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06 18:30:54| 人氣2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是樂評 B. Fleischmann - (2003) Welcome Tourist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是的,我們都有夢想,急於實現
是的,我們為此而活,你我皆然
朝九晚五,生活不應只是如此
提醒自己,夢想終會實現」
"Le Desir" by B. Fleischmann


奧地利人B. Fleischmann是Morr Music的開業元老之一,「Poploops For Breakfast」(1999)是廠牌的第一號產品,擅長以充滿德國風味的極微簡約電子音樂(German minimal techno),有著優美的旋律與獨特的音場,在美國Fuzzy Box廠發行的「Choir Of Empty Beds」(2000)之後,這張暌違三年之久的雙cd專輯「Welcome Tourist」(2003),風格多樣而複雜,證明了近年來他從極微主義出發,吸納各種音樂風格的豐碩成果。cd 1裡十一首曲子都非常好聽,cd2的"Take Your Time"是一首接近四十五分鍾的巨作。

這張唱片可以說是Morr Music所發行過最為後搖滾(post rock)的作品,從極簡復古、白色噪音到情緒隨著緩飆醞釀堆疊,吉他、貝司、鼓、鋼琴、薩克斯、電顫琴(vibraphone)、鋼弦吉他(steel guitar)等各種樂器的展現,宛如落日餘暉在逐漸消逝的天際線邊緣晃動,變幻無窮。尤其是B. Fleischmann邀請維也納實驗電音廠牌Charhizma Records旗手Christof Kurzmann唱出的"Le Desir" 、 "A Letter From Home"、"Sleep"等曲更是近年電音吉他民謠的佳作,讓人回想起以前聽到波士頓Magnetic Fields和芝加哥Aluminum Group等雋詠民歌的感動,Christof Kurzmann唱道: 『Yes, we have dreams, and we want them to come true/ Yes, we will live for these moments, me and you/ 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the everyday routine/ Keep this in mind until life becomes your dream.』低調而私密,充滿希望,句句唱出了我們的心聲。

一開始的"02/00"很特別,IDM電子細拍與鋼琴裡,以德文緩緩唸出<湖濱散記>作者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論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1848)翻譯段落,我們可以猜想B. Fleischmann應該是在表達其政治立場,反對伊拉克戰爭。但我覺得整張作品其實可以跳脫這個脈絡來欣賞,如果堅持以政治角度聆聽其美學手法,並以同情理解的角度,這張作品各種樂器迴避合聲式和諧的交錯對話,這也許是種象徵,即個人主義組成的社會早就不需要什麼"絕對精神"與"普世價值"的統治,每個人依其意願動機而活,產生的是意圖之外的協調互助。你也許會說,電子音樂裡各種樂器或說聲音的合奏取樣,背後仍是有一個主宰者,被作者本身的意念宰制,這其中是不是會產生弔詭呢? 我覺得不會。個人主義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看法與主體性,在技術門檻與設備成本降低,人人如此接近電腦的今日,電子音樂有著某種解放的潛力。資訊自由化之下,聽者更會有各式各樣的詮釋與想像。

"Guided By Beats" 與"Waiting For You To Come" 有著極好的吉他彈奏和電子節拍。"Pass By" (6:07) 貝司急切渾厚,鋼琴極簡清脆,鼓點重拍,形成一種在濃霧漫行裡的深沈迷幻,彷彿夜晚坐著捷運或是巴士返家,漠然注視窗外的迷離光點。"Grunt與"Until The Real Thing Comes Along" 是後搖滾吉他遇到了IDM電子鍵盤,都是優秀悅耳的曲子,"The Blessed" 與"As If"火車急馳,壓過鐵軌的聲音,白色噪音有如疾風吹過耳際,也有點trance風格,如果是Ulrich Schnauss的樂迷一定會喜歡這兩首曲子。

如果說英美後搖滾一掛常以長曲取勝,那麼B. Fleischmann在cd2的"Take Your Time"整整四十五分鐘,從鄉村搖滾、IDM到爵士。召集了Burkhard Stangl、Christof Kurzmann、Martin Siewert 、Werner Dafeldecker等德奧好手,則展現德系後搖的戰力。一開始像是調幅收音機頻道搜尋的雜音,吉他像是在調音幾個音反覆,漸漸鋼琴出現了,極簡清脆,星點太空電子閃爍,第11分鐘是Neil Young式的鄉村民謠吉他,第12分鐘出現爵士低音提琴,第14分鐘進入另一個階段蚊鳴聲效響起,鄉村吉他轉變為後搖滾緩飆風格,其水準不會比Low和Mogwai等團差,一路飆到第17分鐘,美夢結束,進入太空搖滾與噪音階段,第18分鐘半薩克斯風出現,第20分鐘電報風格,音量忽大忽小,創造一種空間徊繞感。第23分鐘第二段薩克斯,這幾個樂器相互對話,彼此起伏,後段再回到電波斷續式聲音取樣與glitch電子,這並非ambient取向,但又沒有autechre式噪音暴力撕碎,我認為正是加拿大Manitoba等樂隊近年來的路徑,即使用生活一大堆收集來的音效,佐以鋼琴極簡彈奏,形成一種新的背景音樂,這裡沒有緩緩升高再來個大爆炸之後的彈性疲乏,整體而言,是保持一種低調自制的美感。最後37分鐘左右,終於出現了歌聲,Christof Kurzmann近似Neil Young的熟悉歌聲,在IDM與鋼琴裡顫抖,彷彿是漫長的旅程回到家鄉,仍需老友相伴,但在這之前,請保握時機,作你應該該作的事。

面對如此複雜的巨構,我建議依隨心境,將各種樂器比擬成周遭各種現象、人物或是情緒,聽著音樂寫下妳自己的日記。

轉載 galeer的網路日誌 http://www.wretch.twbbs.org/blog/galeer

台長: 烏鴉傑森&亞曼達
人氣(2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