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21 10:08:32| 人氣1,848|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書《詩人與獵人-島嶼女生的非洲時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活在小小島嶼的我們,曾經萌發踏上廣大遼闊的大陸的心念嗎?尤其是充滿陽剛氣息的非洲,一個柔美的女子,在那裡展開與家鄉全然不同的生活時光,為她的生命烙下鮮明又別緻的印記。

我也曾經想流浪,想四海為家,單純想追尋自由;後來我體會到,所有的自由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限制之上,想要真正的自由並不是這麼簡單。我很佩服作者選擇了非洲,比聽到朋友想去西藏自助旅行或去埃及考古更為驚訝,因為無論旅行、考古,比起日復一日的生活著,行程顯得短暫許多,心態也截然不同。尤其脫離生活已久的故鄉,到另一個文化全然不同的國度,重新適應一個環境,需要時間與心力。「改變」本身就具備了勇氣,作者所追求的「詩人與獵人」,我暗忖,應該是她內心的投射:她不但是個詩人,內心裡亦有獵人的膽大心細,勇於追求想要的獵物,成就獨特的自己。

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代表我們這個人的特性,我思考著我的「一客荷樵、一客聽琴」原則,它會影響我走向何方?我的選擇又是什麼呢?至少不會是非洲,所以我珍惜讀這本書的感受,藉由這本書,能夠挑起我的思考---從非洲思考自己、思考台灣。

 

一、書名意義

詩人與獵人,就好像《詩品》中「一客荷樵、一客聽琴」那樣,追尋著精神、物質的生活。島嶼,是指台灣,作者是林怡翠,她是台大中文系畢業,也是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女生,她卻選擇了遙遠的非洲。她和連加恩不一樣,她不是個醫生,也沒有什麼使命,只是在那生活著,體驗著那邊的土地和人情。

 

二、非洲印象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對照強烈。整本書都在對照:黑人與白人、富裕與貧窮、流行與原始、殖民與被殖民、殺戮與愛、暴力與溫柔…這些字眼不斷重覆著。

這本看起來看是旅遊記錄的書,有著許多彩色圖片,作者林怡翠用歷史串連她所看見的非洲,這片土地與人發生的事,並引用她所見所聞的各種故事來加以詮釋對照。我們印象中的非洲是貧窮、落後、原始的生活,但這本書卻述說走在開普敦街道上,會覺得自己似乎處於歐洲某個城市,許多非洲年輕男女穿著時尚,聽著流行音樂,大口的喝著啤酒,像是度假一般,和我們想像中追鴕鳥、或被獅子追那樣全然不同。為何我們的印象中的非洲會和她所描寫的差這麼多,也許是因為距離太遙遠,而沒有去感受到它的改變,非洲大陸的各個角落,不斷變化,世界也是如此,每一分鐘都在改變。

 

三、生活對照

我覺得雖然她是在講非洲,但是許多例子可以應用在我們身上。

比如她遇到一個賣飾品的女孩,詢問她來自何處時,她對台灣的詮釋是「一個美麗的海洋島嶼」,但那個女孩卻模糊的區別不出日本、中國、台灣、香港有何不同,就像我們對南非、開普敦、衣索比亞、賴索托也不是那麼的清楚區別。由此引伸,人與人之間不也存在這樣的模糊偏見嗎?尤其是在政治上,就像有人問你挺綠嗎?當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會被歸為挺藍的一方,誰說台灣人只能用藍綠區分;人的好壞也是一樣,我們在看連續劇或是電影裡,經常一眼就分得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好人就是一路好到底,壞人就一路壞到底,但現實生活中是無法這麼清楚區分的,因為人性這麼複雜,所以格外覺得有趣,它有不易區別的灰色地帶。可是這個社會常用這樣的二分法去做判斷,當我們只能用簡單的分類歸納人性,其中多變又豐富的成份都被分化掉了,就看不出它多采多姿的一面了。

 

四、內容與省思

1.自序:

作者在自序「善詩善戰」寫著:「非洲每一天都努力著變得更好,問題是,依照誰的標準變好?它在乎別人對它的評論,卻又害怕失去自己的本質。我們究竟要一個現代化,快捷生活品質的非洲,還是一個善戰善詩,在大地上奔騰跳舞的部落的非洲?全世界和非洲自己,都急著,卻回答不出這個問題。」

世上每個人何嘗不是呢?社會的標準與自我的追尋,在這樣拉扯之間,會塑造出怎樣的自己?我們不知道,也無法掌握。每個人都想做自己,但處於家庭的壓力、學校的壓力之下,這兩者之間怎麼去判定。每個人的人生一定會選擇與改變,最重要的是找到改變的價值和意義,我選擇了什麼,絕不是身不由已,只因為別人逼我的;或是隨波逐流,別人怎麼做,我就照著怎麼做,找到自己要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創造出自己想過的人生。

在思考教案時,看著「我們常想『什麼是我不要的』,卻很少想過『什麼是我要的』」這一句,猛然冒出一個想法:不是吧,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斷的把東西抓到手上、抓到身邊,吶喊著「我要什麼、我要什麼」,我總覺得人要的太多,要了卻又不珍惜。

再仔細思索,也許從小就擁有自由選擇權的關係,我很少覺得「我不要什麼」,隨著和孩子交談,這個社會、這個環境塞給他們很多東西,太多的東西讓他們無所適從,而他們最常應對的方式,不是默默的全盤接受,就是強烈反彈,無論哪一種,對他們的人生都具有衝擊。我常教孩子「先想好自己要怎麼做,再和爸媽溝通,光是說『不要』,沒有一個好的理由,不會有人聽你的」。「自己要什麼」這個問題他們可能沒想過,孩子總要思考好久,但我喜歡他們思考,去想一個沒想過的問題,人生模式就可能會開啟不一樣的行進路線。

 

2.反諷的笑話:

其中最有趣的是,有個笑話說:一個非洲部落酋長有一天突然對他的人民說:「請大家穿上衣服,把重要部位遮起來,因為有幾個外國學者即將來訪,天曉得這些文明人會幹出什麼野蠻事來。」真的是很強烈的對照,我們自認為是文明人,每天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卻看到許多暴力血腥、無情無禮之事;而我們卻把一個具有詩人與獵人的精神、充滿吟遊和狩獵的國度,說成懶散與野蠻,這是很強烈的一個反諷對照,當我們在說別人的同時,其實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本質。裡面有一句令人深刻的話:「誰說衣冠楚楚就是有品,衣不蔽體就是無德?欲望使人穿上衣服,也使人脫下衣服。」其實他們本質都是一樣的。現今台灣是個種族融合的地區,種族歧視的現象仍是普遍,不但是種族,像我的大學同學是單親家庭,在國小有一個很要好的同學,但是當對方媽媽知道她是單親之後,就禁止孩子和她來往,因為這個不算是理由的理由,使她的心裡留下傷害,我想也使另一個孩子心裡產生矛盾與不解,抑或從此被洗腦,成為一樣帶著偏見眼光的人。

 

3.後記:

她的後記標題很有趣──「回家去流浪」,因在非洲產生認同感,在台北反而覺得在流浪,但她也不是非洲人,非洲也不是她的故鄉。她用非洲鳳仙花的鮮明意象,在成熟會爆開種子莢,讓種子飛向各處,就好像人類本是源於非洲,到世界各處定居,對作者來說,台灣與非洲之間充滿矛盾情感,到底「家」該如何定義?我想最重要的依據,應該是情感的歸屬吧!當你的情感傾向某一方,而那個地方也等待你的歸來,它就是你的家。

台長: Tinkle
人氣(1,848)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愛,文字 |
此分類下一篇:「愛永遠」或是「永遠愛」
此分類上一篇:品詩.詩品

早起的鳥兒
吔!
這次換我搶頭香了~~
2010-01-21 10:29:58
口渴+大驚
什麼!
我只是接了兩通電話
終於有時間坐下來
竟然......
文章已經貼了
頭香也被搶了......
人家不依啦~~~(耍賴中)
2010-01-21 11:36:07
小蟹子
平常心啦!
萬般莫如600急
2010-01-21 11:54:4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