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01 01:21:13| 人氣5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通靈預言可信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方外看紅塵 聖嚴法師著 

通靈預言可信嗎?
  
  問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還是有許多人喜歡用風水解釋人生的際遇。像名模騎馬摔傷,就有風水師說,那是因她爸爸收藏太多木雕,陰氣太盛才會這樣;也有人在電台賣藥,說加持過的水可以治病。要怎樣才能分辨哪些是真話,哪些是謊言呢?
  
  答
  
  講究風水、通靈、預兆等,在人類有歷史記載以前,就已經存在。古時有先知、祭司、巫師等,用符術咒語或卜卦,來預知未來。也有人是天生「陰陽眼」,可以看到異象;或有人能把自己的身體當成通靈「工具」,傳遞來自靈界的訊息。如此功能的人,在原始人類中已有。現代民智開發了,但對未知世界的「謎」,仍然無解。
  
  這些謎,包括天候、健康、災難、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互動等。種種災難或狀況,可能因人類一時找不到原因,預言家或通靈者就出現了。雖然這類預言或卜卦多半不正確,還是有許多人深信不疑。也有的是事後的解釋,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就會有人相信。

比如,有次名模從馬上摔下來受傷,就推理是她父親買太多木雕,陰氣太盛;如果這個理由成立,世界上那麼多收藏木雕的人,不就都有意外嗎?
  
  有些人天生異稟,可以看到異象,或接收靈界訊息,我是相信的。我有個美國弟子,他的禪修工夫非常好,他告訴我,靈界的「朋友」常在他家後院開派對。我告訴他:「就算你看到了,也不要告訴別人。」為什麼呢?因為別人看不到,只會產生恐懼感,或懷疑你說謊,要不然就把你當成神,多麻煩!
  
  更何況,即使有能力與靈界打交道,預言也是大半不準的,因為因緣變化不定,通靈者看到的是某個時刻的景象,如果因緣不停改變,隨著時間發展,之前所說的預言可能失準。
  
  我另有個美國弟子,原本以預言為生,幫人看東看西的。他一見到我,就神祕兮兮的告訴我:「師父,我在宋朝看過您。」我反問:「那時候的我是現在這個樣子嗎?」他說:「是。」但我不相信,因為「我現在這個樣子,是我今世的父母生給我的」。
  
  釋迦牟尼佛當年生病,也是要找醫師醫病;現代人遇到問題,反而是要找大師指點。和鬼神打交道,也會有後遺症,找一個鬼趕走另一個鬼,沒完沒了,永遠受鬼控制。我知道許多通靈人病了,也要看醫師,有人卻找大師通靈醫病,真是病急亂投醫。也有人著迷天珠,說可以加深修行功力。但我的念珠,就只是普通的木頭珠子。修行是靠自己,不是靠珠子,有錢不如多布施、多念佛,不需花大錢買珠子。

演好人生大戲
  
  

  
  許多人努力了大半輩子,回首看,難免有這輩子似乎白活了的感歎。可是人生不能重來,難道就只能如過河卒子,拚命向前衝而已嗎?
  
  答
  
  
所謂「白活了」這種感覺,主要是因為沒有成就感。人的生命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定的生命目標,也沒有生命的歸屬感,難免會產生「白活」的感歎。
  
  這就和小動物一樣,從出生到死亡,並無更高層次的意義,沒有目標,也不知該做些什麼?累積了什麼?一個人如果沒有累積成就,回首前塵時,常會感歎生命好像是多餘的。
  
  因為他們想像中的人生價值,是在於兒孫滿堂、高官厚爵;在於富貴、名譽、地位;有形的、有量的、可數的,才會覺得一生過得值得。有人生了很多小孩,且個個有出息,事業有成,他就會有成就感。也有一些人,要賺了很多錢,開了好幾間公司,才會覺得有成就感。

我在大陸的俗家三嫂,生了五、六個孩子。有一次我到大陸探親時,她很高興地向我說:「小叔,我為你們家族生了好幾個孩子,而且都養大了!」她的意思是說,我沒有替家族留下香火,她卻生了五、六個孩子,語氣中充滿成就、滿足感。她把孩子帶大的確是一種成就感,我對她說:「辛苦妳了!」
  
  
我們常看到一些人,既未做官、也沒賺錢,家境沒有變得更好,日子在平淡中一天一天地度過,轉眼過了大半輩子,沒有什麼數字可以看出自己這輩子的成績,就好像是白過了。
  
  
其實,生命並沒有白過。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生活、生存而努力。雖然有些人沒有能力儲蓄,但每天還是得為三餐打拚;也許在大社會中,個人只是配角,但在自我人生大戲中,卻是不可變換的角色,即使僅是跑龍套的角色,也要盡心演出。
  
  一齣戲,要有主角、配角和跑龍套,每個人盡心演出,戲才會精彩、好看。人也是如此,主角也罷、配角也罷,只要好好演好人生大戲,自食其力,盡其在我,人生就沒白過。因為主角只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配角。只要認清自我,演好自己的角色,自己就是主角。所以,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白過日子。
  
  也許在大社會中,個人只是配角,但在自我人生大戲中,卻是不可變換的角色,即使僅是跑龍套的角色,也要盡心演出。


台長: john
人氣(5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