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25 22:08:01| 人氣2,63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念婦人的“三好”

推薦 4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文:王下4:8-37

猶太民族和中華民族都是人類文明發祥的搖籃,猶太女性所具備的諸多優秀美德,和中華女性對比,可謂是“相襯互配”。聖經裏不乏具有這種良好德操的猶太女性,本文所要介紹的書念婦人,即是其中的一位。聖經雖然沒有記下她的名字,但她的美麗人品和良好靈德,卻成爲曆世曆代的基督徒們所孜孜效學的榜樣。

心腸好--熱情待客
(王下4:8)

以利亞先知蒙神差遣,往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家裏,将正在田裏駕牛耕地的沙法之子以利沙呼召出來,将其膏立爲先知,接續自己的神聖工作。其時,以利亞在迦密山上正開辦先知學校,培養神的器皿。以利沙出來工作後,栖息在撒瑪利亞村落。撒瑪利亞位于書念的南邊,而迦密山卻在書念的北邊,故先知上山去學校或下山返回家,均要經過書念。一日,以利沙從耶路撒冷趕往迦密山去,一路風塵,甚是饑疲交加。正當此際,“有一個大戶婦人,強留他吃飯”。聖經點明這婦人并非一介普通村婦,乃是一位有财勢、有地位、有聲望的“大戶婦人”。按照當時的社會背景,這樣的一位大戶貴婦,應當守在自己的家裏,過着相夫教子、恪守婦道的日子,而非抛頭露面,甚至與男人“拉拉扯扯”--從“強留”兩字中可窺出她當時是如何跟先知經過一番“較量”,才使得先知勉強進到她家裏吃飯的。但是,這位婦人畢竟是“大戶婦人”,在接物待人方面也流露出一種“大戶”風度,她渾然不理會什麽“男女授受不親”的俗見陋習,而是大膽地向先知散發她的這份濃烈聖潔的愛心之火。而且,這“火”不是燒一會兒就熄滅了,而是越燃越旺--“從此,以利沙每從那裏經過,就進去吃飯”。起初,婦人須“強留”才能讓以利亞留下吃飯,說明先知當時有些顧慮;通過這一次的交往,先知看出她有一副真正樂善好施的熱心腸,也就不再有所顧忌,遂經常進到她家,接受她的愛心款待。
熱情接待先知,是書念婦人“心腸好”的充分體現。《希伯來書》作者說:“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爲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13:2)。作者還列舉了舊約聖經裏的一個例子:“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曾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來11:31)。主耶稣說:“人因爲先知的名接待先知, 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爲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太10:40-41)。
書念婦人熱情接待以利沙先知,神就使她原本喪失了生育能力的身體懷上了孩子,使她老來得子。撒勒法寡婦用家裏僅存的一點油、一把面做成僅有的一塊餅,款待先知以利亞,就蒙神賜福--神使她“壇内的面果不減少,瓶裏的油也不缺短”,幫她一家人度過饑馑歲月(王上17:8-16 )。主耶稣對門徒們說:“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太10:40-41)。施洗約翰教導我們要熱情接待主耶稣,并告訴我們接待主将獲得的好處:“凡接待他(主)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事實證明,确實如此。迦拿婚筵的主人,因接待主耶稣,在喜酒用盡之際,主變水爲酒,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約2:1-11);稅吏長撒該“歡歡喜喜”地接待主耶稣,招緻神的美好救恩臨到了他的家(路19:1-10);伯大尼的馬大經常接待主耶稣, 以緻她妹妹馬利亞得到了“上好的福份”(路10:38-42),并使已經“病了、死了、葬了、臭了”的兄弟拉撒路得到主的拯救--複活生還(約11: 1-44);往以瑪忤斯去的兩個門徒強留主耶稣同住,并加以熱情款待, 主就使他們昏暗的靈眼得以重明,冷淡的信心得以重熱(路24:13-35);叙加城裏的撒瑪利亞人愛心接待主耶稣,緻使許多人得到神的救恩(約4:39
-42)。
作爲神的兒女,我們非僅應有熱愛主、接待主的心意,亦當“用愛心接待客旅”(來13:2),有“愛人如己”(太22:39)的佳美行範。 茲舉經上的兩個人物--亞伯拉罕和利百加,作爲我們在這方面所當效學的榜樣。
一個炎熱的夏日午間,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的樹下乘涼。遠處有三個行匆匆的旅客,正要往這裏經過。在如此炎熱的夏日,在沙礫地帶走遠路,可以想見他們的那份焦渴與疲累。亞伯拉罕一瞧見他們,“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而且“俯伏于地”,對他們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仆人往前去,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然後往前去,你們既到仆人這裏來,理當如此。”亞伯拉罕待客的那顆心多麽迫切,愛人的那份情何等深摯!他留住客人後,就進帳棚吩咐撒拉“速速拿三細亞細面調和作餅”,然後自己“又跑到牛群裏,牽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來”,吩咐仆人立刻宰殺;“又取了奶油和奶”......--備妥擺上,讓客人盡情享受;亞伯拉罕“自己在樹下站在旁邊”侍候着(創18:1-8)。從“一見,就...”、“跑”、“俯伏”、“急忙”、“又”、 “并”等一些字眼上,可透徹拾覽亞伯拉罕熱情待客的佳美風範。
以撒的妻子--利百加的待客行舉,亦堪作我們的表率。當老仆人受亞伯拉罕的差遣,領着娶親的隊伍進入拿鶴城時,已近黃昏時分,衆人真是又渴又饑又乏。隻見衆多女子行色匆匆,出來打水。利百加也肩扛水瓶,正朝回家的路上走着。老仆人迎上前去,請求利百加:“求你将瓶裏的水給我一點喝。”利百加沒有拒絕,急忙自肩上取下水瓶,遞給老仆人:“我主請喝”。老仆人提過水瓶,張口就飲。因水瓶沉重,利百加看着老人家提着吃力,就趕緊用手托住瓶底,讓老人家輕松地喝個痛快。當老仆人喝足水、解了渴後,利百加若就此提着水瓶返家,完全合乎情理;但她卻如此對老仆人說:“我再爲你的駱駝打水,叫駱駝也喝足。”言畢,立刻動手去作了。讓十匹駱駝喝足,她該花耗多少的體力啊!人喝足了,駱駝也喝足了,此時天已完全暗了下來。這一行人能到哪裏去投宿休憩呢?當老仆人詢問利百加的家裏是否有可容身之處時,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我們家裏足有糧草,也有住宿的地方。”接着把這一支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請到了自己的家裏(創24:15-33)。利百加那桢熱情待客、真誠愛人的生動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頭腦好--聰明能幹
(王下4:9-11)

書念婦人乃一介家庭主婦,深居簡出,卻能看出常自她家門口經過的以利沙是個“聖潔的神人”,足見她眼睛明銳,頭腦聰明。能看出每日往迦密山上去的行色匆匆的以利沙是“神人”,已不簡單;還能窺視出以利沙的内心品性之聖潔高尚,更是不易。對一個基督徒來說,堅定的信心不能缺乏,火熱的愛心也挺重要,但那一份能“看透萬事”的屬靈智慧(林前2:15),更是每一位基督徒所當具備的信仰内質。
有一次,主耶稣正行路時,有一位迦南婦人在後頭大喊:“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門徒們嚴聲責備她,要趕她走。主耶稣呢?也“一言不答”。面對這份“冷遇”,迦南婦人并不灰心退怯,而是繼續祈求不已。主終于開口了,不料說的卻是這樣的一句話:“不好拿兒女的餅丢給狗吃。”換作一般的婦人,可能會被主的這句話唬得張口結舌,不知所措;但迦南婦人卻是如此平靜地應答道:“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這個回答漾溢着何等的智慧和聰明!因着這顆“慧心”,主滿足了她的請求:“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太15:21- 28)。經上說:“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爲有福”(箴3:13-14)。
作爲神的兒女,我們須向神祈求豐富的智慧,好更清楚地明白神的玄旨,更深入地領悟神的奧秘,以便能成功地過上榮神益人的屬靈生活。所羅門爲王之初,神應許他可以向神祈求世界的一切,但他卻隻求聰明和智慧--“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神)的民,能辨别是非”,而“不爲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仇敵的性命”。所羅門單求聰明智慧的表現,深蒙神悅,亦得神祝福(王上3:9-11)。智慧的功效是無窮的,它能使人脫離惡道(箴2:12-19),使人行走義路(雅3:17); 它能保護人不緻遭禍(箴4:6),保全人的性命(傳7:12);它能使人有忍耐(箴19:11),使人有能力(傳7:19);它能讓人喜樂歡快(箴27:11), 讓人富貴長壽(箴3:16);它能解析異象異夢(但2:23,30), 可探究神的奇妙作爲(王上4:29-33);它能讓人爲未來作準備(太25:1-13),可使人爲福音努力争辯(徒6:3,10)......
上十字架前夕,有一次,主耶稣問門徒們一個問題:“人說我人子是誰?”衆門徒異口同聲說:“有人說是施洗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先知裏的一位。”主又進一步問道:“你們說我是誰?”衆人不敢言答,隻有彼得如此對主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彼得的這份屬靈聰明,令主大爲歡悅,主對他應許道:“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3-19)。智者說:“高舉智慧,她就使你高升;懷抱智慧,她就使你尊榮”(箴4:8)。誠爲信然也。
“智慧”在哪裏?“聰明”何處尋?聖經說:“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箴2:6)。那麽, 如何才能得到這件“寶物”呢?聖經爲我們指明了方向:“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讓我們虔誠敬畏神、深刻認識神吧--如此,智慧和聰明就會象陽光充滿大地一樣充滿着你我的心(傳2:13-14)。

信仰好--堅賴神人
(王下4:18-37)

以利沙先知蒙了書念婦人的恩澤,心裏甚爲感激,很想有個機會來報答她。當他得知婦人至今沒有後代子嗣後,就讓仆人将她喚到面前,應許她:“明年這時候,你必抱一個兒子。”翌年,婦人果然誕下一個可愛的兒子,全家人欣喜不已。孩子漸漸長大。有一日,父親和工人們在田裏收割麥子,烈日當空下孩子在田上玩耍。不一會兒,突然抱着頭大叫:“我的頭啊,我的頭啊。”父親讓人将兒子抱回家,晌午時分,孩子死了。書念婦人沒有哭泣,隻是抱着孩子的屍首上樓,把他放在以利沙所住的卧室的床上,然後關緊房門下了樓。她讓仆人備好驢,親自騎上,要往迦密山上去見以利沙。丈夫問她家裏有何事讓她如此急着要去見先知,婦人回答說:“平安無事。”按一般情況,獨生子猝死,作母親的一定會哭得死去活來,一定會讓丈夫想辦法救救孩子。可是她不但自己不哭不鬧,也不将真相告訴丈夫,這究竟爲何?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婦人堅信靠着神人一定能救治她的孩子的。她将孩子的屍首放在先知的房間,而不放在自己的卧室,就是不希望丈夫看過後,會抱着兒子去看醫生,或者搞些迷信異術以期讓兒子生還。在婦人的意識中,隻有神人能救她的兒子!
婦人騎着驢,風塵仆仆,趕了三個小時的路,來到迦密山下。以利沙遠遠望見,就讓仆人基哈西下山去迎接她。基哈西見難得出門的婦人,今天竟跑了這麽遠的路來求見先知,想必她的家裏一定出了什麽事,于是就如此問她:“你平安嗎?你丈夫平安嗎?孩子平安嗎?”面對基哈西的詢問,婦人也沒有把真相告訴他,隻是平靜地回答說:“平安。”上到山頂,一見先知,她就跪下,緊抱先知的腳,懇切祈求先知下山去救治她那死去的孩子。以利沙有事在身,一時不能離開,就吩咐基哈西帶上先知的杖下山,希望将杖放在孩子的臉上而讓他活過來。但是,婦人既不要基哈西去,也不要先知的杖,隻堅持要先知親自去:“我指着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因着她的這份執著,先知就随他下山了。
以利沙來到她家,上了那間閣樓,懇切向神禱告,終于使孩子活了過來。婦人見兒子活了,不是抱着他親個不夠,或者抱着他去見丈夫或其他親人,而是俯伏在以利沙面前,歸感謝、榮耀與先知所敬拜、所依靠的耶和華真神。足見婦人的信仰是何等的清楚,其愛神事神的心是何等的真誠、懇切。詩人說:“當将你的事交托耶和華,并依靠他,他就必成全”(詩37:5);“投靠耶和華,強似依賴人”(詩118:8)。實不爲虛言哉。
但以理因爲“信靠他的神”(但6:23),雖被扔入獅子洞,而“身上毫無傷損”。其三個朋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也因着那份堅賴真神的信心--“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将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但3:17),雖被扔入火窯中也安然無恙:“火無力傷他們的身體,頭發也沒有燒焦,衣裳也沒有變色,并沒有火燎的氣味”。讓我們學會“默然依靠耶和華”(詩37:7)吧!因爲“依靠耶和華”的人,“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詩32:10)。記住保羅的教導:“應當一無挂慮, 隻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将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6-7)。

台長: Chun Hao
人氣(2,630) | 回應(1)| 推薦 (4)|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講章集 |
此分類下一篇: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此分類上一篇:認 識 自 己

日本藤素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0 10:49: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