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02 09:58:13| 人氣1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採野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母親在辨認植物方面的能力,及得上一個學有專精的植物學者。

曾經問過她,怎麼會懂得那麼多植物的,不但知道名字,連植物的秉性,都那樣暸如指掌。「你阿公教我的呀!」還記得,她總是咧著嘴笑著說。

從我們小時候起,母親就要負責採野生植物回來給牲畜吃,也常為我們摘藥或野菜,她最常帶回來的東西有幾種。

「浮水蓮花」就是布袋蓮,在溝渠、水塘最常見的,開著水藍色花串的胖胖植物。

小時候總覺得這植物真美,花朵像風信子一樣,藍得像是天空的顏色。中空的假莖,讓它亭亭玉立於水中。這樣夢幻的植物,卻很難撈回家。

平常都是母親習慣去做的,稍微長大之後,和哥哥一起去撈,才知道是不好做的粗活。它總是成群結隊的勾成一團,長得又很擁擠,使人看不見水的邊緣,總覺得會跌到水裡。自己去勾一次之後,就知道母親要撈一大堆回來,還真不是普遍的吃力。

「鼠麴」鼠麴草,和現在大家的用途不一樣,我小時候家裡窮,沒有辦法買糯米,更不用說“粿切”,摘鼠麴草不是用來做鼠麴草粿的,而是拿來餵養鴨鵝的。母親覺得鴨鵝吃了鼠麴草,長得又快又好,又省麥片錢,所以,常會找時間帶我們去採鼠麴草,鼠麴真的不容易拔,因為它總是小小的,分散在田地上,要彎著腰,又要走很久才摘得夠一包。

「毛蟹仔草」,是說鬼針草。夏天總少不了它,母親總是說它利尿消暑,沒有飲料飲用的童年,每到夏天,家裡就是一大筒,以前糖便宜,就在草茶裡加糖,然後當水喝。

「黑紫仔菜」,就是現在流行的原生蔬菜,茄科的龍葵。母親喜歡吃「黑紫仔菜」,她總是說「苦尾回甘,很有滋味」。

我總想,母親喜歡龍葵,是因為習慣了它的味道。現在的龍葵經過栽培技術改良,都是葉片大大的,枝葉又軟又綠,我小時候見到的龍葵,不全然長這個模樣。

通常是長在稻穀收獲後的水田之間,一叢一叢的,有全株綠的,也有葉背帶有紅色脈絡的,不全然都是可口的,有時候苦得很,又時候纖維很粗,不容易消化。

「風打筍」只有颱風天才有,母親每次都是拿著一個鐵筒,在颱風眼經過時(母親總是稱為“回南前”),趁著風雨比軟小,趕緊到竹林邊去撿被風吹壞的竹筒段。

其實我到現在都還搞不清楚風打筍是怎麼來的,竹筍是長在地表上的,突了出去就變苦了,颱風過後的筍子,又是打哪兒來的?我忘了問母親了,現在要記錄,卻不知道到哪問她去?

有關採野菜,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沒有受過完整教育,又忙碌成那種模樣的母親,竟然會認得那麼多植物,什麼“五斤草”(車前草),什麼“抱地蜈蚣”(爬地蜈蚣)還有很多很多,我一時也記不清。那些我小時候不知其名的植物,在母親的面前都有名字,也有功效。

我小時候真的很驚訝於母親的博學,我總覺得她好像什麼都會,有什麼問題問她,她總是能說出一個名堂來,而又不是胡亂蓋。

我們一直很忙,不但母親是忙碌的,連我們,都是一直在趕手工中長大。

住在原來的老家時,一則我還很小,一則離田地很遠,記憶所及,都是太陽下山前,母親背負著一堆堆的浮水蓮花回來,要不就是大颱風天的,站在門口看母親在竹林子外撿風打筍,她又總是一直大喊要我們進屋裡去,小心風雨什麼的,那時候總覺得母親去撿風打筍很好玩,根本無知於背後隱藏的問題。

如果不是窮得連菜都買不起,以母親這種路不拾遺的人,怎麼會去撿不是自己耕作的東西-雖然那也沒人要,每次總是被一堆堆掃掉。

如果不是怕她的孩子沒東西吃(颱風後的菜價,我家總要一陣子沒菜吃的),她又何必冒著風雨去撿?如果不是怕風打筍被“回南”的風雨弄髒,她又何不等颱風走後再去撿?

除了風打筍,我們很常吃的東西還有野菜。不是龍葵就是蕃薯葉(那時叫做豬菜),在民國六十年代,其實菜並不是太貴,真正貴的是肉類,但母親卻很常肴我們去採野菜。

那時候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母親都說是手工做久了,應該要出去走走。我想,又是小孩摸蜆,一兼二顧。

其實我們家也買菜的,因為人口多,每次買菜,都得好幾把,煮了也不一定夠吃。我仔細回想,採野菜這回事是怎麼開始的?

我不知道母親幼年需不需要去採野菜,大抵是不需要的,聽姊姊說,外公中年以後從事辦桌,是外燴大廚。母親小姐時代,不知道是不是曾在姨媽主持的麵店工作過?(下次回去會問姊姊)不過,以外公外婆的為人及對待小孩的心態,母親大概不像在我家時,要吃那麼多野菜。

你知道,既然是野菜,就不像一般的菜,它通常是有怪味,又粗糙的。怎麼會開始採野菜的?依照我的記憶,應該是肇始於走田梗回娘家。你知道,一直在田地上走路,並不難發現田地裡會有看起來綠油油,理論上應該可以吃的東西。

我不知道母親是不是因為這樣走著看著,突然決定其實可以吃吃看那些野生植物的,不過,我想,以母親的個性,她一定是請教了她覺得比較知道事情的人-外公。

除了野菜,族親常常在冬季菜價不如土時,開放他的蔬菜田要母親去摘,高麗菜苗、割菜(芥菜)、白花菜(花椰菜)、蘿蔔……等等,母親每次載回來,總要再忙上一陣子,做成菜乾,蘿蔔乾,或者做成鹹菜,反正很多、很忙,母親手很巧,人定不要的菜給她,她總是能變出一樣樣好吃的菜餚。

我腦中總是迴盪著她騎著摩托車,往來於人家廢棄的蔬菜田(族親待別來請她去摘的),運回一包包本來會被絞入土中的菜蔬,她那種雖然忙碌,卻滿足的神情,都好像還在我的眼前一樣,她在屋頂曬菜乾的樣子……。「媽媽……」

採野菜又是怎樣的事呢?

我如果有小孩,或許我採了不一定會吃(不知道有無污染),但我會帶孩子去採。母親是怎麼教我的?她是摘了幾次給我們看,又讓我們每個人都拿一個小塑膠袋(或其他袋子),然後跟著她的身邊,在田地上來來回回的走,看到打算摘的東西,就把它摘起來,放進袋子裡。

我小時候採野菜時都在幹什麼?其實最常做的,是撲蝴蝶(通常是白粉蝶或黃紋蝶)。我總是拿著母親交給我的袋子,躡手躡腳的在母親身旁追蝴蝶。我知道母親一直都是知道的,但她總是放任我玩上一陣子,再叮嚀我要認真採野菜。

我和姊妹弟弟都曾陪著母親走很遠很遠的路去採野菜,越過鐵軌,到我們認為不屬於我們的“地頭”去摘。甚至在家庭經濟已經獲得改善之後,甚至在母親完成了第一個大療程之後,大姊還陪著母親走好遠好遠的路(為了預防腸套疊),慢慢的去採野菜。

台長: 小六
人氣(1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