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10 20:20:25| 人氣1,3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譯作】其實,那個世界很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生命最後一刻,到底發生了什麼?

「臨終」背後有何神秘現象?
我們又會由誰牽引走向另一個世界呢?
見證過太多離別的醫護人員要告訴大家
當至親生命終了時,我們思念的人將前往一個很美的世界

  本書集結了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等「生死線上工作者」目睹病患或家人臨終前的真實故事與感言。

  作者凱斯勒也是媒體知名的「生死學專家」,他透過觀察與記錄,主張死亡前的各種現象,無法完全歸因為幻覺、腦部缺氧及藥物的影響,雖然沒有直接科學證據能證明,但「臨終現象」卻是那些天天面對「生離死別」的工作者所普遍熟知且接受的。

  而在這些不斷上演的「人生謝幕」真實情節中,這本書不在於檢驗死亡的奧祕、也不猜測靈異;而在於讓讀者更了解、並尊重臨終者可能遇到的狀況,尤其在面對失去至親與關心者的「最後時刻」,能坦然接受接未來的人生。

  「信與不信」、「證明真相」不是此書的重點,「得到慰藉」、「專心聆聽」才是本書想要傳達面對死亡的態度。

  作者認為在面臨生命倒數時刻,人會經歷三種現象:
  顯像:看見對另一個世界的期盼。
  旅程:對親屬來說,死亡就是離開,對臨終者而言卻是抵達的開始。
  擁擠:房裡滿滿的人,臨終者絕對不會孤單地死去。

  本書有36個故事,也有來自36個失去至親的悲傷親屬,你將看見:他們撒手而去的親人究竟經歷過什麼樣的臨終現象?這些悲傷的親屬們最後又到底從「生與死」這個人生避不掉的現實中得到了什麼?

  【知名生死學大師──大衛.凱斯勒 David Kessler的溫柔陪伴】

  「大衛的陪伴往往會帶給臨終者安全與舒服的空間。事實上,我最近曾拜託他,當我時間到時,請他看著我離開。本書帶給讀者的是大衛的智慧與愛,並且幫助我們認識未知的未來。」

─《紐約時報》暢銷書《創造生命的奇蹟》作家露易絲.賀

  長期接觸臨終病患的作者凱斯勒道出病患及家屬最沉痛的心聲:

  「難道沒有任何事能期待嗎?就這樣?只能忍受痛苦等死嗎?」

  ──當然不是,這本充滿「希望」的書,將撫慰人心並讓人們對死亡有更不同的看法。

  當人們在面臨生命終了時,能夠擁有不孤單的安心;活著的家人們,能不畏懼面對道別,並勇敢給予自己思念的人更多祝福。

  作者凱斯勒說:「我曾經認為,要舒緩生命盡頭所遭受的痛苦,唯一方法便是提供患者良善的疼痛管理與症狀控制,但我現在知道,除了為患者的疼痛施打麻藥外,還有許多舒緩疼痛的選擇;對抗恐懼與憂傷,還有比抗焦慮藥物更好的選擇,臨終前會看到『誰』和看到『什麼』,或許才是最好的安慰。」

作者簡介

大衛.凱斯勒 David Kessler

  凱斯勒是知名的生死學專家,當麥可.傑可森的死備受爭議時,他受邀全國性節目專訪討論,他的專業領域涵蓋死亡、臨終、家屬悲傷管理。演員伊莉莎白.泰勒、潔美.李.寇蒂斯、安東尼.博金斯和麥可.蘭登,以及作家瑪莉安.威廉森,在他們的親人面臨改變生命的疾病時,都曾尋求他的協助。

  凱斯勒常出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國家廣播公司(NBC)、美國公共廣播公司 (PBS)與「娛樂今宵」(Entertainment Tonight)等節目中,也接受過歐普拉專訪;而《紐約時報》、《紐約客》都會刊載關於凱斯勒的報導,他還為《波士頓環球報》、《舊金山紀事報》、《華爾街日報》、《安德森.庫珀360°》及《洛杉磯時報》撰寫文章。

  首本著作《臨終的需求》(The Needs of the Dying)是臨終類書籍暢銷書,受到德蕾莎修女的讚賞與肯定。與知名作者依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合著過《當綠葉緩緩落下》與《用心去活》,當羅斯臨終前,她甚至指定凱斯勒在一旁看著她離開。

  想知道更多訊息,請上作者網站
  www.Grief.com.

譯者簡介

張瓅文 

  現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生。曾任大學口筆譯講師;離開教室之後,是個喜愛獨自旅行的背包客與調酒師。譯作有:《為自己上班,因為一生的工作天很多》、《把妳生回來》、《母親的守密者》等書。

台長: stone
人氣(1,3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翻譯工作記事簿 |
此分類下一篇:【譯作】在你曾在的地方
此分類上一篇:【日記】學習面對死亡與遺憾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