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04 03:00:59| 人氣9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莫言為何說「言論管制如機場安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在諾獎委員會公布文學獎得獎名單後,在華文世界掀起了一股熱潮。而在被媒體記者問到,有關同為中國人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至今仍被中共關押在獄中,莫言有何看法時,莫言第一時間的回答是:希望劉曉波早日重獲自由。(詳見本文下方轉貼新聞)

沒多久,當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正式頒獎,而莫言親往領獎,抵達瑞典之後,對於海外媒體問到對於中共言論管制有何看法時,卻說:言論管制如機場安檢。此語引起很大的爭議。(詳見本文下方轉貼新聞

究竟莫言此話是什麼意思?有無被誤解的可能?

本人於2012-12-12 17:31 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下列短文,試圖探討莫言話語背後的真實意義為何。以下原封不動轉貼至本新聞台。(以下轉貼自本人臉書)

------------------------

 

【莫言的「言論管制如機場安檢」到底在說什麼?】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小說家莫言領獎前記者會說:「言論跟新聞審查就很像機場安檢一樣有必要。」

此話一出,輿論譁然。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人,尤其是公共知識分子,完全無法接受,紛紛對其觀點嗤之以鼻。

但另一方面,我認為很多中國大陸百姓以及台灣某些緬懷威權時代的民眾,可能會認同這句話。

批判者認為他指的就是護衛專制的言論管制,而認同他的人可能認為他指的是會引起公共利益或國家利益受損的言論。而這兩者卻可能有相當高的重疊。那麼,莫非莫言贊同中共當局對劉曉波以言論上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判罪之舉動?

我認為莫言或許想說,但沒說清楚的,是一個至關重大的問題:「何種言論才該被視為危險物品,而無法通過安檢?」

莫言是一個文人,他受認可的是寫作技巧、說故事的能力、和對底層小人物的同理心;但他讀書不多,知識積累有限,不是哲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或法學專家;因此,他忽然說出了這麼一句話,說不定這話是引用自別人,也說不定是他自己所說的,但不管哪一種,都很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解釋清楚這句話。

這裡一個意識形態的爭議點是:「高度的言論自由有無可能產生危險性?」或者說「言論自由所產生的危險,與言論管制造成的問題,孰輕孰重?」

在自由主義洗禮的國度,很自然繪傾向於言論自由應該儘量鬆綁,而社會主義影響較深的區域,則認為言論自由不能凌駕於公共利益之上。後者觀點下的具體做法,又分為歐洲民主國家的「道德性言論審查」與專制國家的「政治性言論審查」兩種。自由主義者真正比較反對的是政治性的言論審查。而絕大多數自由世界的國家,都贊同道德性的言論審查(例如電影與電視分級制),只是各國寬嚴不一;英美較寬鬆,但也因此產生色羶腥八卦狗仔新聞文化;歐陸較嚴,這類問題較少,但新聞監督與揭弊能力也比英美弱。

從法律的角度看,大概沒有人會認為所有的言論都是百分之百安全。因此多會認為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對於言論自由應有相關規範。

在美國,並誹謗與公然侮辱並無相關的刑責,而只有罰款與民事求償權。只有詐欺才會有刑責。

在台灣的刑法裡頭,有誹謗、公然侮辱、和詐欺這三種和言論有關的罪刑,早年的立法精神,大概也是出於「機場安檢」的類似思維。然而,民主化之後,實際因誹謗與公然侮辱起訴與判罪的機率,要比威權時代寬得多。

台灣也有類似「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法條,稱為內亂罪與外患罪,但在民主化之後,也幾乎不再有人因這兩個罪名而被起訴或定罪。

在中國大陸,除「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這一條是「合法的」政治性言論自由管制之外。有一個最嚴重的問題是經常「假道德性言論管制之名,行政治性言論管制之實。」真正執行徹底的是後者,反而對於公共利益威脅較大的前者,公安機關大多懶得加以處理,任其惡化。

因中國大陸司法完全受制於黨政軍體系,很多看似與公共利益有關的罪名,其實都只是政治性的起訴與審判。

莫言沒說清楚也不敢說清楚的部分,我這篇短文不知有沒有替他說清楚了?

還是我說的,其實與他所想說的相反?他其實贊成政治性言論管制?而非僅道德性的言論管制?

但願是前者而非後者。

 

(2012-12-12 17:31)



------------------------
(轉貼新聞之一:2012-10-13自由時報)


莫言︰盼劉曉波重獲自由
中國作家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但其官方背景飽受異議人士批評。圖為莫言十二日在山東老家召開記者會。(歐新社)

曾經避談 獲獎後首度鬆口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中國作家莫言曾經拒絕對劉曉波遭到中國政府判刑的事件發表評論,但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隔天,出乎意料地向媒體表示,希望兩年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能夠儘快獲釋。

莫言在家鄉山東省北部高密市告訴記者:「我希望他能夠儘快重獲自由,繼續研究社會體制等題材。」莫言表示,一九八○年代讀過一些劉曉波的文學批評,不過隨著內容轉向政治,就不再了解他的作品了。北京當局當年詆毀劉曉波獲獎消息,但現在又大肆讚揚莫言獲獎,莫言的此番發言可能會讓北京當局相當難堪。

劉曉波二○○九年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遭判十一年徒刑,目前仍在監獄服刑。莫言因避而不談劉曉波經歷的苦難,遭到許多異議人士強烈抨擊。劉曉波的好友胡佳則稱讚莫言態度轉向,「過去廿四小時發生的事情改變了他。一座諾貝爾獎,不管是和平獎還是文學獎,都能賦予一個人對與錯的觀念。」

莫言獲獎後,也遭到不少異議人士批評是北京當局的官方走狗。莫言發言反擊,表示,「有些人說我和共產黨關係親近,所以不該得這個獎,我認為這樣沒有道理。我認為,批評我的人都沒看過我的書;如果他們看過我的書,就會知道我的作品在當時讓我冒了很大的險,承受很大的壓力。很多在網路上批評我的人,自已也是共產黨員,也在體制內工作,也獲得體制的不少好處。」

莫言強調,他的得獎是文學的勝利,不是政治勝利。莫言又說,「我在中國工作,我在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人底下寫作。不過,我的作品不能受到政黨限制」。但他又替毛澤東辯護,稱毛對藝術的有些看法很合理。

指中國沒有完全的出版自由

莫言承認,在中國沒有完全的出版自由,正如許多外國作家會因為宗教等因素受到出版限制,但他認為,中國的出版自由已經比以往寬鬆。莫言說,他連高密都不想離開,當然更不會像首位華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一樣離開中國,自己也一定會去瑞典領獎。


----------------------------------------------------

(轉貼新聞之二:2012-12-07 央廣新聞網頁)

莫言瑞典記者會:審查制度像機場安檢般必要

時間:2012/12/7 10:08
撰稿‧編輯:吳寧康    新聞引據: 採訪、美聯社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大陸作家莫言,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為中國大陸的審查制度辯護,認為這有時候就和機場的安檢同樣必要。莫言也暗示,他不會加入呼籲釋放諾貝爾獎得主劉曉波的行動。

  中國大陸當局禁止反對派,並對所有媒體維持嚴格管制。抵達瑞典準備領獎的莫言在記者會上說,他並不認為審查制度阻擋了真實之路,誹謗或謠言是應該受到審查,但他希望審查制度本身能擁有最高原則。

  在談到中國大陸審查制度這個敏感議題時,莫言將此與機場安檢相提並論。他表示,在飛抵斯德哥爾摩途中,通關時也要接受檢查,甚至要卸下皮帶和鞋子,但他認為這是有必要的。

  至於有關中國大陸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劉曉波,儘管莫言先前曾說,希望劉曉波能儘快獲釋,但他6日拒絕就此發表進一步看法。莫言告訴群眾,在他得獎的那晚就已表達過自己的意見,人們可以上網去搜尋。

  對於40多名中國大陸作家、律師與維權人士,對中共新領導人習近平發出公開信,呼籲釋放劉曉波一事,莫言則暗示他並未計劃把自己的名字加在請願信上。莫言說,他一直非常獨立,他喜歡這個樣子,他不喜歡有人強迫他去做某事。

  對於莫言未能更直言捍衛言論自由、以及他在由中共主導的中國作家協會擔任副主席,人權人士向來多所批評。而莫言6日的這番談話,顯然不可能軟化這些對他的負面看法。

  莫言的獲獎也曾引發先前得主的批判。200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穆勒(Herta Mueller)上個月就對瑞典「每日新聞」(Dagens Nyheter)說,今年的文學獎頒給莫言是一場「災難」,並指控莫言「頌揚審查」。

----------------

莫言的諾貝爾領獎演說請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HVKcWJzbrA&feature=share


台長: 天光
人氣(9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傳媒公器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反媒體巨獸》促成中國茉莉革命!】
此分類上一篇:【淺談】諾貝爾文學獎與台海統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