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07 14:22:09| 人氣1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夏日節氣生活美學:立夏暨立夏食俗文化體驗

     夏日節氣生活美學:立夏暨立夏食俗文化體驗

時間:2011/5/6(五)  20:00-21:30

主講人:韓良露

活動地點:南村落(台北市師大路8010號)

參加方式:報名費用400元,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35

參加人數:17

活動紀錄:

  立夏,為夏季之首日,也代表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假日午後隨意散步份外悠閒,一方面因為天色仍亮,另方面,萬物的成長讓人更能感受到自然的活力。老師用「夏的意思是什麼?」來作為開場白,民眾們踴躍的回答但都沒有猜中,隨老師公佈謎底,老師說,「夏」這個字,原是一象形字,有「大」的意思,而「立夏」則代表萬物越來越大之意。農諺說,「雨水打百穀」,經過春蟄、穀雨後,萬物開始增長,到立夏之後,增長的速度加快,植物的葉片開始增大、果實開始厚實。這樣的二十四節氣對以農立國的中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像是今年無春雷,穀雨也不下雨,就非常有可能是個乾旱年;在古代,若是有這種情況發生,立夏時便會清查穀倉存糧,以防乾旱稻米不長。因此,有一句俗諺說「三月無清明,四月無立夏,新米舊米價」,意思是說,清明不在三月,立夏不在四月,當年所出的新米(一期稻米)一定與舊米同樣貴,代表節氣對農收的影響甚大。

 

  在這炎熱的氣候裡,應該要來場大雨,消暑解熱,但今年立夏則是悶熱異常,老師說,政府應該有所警訊,現在就要開始想到往後用水規畫問題,不能等到真正乾旱了才來想辦法。全球氣候異常,節氣該有的線像都沒有發生,即使在資源方便的現代也很容易造成民生問題。

 

    立夏是夏日之始,天氣開始變炎熱,在沒有冷氣空調的古代,消暑是很重要的工作。台灣有「入夏補老父」俗諺,人們相信在立夏當天,要為年高的父親進補,不過因為炎熱的夏天即將來到,這時所進補的當然是涼補而非熱補;另外南部則有在立夏日吃「蒲仔麵」的風俗;而客家人在四月八日,通常都會利用採自野外的鼠麴草製作草仔粿或米苔目,供全家大小食用,據說吃了可以減少夏天生疔長瘡。除了上述習俗外,在古代,很多家庭都會煮綠豆粥,用豆類補充植物性蛋白質,現代人夏天多會去冰店點碗綠豆湯來吃,消暑解熱;而謹守節氣的京都人,立夏時節通常神社外都會有祭典,神社外的小攤販則是賣冰涼的小黃瓜,在立夏到夏至之間,日本人都會大量的吃黃瓜。天生萬物都是有道理的,夏天出產的蔬食特別消暑,例如西瓜、黃瓜等,每樣食物都有它的週期和季節性,韓老師說,以前小時候看家裡晚餐菜是什麼,就可以清楚知道現在是什麼日子,對季節有很深的敏感度,有強烈的季節感,加上沒有溫室、沒有基因改良,只有當代食材,因此每個家庭都像是有四季食譜一般的有規律的。

 

    地球暖化、農業技術改良後,我們對食物的季節敏感度越來越低,節氣也受到氣候異常的影響,若這樣的情形發生在中國古代,皇帝就必須祭天或是降罪於己,求得老天的寬恕。中國從古代就開始敬天的思想,也是深受天道的影響。周代制禮作樂,孔子撰寫《春秋》,都是將這些萬物的演變,變成一種哲學思想,一種行為處事的準則。春分、秋分時日夜等長,展現了老天實現公平的想法,但一年之中卻也只有這兩天,表示公平並非永恆狀態,因此,人更應該要以公平、平衡為處世原則。這樣的思想也一直流傳到現在,深刻的存留在中華文化當中。

 

    今天的節氣食俗體驗,南村落也準備了綠豆粥和涼拌黃瓜,酸豆與豆皮銀芽捲供大家在聽故事之餘,能享受一下符合節氣的食物,重溫小時候過節的回憶。當然,也幫大家在沒食慾的炎炎夏日消暑解熱,增進食慾。民眾們吃得津津有味,也熱情的和老師與同桌的民眾一同聊著小時候過節氣的趣事。

 





夏日節氣生活美學:立夏暨立夏食俗文化體驗.jpg





台長: 文化護照小天使
人氣(1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夏日節氣生活美學 |
此分類下一篇:夏日節氣生活美學:小滿暨小滿食俗文化體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