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20 13:58:03 | 人氣1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童七日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本書又是一本為國家文藝獎得主作傳的書,如這本書的結語中傳者主角王童導演所說:

如果只是書架上多一本書,和侯孝賢擺在一起,讀者抽出來看,又只有看到流水賬式的記錄,有必要出這樣的書嗎?

因為有這樣的警覺,這本由傳者主角以及作傳者協力完成的書,不僅不落俗套,有些段落看了還令人有種澎湃的感動,是一本好書。

這本書第一個特別的地方是採用對談的體例,由影劇記者、影評人藍祖蔚提問,王童導演作答。這樣的體例看似輕鬆,其實不然,尤其如何將對談的口語中精彩的部分保留下來,又忠實呈現受訪者的語調與意涵,這中間所要投入的編輯的工作若是一本雜誌的一則專訪還好,要構成整本書,那談話的密度要很夠,對談才會精彩。

為此,藍祖蔚在每一次的訪談前都要重看王童導演的作品,做足功課;而王童導演則發揮其驚人的記憶力,為我們訴說2-30年前作品的創作歷程。藍祖蔚是個很好的提問者,他並沒有加了太多個人的感受與觀點,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王童導演則是一為誠實的文人,無論對其創作及其情感,都很坦白底表達。

很少有導演會承認自己的作品是受誰影響或者是模仿自哪部電影的,王童導演不僅承認自己喜歡哪些導演(譬如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而且還直接說明作品中的哪些段落是參照哪些作品的段落或是受到哪部電影的啟發。他完全不擔心自己被看穿,他自知他不是,他也不想要是天才型的大師,他說他自己算是好學生,這是他自謙了,他是一位非常認真的創作者。

認真不僅是工作認真,更重要是在創作態度的認真,王童導演在書中〈看海的日子〉一篇中說:

我前兩部執導作品《 假如我是真的》與《苦戀》都是以中國大陸為背景,都是別人的故事,是別人指定我來拍,我六歲時來台灣,二十二歲進了電影圈,卅七歲當了導演,但是我更清楚,我如果想要做藝術家,就得拍台灣的故事,就得拍自己心裡清楚明白的東西。

這個「拍自己心裡清楚明白的東西」就是對自己成長歷程以及自己創作態度的認真,不囿於族群、不囿於時局,「拍自己心裡清楚明白的東西」,也才會有令人感動的東西出來。

這本書的設計也有其細膩之處。我對紙張不了解,這本書所選用的紙不是一般漂得太白的紙,有點泛黃,好像比較可以吸墨,彩色的劇照印在上面,仍保有劇照的光影與質感,是這本書令人喜愛的另一個原因。

另外全書大量運用王童導演的手繪分鏡表。王童導演本身是美術出身,知道佈景是用來在鏡頭中呈現好看,其所繪的分鏡表,上半部是平面圖以及攝影機及演員的場面調度,下半部是一般大家所熟悉的分鏡表,平面圖中清楚地標示每個鏡頭的號碼,一目了然,是很好的教材。

台長: δ
人氣(1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C844 DV Production |
此分類下一篇:Fall11 下課了 Bye Bye!
此分類上一篇:SPR11下課了…sort of…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