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30 00:43:12| 人氣6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教與墮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的智慧 聖嚴法師著

佛教與墮胎

問:墮胎是很重要的議題,不僅涉及醫學和社會問題,也與道德問題密切相關。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佛教徒對墮胎應該抱持什麼正確的看法?

  師:我知道這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尤其是在美國,分裂成兩極化的陣營,有些人主張個人選擇墮胎的權利(pro-choice),有些人則主張維護胎兒的生命(pro-life)。墮胎是在快速變遷的複雜社會中非常複雜的議題。我必須先聲明,我不是立法者或法官,絕無意成為道德的傳聲筒,或傳達堅決的法令。我只是長期研究修習佛法的比丘。我所知道的是佛法,也是從這個立場來發言。

  《佛說入胎經》中談到懷胎時的情況,也就是眾生入胎時的情況,描寫如何進入子宮,體驗到什麼,如何出生。也有其他經典談到生死之間的中陰狀態。

  眾生的業就存在於中陰狀態,一直到與未來父母親的業根相近,進入母親的子宮裡。根據《佛說入胎經》的說法,這種相近表現於眾生被遠處的亮光所吸引。由於與父母業力相近,眾生不知不覺就被引入母親的子宮裡。精子進入卵子時,那個亮光就消失,眾生進入子宮,新生命就此開始。

  在這個時刻,眾生帶著前世所有的業。因此,雖然生命剛開始時好像是偶然的,但小孩卻是因為業力相近而由特定的父母生出。由於這個業力的關連,母親有責任來孕育並讓這個眾生出生。因此,不管受孕的情況如何,不管想不想要小孩,母親都與這個新生命的業力相關。以這種方式來瞭解時,顯然母親應該讓小孩出世,並且照顧他。

  有許多受孕是在不幸、甚至悲慘的情況下發生的,比方說強暴或亂倫。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母親和小孩還是在業力上相關。社會應該以同情、慈悲來響應這些母子,幫助照顧在這種情況下出生的嬰兒。

  單單從這些原則就可以清楚看出:對佛教徒來說,正確的觀念就是在任何時期的墮胎都意味著殺生,因為生命已經存在了。

  在生命的第一個月,胚胎沒有感覺,那是因為神經系統還沒有發展,就像一團細胞一樣。但一個月後,神經結構開始成長,胚胎發展出感受的能力。在五、六個月後,心理的官能已經發展得很好了;大概在這個時候,胚胎有一些簡單的能力來適應子宮裡的情況,比方說,能移動到比較舒服的位置。

  在正式生產前的兩個月,早產的小孩還可能出生,並且正常長大,這證明了只要有六、七個月,胚胎就解剖學而言就是完整的人了。

  有人說墮胎是可以接受的,因為胚胎並不是人。說這種話的人忽略了一個事實:胚胎發展得很快,而且就解剖學而言,人的特徵很早就出現了。因此,胚胎在某個時刻就已經有感受或感情,也可能感受到因墮胎所受的痛苦。

  有人說母親有權利處置自己的身體,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對佛教徒來說,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因為這暗示嬰兒是母親身體的一部分,屬於母親。佛法教導我們:嬰兒是有前世的眾生,因為業力而進入特定的女人的子宮,等待出生,並不是母親憑空創造出的。不妨說,胚胎只是借用母親的子宮來發展成完整的人。

  因此對佛教徒來說,正確的觀點是:墮胎就是殺生,違反了五戒中第一條不殺生戒,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問:有時不摘除胚胎的話,母親就可能喪命。在這種醫療的情況下,什麼是正確的處置方式?

  師:必須以已出生的生命為優先,因此雖然依舊是殺生,還是應該解救母親,摘除胚胎。

台長: john
人氣(6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