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25 01:26:07| 人氣4,323|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從何而來?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的祖先在一百多年前,從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渡海來台,
祖祠在彰化縣二水鄉,堂號「寶樹」。

那你呢?



夏商時期,謝國比較弱小,居於姜水流域(今陝西境內)。
西周末期,申伯被封於謝國,以加強對南方的統治。
西元前668年,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滅謝國後,謝國的人有一部分留在當地,大部分外逃,以邑為姓,即謝氏。

東漢以後,謝氏成為望族,世稱「崔盧王謝」為四海大姓之一。

西晉末年,黃河流域戰亂頻繁,中原人大量遷往江南,
陽夏人「謝衡」因避戰亂,遷望會稽始寧東山,在此繁衍。

謝氏宗譜從東晉「謝安」開始記載……

淝水之戰,謝安攜其侄謝玄大敗苻堅,使晉朝轉危為安。

淝水之戰後,謝安和謝玄叔侄受到晉孝武帝和一些權臣的猜忌,正直之士桓伊以歌進諫,為謝安抱不平。孝武帝聽出桓伊的意思,為撫慰謝安,誇樹贊人,稱謝宅為「寶樹堂」,自此「寶樹堂」成了謝姓的堂號。

台長: 夷希微
人氣(4,323) | 回應(1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夷希微
恩慶為才良。 東山人萬錦。 文錫世道永。 汝時孔敏達。
寶樹成瑞連。 江佐聲名遠。 南邦德澤長。 丕基承繼紹。
毓代盛流芳。
2006-11-25 01:28:56
版主回應
我們的渡台始祖來自謝氏錦湖派(得利公派下):
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月是堡吉春社錦湖城
錦湖始祖(1世):謝公光啟,諱恩,謝媽富氏,生二子,長子承慶,次子武慶…
玄祖父的祖父(15世):謝健脾,渡台始祖,葬於彰化二水
玄祖父的父親(16世):謝高生,葬於彰化二水
玄祖父(17世):謝岳,兄弟已不可考
高祖父(18世):謝躼,五兄弟,老三,葬於南投施厝坪
曾祖父(19世):謝金義,生於1875,卒於1923
        四兄弟,老大,火化後葬於名間靈山寺
祖 父(20世):謝墜,生於1907,卒於1997
        五兄弟,老二,火化後葬於名間靈山寺
父 親(21世):謝勝輝,生於1941,卒於1984
        四兄弟,老么,火化後葬於名間靈山寺





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沈建德」發表過一篇文章:
「台灣血源七千年之證言」
http://taup.yam.org.tw/PEOPLE/961117-4.htm

文中提到:清朝乾隆皇帝賜漢姓給平埔族,而道光、光緒賜漢姓給高山原住民,「祖譜、宗譜、家譜、族譜」可能隨姓附賜。原住民的後代知道自己真實血統的沒幾人,而你我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不要以為有漢姓、漢族譜、會講閩、粵方言就是漢人,還到中國大陸去尋根、認親!

事實上,沈教授說的是一件歷史事實,
所以每個人務必找出自己的「祖祠及祖墳」在哪裡?「堂號及昭穆」是什麼?清朝皇帝有可能賜你漢姓,但不可能幫你蓋祖祠、修祖墳。

如果你的漢姓是清朝皇帝免費贈送的,那麼你更應該弄清楚:

「我從何而來?」





台語俗諺故事:「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http://www.bs1es.tnc.edu.tw/~history/page/p15/p15-09.htm

漢人移民來台目的大致有下列幾項:

一、海盜:早在荷蘭人來台之前,就有一些海盜以台灣為根據地。例如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跟隨「顏思齊」等人在今北港一帶自然形成一處海盜集團,在顏氏死後成為集團之首領;又如清朝嘉慶年間的「蔡牽」在南澳一帶勢力極大等。但這些人口佔極少數。

二、捕魚:來台捕捉烏魚,以台灣為根據地,後來就在台灣定居,亦為少數。

三、開墾:台灣在四百年前是一大片沃野土地,符合福建、廣東人的農耕需求,因此前來開墾土地的人很多,為移民最主要的動機。就移民區域來說,漳州人、客家人來台,以土地開墾為目的的居多數。

四、經商:往來大陸台灣之間,從事台灣農作物及台灣移民的生活物資買賣,從中獲取利益。就移民區域來說,以泉州人從事商業為最多。

早期政府當局的「移民政策」,因為一來要橫渡無情的「黑水溝」─台灣海峽,怕一般婦女受不了;二來清朝政府因怕移民進入台灣後,定根成了海盜。規到到渡海到台灣者,禁止全家一起前往,只准許男人渡海開墾。當然,因為禁令管制得相當嚴格,所以「偷渡」來台的也很多,而且,女性很難熬得過海峽的考驗,即使以偷渡方式來台,也以男性居於絕大多數,若有女性,大概也只有非常少數。

當時來台開墾的,如果已在大陸有家室,大多數都回到家鄉過晚年。如果來台前沒結婚的,可能開墾時間一過,也回家鄉了。但來回都得經過海峽一次,有更多的人決定一輩子留在台灣。
政府的「開發」基本上相當尊重原來的土地所有人,也就是原住民,讓他們保有原來的生活空間。但對於急於取得土地開發的漢人來說,迎合平埔族母系社會「招贅」的習俗,再以「女婿」的身份繼承土地;恰好是取得土地開發權的方法之一。

父系社會的漢人和母系社會的平埔族人通婚後,政府的「撫番」政策使得後代只能以漢人的姓登記戶口,且鼓勵原住民改登記為漢人姓氏可以減稅,因此平埔族人從此記得自己原來姓氏的,幾乎沒有。

漢人使用各種方式取得土地之後,平埔族人只得成為佃農,或成為漢人的養子,或者選擇遷社。而遷社的,終究逃不過強大的漢文化壓境,最後也得漢化才能和這塊土地上的其他住民共存。因此試想:當初我們的祖先從福建、廣東來台開墾的,只有男人,怎麼會有後代?因此台灣俗諺說:「有唐山公,無唐山媽。」而我們的「查某祖」,極可能就是平埔族人。因此在我們的血統當中,存在著平埔族血統的可能性相當高。
2007-08-17 00:19:50
夷希微
福建省十府二州

福州府十縣:閩侯/侯官/古田/屏南/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
泉州府五縣: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
建寧府七縣:建安/甌寧/崇安/建陽/浦成/松溪/政和。
延平府六縣:南平/順昌/將樂/永安/沙縣/尤溪。
汀洲府八縣:長汀/寧化/上杭/清流/武平/連城/歸化/永定。
邵武府四縣:邵武/光澤/建寧/泰寧 .
興化府二縣:浦田/仙遊.
福寧府五縣:霞浦/福鼎/福安/寧德/壽寧。
漳州府七縣:龍溪/漳浦/南靖/長泰/平和/*安/海*。
台灣府四縣:台灣/鳳山/諸羅/彰化/
永春州二縣:大白/德化。
龍巖州二縣:彰平、寧陽。
2006-11-25 01:37:12
版主回應
福建省是古代「越族」的居住地,我們的祖先應該有越族血統。

然後,祖先從福建渡海來台,又與台灣平地原住民「平埔族」通婚,
所以我們的身上也應該有平埔族血統。

我們的身上應該有三種以上的血統,我們是「台灣人」,
但我們依舊念思念我們「遙不可考」的祖先,
不管他們算不算「漢」人,他們來自中國。




秦漢時,中國南方的民族被泛稱為「越族」,史稱「北方胡、南方越」。

漢朝初期,百越族已經逐漸形成幾個較強盛而明顯的政治中心,
即「東甌」、「閩越」、「南越」、「西甌」及「雒越」。

越族所建立的這些政治中心,後來都被漢武帝征服,改為漢朝的郡縣。此後,百越這個名稱就不見於史載,越族之名也十分罕見。
2006-11-27 02:23:25
夷希微
[新聞] 學者研究26%台灣人 有原住民基因
林媽利:原民與波里尼西亞人 母系同源
葉春榮:取樣恐有落差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台灣俗諺說:「有唐山公,嘸唐山嬤!」凸顯許多台灣人擁有原住民血統的事實。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昨天指出,74%台灣人(福佬、客家及平埔族)有福建基因,26%有原住民基因!
根據官方依戶籍登記的統計,原住民比率僅1.5%。林媽利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昨天在「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發表的專論,首度從母系血緣的角度檢視台灣人的族群基因。除了大大提高台灣原住民的比率,她同時指出,台灣原住民的祖先早從1萬5千年前即從東南亞島嶼移至台灣,台灣原住民與波里尼西亞人有直接的母系血源。

林媽利指出,1683年台灣納入清朝版圖,1760年清實施海禁,偷渡來台的男丁無法攜女眷,因而「嘸唐山嬤」。當時,台灣北部盆地住著母系社會的平埔族群,經過4百年來的族群融合,逐漸被同化、混血為閩南人、客家人,她在比對台灣人母系血緣時發現,屬
平埔族的西拉雅族與福佬、客家人的基因相同度達17%到18%,而現代的西拉雅族仍保有66%原住民基因。

林媽利說,台灣原住民族和東南亞島嶼及菲律賓族群擁有共同的祖先,而和亞洲大陸的關係較遠。

她說,帶著B4a1a母系血緣的台灣原住民(以阿美族為主)約1萬3千年至9千3百年前從台灣出發,途經菲律賓及印尼東北邊的島嶼,之後又到達新幾內亞東北海岸,一路混血,最後形成波里尼西亞人的血緣特徵B4a1a1P。

至於在4百多年前從閩南移至台灣的福佬、客家人,歷史上,有人認為這些台灣先民是純種北方漢人的後代,但經由遺傳基因分析發現,他們其實是屬於南亞洲及東南亞的「越族」後代而非漢人。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葉春榮在評論時則認為,過去相關研究皆從父系角度出發,林媽利從母系血統進行研究,推論出台灣原住民與波里尼西亞人有直接的母系血源,固然是新發現。但他質疑,台灣原住民有十多族,其中帶有B4a1a基因者以阿美族最高達44%,其次的雅美(達悟)族為14%,而其他族群有B4a1a基因者相當低,彼此高低落差太大,有可能影響取樣及研究結果。

【2006-05-31/聯合報/C6版/文化】
2006-11-27 12:38:06
版主回應
人種──有什麼好爭的?
2004/09/30 10:34
打工仔

原本對於吳教授的大作一向是很沒有能力讀完,但是,吳教授最近一篇「台灣人該為過去漢人欺淩原住民做無意義又荒謬的道歉嗎?」的大作,不禁讓我有了一讀的念頭。吳文內容大量引用人口統計數位,說明臺灣原著民並沒有被漢人屠殺。而且大量的臺灣人事實上是漢化的原著民,真正的漢人臺灣人只是少數。


我對於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或是漢人這個題目並沒有興趣,如果想要討論的話,另請高明。在此,我只想要討論吳文的觀點和理論基礎。

臺北馬偕紀念醫院的林媽利曾經做過研究,他的研究結果被部分媒體報道爲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說法。更可笑的是有人看到「越族」,就認爲自己是越南人,柬埔寨人。由於我無法得到林媽利的研究論文,所以無法知道他的論文過程和結論如何,只好暫且拿報章雜誌的報道爲依據。

報道說,在167個臺灣人血液樣本中發現,這些臺灣人的人體白細胞抗原(HLA)與數千年前的越人(西元前四七五至二二一年居住在中國大陸南部的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和廣西省一帶)完全相同。越人的後裔包括福建和客家人,即臺灣的多數族裔,與主要擁有北方血統的漢人無任何關聯。 最起碼,這個結果證明在林媽利研究的這個樣本中,臺灣人和閩越族群是一致的。雖然有人對林媽利單以白細胞抗原(HLA)爲唯一標記作爲遺傳分類,表示不以爲然,這一點先不去討論。但是,中國大陸也有學者研究表示,閩越地方的南方中國人和文化,的確和北方不同。甚至幾年前四川出現的三星堆文化,更說明中國文化和民族的複雜多樣性。

我們再看看林媽利的後續研究。在SARS期間,林媽利分析了HLA-B46基因的抗原,顯示HLA-B46與沙斯病情嚴重度有直接關係。

雖然該研究的族群太小,沒有代表性,但是,很有意思的一點是,「HLA-B46屬於亞洲南方特有基因,臺灣閩客族群有11.4%帶有這個基因,其他地區如中國南方人有15%、擺夷族21%、苗族18%、越南13%、新加坡華人15%、泰國7至14%帶因。北亞地區帶因率則相對較低,中國北方人只有2.8%、蒙古族1.7%、日本人4.4%、韓國4%帶因。臺灣原住民、白種人和黑種人都沒有帶因。」「研究顯示,臺灣原住民反而有相當高的比例帶有HLA-B13基因,可能與對抗沙斯感染的抵抗力有關。」

林媽利的研究代表什麽意義呢?如果臺灣人的確是「漢化」的原著民,那麽,爲什麽在林媽利的研究裏找到的HLA-B46基因的抗原主要都在臺灣閩客族群裏,反而原住民一個也沒有呢?

由林媽利的兩項研究裏,我們看到極爲共同的一點就是,臺灣人(不含原住民)的血源(HLA表面抗原)和中國大陸的閩越一帶的相同度非常高。而「林媽利認爲,陸續有研究顯示,臺灣原住民與東南亞族群關係密切,有些甚至與新幾內亞族群相關,極可能是玻裏尼西亞的祖先,又與北美伊努依人、南美印地安人的血緣相關。推測在人類遷徒路途上,臺灣可能是銜接東南亞族群,向大洋洲、美洲推進的重要中繼站。」這個論點,也和部分中國學者一致,他們認爲,中國閩越族群,可能是從非洲---印尼---美洲的一個遷移過程所産生的。

從分別不同的研究,不管是林媽利或是中國學者的研究,他們的得到的結論非常一致,也就是說中國閩越族群和北方族群不同,而臺灣人(不包括原住民)的血源又和中國東南的閩越一致。反倒是吳教授的人口統計在這裏沒有一點吻合之處。所以,有臺灣人認爲自己的祖先來自閩越,這一點也和上述研究吻合。

那麽,閩越又和中國北方有什麽區別?不知道臺灣對於1999年列入世界遺産的閩越文化瞭解多少?閩越文化遺址在閩北的武夷山。閩越文化大致起源于戰國時代,秦代至漢武帝平閩前,閩越勢力發展到鼎盛時期,以無諸爲首的閩越貴族,建立閩越國雄踞中國東南,影響很大。閩越人在與中原文化的長期交往中,大量吸取了中原先進文化和其他周邊文化,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地方文化,成爲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東漢和三國時期,隨著封建制度的逐步推行,閩越文化逐漸與中原文化融合爲一體。

所以,閩越地帶很早就和中原(北方)文化交流,融合,並不是獨立的文化。儘管閩越民族的起源和中原民族的起源,和四川三星堆文化或民族的起源不同,但是,這些文化和族群的交流卻發生的很早。想要再將閩越,三星堆,北方族群分開,是件不容易的事。部分臺灣人不願意當中國人,本身無可厚非,但是,也沒有必要否定自己的祖先。

如果懂得人類遺傳學,或是基本遺傳學的人,大概還知道有個叫做「基因漂移」(genetic drift)的理論。這個理論裏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不管如何,要消滅掉一個種族的基因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當初希特勒要滅絕猶太人,但是,猶太人的基因還存在各種人類之中,是無法消滅的。

今天,在多元族群的臺灣,每個人身上帶著的,血裏流著的,有各式各樣的民族特徵。您說您是正港臺灣人,但是,您的血液裏,您的細胞裏還可能帶著原住民部分基因,也有中原北方族群一些基因,甚至是印尼某些原住民基因。您是外省第二代,那麽,血源可能更複雜了。或許有臺灣原住民,閩越,中原,三星堆,蒙古,甚至菲律賓人群的基因。

族群,什麽好吵的?人種,只有一個。拿著一些數位就可以說明自己的祖先來自何方?連人類遺傳學家都還不能夠對人類起源,遷徙做一個很好的詮述,我們又何必將你我分得那麽清楚?或是-----越分越不清楚。
2006-11-27 12:40:34
夷希微
平埔族人的特徵:「雙眼皮」或「小趾頭未多一片指甲」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縣 2000/10/01 19:00

平埔族漢化極深,台灣很多人有平埔族的血統;平埔族岸裡社頭目後裔的新樓醫院牧師潘稀祺表示,只要是「雙眼皮」或「腳的小趾頭沒有多出一片指甲」,可能都有平埔族的血統。

潘稀祺指出,屬於南島語系的平埔族,數千年前渡海來台,廣泛分佈在台灣的平地上,是台灣社會中漢化較早、較深的平地或近山地原住民的總稱,清朝時被稱為「熟番」,以別於未歸化的高山族「生番」。

母系社會的平埔族,是在「唐山過台灣」的移民風潮後,被擾亂了原有的生活方式,這些唐山人為了傳宗接代,大多娶了平埔族女子;根據研究,現今的台灣人,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流著平埔族的血統。

潘稀祺表示,平埔族人有幾個特徵,若是想要驗證自己是否是平埔族的後代,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一、做DNA比對。

二、查看祖墳或神主牌,若刻有台灣本地如大社、新港等族名稱者,可能是平埔族。

三、看姓氏;清朝皇帝曾賜五十大姓給平埔族,例如:
潘、兵、機、米、標、宜、莫、萬、卯、加、力、來、東、月、夏、劉、林、郭、吳、陳、趙、鄭、李、楊等。

四、查看教會早期的受洗名冊。

五、查閱祖先長輩的戶籍騰本是否有平埔族的名字,或是註明有「熟番」字樣。

六、是否有祭拜祀壺或阿立祖。

七、察看人的外觀,凡有雙眼皮者,多半是和平埔族混血。

八、看腳的小趾頭是否多出一片指甲,若沒有,則可能是平埔族。
2006-11-27 20:33:20
版主回應
「平埔族」一詞﹐我們常用來指稱居住在臺灣平野地區的「原住民族」。從文獻上來看﹐十七世紀初(明朝末期)陳第所寫的《東番記》(1603)是對「平埔族」最完整的描述。當時「東番」或「東夷」用來稱呼台灣的原住民;「西番」和「西夷」則用來稱呼前來中國通商的西方人﹐如荷蘭人與西班牙人。
「平埔」兩個字,就字面的意思而言,就是「平地」的意思;「族」則是指稱某一特定的人群。就此而言,「平埔族」是用來指稱「居住在平地的人群」的簡易稱呼。
四百年前,早在漢人來到臺灣拓墾、定居之前,臺灣西海岸的平原地帶,從宜蘭、基隆到恆春,已經有許多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部落認同的人群居住。因此,有些人認為應該稱為「平埔族群」比較恰當。

這些比漢人更早居住在台灣平原地帶的不同人群,由於和漢人的語言、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在早期的臺灣歷史文獻中常被稱為「番」。從「番」的字形、字意來看,「番」是「禾」與「田」所組成的,是用來指稱以某種方式耕作的人,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在漢文化為中心的眼光下,「番」就含有歧視的意味。事實上,從語言、社會、文化、體質上的特徵來看,和現在我們所熟知的高山原住民一樣,都是屬於「南島語民族」。

不過,平埔諸族被視為「族群」而非僅是「番社」而已﹐則是起始於日據時代日人學者透過語言與文化上分類的建構。其中﹐伊能嘉矩(1904)將「平埔族」分為十族﹐之後又有移川子之藏、小川尚義等人不同的分類﹐他們的分類奠定了現在我們對平埔各族分類與稱謂的基礎﹐這種族群的分類與命名是一種學術上的建構﹐有別於前述以「漢」文化為中心的分類。
2006-11-27 20:48:46
尋根者
我姓謝,家住彰化二水
想要多知道一些關於我們祖先的事
可以多跟我們說一些嗎?
或提供一些資料給我!!
謝謝
2007-02-07 04:23:36
版主回應
去年,我才開始尋根,很多資訊其實都是從Google搜尋到的。

有一件事情很重要:你一定要到各地方的國立圖書館「參考室」翻閱我們謝家的族譜,先找出你的出身(族譜裡面至少應該可以找到你祖父以上的資料)。

有些人會說台灣人的族譜都是被有心人士「杜撰」出來的,這或許是某些人家的事實,但並非全部台灣人的族譜都是。清朝皇帝曾賜五十大姓給平埔族,例如:潘、兵、機、米、標、宜、莫、萬、卯、加、力、來、東、月、夏、劉、林、郭、吳、陳、趙、鄭、李、楊等。

我的祖父曾經提到過我們家來自彰化二水,
但至今我還沒「回去」過,我相信那裡一定還留有一些關於我們的事。

我很想回彰化二水看看,但不知道要去哪裡?
2007-02-07 13:31:55
1
台灣人祖先來自非洲,世界人的祖先都來自非洲。中國人在教科書上胡說祖先是炎黃。
2010-09-24 09:54:51
zhz 隊長
國際古生物學家:人類祖先來自亞洲而不是非洲
http://big51.chinataiwan.org/xwzx/Technology/201010/t20101012_1556851.htm
2010-11-20 10:38:53
陳鴻禧
二水的謝姓(謝東閔先生也是)來自漳浦縣赤湖鎮.和錦湖陳氏住在一起.因此渡台後也一起住在二水.田中一代.團結以防外侮.唯陳姓人口較多 多數往名間鄉遷移.謝姓則多留於二水.
2018-02-27 12:19:54
陳鴻禧
興大沈建德教授的主張多有偏激.所提平埔族受賜漢姓一事.屬於乾隆時代當時台灣的漢人並不多.絕大多數閩客移民入台都在[咸豐解禁]以後.福州人移民更是在日據時代才有.多數台灣人還是閩粵漢人的後裔才是.
2018-02-27 12:28:14
陳鴻禧
彰化的二水和田中二地以姓陳的為最多.姓謝的也不少.這二姓移民的祖先都同時來自福建省漳州漳浦縣的赤湖鎮.[赤湖]古稱[錦湖].因此田中二水的陳姓中很多都稱為[錦湖陳氏].原來二水的謝姓也稱為[錦湖謝氏].
古代閩客會械鬥.漳泉移民也會械鬥.因此同一個故鄉的移民為了安全起見到台灣也多數會住在一起.
2021-02-26 09:01: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