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25 04:00:00| 人氣1,29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但丁:世界百大作家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但丁•阿利吉耶里

File:Dante-alighieri.jpg

File:Dante Luca.jpg
但丁•阿利吉耶里(義大利語: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義大利中世紀詩人,[1]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以史詩《神曲》留名後世。但丁是歐洲最偉大的詩人,也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2]
但丁出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1]生於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詩中的說法「生在雙子座下」,應該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歲時生母去世,父親續弦,後母為他生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生平
但丁的生平記錄很少,但寫作的人很多,有許多並不可靠,他可能並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也有人說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唸書),從許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師那裡學習不少東西,包括拉丁語、普羅旺斯語和音樂,年輕時可能做過騎士,參加過幾次戰爭,12歲訂婚(1277.01.09 Marriage contract with Gemma Donati),20歲(1285)結婚,他的妻子生了6個孩子,只有4個(3男1女)存活。
File:Dante outside Casa di Dante.jpg
佛羅倫斯但丁博物館門外的但丁雕像
當時佛羅倫斯政界分為兩派,一派是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吉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宗的圭爾佛派,1266年後,由於教宗勢力強盛,圭爾佛派取得勝利,將吉伯林派放逐。圭爾佛派掌權後1294年當選的教宗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羅倫斯,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獨立,不願意受制於教宗,分化成「白黨」,另一部分沒落戶,希望藉助教宗的勢力翻身,成為「黑黨」。兩派重新爭鬥,但丁的家族原來屬於圭爾佛派,但丁熱烈主張獨立自由,因此成為白黨的中堅,並被選為最高權利機關執行委員會的六位委員之一。
  1301年教宗特派法國國王的兄弟瓦魯瓦的卡羅(Carlo di Valois)去佛羅倫斯「調節和平」,白黨懷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為團長的代表團去說服教宗收回成命,但沒有結果,果然卡羅到佛羅倫斯後立即組織黑黨屠殺反對派,控制佛羅倫斯,並宣布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羅倫斯士兵都可以處決燒死他,從此但丁再也沒有能回到家鄉。
  1308年盧森堡的亨利七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預備入侵佛羅倫斯,但丁給他寫信,指點需要進攻的地點,因此白黨也開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羅倫斯被軍人掌權,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罰金,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麼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斯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斯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麵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時,曾在幾個義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記載他曾去過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鄉愁,並將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寫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對教宗揶揄嘲笑,他將自己一生單思的戀人,一個叫貝雅特麗齊(Beatrice)的,25歲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但丁於1321年客死他鄉,在義大利東北部拉文納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寫作的,對形成現代義大利語言以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所以也是對文藝復興運動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主要作品
File:Dante's First Meeting with Beatrice.jpg
西蒙•所羅門所繪的《但丁與貝特麗絲的初會》
《新生》(La Vita Nuova)
《饗宴》(未完成)(Convivio)
史詩《神曲》(La Divina Commedia)
拉丁文論文《俗語論》(De Vulgari Eloquentia)
政論文《帝制論》(Monarchia)
義大利建築師特拉尼在墨索里尼執政期間曾接受但丁紀念堂的設計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原本可以體現現代建築另一個新高潮的優秀建築最終流產了。
  評價
英國作家安德魯•諾曼•威爾遜:「但丁是歐洲最偉大的詩人,還可以說他是中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但很多非義大利籍讀者避開他的作品,由此他們失去了獲得最偉大的美學、想像、情感和智力體驗的機會。」,「首先,你只需要知道,他有兩個志向,一是成為偉大的詩人,這一點他成功了。其次,他有政治雄心。他12歲時按照13世紀的習俗,由父親做主,與傑瑪•竇那蒂訂婚,但他在作品中對妻子隻字未提。」[3]
  中文譯名
Dante Alighieri的名字曾被譯為「檀德」(錢稻孫譯)[4]。
  參考文獻
1.0 1.1 《诗人但丁长得并不丑》. 新文化報. [2007 年 1 月 14日] (簡體中文).
2 《两个高度不容忽视》. 人民網 (簡體中文).
3恋爱中的但丁. 鳳凰網. [2012年] (簡體中文).
4.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C9%F1%C7%FA%D2%BB%D9%F5&from=file&format= 《神曲一臠》192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
  外部連結
World of Dante
Dante Online 義大利語
但丁介紹(英文)主頁是德拉克羅瓦為神曲畫的油畫《但丁和維吉爾》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86%E4%B8%81

但丁_百度百科

阿利蓋利•但丁(1265—1321),13世紀末,義大利詩人、作家,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他被認為是義大利最偉大的詩人,也是西方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元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元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簡介
阿利蓋利.但丁出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生於1265年,按他自己在詩中的說法“生在雙子座下”,應該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歲時生母去世,父親續弦,後母為他生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但丁一生著作甚豐,其中最有價值的無疑是《神曲》。這部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表達了執著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除《神曲》外,但丁還寫了詩集《新生》、語言詩學論著《論俗語》、哲學神學論著《饗宴》及政治學論著《帝制論》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詩,主要抒發對貝雅特麗齊的眷戀之情,質樸清麗,優美動人,在“溫柔的新體”這一詩派的詩歌中,它達到了最高的成就。
但丁是世界上的大文豪,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人物。
  生平
但丁的生平記錄很少,但寫作的人很多,有許多並不可靠,他可能並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也有人說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書),從許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師那裡學習不少東西,包括拉丁語、普羅旺斯語和音樂,年輕時可能做過騎士,參加過幾次戰爭,20歲時結婚,他妻子為他生了6個孩子,有3子1女存活。
  當時佛羅倫斯政界分為兩派,一派是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齊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蓋爾非派,1266年後,由於教皇勢力強盛,蓋爾非派取得勝利,將齊伯林派放逐。蓋爾非派掌權後1294年當選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羅倫斯,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獨立,不願意受制于教皇,分化成“白黨”,另一部分沒落戶,希望借助教皇的勢力翻身,成為“黑黨”。兩派重新爭鬥,但丁的家族原來屬於蓋爾非派,但丁熱烈主張獨立自由,因此成為白党的中堅,並被選為最高權利機關執行委員會的六位委員之一。他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1301年教皇特派法國國王的兄弟瓦魯瓦的卡羅(Carlo di Valois)去佛羅倫斯“調節和平”,白黨懷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為團長的代表團去說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沒有結果,果然卡羅到佛羅倫斯後立即組織黑党屠殺反對派,控制佛羅倫斯,並宣佈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羅倫斯士兵都可以處決燒死他,從此但丁再也沒有能回到家鄉。
1308年盧森堡的亨利七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預備入侵佛羅倫斯,但丁給他寫信,指點需要進攻的地點,因此白黨也開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羅倫斯被軍人掌權,宣佈如果但丁肯付罰金,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麼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斯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斯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麵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時,曾在幾個義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記載他曾去過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鄉愁,並將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寫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對教皇揶揄嘲笑,他將自己一生單相思的戀人,一個叫貝爾德的,25歲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於1321年客死他鄉,在義大利東北部臘萬納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寫作的,對形成現代義大利語言以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除了拉丁語作品外,古代義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語言寫作,他的作品對義大利文學語言的形成起了相當大作用,所以也是對文藝復興運動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之所以稱但丁是“新時期的第一位詩人,舊時期的最後一位詩人”的原因:但丁生活在14世紀的義大利(但是當時的義大利還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是由很多小邦國、公國、候國還有教皇國等組成的),那個時候還是中世紀(所謂中世紀就是指的歐洲從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的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的萌芽),義大利因為地處於地中海,交通便利,所以海運經濟特別發達,因此就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也就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思想,即“文藝復興”。但丁是第一個採用“文藝復興”主義的作家。他的《神曲》裡面就有很多人文主義的精神,比如,肯定人,肯定人性。但是由於幾個世紀的神學統治,神學觀念還比較根深蒂固,所以,《神曲》裡面也有很多中世紀神學方面的因素,比如,採用神學的神話題材,採用中世紀神學的寫作方法等等,可以去看看《神曲》自己來總結一下。從他以後,“文藝復興”運動蓬勃開展起來,並且蔓延到歐洲其他國家。因此,但丁被認為是中世紀的最後一個作家,同時也是“文藝復興”新時期的第一個作家。
  軼事
1. 一次,但丁出席威尼斯執政官舉行的宴會。聽差捧給義大利各城邦使節的都是一條條肥大的煎魚,給但丁的卻是很小很小的魚。
但丁沒有表示抗議,也沒有吃魚。他用手把盤子裡的小魚一條條拿起來,湊近自己的耳朵聽,好像聽見了什麼,然後再逐一放回盤子裡。
執政官見狀,很奇怪,問他在做什麼。
但丁大聲說道:"幾年前,我的一位朋友逝世,舉行的是海葬,不知他的遺體是否已埋入海底,我就挨個問這些小魚,看它們知不知道情況。"
執政官問:"小魚說些什麼?"。
但丁說:"它們對我說,它們都還很幼小,不知道過去的事情,讓我向同桌的大魚們打聽一下。"
執政官聽後哈哈大笑起來,吩咐聽差馬上給但丁端一條最大的煎魚來。
2. 但丁年輕的時候,喜歡在他的家鄉翡冷翠(佛羅倫斯)的廣場上仰天枯坐。尤其是在仲夏之夜,他常常伴著滿天的星斗坐到天明。這個孤獨的青年詩人有著十分驚人的記憶力。一天晚上,有個陌生人徑直向但丁走去,躬下身說道:“久仰您的詩名,知道您是翡冷翠的驕傲。在下承諾回答一個問題,但苦於自己學識淺薄,無法解答,特請先生襄助。我要回答的問題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雞蛋。”但丁脫口而出說。那人點點頭走了。幾年之後的某一天,但丁仍然坐在那個廣場上仰望星空,還是那個陌生人走上前去,繼續數年前的對話:“那麼,如何烹調呢?”但丁看了來人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放一點鹽。”
  主要作品
愛情詩歌《新生》
哲學詩歌《宴會》
抒情詩《詩句集》
長詩《神曲》
拉丁文文章《俗語論》
政論文《王國論》
拉丁文詩歌《牧歌》
但丁的被收集的《書信集》
  創作背景
《神曲》代表了中世紀文學和最高成就,這樣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得以產生,是與當時義大利的社會狀況、詩人所具有的深厚學識和獨特的個人經歷分不開的。
但丁生活的時代,已不同於是世紀前期歐洲社會發展相對緩慢、工商業極不發達、基督教完全壟斷意識形態的狀況。13世紀時,義大利北部的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斯、米蘭等地,由於海上貿易和工商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地區。
  早期資產階級日益強大,並建立了城邦共和國,取得了自治權。儘管與整個歐洲甚至與義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區比較而言,這只是資產階級取得的小小的勝利,但它卻對社會現實和歐洲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丁在政治傾向上,就是與義大利的資產階級相一致的。
  當時的義大利,並不是今天意義上的統一國家,而只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稱,經濟的發展也極不平衡。政治上主宰義大利的, 主要有兩大勢力, 一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為羅馬教皇。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是中世紀中期遺留下來的一個歷史名稱。
  962年,當時的教皇約翰十二世為德國國王奧托一世(936—973在位)加冕, 封其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領有義大利。因此, 歷任帝國皇帝,均為日爾曼血統。由於德國本身內亂不息,其國王只是勢力或強或弱的封建主,統治中心一直在德國,對義大利的控制也時緊時鬆。羅馬教皇則一直把義大利視作自己的勢力範圍,與帝國皇帝矛盾重重。義大利人民希望國家統一,而教皇與皇帝的鬥爭及他們各自的野心則是統一的障礙。他們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唯恐統一的義大利對其統治構成危脅。錯綜複雜的矛盾,使義大利的政治生活異常活躍,政敵之間的對峙,不同階級間的利益衝突, 常以極為殘酷的形式表現出來。但丁就是政治迫害的見證人之一。
  從文化領域看,基督教的嚴密控制,到12世紀時已顯出力不從心。在其神學探討過程中,常需借助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古希臘哲學有的觀念與邏輯論證方法,證明和論述神的存在及屬性,闡述塵世與彼岸的關係。
  12世紀後,更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古希臘羅馬時期著作的彙編。教會的本意是為自己的神學理論尋找方法論和依據,但研究者們卻從中發現了與基督教理論完全不同的另一重文化境界。義大利出現了西歐最早的一批古典學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學者之一。
  但丁生於佛羅倫斯一個城市貴族之家,其父因家道中落,長期經商。當時該城有代表封建貴族利益、支持羅馬教皇的基白林黨和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貴爾夫黨。但丁的父親自然擁戴貴爾夫黨,而但丁本人後來則成為該党的領袖之一。
  但丁早年曾師從著名學者布魯內托•拉蒂尼,系統學習拉丁文、修辭學、詩學和古典文學,對羅馬大詩人維吉爾推崇備至。在繪畫、音樂領域,但丁也造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學和哲學,古代教父聖•奥古斯丁的思想對他影響尤深。
  但丁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在其文學創作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時代,他隨父參加友人聚會,遇上一位名叫貝阿特麗切的少女。少女的端莊、貞淑與優雅的氣質令但丁對她一見鍾情,再不能忘。遺憾的是貝阿特麗切後來遵從父命嫁予他人,婚後數年竟因病夭亡。哀傷不已的但丁將自己幾年來陸續寫給貝阿特麗切的三十一首抒情詩以散文相連綴, 取名《新生》(1292—1293)結集出版。詩中抒發了詩人對少女深摯的感情,純真的愛戀和綿綿無盡的思念,風格清新自然,細膩委婉。
  這部詩集是當時義大利文壇上“溫柔的新體”詩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歐文學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跡,公開隱秘情感的自傳性詩作。
  早在青年時期,但丁就以激昂的政治熱情了貴爾夫黨,投身反對封建貴族的鬥爭,並參加了粉碎基白林黨的戰鬥。貴爾夫黨在佛羅倫斯掌權後,但丁被選為該城行政官。該黨後又分裂為黑白兩黨,但丁屬於白党,反對羅馬教皇對佛羅倫斯的干涉。教皇夥同法國軍隊支持黑党於1302年擊敗白黨,掌握了政權,開始清洗白党成員。但丁被沒收全部家產,判處終身流放,自此再未回到故鄉,直至客死于拉文那。
  曾有學者將但丁與中國的屈原相比,謂屈原被逐乃賦《離騷》,但丁流放才有《神曲》。如果從兩位詩人在顛沛流離過程中的精神境界不斷升發,憂國憂民癡心不改的角度看,這種比附是有道理的。二十年的流放使但丁對義大利社會的現實有了更深切的瞭解,逐漸將自己的命運融合於對民族前途的深沉思考之中。
流放初年,但丁曾寫了《饗宴》(1304—1307)和《論俗語》兩書,前者希望以道德和知識消除各城邦之間與城邦內部各派之間的傾軋、攻伐;後者則批駁只重拉丁語、輕視義大利語的傾向。這不僅表明但丁超越了狹隘的黨派偏見,以理性意識思考民族現實與未來的胸襟,而且顯示出他對民族語言文化的重視,這結義大利文學的發展意義深遠。
但丁有詩人的柔腸與激情,也有學者的銳利與智慧,他是當時最傑出的語言學家之一,又是在時代激流中衝浪的政治家,這是博大精深的《神曲》問世的基礎。
  《神曲》介紹
《神曲》(1307—1321)是但丁于流放期間歷時十四年完成的長篇詩作,原名《喜劇》。中世紀時,人們對《喜劇》的解釋與今人不同,其意為結局令人喜悅的故事。1555年後,人們在原書名前加上修飾語“神聖的”,既表示對詩人的崇敬,亦暗指此詩主題之莊嚴深奧,意境之巍峨崇高。中譯本通稱《神曲》。
  《神曲》全詩長一萬四千二百三十三行,分為3部,每部33篇,詩句三行一段,連鎖押韻(aba,bcb,cdc,……),象徵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前加1篇序詩,共100篇,表示“完全中的完全”。由《地獄》(Inferno,Hell)《煉獄》(Purgatorio,Purgatory)《天堂》(Paradiso,Paradise)三部分構成,譴責教會的統治,但仍然未擺脫基督教神學的觀點,各篇長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獄4720行;煉獄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stelle)一詞結束。它是但丁幻遊三界的神奇描述。詩人自敘在大赦聖年的1300年春天,正當自己35歲的人生中途。是年 4月 8日, 詩人迷失于一座黑暗的森林之中, 正當他努力向山峰攀登時,唯一的出口又被象徵淫欲、強暴和貪婪的母豹、雄獅和母狼攔住去路。詩人驚慌不已,進退維谷。值此危急關頭,羅馬大詩人維吉爾突然出現, 他受已成為天使的但丁精神上的戀人貝阿特麗切之托, 救但丁脫離險境,並遊歷地獄和煉獄。在維吉爾的帶領下,但丁首先進入地獄,但見陰風怒號,惡浪翻湧,其情可怖,其景驚心。地獄分九層,狀如漏斗,越往下越小。居住於此的, 都是生前犯有重罪之人。他們的靈魂依罪孽之輕重,被安排在不同層面中受永罰。這裡有貪官污吏、偽君子、邪惡的教皇、買賣聖職者、盜賊、淫媒、誣告犯、高利貸者,也有貪色、貪吃、易怒的邪教徒。詩人最痛恨賣國賊和背主之人,把他們放在第九層,凍在冰湖裡,受酷刑折磨。
  從冰湖之底穿過地球中心,就來到了煉獄。煉獄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山,也分九層。這裡是有罪的靈魂洗滌罪孽之地,待罪惡煉淨後,仍有望進入天堂。悔悟晚了的罪人不得入內,只能在山門外長期苦等。煉獄各層中分別住著兒以驕、妒、怒、惰、貪、食、色等基督教“七罪”中罪過較輕者的靈魂。但丁一層層遊歷,最後來到頂層的地上樂園,維吉爾隨即離去。原來他尚無資格進入天堂,只能在“候判所”等待。此時天空彩霞萬道,祥雲繚繞。在繽紛的花雨中,頭戴橄欖葉桂冠、身著狸紅長裙,披著潔白輕紗的貝阿特麗切緩緩降臨。貝阿特麗齊一邊溫柔地責備詩人不該迷誤於象徵罪惡的森林,一邊指引他飽覽各處勝境。在她指點下,但丁進入“忘川”,頓覺身心一爽,忘卻了往昔的痛苦,隨後貝阿特麗切帶他進入天堂。
  天堂共有九重天,即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陽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水晶天,天使們就住在這裡,能入天堂者都是生前的義人,英明的君主、學界的聖徒和虔誠的教士,才能在此享受永恆的幸福。天堂氣象宏偉莊嚴,流光溢彩,充滿仁愛和歡樂。在第八重天,但丁接受了三位聖人關於“信、望、愛”神學三美德的詢問,頓感神魂超拔,跟隨聖人培納多進入神秘明麗的蒼穹,欲一窺“三位一體”的深刻意義,但見金光一閃,幻想和全詩在極樂的氣氛中戛然而止。
  《神曲》評論
今天的讀者看《神曲》,常覺其內容龐雜、情節離奇,意義晦暗不明,這是因為不熟悉此書的中世紀文化背景所致。實際上,《神曲》結構嚴謹,情節服從于全詩的主題,其中的人物、場景均有所指。這裡我們僅從大的方面來談談有關問題。但丁對當時的羅馬教皇卜尼法西八世和已故的一些罪惡滔天的教皇切齒痛恨,對宗教蒙昧主認也持鮮明的否定態度,但他並沒有否定基督教信仰。寫於1309年的《帝制論》第三卷最後一章,是理解《神曲》的一把鑰匙。但丁認為,人生有兩種幸福:“今生的幸福在於個人行善;永生的幸福在於蒙受神恩”。“此生的幸福以人間天國為象徵,永生的幸福以天上王國為象徵。此生幸福須在哲學 (包括一切人類知識)的指導下,通過道德與知識的實踐而達到。永生的幸福則須在啟示的指導下,通過神學之德(信德、望德、愛德)的實踐而達到”。這其實是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人間天國”與“天上王國”的翻版。在《神曲》中,但丁精心安排了兩個人物作為自己的導師,一為象徵理性、知識的維吉爾,一為象徵信仰、虔敬的貝阿特麗齊。我們在前面曾講過,基督教認為人人都是罪人,因此,地獄、煉獄中所囚之人,都是有罪的靈魂,區別只在罪的性質不同,罪的輕重不一,他們都是現實社會中各色人等的體現。天堂中的人是經過煉獄活盡罪惡後的靈魂, 可以與神同享榮耀。但丁在進入煉獄之前,天使用利刃在其額頭刻下七個象徵罪惡的 “P”字(義大利語中“罪過”一詞的首字母),詩人在煉獄中每登上一層,既有一位天使將 “P”字抹去一個,及至走出煉獄山,七個 “P”字全被抹去,表明罪惡已清,可上天堂上。地獄、煉獄和天堂分別對位應著“人間天國”和“天上王國”。象徵理性的維吉爾只能在“人間天國”裡充當詩人的引路者,象徵信仰的貝阿特麗齊才有資格帶領詩人進入“天上王國”。這清楚地說明,但丁是將信仰置於理性之上的。《神曲》的主題,意在探索詩人自身、義大利民族,乃至人類的未來命運,但丁的結論是,義大利民族和整個人類必須在信仰的啟示下,以理性規範行為,實行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不斷超越,才能與最高真理合一,獲得光明的前途。但丁筆下天堂的九重天結構,則是以被教會接受的托勒密天體論為依據的,詩中所謂的“永久的輪盤”,正是托勒密關於宇宙是由同一軸心上的九重天構成的球面體理論的寫照。
  作為新舊交替時期的詩人,但丁不可能不接受中世紀文化的洗禮,但《神曲》中表現出的深刻批判精神和新思想的萌芽,則使詩人成為文藝復興新時期既將到來的預言者。但丁結古希臘、羅馬的先賢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荷馬、維吉爾等人由衷地贊佩,肯定這些異教時期燦爛文化的代表者,肯定知識和理性精神,客觀上就批判了中世紀的文化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儘管作為一個基督徒,但丁不可能將他們直接安排進天堂,但卻把這些"高貴的"異教徒放進地獄中一個毫不受苦的美麗幽靜之處。但丁還同情為愛情而遭慘殺在地獄中受苦的保羅和弗蘭采斯加,批判了教會的禁欲主義。長詩多處流露出期待結束黨派紛爭,實現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 對祖國的摯愛,常使詩人情不自禁。在《地獄》第六歌中,四分五裂的義大利引發了但丁無限的痛惜之情:
  唉,奴隸般的義大利, 你哀痛之逆旅, 你這暴風雨中沒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婦,而是妓院!……你的活疾的人民住在你裡面,沒有一天不發生戰爭,為一座城牆和一條城壕圍住的人卻自相殘殺。你這可憐蟲啊!你向四下裡看看你國土的濱岸,然後再望你的腹地,有沒有一塊享受和平幸福的土地。
  對民族家園現實的哀歎,隨即轉變為對禍國殃民者的憤怒。但丁揭露一些教皇干預世俗政治和對權利的貪欲,是民族不和城邦紛爭的罪魁禍首。在地獄中遇到尼古拉三世教皇的靈魂,詩人痛斥:“因為你的貪婪使世界陷入悲慘,把好人蹂躪,把惡人提升”。卜尼法斯八世教皇當時尚在人間,詩人卻在獄中為他找好了位置,倒栽于石穴中受火刑的懲罰。但丁還抨擊腐敗的教會勢力, 借使徒彼得之品將貪財敗德的主教們比喻為 “穿著牧人衣服的貪狼”。詩人鄙視那些喪失原則,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見風使舵的政客,為此在地獄第一層外為他們的靈魂專設一個長廊。這些人連地獄都不肯收容,在長廊裡被無數大黃峰蟄刺,被狂風吹得飄來蕩去。實際上,儘管《神曲》採用了夢幻的形式,它的具體描繪——特別是在《地獄》篇中——都是當時義大利社會現實的縮影。
  《神曲》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是中世紀文學哺育出的瑰寶。詩人借助基督教救贖觀念和地獄、煉獄、天堂三界的神學教義結構全詩,將紛繁複雜的素材納入嚴謹的構架之中。長詩自然地分為三部,每部三十三篇,加序詩一篇,共100篇。每3行分節,各部詩行也大致相符等,不僅工整、勻稱,結構本身也富有象徵含義。詩中的許多人物雖然是但丁筆下的鬼魂,但由於均有現實依據,因此寫得血肉豐滿,性格鮮明,令讀者難以忘懷。詩人繼承了先知文學和啟示文學的傳統,將澎湃的激情與匪夷所思的幻想相結合,將對現實的評判與對“天國”誠摯的信仰相結合,展示出詩人驚人的想像力,把以夢幻、寓意、象徵為特點的中世紀文學藝術推向了高峰。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099/6813267.htm?fromId=6099&from=rdtself

神曲----天涯線上書庫
http://www.tianyabook.com/shici/danding/

神曲  維基百科

File:Gustave Dore Inferno25.jpg
在第26節中,但丁攀登燧石階
File:Gustave Dore Inferno Canto 21.jpg
在第21節中,但丁的嚮導在第八層地獄中第五和第六惡囊之間回絕馬拉科達及其同夥
《神曲》(義大利文:Divina Commedia),是義大利詩人但丁的史詩,寫於1307年至1321年。《神曲》被認為是歐洲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
全詩為三部《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每部33首,最前面增加一首序詩,一共100首。詩句是三行一段,連鎖押韻,各首長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獄4720行;煉獄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stelle)一詞結束。
《神曲》是一部充滿隱喻性、象徵性,同時又洋溢著鮮明的現實性、傾向性的作品。
《神曲》是一部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的作品。但丁以豐富的想像力、精深的神學、哲學修養和新穎的構思,為三個境界設計了嚴密的結構、清晰的層次。在描繪不同境界時,他採用不同的色彩。多層次、多色調的形象描繪,表達了詩人精闢而又抽象的哲學、神學觀點,又賦予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實性,奇而不詭,精微致深,使人如身臨其境。
《神曲》堪稱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鮮活的人物畫廊。
《神曲》在寫人繪景時,常常採用來源於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極其通俗的比喻,產生極不尋常的藝術效果。
《神曲》的偉大歷史價值在於,它以極其廣闊的畫面,通過對詩人幻游過程中遇到的上百個各種類型的人物的描寫,反映出義大利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轉折時期的現實生活和各個領域發生的社會、政治變革,透露了新時代的新思想——人文主義的曙光。《神曲》對中世紀政治、哲學、科學、神學、詩歌、繪畫、文化,作了藝術性的闡述和總結。因此,它不僅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達到了時代的先進水平,是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傳授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製。
  梗概
但丁以第一人稱記述自己35歲時(人生的中途)誤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徵罪惡),在一座小山腳下,有三隻猛獸攔住去路,一隻母狼(象徵貪慾),一隻獅子(象徵野心),一隻豹(象徵逸樂),又一種說法是說它們分別象徵教宗、法國國王和佛羅倫斯人。他在呼救時出現了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靈魂,對他說:「你不能戰勝這三隻野獸,我指示你另一條路徑。」帶領他穿過地獄、煉獄,然後把他交給當年但丁單相思暗戀的情人貝亞德的靈魂,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
  他描述的世界,地獄是一個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越向下所控制的靈魂罪惡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但掌握漏斗頂端,他們從魔王的尾巴爬過地心,另一面是煉獄。煉獄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對的地球另一面海中,靈魂在這裡懺悔滌罪,山分七層代表七宗罪,每上升一層就會消除一種罪過,直到山頂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為九層,越往上的靈魂越高尚,直到越過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聖母和所有得救的靈魂所在,經聖母允許,才能一窺聖三位一體的上帝。
  在經過地獄、煉獄、天堂的一路上,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的靈魂交談,包括歷史上好的壞的許多著名人物,他將自己欽佩和厭惡的人物分別納入各個部位,甚至他痛恨的教宗及一些佛羅倫斯人全打入地獄。有些詳細情況《聖經》中並沒有記載,是他自己發明的,但也符合邏輯。其中也包括許多他對神學問題的見解,系統地闡述了他對世界的看法。
  地獄篇 (Inferno)
地獄形似一個上寬下窄的漏斗,共9層。第一層是林勃,生於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禮的古代異教徒,在這裡等候上帝的審判。在其餘8層,罪人的靈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貪色、饕餮、貪婪、憤怒、信奉邪教、強暴、欺詐、背叛),分別接受不同的嚴酷刑罰。
  地獄之門上的銘刻: 「這裡直通悲慘之城, 由我這裡直通無盡之苦, 這裡直通墮落眾生. . .我永存不朽, 我之前,萬象未形, 只有永恆的事物存在,來者啊!快將一切希望揚棄!」 (Inferno III 1-9)
地獄過道:騎牆派的亡魂在此受苦受難,他們跟隨著一面永遠無法停止的無主旗幟四處飄蕩,一邊受可怕的牛虻和馬蜂叮蜇。其中包含撒旦叛天時沒有表達鮮明立場的天使。
這時將目光放遠一點,看見大河河畔聚集著無數亡魂,這條河名為阿刻戎河(Acheron),亦名苦難之河、禍川。船伕卡戎(Charon)在此將安葬的亡魂送到對岸的冥府。
I. 幽冥
未受洗者,「他們沒有犯罪‧‧‧他們生時基督教未立,無從向你所信仰者回歸,有慾望而無希望,鬱鬱不樂但沒有痛苦。」 另外還特別提到那些:「才能超卓,卻要在地獄邊境徘徊」者,有詩人荷馬、賀拉斯、奧維德、盧卡努斯、維吉爾;有英雄,例如與阿基裡斯齊名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伊利亞德中的埃涅阿斯和凱撒大帝;也有哲人,像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其他才能超卓者還有希波克拉底、歐基裡德、西塞羅、托勒密…。
接著但丁和維吉爾來到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交界,並見到冥界的判官米諾斯(Minos),生前為克里特國王,執法嚴明,死後因而成為冥界判官。他的面前,亡魂一個個聽候裁奪,依罪孽輕重發配,被米諾斯的尾巴擲入深處。
II.縱慾
「地獄的颶風吹颳不已,用狂暴的威力鞭戮陰魂 。 」在此見到諸多英雄美人如:愛上埃涅阿斯的迦太基女王蒂朵、埃及豔後克麗奧佩脫拉、海倫與帕裡斯、阿基裡斯、崔斯坦與伊索德. . .。最後看見保羅與法蘭西斯卡,「他們一起, 在風中似乎飛的輕靈而悠遊。 」,並且聽法蘭西斯卡講述這個淒美的悲劇。
- 「愛慾,不容被愛者不去施愛。
猛然藉此人魅力將我擄住。
你看,他現在仍不肯把我放開。
愛慾,把我們引向同一條死路。」(Inferno V 103-106)
- 「有一天,我們一起看書消遣,
讀到蘭斯洛如何遭愛情桎梏,
那時,我們在一起毫無疑懼。
那個故事, 好幾次使我們抬頭相望,
因而視線交錯,使我們面色泛紅忽變。
不過,把我們征服的只有一處。
那一刻,就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當我們讀到那微笑的嘴唇,如何為她的情人所吻。
他,我永恆的伴侶,向我靠攏。
全身震顫著,親吻我的嘴唇。」 (Inferno V 127-136)
III.暴食
守衛為凱洛貝羅斯(Cerberus),地獄三頭犬。神話中職責為看守冥府之門不讓活人進入。觸犯此罪的人將受寒冷且滂沱不絕的凶雨、冰雹、與汙水暴淋,於臭氣肆虐的惡泥中痛苦翻滾。
IV. 貪婪
守衛者為財神普魯托斯(Plutus),傳說宙斯為了讓他施財時不分善惡而將他雙眼弄瞎。貪婪分為揮霍與吝嗇,兩種人推著巨石互撞,重複到永遠。
V.憤怒
兩人來到第五層,看見一道無名的湧泉,其源頭為斯堤克斯河(Styx),又作悔恨之河、誓川。在希臘神話裡,眾神常在此河立誓,違反誓約者將九年無法說話。憤怒分暴怒與慍怒;前者刑罰為相互肉搏,撕咬皮肉;後者浸在黑沼斯提克斯河下發不出聲音。
前進間,兩人來到狄斯之城(或譯狄斯之牆)(The walls of Dis) 外,看見斯堤克斯河引渡的船伕弗勒古阿斯(Phlegyas)駕著小船而來,兩人登船,越過斯提克斯泥沼,來到狄斯城牆外,卻遭到復仇女神和蛇髮女妖梅杜莎的阻擋,幸有天使降臨,並為他們以神之棒將城門開啟。
VI. 異端(也有一說是分裂者)
進入狄斯之城後,但丁和維吉爾來到了地獄的第六層,在這裡異端者將站立在墳墓中,下肢受烈火灼燒的刑罰。其中有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因不相信靈魂不滅之說,主張靈魂隨肉體見滅,與基督教義相悖,受中世紀神學家聖奧古斯丁猛烈抨擊,故在此被打入異端。
VII. 施暴
守衛為米諾陶洛斯(Minotaur),克里特島的牛頭怪。第七層暴力之罪依施暴對象的不同分三圈,分別是對他人,殺人犯和擄掠者;對自身,自殺者和敗家者;對上帝、自然及技藝,瀆神者、雞姦者和放高利貸者。以對上帝、自然和技藝者施暴的罪孽為最深重。
第一圈:殺人犯和擄掠者在一條名為弗列革吞河(熔岩之河、火川)(Phlegethon)的沸騰的血河中受刑,由人馬克倫(Chiron)等看守。若有亡魂不守本分或欲逃避刑罰將被人馬們用弓箭射穿雙眼。
第二圈:自殺者和敗家者因生前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或是家產,死後將化作樹在妖鳥之林中受妖鳥Hapies的啄食之苦。
第三圈:瀆神者、雞姦者和放高利貸者在燃燒的無垠沙漠,降下的大片火雨中受刑。
來到第七層的最末,眼前出現一懸崖,維吉爾用但丁身上的一繩索為餌,自深淵中喚出怪獸格里昂(Geryon),但丁對他形象的描繪預示著第八圈的詐欺之罪。 「代表詐欺的骯髒形象. . .他的面龐是一張義人的面龐,表皮由善良的外貌包裡,其餘卻全是毒蛇的軀幹和心腸。 」 (Inferno XVII 7-12)
VIII. 欺詐:
Malebolge,共有十囊。
淫媒、誘姦者:被妖怪用帶刺的皮鞭鞭打。
諂諛者:泡在一堆糞便中。
神棍:身體倒埋在一個小坑洞,腳掌著火。
占卜者:眼睛長在背後,看不見前方。
汙吏:沸騰的瀝青中折磨和黑魔鬼的虐待。
偽君子:穿著鍍金的鉛衣,為虛偽的重量所苦。
盜賊:跟毒蛇合體(人蛇形互換)。
獻詐者:被焚體的火焰包裡,吐著火舌。
挑撥離間者:肢體殘缺內臟外流。
作偽者:受病痛的永遠折磨並散發腐爛惡臭。
IX. 背叛者:
分為四界。
該隱界:出賣親屬者。
安忒諾耳界:出賣祖國(所屬團體)者。
多利梅界:出賣客人者。
猶大界:出賣恩人者。猶大、布魯都、卡修斯分別為撒旦的三張嘴啃咬。
  煉獄篇 (Purgatory)
煉獄共7級,加上淨界山和地上樂園,共9層。生前犯有罪過,但程度較輕,已經悔悟的靈魂,按人類7大罪過(傲慢、忌妒、憤怒、怠惰、貪財、貪食、貪色),分別在這裡修鍊洗過,而後一層層升向光明和天堂。在淨界山頂的地上樂園,維吉爾隱退,貝德利采切出現。
淨界山下海岸
環山平地圈
諸王的花谷
淨界之門
第一層 滌除驕傲
第二層 滌除嫉妒
第三層 滌除憤怒
第四層 滌除懶惰
第五層 洗滌貪婪與奢華
第六層 懲罰貪食
第七層 滌除貪色
伊甸園(地上樂園)
  天堂篇 (Paradise)
貝德利采責備但丁迷誤在罪惡的森林,希望他懺悔,並讓他觀看錶示教堂種種腐敗的幻景,飲用忘川水,以遺忘過去的過失,獲取新生。隨後,貝阿特麗切引導但丁遊歷天堂九重天。這裡是幸福的靈魂的歸宿;他們是行善者、虔誠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學家和神學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眾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見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電光之一閃,迅即消失,於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九重天說:
月球天
水星天
金星天
太陽天
火星天
木星天
土星天
恆星天
原動天(水晶天)
至高天(天府)
  古斯塔夫•多雷的插圖
《神曲》有多種版本。在有插圖的版本中,以古斯塔夫•多雷(1832年-1883年)為《神曲》所作的135幅木刻畫插圖最為著名。
  漢譯本
File:Inferno Canto 3 Charon strikes lines 107-108.jpg
冥界的渡守者卡戎用船搭載死者的霊。地獄篇的挿繪。
《神曲》原題《La Divina Commedia》,意為《神聖的喜劇》。而森鷗外在翻譯《即興詩人》之時,有「神曲,吾友而貴公子也」之章。該章講述《神曲》之魅力,配合森鷗外優秀的譯筆,東亞對《La Divina Commedia》之譯文遂定案為《神曲》。
漢譯神曲的第1人是錢稻孫,從義大利語原文譯出,譯成文言楚辭體,只譯出片段。
商務印書館於1939年出版王維克翻譯的《神曲》散文譯本,1948年再版。此後,作家出版社於1954年和1956年用該紙型重印過兩次。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對該版本重新修訂出版,為一卷本,散文體裁,到1983年第三次印刷時,印量計249500冊。這個譯本是王維克根據義大利原文,並參照法英等其他譯本翻譯而成,是史上第1個神曲全譯本,漢語白話散文體。三個篇章分別譯為地獄、淨界、天堂。但丁遊歷三界的引導者名字譯為維其略(即「維吉爾」或「浮吉爾」),貝雅特麗齊(或譯貝雅德麗采、俾德麗采)則譯為貝亞德,或貝阿朵利切。
上海譯文出版社於1984年2月,出版了朱維基根據英文版轉譯的詩歌體《神曲》,三個篇章分別譯為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田德望從義大利語原文譯出的全譯本。
2000年,黃文捷根據義大利原文譯出的詩歌體全譯本《神曲》由廣州花城出版社首度出版,呂同六主編。
黃國彬譯,3冊全譯本(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華文世界首部保留但丁所創的三韻體的中文全譯本,以義大利文原著本直譯中文,並以英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的譯本作對照,翻譯耗時二十餘年,譯者更專程遠赴義大利鑽研義大利文及神曲,台灣,九歌出版社,2003年。
譯林出版社2005年3月重新出版黃文捷根據義大利原文譯出的詩歌體全譯本《神曲》。頁數:1224,ISBN:7806576770,條形碼:9787806576779。
張曙光根據英譯本翻譯的《神曲》(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外部連結
World of Dante
《地獄篇》(插圖版)
《煉獄篇》(插圖版)
《天堂篇》(插圖版)
《地獄篇》中的插圖
《煉獄篇》中的插圖
《天堂篇》中的插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5%9E%E6%9B%B2

台長: 阿楨
人氣(1,29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世界百大作家 |
此分類下一篇:荷馬:世界百大作家3
此分類上一篇:莎士比亞:世界百大作家1

阿楨
文藝復興:邏輯邪30/66

都已啥時代還在掰文藝復興

屍人不是想復辟古典的文藝
是因人文與人本有同一邏輯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
台灣教改的核心是人本主義

愛說笑
文藝復興是歐洲理性化關鍵
是中國現代革命學習的對象
教改是改革理性的教育制度
是兩岸後現代噴罵對象
二者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
尤其鄉民憤青糞青噴子那管那麼多
反正亂打亂罵一通誰管有沒有邏輯

這個嘛,廣義的人文主義是指:「一種以研究古典語文為基礎,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和學術運動」,並隱含著樂觀主義、現世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狹義的則是指古典語文的研究和國語運動。只是當時歐洲的國語運動是想將方言提升到與拉丁文同樣精緻層次,而非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古文太精緻故要廢,要用我口說我語的粗俗白話文。

精緻只是說說
粗俗白話文也不算啥
網文更進化到粗暴的外星文
都根源於同一邏輯:個人享樂主義
不論是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
或者人本的快樂學習
人文只是說說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160050
2014-06-10 08:07: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