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4 02:55:59| 人氣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導演工作坊(2)之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二堂課

今天人比較少,兩個請假。不過放眼望去,牆邊地上的人還是彼此簇擁著。好像因為空間的關係,大家被逼著不得不親近起來。真好哇。

當然還是從暖身開始。

暖腳踝
坐在地上暖腳踝。交叉盤坐,右手從大腿內側往外勾住右膝蓋向上托抬,左手扳住右腳尖帶動腳踝旋轉。導演提醒:腳踝本身不要動。我馬上感覺差異,「這樣重量都在手臂上了,是嗎?」我忍不住問。導演回答:對。他進一步示範細節:扳腳趾時,注意可以向內壓、往外推。跟著這麼做,馬上發現,藉由扳腳趾,旋轉從趾尖擴及腳踝,一圈圈散出去。這動作我常做,但從來沒這麼仔細過。

旋腰
一樣交叉盤坐,身體先前傾壓壓大腿,鬆一下。然後正式開始,往外看出去,視線帶動上半身旋轉,繞一圈回來。跟著視線走,儘量不要中斷,動作越慢越好。等大家學會了,他要大家盡量望出去,看到整個空間,抓住任何有可能的,來幫助自己。

剛開始我有點困惑於頭部和身體的關係,因為導演並沒說頭應該怎麼擺,他就只是做。幸好馬上想到自己愛鑽牛角尖,決定不要想,身體有它自然的協調性與物理限制,順著走一定就是對的,偶而偷瞄一下導演的身體搭配。果然,旋轉到中間,頭部很自然地就會翻轉抬頭上望,再翻轉,往斜後最遠望出去,符導演叮嚀了這一點:看到最遠時繞回來。等到視線向內劃進來,就會自然帶動頭部、身軀回身壓低前傾,回到起始位置。

我感覺到,這樣子做動作,除了身體的柔軟,還會訓練到目光焦點的連貫性、投射力、空間敏感度。特別是旋轉時的立體度和深度,讓我聯想到太極導引的「纏絲」二字,而且也是綿綿不斷的。導演還讓大家邊做邊發聲音,保持在同一個音高,這就更難了。我自己每逢要抬頭,呼吸必定困難,聲音格外不穩定,自然凋謝。我想到陳偉誠導演談過應對之道,他說,看你是要練呼吸還是練身體,如果前者,那麼在那個「要斷掉」的點,先犧牲身體,把幅度降低動作改小,以保持呼吸順暢為主。如果後者,則反之。

蜥蜴
名字我胡亂取的,但確實很像吧。首先,雙手在肩膀或胸側撐起上半身,骨盆不要離地。這是基本姿勢。現在,頭垂下,從地上往前看出去,看著一條直線,以致抬頭、往上,最後仰頭,極限時再慢慢沿著直線回來到向下看。這條直線平分面前的空間。

上述這些動作(或說姿勢)我都做過,當然也都有拉到該拉的地方,比方側腰、後腰等等。但是少了「視線」的指令,做起來的感覺,就很不一樣。也許這就是戲劇和舞蹈的不同,加上他是導演,格外注重表演者要向外「看」、要有「投射」、要跟外在反應。也許舞蹈人比較注重內觀身體,他們跟現場的反應和互動並不需要靠視線,不管是丟給其他表演者或觀眾。

而且我發現,導演的指令確實有精細處,他果然是很細膩的人啊。

接著又做了幾個暖身動作:和上次一樣雙手往上、往外揮伸帶動踮腳尖。不過這次更叮嚀細節:踮腳時重心盡量擺在大拇指前三趾,不要往外去。雙手同時反方向劃圓(會讓你有郭靖再世的成就感喔)。

然後進入兩人一組的練習。

台長: 水彩
人氣(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