硬山頂建築,通高8.5米。底層面闊、進深各六間,前後有廊。二層除樓梯間外為一大通間,以書櫥間隔。此外,還在樓前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環境,又可蓄水以防火。
2011-05-10 16:02:44
讀.冊.人
蘇小小《西陵歌》
妾乘油壁車,郎乘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蘇小小,是南北朝的南齊時期,錢塘的著名歌妓,因玲瓏秀美,氣韻非常。留下「燕引鶯招柳夾道,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訪,家住西泠妾姓蘇。」的詩句,歷代文人多有傳頌。唐朝的白居易、李賀,明朝的張岱,都寫過關於蘇小小的詩文。死後葬於西湖西泠橋畔,築有一個六角攢尖頂亭,叫作「慕才亭。」最初僅半丘黃土而已,乾隆皇帝1780年聖駕南巡,曾詢問蘇小小墓。1784年春乾隆帝再次南巡,沈復隨父親迎接聖駕,那時蘇小墓已石築為八角形,上立一石碑上刻「錢塘蘇小小之墓」。沈復嘆道:「餘思古來烈魄忠魂堙沒不傳者,固不可勝數,即傳而不久者亦不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齊至今。盡人而知之,此殆靈氣所鐘,為湖山點綴耶?」

白居易《楊柳枝詞》其三
蘇州楊柳任君誇,更有錢塘勝館娃。
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

李賀《蘇小小墓》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珮。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作者﹕李賀,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是著名的唐朝詩人,被稱為「詩鬼」。李賀是唐朝宗室鄭王後裔,但家道已經沒落。因為他的父親名叫晉肅,和進士音近,一些妒忌他才華的人就以避諱為理由阻止他參加科舉考試。好友韓愈激於公憤,為之作《諱辯》曰:「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由於身體不好,27歲就病逝了。

李賀的詩想象力豐富,意境詭異華麗,常用些險韻奇字,風格同唐朝其他詩人迥然不同。他的詩作內容有一部分承襲了屈原《楚辭》中《山鬼》,《國殤》等篇的傳統,如《神旋曲》、《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另一部分則很有現實主義風格,如《老夫採玉歌》,反映了貧民生活的艱苦。
2011-05-10 16:24:46
sunneydog
幾年前遊江南
美景難忘
只可惜當時還不會用布洛格
沒留下影像紀錄
2011-05-10 19:56:32
飛腳
讀冊人,又欣賞到你的精美江南相片,江南是一個很好人文地域,值得閒情遊覽,感受當地文化氣息及美麗風光。
2011-05-10 19:58:49
阿端
照片張張如畫
讀冊人做學問的功夫
太令人敬佩了
找來這麼多典故

拜讀了
2011-05-10 21:03:17
讀.冊.人
唐•溫庭筠《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裡事,
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雲斜。

唐•皇甫松《夢江南》
蘭燈落,屏上暗紅蕉。 
閒夢江南梅熟日,
夜舡吹笛雨蕭蕭, 
人語驛邊橋。

唐•杜牧《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宋•蘇軾《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唐•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 
能不憶江南? 

唐•白居易《又》
江南憶,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唐•白居易《又》
江南憶,
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2011-05-11 09:52:26
小知之
好美的如畫風景
2011-05-11 18:35:49
讀.冊.人
人間天堂:蘇州
建城於西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闔閭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這裡是吳國的都城,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跡。古城區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為國內外所罕見。

蘇州園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佔有兩席(「拙政園」、「留園」)。

「拙政園」
建於明朝正德年間(西元1509-1513年),為鹽察御史王獻臣的辭官歸隱之所,取名「拙政園」是由「拙者亦為政」一句脫胎而來,(借「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側面表達退隱者對士途的洞察,及對朝廷未能任用賢能的嘲諷之意。園區分為東園、中園、西園,不同的園區有不同的旨趣。佔地約四公頃,水域面積就佔了五分之三,藉由水道的聯結,形成全園各個景點既獨立又互相依附的關係,並且營造出詩情畫意般的境界,夏日碧綠嫩紅的荷花挨著「留聽閣」,等待雨天的殘荷雨聲,而淡雅的清香恰恰隨著南風飄入「三十六鴛鴦館」的雕花窗櫺內。園林美在於塑造出空曠疏朗的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最令人讚賞的是在巧思設計下,環抱著假山、樓閣的水道,泛著碧玉綠波的水道,穿梭在柳樹掩映間,徘徊在軒榭亭台畔。

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咏吟唱,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2011-05-11 21:02:14
武道琴俠
天一好!天水好
龍鶴山武道為伏羲氏玉鶴仙師ㄧ筆開天,天一生水,水為精,惟精惟一為鶴,鶴行一,故鶴拳煉精化氣,又曰天水鶴。一為太極、為直線,故天水鶴拳,拳打一條線,直線側身行拳功,以象太極之理一也,為生命之原,精也!故天水鶴又可稱最古之太極鶴!
好人間天堂!
2011-05-12 18:51:01
讀.冊.人
西湖
最早稱《武林水》。
《漢書•地理志》:「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後又有錢水、錢唐湖、明聖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瀲灧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美人湖、賢者湖、明月湖諸般名稱,但是只有兩個名稱為歷代普遍公認,並見諸於文獻記載:一是因杭州古名錢塘,湖稱錢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現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這兩首詩中。北宋以後,名家詩文大都《西湖》為名,錢塘湖之名逐漸鮮為人知。而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西湖
位於杭州市區西面,是大陸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世界著名城市景觀湖泊之一。西湖東靠杭州市區,其餘三面環山,繞湖一周近15公里。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又稱「後西湖」或「後湖」)、北里湖(又稱「里西湖」)、小南湖(又稱「南湖」)及岳湖等五個水湖,其中外西湖面積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島嶼,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堤、三島、五湖」的基本格局。

西湖不僅擅山水之勝,還與歷史上的歷代文豪、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等眾多人物緊密相連,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此外,西湖周邊的古代建築、石窟造像、碑刻等都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人民幣上的「三潭印月」
西湖被評選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年)、中國十大風景名勝(1985年)和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6年)。此外,1979年中國發行的外匯兌換券壹圓券以及2004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壹圓紙幣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圖案,更說明杭州西湖在中國風景名勝中的地位。

大陸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數十個之多,
一般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大文豪蘇東坡曾寫道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
2011-05-17 15:40:04
讀.冊.人
「三潭印月」
又名「小瀛洲」,湖中三島之一,面積一百零五畝,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0七年)用疏浚西湖的湖泥堆積而成。萬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年)築堤以環四周。清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又建曲橋,把島中水面畫為「田」字形,構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布局。島南(「我心相印亭」附近)鼎立湖中的三個石塔,始建於宋元祐四年(一0八九年),為蘇軾疏浚西湖所立的標。元代被毀,明天啟元年(一六二一年)重新仿置。每逢皓月當空,塔內點上燈燭,洞口蒙以薄紙,燈光透過小圓洞映入湖中,宛如無數月影浮動,故稱「三潭印月」。

島上建有先賢祠、九曲橋、亭亭亭、我心相印亭、迎翠軒、木香榭、花鳥廳等建築,移步換景,令人玩賞不盡,是西湖十景之ㄧ。
2011-05-17 15:46:48
弄墨
圖文並茂.
2011-05-19 10:34:10
讀.冊.人
靈隱寺
並不只是一座寺廟,而是由幽谷、清溪、古寺、石刻、岩洞,共同組成的佛門勝地。創於東晉咸和元年(西元326年)距今已經一千六百多年,這麼長的時空中,又多了很多帝王,文人品題,盛名更顯,清朝康熙帝就賜名:「雲林禪寺」,木匾就掛在大門上面。印度高僧慧理認為這個地方和他家鄉中天竺國很像,就寫了「靈鷲飛來」四字,掛於「雲林禪寺」的匾額下方。

入山門處葛洪題的「絕勝覺場」橫匾,山門有聯:「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鷲峰雲斂,千巖桂月映湖光。」由於靈隱寺的建築採上升式,一層比一層高。從大門天王殿有台階上升,而天王殿到大雄寶殿之間再升。大雄寶殿前有很大很大的平台。

靈隱內冷泉亭,
董其昌撰寫聯云:泉從何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左宗棠有一聯:「在山本清,源自山頭冷起;入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

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西湖的風景,四季都有特色,無論晴、雨、晝、夜,不同氣象、不同意境,「淡妝濃抹總相宜」有人說:西湖之美如西子,西湖有十景:蘇堤春曉、柳浪聞鶯、曲院風荷、南屏晚鐘、三潭映月、……。環繞西湖的有:超山梅花、滿覺桂隴……

明月自來去;空潭無古今。
荷風送香氣;潭影空人心。
別具胸襟,是明月前身,梅花知己;偶來爪印,為青山有約 ​,湖水尋盟。島中有島,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畫橋,覽沿堤老柳,十頃荷 ​花,食蓴果香,如此園林,四洲遊遍未嘗見;霸業銷煙,禪 ​心止水,閱盡千年陳跡,當朝暉暮靄,春喣秋陰,山青水綠 ​,坐忘人世,萬方同慨更何之。
2011-07-10 21:09:5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