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多少的苦難呢?佛陀第一場的說法就是,「苦、集、滅、道」這四個字。
苦,苦在無常。萬物之間不就是都在無常中嗎?「集」,這就是這念心的無明所聚集。
佛陀為我們分析這些道理,就是要我們懂得「滅」,滅掉我們這種錯誤的觀念,滅掉我們錯誤的煩惱,去除我們迷惑的心,所以要斷,斷了煩惱,我們就要修行於「道」,要好好走著這條菩提大直道。
法,原來就是在生活的大空間。這個大空間,天蓋之下,地載之上,無不都是法;人與人之間互動,無不都是豐富的教育。大家體會到了,這就像大白牛車,所以「歡喜踊躍」。只要一個心念轉,無不都是法,所以這是很歡喜。
「乘是寶車,遊於四方」,逍遙自在。法入心了,法能夠撥開了一切煩惱不受煩惱來染著,脫離一切束縛,所以「遊於四方」。
法入心,還要再去施教他人,這就是要「深入經藏」。「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法,體會之後要趕緊入人群,人群中去度化眾生不受眾生的習氣惹煩惱。
聽法,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法的真道理。了解了道理「心開意解悟真如」。真如,就是本性。
聽過以前新聞報導,女孩子長得很漂亮,但是去到餐廳,她愛吃的是蝦子,蝦子還沒死的時候,活活時是這樣灰灰綠綠的,她將活活的蝦子捉來,剝殼,讓那隻蝦子這樣還在掙扎,她將牠吞進嘴裡,她感覺在嘴裡樣掙扎,她覺得很歡喜。
像這樣,我們人也有與畜生類一樣,與夜叉一樣,吞食活生生的東西。何況所飼養的就是要供應給人的「鼻下橫」,鼻下這一橫,就是口欲。
實在是人間很殘忍!看到這些畜生,現在為人,現在對畜生這樣,未來帶業往生,不知道會在哪裡?
走上菩提大直道,不能停留,向前前進,前進「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求佛道」要深入經藏,才能夠知道這條路怎麼走。
要時時提高警覺,日常生活中,欲、無明是不是在內心?時時要多用心。
真諦中道,不執著空,也不偏有,不執有,保持著正信,戒、定、慧,向著中道實行,這才是真智慧。
愛,人間不可以缺少愛。愛,沒有遠或者是近,不分是親或是疏,不論認識、不認識,都是愛。
對人間有信心,對人間有愛,只要這個愛這樣心連起來,所以不分遠或近,只要人人彼此感恩,互相合心,這個力量就很大。
《遺教經》說:「若有智慧,則無貪著。」智慧的人就沒有貪著的心。
人生,修行要修在哪裡呢?修在習氣,修在不固執,修在守戒堅定、有智慧。
在人群中互相來磨練修行,不要讓眾生、讓煩惱影響到這念心,所以要修練「恆持不退處」才能得六度法。
修行,慈,在開頭,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四無量心還要加行「六波羅密」。六波羅密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忍辱行。
忍辱的心,「惡來善往」,這就是忍辱之行。
忍辱,同時也要觀想自己的行為沒有離開身、口、意,身行好事,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口、意三業,若做得好,就是積功累德。
人人日常生活要守住道心,身、口、意一定要好好固守好。要得遇佛法,很困難;得了佛法,修行也困難;要發大心、立大願,在人間中堅持,不退道心,更困難。所以,起一念心要好好把握,不要起心動念,時時要多用心。
人的心很多的無明,也是很多的煩惱,這個塵沙無明煩惱實在是無法去計算,不過總歸納起來,用大項來說,就是瞋,動不動就愛發脾氣,所以佛陀,開始就要說忍辱。
忍能降伏很多煩惱無明。忍修行,能得離諸瞋恚。
人的心,日常生活的方式,要培養行為「方便實行」。要培養出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叫做「四攝法」。
凡夫若是無明,那個「感覺」就會去造業;體會了真理,感覺那個覺悟的境界,那就是寂靜清澄。
苦因,就是貪、瞋、癡、慢、疑。
要體會天地萬物,它的道理的起因。滅,「滅諦」,。要如何才能夠,滅掉了種種的煩惱。先了解「苦」的來源,先要了解「集」合來的因由,才有辦法,這樣將它「滅」掉,所以「滅諦四行,體解大道」。
滅諦四行,體解大道。
盡行:觀空寂種種苦盡。
滅行:觀寂滅諸煩惱火。
妙行:觀菩提立持中道。
出行:觀涅槃離世生死。
「盡行」,那就是觀。觀就是要很微細細思,觀察佛陀所說一切的苦,苦的盡頭,去追究到底一切都是空,所以一切都是合成而有、而苦。
「滅行」,要觀,好好思惟、觀想,一切就是寂滅。惹什麼樣的煩惱,火點在內心?所以我們就要修滅的行。
「妙行」。也是一樣要觀,細細思惟,靜靜來觀想。
「出行」。心將一切的煩惱去除之後,回歸了真如本性,不會受到周圍的環境,將我們污染。(2022.01.29 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