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4-30 02:35:23| 人氣19,0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動見体《SOLO鏈結反應》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22422日,周五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總共有七位演員(王靖惇、林子恆、梅若穎、陳以恩、黃柔閩、廖原慶、鄧九雲)表演solo,不過每一個場次只能看到其中的三組solo,前後跨了兩周,共有十二個場次,也就是說總共有三十六組solo,平均下來,每位演員都演了五場,其中鄧九雲演了六場,而林子恆的五場都集中在第一週(可能第二週有別的演出行程吧)。

 

我看的是鄧九雲、梅若穎、陳以恩的全女組合,主要原因可能是好一陣子沒看到梅若穎和她的劇場演出了,另外兩位雖然還算常見到其演出,但卻沒看過她們的solo。至於她們會演些甚麼內容,看之前沒有任何預想。

 

這次是李明哲作為創作統籌,有點像是策展人,也有點像是出題老師,給了七位演員「疫情時代下的單人表演習題」。主題蠻明確的,疫情當前,隔離、自處、慎獨、韜光養晦、自我叩問、自控、修練、修身、修行......,確實是面對自我的適當時機。

 

也不見得每個人都那麼地矜謹自持,像鄧九雲的〈虛構、想像與真實〉,就是後設又後設地將自己真實的演員/作家身分,幾乎等比例地置入演出之中,內容架構在一位正在寫女演員故事的女作家,同時也在分享其四處參與演員徵選及學習表演的經驗,故事內外虛實交錯,敘事層次多重交疊,真假莫辨,技巧流暢地掌握了虛構、想像與真實的臨界狀態,同時貫串以「#me too」為內涵主軸,讓這個solo小品不至於僅止於臨界狀態的轉換形式,而有了內容主題的厚度。

 

梅若穎的〈鍊心術〉令我直覺聯想到 Eugen Herrigel所寫的《箭術與禪心》(魯宓譯,心靈工坊,2004),她的solo雖然是從與觀眾話家常開始,其中摻雜著對於表演的若干心得體會,包括焦慮、無所適從、胡謅蒙混;但當她來到著衣、護備、舉弓、射箭等,一系列既儀式又禪定的動作程序時,每一個動作細節舒緩有致,且氣定神閒,眼神專注,修身、鍊心、養性,三而合一;到最後箭出弓身的那一剎那,那是一個我從未見過的梅若穎。她說她學習這一整套弓道,已經有好幾年了;在我看來,她變得非常沉穩、自信滿滿、雍容大度。

 

在陳以恩的〈芭樂芯少女〉中,描寫一個不甚順遂的年輕少女,有兩位因新冠疫情而病逝的兄長、想靠自己獨立生活而搬出家裡、沒有太穩定與優渥的生活費用、想辦法節儉生活、擺地攤賣衣服……,這一切在她說來唱來,似乎顯得有點無力與喪志,但卻又顯得生活蒼白之餘,還有那麼一點點的荒謬與希望;最後,在又想起已逝兄長的悼念之中,暗暗地結束。她的人生有點芭樂,面對這一切,也只能以芭樂之心,聊以自處。

 

李明哲在策展論述中提到:「每場由三位演員接力完成演出,創作者除了在結構、情節文本中探索聲音、動作的可能性,亦將透過討論找到彼此作品連結點,藉以在個體獨立性外又能完成組合後母體的作品完整性,亦就是後疫情時代solo鏈結的意義。」探索、尋找、鏈結,應該是意義組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行動練習。

 

以我所見的這組表演來看,似乎都在處理「心境」,鄧九雲的游刃,梅若穎的弓道,陳以恩的芭樂,有些是篤定的,有些是惶惑的,不論處於甚麼樣的心境與情境,在疫情之下,需要自處,也需要尋找出口,有些是學習,有些是捨棄,有些是自嘲,有些是鄙斥,不論結果如何,都在形塑某種自己存在的模樣。

 

有點像劇場solo版的TED Talk,三位演員都算平易近人,觀眾是在她們的表演投射視野之中的,並未將觀眾排拒於外,並未假裝觀眾不存在,但在輕鬆之餘,她們的表演都有一層相對嚴肅的涵意,值得深思。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9,09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