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08 22:03:11| 人氣1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九月裡的秋意與樂念[2004/9/17]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就從MSN上兩個名字作開頭吧:一雨成秋;聞到秋天的味道。

終於告別幾個月來的酷熱,雖然這季節的轉換因颱風和豪雨讓我們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天是涼了,秋意漸濃。

每年七、八月是音樂會的淡季,時序進入九月,代表的常常是樂季的展開,更常是一些重量級樂團及音樂家來台表演的開端,而九月裡迎接的第一場,便是慕提(Riccardo Muti)帶領史卡拉愛樂管弦樂團(Orchestra Filarmonnica della Scala)來台的演出。

我選擇的是第一天9/7的那一場,上半場開場的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威廉泰爾序曲》(William Tell Overture)便展現了慕提和史卡拉相當完美的默契及技巧,成功地把觀眾的心都熱了起來,也帶動了音樂廳裡的氣氛;稍後的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芭蕾舞場景-選自馬克白》(Dance from Macheth),更充分說明了慕提和史卡拉善於詮釋歌劇樂段的深厚基礎及特色。

下半場的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e小調第五號交響曲op.64,是我在兩天的音樂會裡選擇這場的主因及重點曲目;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交響曲,是我曾經一段時日的最愛,第四是獻給梅克夫人的,第六“悲愴”是較熟悉且有名的,也是某種心境下意志消沉及豁然的深深體認,第五卻是後來越來越喜愛及偏好的。

命運(fate)的動機(motif)貫穿在三首曲子間,命運、搏鬥、勝利、平靜、死亡,第四是最狂亂的,第五在終樂章裡取得彷彿的勝利及光明,第六,卻以一個最有名的慢板樂章告終,初演九日後柴可夫斯基便去世了,留下了許多謎。霍亂?同性戀?秘密審判?真是預知自己的死期嗎?最後的慢板樂章,是認命?是了然?是接受?是悲痛?是一種心中不同型式的“激烈的情感”(標題“悲愴”的俄文原意)?無論如何,這影響了後世許多的作曲家及音樂,如馬勒的第九,便同樣以慢板作為終樂章。

之前聽過及偏好的的CD版本,大多是俄國的樂團及指揮:穆拉汶斯基(Mravinsky)的列寧格樂愛樂,他的兩個弟子-泰米卡諾夫(Temirkanov)的聖彼得堡愛樂、普雷特涅夫的RNO,值得一提的林克昌與新俄羅斯管弦樂團,以及,聽過現場音樂會後另人為之驚豔並血脈賁張的葛濟夫(Gergiev)與基洛夫管弦樂團(Kirov),這場音樂會前,也特地去買了葛濟夫與維也納愛樂現場錄音版本的柴可夫斯基第五。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對慕提與史卡拉的柴式第五,聽完之後卻有些不習慣或缺憾,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激不起內心裡的深沉悸動及胸腔裡的熱情,終樂章的勝利光明後也無法衝口而出一聲BRAVO的喝采;也許,這比較不是我心目中的柴可夫斯基第五吧!!

雖然如此,但慕提及史卡拉的演出仍屬一流,我仍然很滿意於在入秋的九月初,有這麼一場音樂的盛宴,特別讓我餘波盪瀁及繞樑不絕的,就是上半場的曲目及安可曲-威爾第的《西西里的晚禱序曲》,也就是,歌劇。


******


慕提與史卡拉,確實是非常能表現歌劇的音樂及情緒,而他們選擇同是義大利個歌劇作曲家羅西尼、威爾第的音樂,更說明了其“愛國心”及拿手絕活(雖然第二天的曲目是正統德奧的布拉姆斯第二及國民樂派的德弗札克第五),在這場音樂會後,我重拾了對歌劇及其音樂的興趣及愛好。

另一個因緣是觀看日劇《白色巨塔》聽到以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唐懷瑟序曲》(Tannhauser Overture)作為配樂,引發了我親近歌劇的心情,曾聽過但已漸漸模糊淡忘的,以及望之卻步尚未鼓起勇氣買來聽的。

我取出原有的、添購了新的羅西尼、威爾第及華格納選集,看著既有的一些書裡對歌劇的介紹,想著接下來到底該先擴增的全本歌劇CD是那個呢?


******


還沒決定該買哪一部歌劇CD,我卻先在卡拉絲(Callas)的CD中停了下來。歌劇女神,雖然我久聞其名,因而在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的《波西米亞人》(La Boheme)及《托斯卡》(La Tosca)的歌劇初窺嘗試時選擇了她的版本,但我是在看完電影《魔鬼.性.狂想曲》(The Devil and Ms.”D”)之後,才真正愛上卡拉絲的。

這部德國電影改編自小說《愛上卡拉絲-永恆的魔鬼戀人》,除了以卡拉絲一生貫穿劇情外,我覺得更包含了德國人對哲學、神學的深刻思考及辯證,神與魔、靈與慾、愛與恨、生與死,不斷的正反合及辯證對立,人性裡永恆的拉扯與掙扎,導演的手法大膽而詭異,音樂部分更是讓人難忘,幾年前上映時,我看了兩遍,看完後除了愛上卡拉絲外,就是馬上衝去買的這一套2CDs的卡拉絲精選集。(改編的電影比原著小說更為精彩成功)


******


Write something,我總是在心裡不時浮現這句話。或許,想留下些什麼的心情從沒斷過,或許,日復一日的工作及生活之餘,總想要有些其他可以打動心底最深處的東西。留言版裡偶遇的過客提醒了我過去留下24篇的心情紀錄,開版正好滿一年了,在這秋意時、樂念裡,我又彷彿重拾了過往散落的心情片斷,或正蘊釀著對未來時節的情懷。

九月,於是喜歡起這月份;有慕提與史卡拉的感動人心,還有意外因友人無法成行而遭逢的約夏貝爾(Joshua Bell)小提琴獨奏會(他那把1713 年 Stradivarius的Gibson ex Huberman音色真是好啊),接下來NSO的馬勒系列,以及許多值得的音樂、、、、


******


引用網路上看到的對電影《魔鬼.性.狂想曲》評論:
「最後就用這句話做結吧!
『上帝和野獸是如此的相近,一個無與倫比的迷惘靈魂就此產生。』~尼采」


2004/9/17


台長: vincent
人氣(1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