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5-07 03:00:00| 人氣14,3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政府】防疫戰略犯下錯誤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政府:防疫戰略犯下錯誤】
    
前言:現在這篇文,算是我「補交作業」。是因疫情已經大爆發,不得不貼,再貼就來不及的文。
  
正文:
  
幾個月前,台灣的本土確診數一直為零,世界各國確診數狂增。當時卻有一堆醫療專家主張防疫強度降低,改成與病毒共存,邊境也鬆綁。其中許多是藍營或親中共的人。
 
當時我就有意識到一種陰謀論的可能:這會否是一個陷阱,要讓台灣因疫情狂飆,產生亂象,好提供彈藥給藍紅勢力打擊執政的綠營的選情?
 
現在看來,陰謀論成真的機率正在快速上升。
 
雖然我認為當時多數的共存派應該是真心相信這樣做更正確,但是只要從政治博弈的爾虞我詐角度來觀察,就必然意識到此種可能性。
  
當時我沒有貼文警告網友「與病毒共存的實際成本,遠高於想像」主因是有太多其他議題在轉移公眾的注意力 。(公投、顏家、過年、冬奧、俄烏戰爭、上海饑荒慘況..接連發生)
  
此外,指揮中心鬆綁的速度與導致的病毒擴散速度,也比原本預期的更快、更猛,讓我還來不及寫文貼出警告,就已蔓延得到處都是病毒。
 
同時,這也是由於當時我判定,放任病毒擴散會有嚴重政治後果,綠營高層應該會意識到這一點,不至於犯下「共存慘狀致選情崩盤」的明顯戰略錯誤才對。
   
(不幸的是,綠營執政者似乎正在犯下這樣明顯的戰略錯誤!)
   
什麼原因促使去年底以來,指揮中心頭腦發熱般一路快速鬆綁,形同「在下坡路上踩油門」呢?
  
原來這段期間,一直有人在提倡這樣的觀念,可能因此影響了黨政高層的一念之間決策:「反正Omicron的傳播力一定擋不住,但重症率低,不如趁早讓全民感染,症狀輕微,習慣就好了,增加的死亡率一下就過了,會死的都是早有慢性病而遲早會死的,染疫離世也只是提早而已。疫情高峰過後,就會群體免疫,人民亂一下就不會再怪罪政府,反而會因為解封恢復經濟,而讚賞執政團隊。」諸如此類的聲音,一直充斥綠營內部,終於影響了執政者的念頭。
  
上述理由,乍聽之下似乎有理,然而實際上不然。
 
這論點忽略了幾件事,正好都是這個政府目前所犯的錯誤:
    
1.台灣是海島,有天然防疫優勢;且本來防疫成效極佳,只需要嚴格邊境管制,全民戴口罩勤洗手,Omicron原本可以阻擋住。(今年三月以前,本土確診數極低,甚至清零,就是證據)
 
目前的大爆發,顯然是從過年前邊境隔離天數降低開始種因,加上近期東南亞國家太多假陰性證明,以及近日不恰當的驟然快速鬆綁,才導致原本有機會封堵住的病毒全面潰堤,一瀉千里。
    
2. Omicron的毒性還沒完全流感化。它的毒性可以達到流感的7倍以上。且會導致腦霧、智力下降等嚴重長期後遺症。決不該輕忽!
  
即使病毒毒性已經演化至只和流感一樣,也不該毫無節制地放任病毒亂竄。室內戴口罩仍有必要
  
3.病毒仍在突變,還有新的變種出現。未來難保不會再出現威脅性比Omicron更大的病毒在全球大流行。
  
(因此這時候以本土疫情飆高為由,遽然宣稱境外確診數低,而對邊境一夕撤防,是極危險的舉動,很可能讓新的變種病毒入境!徒增爆發下一波大疫情的風險!)
  
4.防疫戰略要轉彎,必然有漫長的前置作業準備。但我國卻顯然沒有充分的準備,於是就「忽然急轉彎」,導致重心不穩,劇烈搖晃,差點整個翻車。
   
(例如,政府居然連「唾液篩檢」都還沒引進,慢性病老人疫苗覆蓋率仍不足的情況下,就開始快速鬆綁,任由病毒大擴散!)
   
5.一味寄希望於加打疫苗第三、第四、第五針,以此希望不用戴口罩、隔離,認為就能與病毒共存,這種想法低估了「疫苗累積效應」的危險程度!
  
就如同不可一直依賴抗生素來抗菌那樣。
  
偶爾使用抗生素,雖能抗菌,但若產生依賴,每次有細菌都用抗生素,劑量越來越高,對身體、環境都會產生嚴重的累積傷害。
  
疫苗也是如此,超過第四針的危害,恐怕對多數人都將會超過直接感染Omicron。
  
何況,在民主社會,疫苗本就不能強推!
  
疫苗也不該成為防疫的偷懶手段!
   
口罩、洗手、安全距離、避群聚、入境隔離,都仍應是不可動搖的根本原則!
   
(然而政府竟然是犧牲這些最基本的防疫原則,只因迷信「打三四針疫苗就能與病毒共存」。)
  
6.即使要朝向逐漸鬆綁,與病毒共存,應該只能先開一個小孔,讓病毒緩慢流入,而不該像目前這樣,直接「炸出堤防洞口」讓洪水瞬間漫灌,等同「強迫全民感染病毒」!
 
(指揮中心宣稱只要15-30%人口確診,疫情就達到巔峰,然後快速降下來。但這其實沒計算黑數。加計黑數後,最終曾染疫人口,估計最低至少是1000萬人以上,甚至可能超過2000萬人。這些事後必然都會透過科學研究證實。)
    
7.從防疫戰略的「社會總成本效益」看,台灣原來的「清零」只影響少數受隔離者和特定產業人口,成本效益顯然遠高於目前的「共存」。
    
後者的「社會總體直接醫療成本」至少是前者的數百倍,而加入「增額死亡人口暴增」、「平均壽命減低」等指標後,可以發現「社會總體健康成本」十分巨大。
  
8.至於「政治成本」,共存路線的危害就更明顯了!
   
陳時中很可能因此選不上台北市長,有自知之明而放棄參選,讓綠營少了一位政治明星,甚至也很可能錯失了一次奪回台北市長寶座的空前良機。
   
而執政黨在年底的「整體選情」,鐵定因這波疫情大爆發而受到重擊!
  
就算疫情最後真如指揮中心的樂觀期待,由於「該感染的都感染了」,而於秋季開始讓確診數降了下來,人民對執政團隊在今年夏天「快速鬆綁造成疫情快速蔓延、死人驟增、生活不便、民眾恐慌」的壞印象,仍將烙印深刻,很難快速抹去。
 
總之,疫情對這次執政黨選情的衝擊,恐怕不會小於2018/11/24。奉勸綠營要有心理準備!
   
  
補充一:
    
「快篩陽性視為確診」,是錯誤的。正確的應該是「快篩陽性免PCR」才對。
    
統計上應該把「PCR陽性數」和「快篩陽性數」兩者的統計清楚區分開來。今後不要再強調「每日確診數」,只需要強調「每日陽性數」(PCR+快篩)即可。
   
補充二:
   
本文雖批判當前台灣防疫政策,並不等於認同中國政府的「瘋狂極端防疫」作風。中國目前的嚴酷隔離導致大量死人慘況,是中共出於政治權鬥因素而產生的。台灣當然不該仿效!
   
事實上,台灣原本有非常好的本錢,不需要像中共的極端清零那樣,就可有效防治病毒。只可惜,執政者誤判形勢,錯過了「一躍成為真正世界防疫模範生」的良機。
     
如今,台灣的防疫,只不過淪為新加坡、南韓的二流抄襲者而已。雖不是世界上糟糕的一群,卻也失去自誇的本錢了!
 
2022/05/05 21:36 FB
(pic source: Number of novel coronavirus COVID-19 cumulative confirmed, recovered and death cases in Taiwan from January 22, 2020 to May 1, 2022 on the web of statista 2022)

台長: 天光
人氣(14,328)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台灣世紀 |
此分類下一篇:【加州教會槍擊案】讓台灣人學到什麼?
此分類上一篇:【俄烏戰爭】台灣真比烏克蘭重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