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22 09:00:00| 人氣809| 回應15 | 上一篇 | 下一篇

《Shopping演化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前評沒有批評的《文化批評》之美化大眾文化Shopping演化史》也是本美化女性購物狂/商品拜物教之作。

  你才是沙豬精英!

  吵啥?能改變資本主義消費化一切之現實嗎!

「Shopping」再怎麽「演化」其實都是「非理性消費」下的「消費主義文化」!

湯瑪斯韓恩Thomas Hine《Shopping演化史》(雅言出版社,2003)

  我們在 Shopping中探索慾望,也藉著 Shopping履行義務。有人拼命誇耀自己刷爆幾張卡,也有人必須偷偷摸摸去Shopping。它既私密,又享受,還常常帶著罪惡感。Shopping真的非常像做愛。只不過,做愛是自古有之,比人類用兩腿站立還古老。Shopping 卻是一種新發明,至今只有幾百年的歷史。
  本書融合了文化史、社會觀察、行銷趨勢、演化生物學,並透過Shopping ,檢視人與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有趣內容:
1. 耶誕節是先變成 Shopping 大節,才變成宗教大節。耶誕歌曲、耶誕老公公都是拜十九世紀的百貨公司之助,才變得家喻戶曉。
2. 「人要衣裝」的概念要到文藝復興才出現;時尚則是十八世紀的產物。 
3. 今天那些大家都穿美美的產品發表會,始作俑者是 Wedgwood。
4. 十九世紀才有成衣,因為有了成衣,才有百貨公司。如今歐美知名的百貨公司,前身都是布裝,唯一的例外是倫敦的哈洛德 (Harrod) ,前身是賣菜的。
5. 女人買東西前喜歡摸摸看,男人則討厭買到別人摸過的東西。
6. 網路不能取代實體商店,就是因為無法創造不安全感。
Thomas Hine說我們人幾乎都身在購物圈(buyosphere,作者自創單字),當然這裡不是指我們有錢到可以進住信義計畫區;Thomas Hine所說的購物圈是包含購物中心、power center、精品店、big box、百貨公司、outlet、supermarket、跳蚤市場等,除了以上外,當然也包括時尚雜誌、電視節目、報紙廣告、music video以及其他所有準備把我們變成shopper的媒介,甚至連日漸發達的網路也讓購物圈擴及到無遠弗屆的境界;現在即使我們在玉山攻頂時皮膚乾燥到脫皮出血,也可在排雲山莊無線上網查詢有哪些保濕精華可以救急,雖然不可能直接買,但至少可以preshop,以便下了山就可直接殺進百貨公司。
時尚雜誌堪稱購物圈中最佳宣傳刊物,以前我們比較常在裡頭看見model們穿的美美、裝的酷酷、擺的怪怪;近幾年我們常發現,時尚雜誌請陶晶瑩談愛情、請方念華談閱讀經驗、請許舜英談時尚、請羅曼菲談生活等等,塑造有別於演藝或時尚圈的低調姿態中的高度文化;早在1884年,利伯第在倫敦開了一家服裝百貨公司,就請來建築師、設計師、作家和社會評論家來經營,現代時尚雜誌和利物第的百貨公司有些類似的漂亮之舉,其都在於吸引更多人購物,或是閱讀,因為利伯第的店、文化味的時尚雜誌都具體表現了某些特定階層與族群的理想,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要穿的像個明星。
Shopping之於經濟學,是可維持國力的,shopping可從其他多方面的角度切入探討,進入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查詢就可知道,也許是從行銷面,也可能是從心理面、文化面、社會面等等,shopping從古至今不僅在日常生活佔有一席之地,在學術圈也是炙手可熱的研究領域,連哈佛建築設計學院的知名教授Rem Koolhaas也帶領世界頂尖學生進行消費研究,並彙集出版了The Harvard Design School Guide to Shopping 。
Thomas Hine以文化史、社會觀察、行銷趨勢,甚至演化生物學(狩獵者與採集者角色不同進而影響現今男性與女性在購物行為與態度上的不同)等角度切入shopping,從過去寫到現在,並預測未來;我們shopping可能只是為了看別人怎麼shopping,我們可能為了成為什麼樣的人而shopping、認同什麼人而shopping,為了改變而shopping,為了有所歸屬、自我滿足、自私、慷慨、跟上流行而shopping;我們是人,為了要更成功,所以我們都在shopping。
http://www.wretch.cc/blog/vincentchang/1716277

公共電視週二不讀書【Shopping演化史】

身處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許多人在消費,卻很少人會去思考掏出金錢或是信用卡買東西這個行為背後其實有著諸多的歷史意義在其中。就像人是從猴子進化而來的一樣,買東西一開始也不是只有將錢掏出來換取東西而已,在【Shopping演化史】這本書中,提出Shopping的歷史頂多就只有500年,和人類經歷百萬年的進化自然不能相比,可是這短短500年的時間,已經讓買賣的商業行為主宰了現在地球上大多數國家及企業的命脈,也影響到人的心理及道德等許多層面。
在書店裡,不單只有教你如何賺錢的書,有更多的書更教你如何花錢。琳瑯滿目的時尚雜誌利用塑造品味的方式,讓人掏出腰包來購買許多不必要的東西,【Shopping演化史】就分門別類的列舉九個章節,來討論人與物的消費行為。本書融合文化史、社會觀察、行銷趨勢、演化生物學,透過Shopping,檢視人與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Shopping這個英文字翻譯成國語唸成「血拼」,聽起來就有點用命相博的殘殺意味,「今天不讀書」本集請來兩位來賓-張小虹與黃子佼,張小虹曾經寫過【百貨公司遇見狼】,以女性觀點寫著談物質消費與心理創傷的糾葛、消費文化與空間時間想像,是「血拼不流血」的戀物實踐者。而黃子佼則將自己的血拼經驗寫成【灑落講座-黃子佼之嚴選收藏】,只要有興趣再多錢也要買下收藏,黃子佼也在書中貢獻了自己多年的網路購買經驗。
蔡:以前的人覺得:強烈的物慾跟清高的看書是兩種層次的事情,如果你很清高地整天沈浸在跟心靈有關的世界裡,應該就會消除物慾,可是曾幾何時呢,到書店去很容易就看到愛買東西的人他們開始寫書,大談特談他們買東西的經驗,像我手上拿的這本黃子佼先生寫的【佼頭牌潮流大補帖】就是一個非常喜歡把他shopping的事情拿來得意寫成一本書,跟人家分享當中的心得;那另外一位來賓張小虹,她也出了跟shopping有關的書--「在百貨公司遇見狼」,這本書以前我們讀書節目曾經介紹過,另外一本大本一點的叫做「絕對e性戀」,「絕對e性戀」是講妳對時尚品牌的觀察?
張小虹(以下簡稱張):對!那是非常個人式的散文式回顧。
蔡:不過妳裹上了這個學術的精神,可是實際上骨子裡,妳就是一個愛逛街、買東西的人?
張:應該這麼說,我覺得喜歡消費、喜歡shopping,其實從來沒有被正當化過,即使是在學術的領域裡頭,也是要到大概六○年代以後...
蔡:在學術裡面,喜歡shopping是很膚淺的人,是不是?
張:應該這麼說,在過去的一個界定裡頭,它本身不被當作一項可以去被研究的一個領域跟學問;可是我的意思是時代在變,尤其是女性主義的一個脈絡裡頭,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領域。
蔡:我今天請黃子佼跟張小虹來,原因是我想要討論一下這本書,叫做「shopping演化史」。「shopping演化史」的作者介紹很有趣,就是他被「house and garden」房子與花園雜誌總編輯認為說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個會寫消費行為觀察有關的頭牌寫手;「house & garden」這個雜誌,其實我有點受不了,還好沒有出中文版,所以批評它沒有關係,就是一天到晚在拍那一些花圃跟沙發、窗簾,人家裡面就是要搞成這樣子,我覺得某一些部分我就是很大男人,不喜歡那種花花草草,一看到碎花我就會發脾氣。這書的作者,其實被認為是一個有趣的觀察家,那她寫的這一本書來討論shopping這件事,我就想請我的兩位來賓陪我討論一下,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對於自己買東西、愛逛街的行為有自覺?
【Shopping是種權力】
張:在分析裡頭我們常常說「談話治療」,就是透過談話,可以知道自己的一些問題;那我常常說「shopping治療」,從shopping行為裡頭,如果留心的話,可以發現你到底買錯些什麼東西?你會買些什麼東西?你嚮往些什麼東西?其實都是跟整個身體、整個人的狀況是有關係;我覺得這些行為背後,如果回到一個歷史脈絡裡頭,比較好玩其實在書裡頭它也有提到就是:整個的shopping歷史,在發展脈絡中間,早年其實算是貴族在領導所有的人,所以它是一個上下的模式,貴族流行什麼,那下面的人就是都跟著學,可是一旦下面的人也開始使用貴族的東西,貴族就要馬上變,是一個所謂的triple down,由上而下的一個過程;可是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的時候,它改變變成一個比較水平式,那時因為法國大革命之後,已經沒有貴族,或是貴族散落到民間,那時候整個商品消費方式做了改變,在某種意義上面,要有一些品味精英出現,我覺得更重要的說:新的消費倫理出現了!在貴族的消費倫理裡頭,我們認為說基本上shopping就是一種奢侈,奢侈就是一種權力的展現,這裡頭沒有什麼:「唉呀~~我買貴了!」或是「唉呀~~我好像買錯了!」的問題,所以在貴族的消費世界裡頭,之所以讓人那麼懷念,是因為沒有尺度限制,心中沒有尺...
蔡:所以這本書裡第一個部分講的重點就是「shopping是一個權力」,是不是?就是說妳剛剛講的貴族,貴族展現權力...
張:可是我覺得譬如說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那時候,當大家都可以透過shopping去證明,我們現在也很厲害、也有權力、也可以有自由的選擇權時,我覺得麻煩就來了,也就是說這種所謂的中產階級或是類中產階級的消費倫理模式,他其實是心中是有尺的,也就是他沒有辦法像貴族那樣子,不在乎這個東西多貴,不在乎它有沒有用,中產階級的消費,基本上是一個calculate計較過的、計算性的消費模式,在這個消費模式裡頭,常常就會伴隨著所謂的錯誤出現...
蔡:你就是一個計較的消費者對不對?你其實買得起一些冤枉的東西,你幹嘛不買?
張:我是!可是我可以買更多的東西,我為什麼要花那個冤枉錢買一些錯誤的東西?
蔡:麥可傑克森就願意買象人的屍體...
張:你怎麼可以拿麥可跟我比?麥可賺那麼多...
蔡:他是貴族,對不對?
張:他絕對是吧!在消費行為上,我常常舉一個例子,譬如說在臺灣,如果你花個幾百萬買一個首飾,只要是它是真的珠寶,大家就覺得說基本上不是在浪費,因為是在保值;可是如果說花了幾萬塊錢,去買所謂的designer's jewelry,也就是它不是真的珠寶,只是有設計性的東西,別人就會說:好浪費喔~~你怎麼去買這種東西?因為設計師珠寶是無法脫手的,它不能增值,純粹只是一個設計的概念,戴過以後,想要再賣掉就會大大地跌價了,應該是就沒有什麼價值了,可是如果買一個卡地亞的什麼,那不得了了,二手價比一手價還貴。
蔡:所以買幾百萬的不一定是奢侈嘛~~
張:所以我通常在界定所謂的貴族式消費時,它就是一種無用,就是一種徹底的無用性。
【Shopping就是要比別人驕傲】
蔡:黃子佼的書裡面提到了很多一般人...不要說一般人,連我聽都沒有聽過的品牌也有好幾個,我當然產生一點敬意呀!佼佼知道一些我真的不知道的,那你這樣有爽到嗎?
黃子佼(以下簡稱黃):爽!被老師這樣講...
蔡:這很無聊耶~~你追隨那麼多無聊的品牌,是怎樣?
黃:不能這樣講喔,我其實是有過濾過,比如說我身上的衣服,對你們來講可能沒有意義,但是對很多街頭潮流的人士來講就有...如果今天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品牌,像PRADA什麼的,真有點就是怕人家不知道你是PRADA還是LV,但是少數人知道,所以碰到同類的人時候,那個爽是加倍的...
蔡:你這件衣服穿了幾次了?
黃:不到十次吧!
蔡:那有曾經被認出來過幾次?
黃:目前還沒有。
蔡:你好無聊喔~~那是怎樣?
黃:目前還沒有碰到同掛的人啊...
蔡:可能根本沒有這種人哪...小虹,這是一個病吧?就是故意要弄一個大家都不了的牌子,尋找知音,不過找不到嘛...
黃:這個爽是爽在說我獨特,找得到同好,不多而已啦!
張:他們是一種叫做後現代部落,基本上就是同樣部落裡頭的人,其實現在可能在散居在各方、各個行業,你會知道說會有人知道會跟你有類似的一個品味,我們過去在談這種認同團體的時候,是透過衣著打扮、透過生活風格,去找到一群相似的人,可是現在全球化頻繁的時代裡頭,弄不好跟佼佼同一個部落人士,正是看電視的人,他收到這個消息,其實是有機會的...現在加上網路的發達,從網路上認識了很多這一類的朋友,他們可能會主動來找你,可能也架了一些網站...你根本沒有見過這些人,但是就是所謂氣味相投的關係,也就是所謂剛剛講少數部落的知音,還是可以找得到的知音。
黃:那種樂趣是很無與倫比的,比你在街上看到十個人跟你拿一樣的LV櫻花包,還要快樂很多。
【Shopping男女大不同】
蔡:這本書裡頭提到shopping時,女人買東西之前喜歡摸摸看,男生則討厭買到別人摸過的東西,佼佼買東西會去亂摸嗎?
黃:其實…這個很難解釋,現在當然還是很多男生,比如說我身邊的幾個好朋友,他們還是很喜歡逛街,但他們只逛單一的東西,比如說車子、球鞋,所以他出入的地方永遠就是球鞋、車行;那女生比較不一樣是因為她會去一棟shopping nall裡面,看到什麼逛什麼,看到瓷器逛瓷器,看到棉被逛棉被,這是男女比較不一樣的;可是問題是千萬不要小看男人的購物慾,像亮哥年前到我家,他說:「你怎麼買那麼多雜七雜八的東西?你買太多玩具。」我說:「亮哥,你一臺BMW,我可以買兩面牆的東西...」所以不要小看男人,雖然少逛,但並沒有少買。
蔡:照旅遊作家比爾布萊森的講法,他說他不懂他太太就是看到一百公尺外有一個會閃光的布料,她就要衝上去一百公尺,去摸一下,然後他就問他太太說妳要買嗎?她說沒有!那妳幹什麼要摸?我就是要摸摸看。---就是女生真的有這種毛病嗎?
張:其實就文化的養成過程中,摸是讓女人很有身體感的一個原因,也就是說女人其實她不是只有看,那個摸的整個感覺,不能夠只用視覺來替代。
蔡:可是我在百貨公司看那個寢具部門,我真的不了解,就是她已經有棉被了,為什麼還會有人要逛棉被部門?就是一直要買新床單跟被子嗎?
張:這種就是所謂不負有任何正式任務的shopping,其實就是一種休閒、瞎逛。對很多的女性購物者來說,她是在收集資訊,她看看現在是流行什麼樣色系、什麼樣的材質,有些時候其實就是在作白日夢,想說:「啊!我家裡頭如果也有這樣的一床...」很多時候百貨公司提供了很多的場景,讓女人去作夢。
黃:所以在shopping翻譯上,我覺得翻得很好,一種是血拼、一種是瞎拼,血拼就是任務性的,瞎拼就是沒有任務性的,看到什麼逛什麼。
【只有蔡康永屯積禮物】
蔡:shopping在費什麼腦力?是像剛剛說你用很多的資訊,對不對?
張:殺價也是一種腦力啊!你也要做很多的比較,要判斷、要算計,是非常費腦力的;很多時候你還要跟你過去shopping過的東西,跟過去shopping的歷史做一些比對,很累的!書裡面有提到聖誕節的大量採購的時候,當你需要買二十個禮物的時候,那怎麼不用腦力?劉先生要什麼、王太太要什麼、小朋友要什麼...那很累耶!
蔡:你為什麼不隨時囤積禮物就好了?
張、黃:一般人不會這樣!
蔡:我只要看到一個適合送的東西,我就會買十個放在那邊,然後有機會就送。最後就囤積到好多送不出去的禮物。
張:所以你這個很不合理嘛,而且很沒有誠意啊!你怎麼可以每一個朋友都送一樣的禮物呢?
蔡:NO!這是我喜歡的風格,就是收到的東西就是我送的就是一樣的,看到這個東西,是我蔡先生送的…
黃:那如果朋友之間討論說你送什麼,發現都一樣的,這樣你會不會覺得很~~
蔡:這樣還好!總比討論以後不一樣,發現某個人比較貴,有價差就危險了,所以送一樣的。...不過剛剛講的一個事情,書裡有講到就是「天天都低價是很無聊的事情」真的嗎?
張、黃:我贊成它的說法。
蔡:那怎麼樣呢?打折才刺激腎上腺素?
張:Shopping要有一種淺在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性,今天如果不買,明天就變貴了,或者是被人家買走了這一類的...如果你知道它永遠在那裡,然後永遠是那麼低的價錢,就會覺得是不是大家都不要,根本不買?是不是它的品質不好?或者什麼時候回來都可以,就不會有衝動,拿不動就不買了。
蔡:真的在拍賣場裡面,大家現在比較來拍賣的時候...有個電視廣告,不是有一個線上舉牌的時候,舉不起來的嗎?就是一群人坐在那邊,每一個人手上拿一個號碼牌,然後端出一幅張大千的畫來,這時候就很有趣了,如果全場都沒有一個人舉手,本來預約預設那個人就不舉,因為他就想說是假的,或是這麼多行家都不要,是不是起價太高了?只要有一個人一舉,剩下的十個人就一直舉…所以低價不一定是對的,甚至不引人期盼對不對?
張:應該是說那個低價的本身,它如果是一個固定的低價,那不具有挑戰性,像書裡頭有提到一個點,我覺得那個是一個很好玩的點,在波士頓,那家店其實它上面的百貨公司是沒有人要去逛的,大家都去逛它那百貨公司下面的兩層地下室。它是低價,可是卻充滿挑戰性的一個低價,因為它的那個低價是會隨著日期而不斷地低,基本上它是一個warehouse,算是名牌的庫存outlet,譬如說這貨已經到了兩個禮拜,原來已經很低的價錢再打一半,如果三個禮拜可能就更低,然後你會發現波士頓周圍那種高級的上班族,就會開始玩各種的遊戲;我記得我第一次去那邊的時候,我就發現說:「奇怪?這種名牌耳環很好看,可是為什麼只有一只,另外一只呢?」我就不知道說為什麼,結果我的朋友告訴我說這是所有上班族在這邊玩的遊戲,也就是玩追迷藏的遊戲,他會把另一只藏到basement的某一個角落,只有他知道,霸佔著,他會等它等到一個月後都沒有賣出去,那時候很可能更便宜了,折扣已經低到不得了了...
蔡:最後妳怎麼辦?就放棄那個耳環了?
張:當然放棄啊!因為妳根本不知道另一半在哪,問店員也沒有用,店員怎麼知道在哪裡?
http://www.pts.org.tw/~web01/tuesday/t_015.htm

購物狂>百度百科

  購物狂指完全不假思索地購買各種過生活所需的物品,如衣物、小裝飾品等,該種現象較常出現于女性,但也有男性,他們尤其在各大商場掀起打折狂潮的時候瘋狂的購物。
  近年來,購物狂漸漸被認爲是一種心理學的疾病,有心理學家嘗試以藥物控制購物狂的購買習慣。
  所說的“購物狂”就是對商品有一種病態的占有欲,當她們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哪怕是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或者是重複購買的商品,都會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她們三天兩頭逛超市,甚至一天不買幾樣東西,就覺得堵得慌。 
  不少心理醫生認爲有必要提醒公衆警惕這種心理偏差,患有此症狀的女性所熱衷購買的物品,多數與自己的外型裝飾有關,如服裝、鞋襪、化妝品、金銀珠寶首飾等。她們重視購物過程遠遠超過購物結果,潛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內心空虛,只得用購物的方式來填補。
誘發“購物狂”的主要原因
  1、購物狂患者主要是一些精神孤獨、身心受損或是妄自菲薄的人,企圖依靠瘋狂采購來填補心靈的空虛。而現代的信用卡結算方式更助長了病情的發展,因爲患者已不能及時發現錢包早已掏光。 
  2、瘋狂購物與她們感情脆弱、富于幻想、比較浪漫有關,更何況一些商品對于展示女性的魅力具有象征意義。因此,她們也就經常爲一些社交活動所需的商品,諸如服裝、化妝品、飾物等展開瘋狂采購。 
  3、設置在購物大廳中的廣告及播放的畫面音響造成強烈的感官沖擊,女性往往經不住這些誘惑。 
  4、錯誤的觀念導向,如“購物是享受”、“購物有益健康”,甚至把購物推行爲治療心理疾病、精神抑郁等症的疏導方法,潛意識加重了實踐性嘗試。 
  5、缺乏健康的壓力宣泄渠道。女性由于參與體育活動、抽煙及喝酒的行爲很少,心理補償與發泄的渠道較窄,購物往往就成了她們平衡情緒、舒緩壓力與宣泄情緒的最佳方式。 
  心理醫生分析,購物狂的購物習慣其實和她原先優越的家庭環境有關,剛剛工作的時候還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經濟。她的表現更多地代表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名牌的,打折的都愛,但是不一定買到的就是適合自己的,事後後悔的情況常常發生。
  促使購物欲膨脹的心理因素有:壓力過大及現代職場的工作節奏加快,許多人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考核、競聘、淘汰、升職……工作上的每一步變化都容易給人們心理造成較大的壓力,購物成爲女性釋放壓力的途徑之一。很多人在情緒不好時購物,可以及時宣泄壓力;情緒好時也購物,因爲買了喜歡的東西體會到幸福感,這也是通過購物來釋放和轉移壓力,對情緒調整起到積極的作用。
  另外,生活空虛也容易造成購物欲膨脹。有些人雖然衣食無憂卻缺少交流,生活中缺少各種其他的愛好,社交活動也不多,購物往往成爲她們的一種追求。購物過程結束了,通常追求也就停止了,成堆的商品卻很少是真正適用的。
  再有是虛榮心理和從衆心理。時尚、流行等活躍的元素決定了許多商品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消費者受到各種各樣的關于“奢侈消費”“名牌消費”觀念的潛移默化,加之人所共有的從衆心理,更容易在購物中欲罷不能。
  心理醫生認爲,雖然不少購物者感到“購物確實能帶來快樂”,但無論是釋放壓力、消磨時間還是排遣寂寞,消費購物都不是根本辦法,建立可信賴的人際關系,進行適量的運動,拓展視野,將不必要的消費轉爲公益性的投入,例如參與慈善捐助、公益活動等,所獲得的心理滿足感將更加積極和長久。
克服購物狂:改變生活方式
  在遇到創傷後,購物、暴食、酗酒則是一種破壞性行爲,它在麻痹人的心靈的同時,也會損傷人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方式,最後加劇人的壓力,形成心理失衡的惡性循環。
  那麽,在遇到一下子很難克服的創傷時,該怎麽辦?心理學上有一個規律,先改變人的行爲,隨後他的認知也會做出相應調整。例如,可以用運動來代替購物,當一個人爲了完成某個既定的目標而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時,她就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之向健康的、有節奏的生活作息轉變的過程,而生活方式的健康可以幫助她應對眼前的危機,形成良性循環。當然,不管怎樣,該面對的矛盾最後還是不能一味逃避下去,否則痛苦只會越來越深,在條件成熟、自己不至于心理崩潰的前提下,可以嘗試去直面問題。如果遇到嚴重的適應性障礙,也可向好友或專業人士求助。
  不少心理醫生認爲有必要提醒公衆警惕這種心理偏差,患有此症狀的女性所熱衷購買的物品,多數與自己的外型裝飾有關,如服裝、鞋襪、化妝品、金銀珠寶首飾等。她們重視購物過程遠遠超過購物結果,潛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內心空虛,只得用購物來填補。 
  如何控制你的購物欲望,更加合理消費?心理醫生認爲改變購物模式,從行爲上逐漸控制自己的購物欲是比較有效的。
  購物上癮的人很多事後都後悔,所以購物之前養成“做計劃”的習慣,可以在沒有打折或者閑暇的換季時候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養成計賬的習慣,可以堅持記錄大件商品或大筆消費的支出金額,減少盲目支出。要把購物時間排到日程安排上,限定一個大致的時間,可以避免挑選時間長、範圍廣造成的購物過剩。
  很多熱愛購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習慣,沈溺于可透支的刷卡當中,不利于養成合理的消費觀念,建議購物上癮的人使用現金支付,這樣比較清楚自己的消費額度,利于自己對購買行爲進行控制。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有的人不僅高消費,消費時還會情緒過分高漲,不合理消費次數不斷增加,這可能是現實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通過購物來逃避問題。這樣的“購物狂”如果同時還有話語格外多、特別開朗,很可能有抑郁或者躁狂的傾向,需要心理方面專業檢查。
  專家提醒:如果一個人毫無節制地瘋狂購物,超過一定界限,就會由制造快樂而變爲制造痛苦。要糾正過于強烈的購物欲望,則需要加強心理素質培養,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態,使這種心理疾患得以減輕或消除。
會診五種類型購物狂
  A. 躊躇不決型——“我對自己買的東西總是不滿意。 
   患者自述: 
  “我不喜歡一個人購物,一定要有朋友或妹妹的陪伴才會去。我總是會在一個貨櫃前花上半小時來左思右想:這件絲綢襯衣,是選棗紅色還是酒紅色呢?靴子是買平跟的還是高跟的呢?就這樣顛來倒去地想啊想,一直要到售貨小姐和我身邊的朋友都忍無可忍、失去耐心了,我才不得已猶猶豫豫、萬分擔心地做出決定。而差不多還未踏進家門,我就已經後悔自己的選擇了。于是,我通常就會趕回店裏,換上另外一件……可是,結果還是會令我不滿意:也許還是第一次選的更好?要是能在決定付款之前讓我把每種樣品都試48小時就好了。”(Clemence, 38歲) 
   心理學家分析: 
  “Clemence身上幾乎無時不在的不滿情緒來源于內心的‘完美情結綜合症’:她總想找到只爲她而存在的那一件衣服。她夢想一件能滿足她所有理想的衣服,就像是夢想一個完美無缺的白馬王子。由此可見,她的失望是多麽幼稚。她對自己的身材缺陷視而不見,這就是一種青春期式的幻想。” 
   專家建議: 
  別去大百貨公司和專賣店,那裏的品牌都太有誘惑力了。你要做的是開始只買一些色彩中性的經典款,重新構築自己的購物觀,這期間你將學會認可自己的選擇。
  B. 購物上癮型——“我一刻不停地想要買東西,而且要買貴的。” 
  患者自述: 
  “我能掙會花,每個月的薪水幾乎一大半都被我用在買衣服上,有時自己也覺得過分!幾乎每兩周我都會花上整整一天來購物。我喜歡像一個真正的時尚內行一樣,知道如何把新款和舊款‘混穿’出最酷的感覺,或是怎樣火眼金睛地在Zara店發現最新潮流搭配。我會在第一時間就在ELLE上找到想要的東西,然後直接沖向這些店,根本等不及換季折扣。我的衣櫥每年都要經過一次大掃除,把原來的那些衣服徹底清空,它們都會被我送去二手店。”(李珊, 29歲) 
   心理學家的分析: 
  “李珊每一季都要給自己的衣櫥大掃除,這種對時尚的‘食欲過盛’就與癮君子對藥物的依賴相差無幾。對她而言,對物質的擁有是爲了填補空虛感和‘缺少生存意義’而産生的急迫所求:只有消費才能讓她感覺存在。所以,越是名牌越能得到她的青睞,因爲她要的就是找回自戀的感覺,讓自己的形象更有價值。” 
   專家建議: 
  1.只做不賠本的生意。爲所有准備送去二手店的衣服設立特別賬戶,每次新購衣服所花的錢都只能從這個賬戶中取,絕不能超支。 
  2.定期“節食”。每月一周或每季一個月,記住要將你的“節食”計劃和時間公諸于衆,在朋友們的監督下你才會堅持到底。 
  C. 盲目拷貝型—— “我總是不自覺地模仿別人。” 
  患者自述: 
  “除了牛仔褲,我還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怎麽樣的衣服!我總是模仿別人的,人家怎麽搭配我就跟著怎麽穿。 比如我曾經看到一個時髦女郎穿的拼羊羔皮茄克很帥,就去買了件一模一樣的,我不會問問自己是否真喜歡那件茄克,或者是否是那個女郎把茄克穿得那麽帥……結果呢?我到家了才發現這完全是一個錯誤!現在想想這簡直太正常了:我是偏矮又比較豐滿的體型,而那個女孩卻是瘦高個兒……所以,除了牛仔褲,我的衣櫥就這樣差不多都被失敗的購物所得填滿了。”(Caroline, 28歲) 
   心理學家的分析: 
  “個人風格的建立來自于對自身的清醒認識;然而,Caroline卻把這看成了自我欲望和虛榮心的滿足。女人總會更在乎別人的眼光,或者覺得別人的東西更好,所以當我們知道Caroline從小就喜歡偷偷模仿媽媽的時候,也就對她以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爲榜樣的舉動毫不奇怪了。當然牛仔褲是個例外:這是真正的男女老少皆宜。” 
   專家建議: 
  選一個與自己有些相像的時尚偶像(就是說如果你擁有莫妮卡?貝魯齊般的身材,就千萬別老盯著Kate Moss穿什麽),並堅信到底。同時你要注意聽聽男友或老公的意見:如果當他看到一個16歲的有模特身材的女孩穿著背帶短褲都驚恐得大叫時,就千萬別再冒險這麽穿了。
  D. 癡迷高跟鞋型——“我買了一大堆高跟鞋,卻從來不穿。” 
   患者自述: 
  “我對鞋子有著特殊的癖好,特別是收藏各式各樣的高跟鞋!這就是我的寶貝:擁有並欣賞它們的美麗是我最大的樂趣。每個月我都會帶一兩雙新鞋子回家,雖然我自己從不穿高跟鞋。也許這樣的愛好要追溯到童年,記得還只有五、六歲時,我就喜歡穿著媽媽的鞋子照鏡子。”(Lucie, 30歲) 
   心理學家的分析: 
  “我們的腳其實是一個特殊的情欲部位,而鞋子就仿佛是令誘惑倍增的珠寶盒,只要巧花心思,它們就能成爲制造女性魅力的絕佳道具。對Lucie而言,各種各樣的鞋子滿足了她的諸多夢想:想象自己如電影女主角般優雅,想象自己又仿佛回到了童年,滿腦子都是早日長大成爲像媽媽一樣美麗的女人……如此美好的想象就已令她心滿意足。” 
   專家建議: 
  沈浸在想象中卻也不能忘了現實世界:每周花上一天去好好感受現實生活吧!記住要穿上超過10公分的高跟鞋,挎上心愛的手袋,勇敢地走進地鐵和辦公室吧! 
  E. 深陷絕望型——“我再沒什麽可穿的了!” 
  患者自述: 
  “對這樣的場景我已經見多不怪了:打開衣櫥,隨即陷入深深的恐懼,因爲完全沒有一件能穿的衣服!這是一種混雜著氣憤與絕望的感覺,通常出現在換季時節,尤其是不冷不熱的春秋兩季。好像所有的衣服都過時了,穿什麽都不好看,越看越覺得醜。于是我便不由沮喪地覺得自己再也沒有什麽衣服可穿了……最後,我通常就是一身白衣白褲度過一整個夏天,要麽就是一個冬天的黑外套配牛仔褲。而每一天的日子也就過得馬馬虎虎,甚至連對逛街購物都失去了興趣:因爲憑我的經驗,已經再也沒什麽衣服適合我穿了!”(Isabelle,27歲)   
  心理學家的分析: 
  “這是種常見病,來源于對自我的深深厭倦:患者渴望能沖破原有軀殼,獲得全新的精神和生活嘗試。而這樣的情緒在春秋兩季更爲多見,這正是因爲那是人們最易多愁善感的時節。”   
  專家建議: 
  通常,抱怨自己沒衣服可穿的人往往都有著太多的選擇。其實,要找回自信的辦法很簡單,只要你能堅持:絕不准自己再穿一成不變的一身白或一身黑,同時逼迫自己一定要在衣櫥裏找出靈感……假如你覺得那件2000年買的花襯衣也正吻合了今年的時尚元素,那你就成功了!
購物狂一族中的名女人
  雖然身爲名人,看似擁有一切,卻依然擺脫不了對衣服的“愛恨交加”。讓我們對以下三個穿衣風格獨樹一幟的女人也好心建議一番吧…… 
  血拼狂人:Paris Hilton 
  什麽都不能阻擋這個金發的天之驕女對購物的興趣。她要那麽多衣服幹什麽用呢?一個字:穿!她無可救藥地偏執著,在她眼裏,一件衣服只能穿一次…… 
  她的病症:所有的零花錢都用在買衣服上了,她就像一個饑渴症患者一定要把冰箱裝滿一樣地狂熱填塞著自己的衣櫥。 
  對她而言,存在的意義就是擁有,就是展示。 
  墨鏡狂人:Victoria Beckham 
  她早就公開宣告:“不帶墨鏡,我從不出門。” 
  她的病症:她的身上融合了矛盾的兩重性:既要吸引眼球,又想隱遁于世。所以她最愛的配飾必須要能遮住最容易真情流露的部位:眼睛。 
  自毀形象: Britney Spears 
  她想穿什麽就穿什麽,從不擔心效果如何。 
  她的病症:自從“升級”爲母親之後,曾經的小甜甜似乎已不再考慮形象。這其實是一種憂慮的體現:無論是對自己的體型,還是對眼看難以爲繼的偶像生涯……
女人:天生的“購物狂”
  女人對購物近乎瘋狂的喜愛和男人對女人購物瀕臨極限的厭惡相映成趣。據說夫妻是不能一起逛街的,因爲那是對他們感情的巨大挑戰。既然攔不住,男人通常說:“求你了,別再讓我陪著逛了。”女人說:“好吧,銀行卡拿來。”男人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兒。看來購物真是男女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當然,並不一定都是這樣,當男女購物狂在一起的時候,效果將是巨大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86616.html?tp=9_11

商品拜物教>百度百科

  在以私有制爲基礎的商品經濟中,人與人的社會關系被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從而使商品具有一種神秘的屬性,似乎它具有決定商品生産者命運的神秘力量。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這種神秘性比喻爲拜物教,稱之爲商品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及其派生物
  拜物教是原始的宗教,起源于古代。在當時,人們由于生産實踐的局限性和科學知識的缺乏,對于自然界的許多事物和現象,如風雨雷電,水火林木,豐歉禍福,無法了解它們的起因、後果和運動規律,往往從宗教世界的幻想中去尋求解釋。人們把某些物神化了,把日、月、水、火、雷、電等自然現象,看作是支配人類命運的神,從而加以崇拜,産生了拜物教。其實,物並沒有支配人類命運的神秘力量,那種所謂神秘力量,是人們自己想象出來的,只是一種人腦的産物。 
  在社會現象和社會關系方面,也存在著將這些現象和關系神化的情況。商品關系正是這樣的一種社會關系。勞動産品本來是人創造出來的,但它一旦成爲商品,人們在商品交換中相互交換活動的社會關系,就被物的運動關系掩蓋了。商品在市場上能否賣出去,是否能從商品生産和交換中發財致富?這些不受商品生産者本人控制的市場關系,卻對商品生産者的發財或破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人們還不能從物與物的關系後面揭示出商品交換的社會關系的時候,就必然把商品關系神秘化,從而産生商品拜物教的觀念。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又從商品拜物教派生出貨幣拜物教。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還進而産生資本拜物教。
商品神秘性的來源
  勞動産品一旦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神秘的色彩。商品是用來交換、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産品,它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就商品的使用價值來說,不論從它所用來滿足人們的需要這個角度,還是從它作爲人類勞動的産品這個角度來考察,都沒有什麽神秘的地方,它們都不過是人們通過自己的具體勞動改變自然的結果。就商品的價值來說,從質的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從量的方面看,是用勞動力耗費的持續時間即勞動量來計算,這也沒有神秘的性質。可是,當勞動産品一旦采取了商品這個形態,商品生産者的私人勞動,就取得了社會勞動的形式。商品的神秘性正是從這裏産生的。 
  因爲“使用物品成爲商品,只是因爲它們是彼此獨立進行的私人勞動的産品。這種私人勞動的總和形成社會總勞動”私人生産者占有生産資料而又參加在社會分工的體系之中,正是私人生産者的這種相互獨立而又相互依賴的社會關系才使生産商品的勞動具有私人性和社會性。作爲私人勞動,生産純屬生産者的私事,生産什麽,生産多少,由生産者自己作出決定,而作爲社會勞動,生産者所生産的使用價值必須是社會的使用價值。他們生産的勞動産品,是用來滿足別人的需要,同時,通過交換,他又得到其他生産者的勞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正是由于商品生産者的勞動具有這樣的屬性,人類勞動的等同性才表現爲價值的等同性,人類勞動力的耗費,才表現爲價值量,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才表現爲物與物之間的交換關系。 
  但是,由于生産資料私有制使商品生産者相互隔開,他們彼此獨立經營,生産處于無政府狀態,商品生産者無法精確了解社會的供求狀況,社會需要什麽、需要多少,他並不清楚;對于他的私人勞動能否得到社會承認,他是沒有把握的。如果在市場上,他能夠順利地通過交換,賣掉自己生産出來的商品,他就實現了價值,他的私人勞動得到了社會承認,而且他還能換到別人的産品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賣不出去,或是只賣出一部分,他就要面臨虧損、破産的危險。商品的命運支配和決定了商品生産者的命運,本來由商品生産者的雙手生産出來的東西,倒成了統治著商品生産者的力量。在市場盲目的自發勢力作用之下,商品與商品相互交換的關系掩蓋了商品生産者之間的社會關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現了。所以,在以私有制商品經濟爲基礎的社會裏,商品拜物教的産生是同人們盲目地受商品生産的經濟規律的支配分不開的。勞動産品一旦作爲商品來生産,就帶上拜物教的性質,商品就從一個普通的可以感覺的物變成了一個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了。
貨幣拜物教
  隨著生産資料私有制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擴大,商品交換和商品生産在不斷發展,商品交換已不再是偶然的個別的現象,人們愈來愈要依賴于市場,生産者的勞動愈來愈要表現爲價值。因此,在商品交換和商品生産發展的同時,表現爲價值的等價物也相應地發展,它依次從個別等價物、特殊等價物、一般等價物而最後發展到貨幣。作爲貨幣的金、銀,本來也是商品世界千千萬萬個成員中的一分子,只是由于商品世界的共同活動,在漫長的商品交換的實踐過程中,金、銀因其天然的屬性比其他商品更適于充當爲一般等價物,因此,作爲其他一切商品的一般等價物的職能,就穩定地落到貴金屬金、銀的身上。金、銀終于從商品世界中遊離出來,作爲價值鏡而跟其他一切商品相對立。從此,一切商品都同金、銀發生等價關系、由金、銀來表現自己的價值,並以它爲媒介來交換別的商品。 
  作爲貨幣的金、銀無非就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一種特殊商品。但是,貨幣出現之後,商品經濟的社會關系,又進一步被物的外衣所掩蓋。因爲,一旦金、銀成了貨幣,就給人們一種假象,似乎貨幣成爲人類勞動的直接化身。貨幣可以用來購買一切商品的屬性,本來是一定社會關系的産物,卻被看作是貨幣的自然形態本身所固有的屬性,似乎金和銀一從地底下出來,就是一切人類勞動的直接化身。在商品與商品直接物物交換的條件下,商品生産者的命運決定于能不能順利地換得別人的産品,而在貨幣出現以後,則決定于能不能順利地換成貨幣。商品的神秘性進而發展成了貨幣的神秘性。人們感覺到好象金銀本身天然地具有支配人們命運的神秘力量,在貨幣力量面前,任何力量都得甘拜下風。于是,商品拜物教就發展爲貨幣拜物教,貨幣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發展形態,“因此,貨幣拜物教的謎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謎,只不過變得明顯了,耀眼了”。
資本拜物教
  由于資本主義商品生産是以私有制爲基礎的商品生産的最高形式,商品拜物教和貨幣拜物教在這個階段也發展到最普遍、最迷人的地步,更其重要的是,由于貨幣到資本的轉化,還出現了資本拜物教。 
  資本拜物教就是把資本的價值增殖看作是資本本身即物本身具有的魔力的一種錯誤觀念。馬克思在指出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之間的關系時說道: “在論述商品和貨幣時,我們已經指出了一種神秘性質,它把在生産中以財富的各種物質要素作爲承擔者的社會關系,變成這些物本身的屬性(商品),並且更直截了當地把生産關系本身變成物(貨幣)。一切已經有商品生産和貨幣流通的社會形態,都有這種顛倒。但是,在資本主義生産方式下和在資本這個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占統治的範疇、起決定作用的生産關系下,這種著了魔的顛倒的世界就會更厲害得多地發展起來”(同前,第25卷,第934頁)。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它反映資本家與雇傭工人之間的剝削與被剝削關系。但是,在資本的運動過程中,它采取著貨幣、生産資料、商品等物質形態,並在不斷的循環和周轉中,給它的所有者帶來利潤和收入,于是在人們的觀念上便形成了一種錯覺,似乎貨幣、生産資料或商品這些物天生就是資本,天然地具有使價值增殖的魔力。這種把資本視作物並披上神秘化外衣的錯覺,在資本主義生産的總體運動過程中更加強化了。因爲從資本的直接生産過程來考察,資本從一開始就表現爲神秘的東西,似乎勞動的一切社會生産力,並非勞動本身所有,而爲資本所有,是資本自身生長出來的力量。而從資本主義生産總過程來考察,剩余價值轉化爲利潤,利潤轉化爲平均利潤,利潤分割爲産業利潤、商業利潤和利息,又使這個神秘化過程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産業資本家得到産業利潤,似乎是資本家“勞動”的結果,但畢竟還同生産過程有關;而由産業利潤和商業利潤構成的企業主收入,更給人以幻覺,好象不是來自對雇傭勞動的剝削,而是資本家本身“勞動”的果實,不僅生産過程,而且流通過程也會帶來收入;關于借貸資本的利息則更加神秘化,因爲它根本脫離了生産過程,而且同流通過程也無關系,它表現爲G-G′(貨幣—更多的貨幣)的運動形式,剩余價值的來源完全被掩蓋了,而資本自身固有的增殖能力,卻非常突出地被表現出來。這樣,“在生息資本的形式上,資本拜物教的觀念完成了”(同前,第25卷,第449頁)。 
  資本主義地租的本質是平均利潤以上的余額,同樣來源于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但是,這一部分剩余價值是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所有權才轉化爲地租的,這就使得資本關系的神秘化又進了一步。在這裏,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好象連同社會生産關系的聯系都不存在了,它只直接同一個自然要素(土地)聯系在一起。因此,在資本—利潤(或者,更隱蔽的形式是資本—利息)、土地—地租、勞動—工資這三位一體的公式中,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神秘化,資本主義社會生産關系的物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資本主義生産的內部聯系最終被割斷了,剩余價值的源泉、即勞動者受剝削的真相完全被掩蓋起來了。資本本身具有了神奇的增殖能力,資本主義社會就成了一個著了魔的、顛倒的、倒立著的世界。商品、貨幣、資本,這些由人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卻成了支配人們的神秘力量。商品、貨幣和資本的命運,支配著商品生産者、貨幣持有者和資本所有者的命運。
商品拜物教消亡的條件
  關于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一類的說教,都是資産階級經濟學所宣揚的。總起來說:“這種拜物教把物在社會生産過程中獲得的社會的經濟的性質,變爲一種自然的、由這些物的物質本性産生的性質”(同前,第24卷,第 252頁)。在以私有制爲基礎的商品生産條件下,只要不認識商品社會生産的實質就難免陷入這類的拜物教觀念之中,而資産階級爲了辯護剝削的合理性,更是竭力宣揚這種神秘的拜物教觀念。只有馬克思,才深刻地指明了這種拜物教的實質及其産生的條件。列寧正確指出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凡是資産階級經濟學家看到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的地方(商品交換商品),馬克思都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只有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才破除了對于商品、貨幣、資本等等拜物教的迷信,並給予正確的科學的解釋。 
  馬克思不僅揭示了商品拜物教的來源,而且也指明了商品拜物教消亡的條件。馬克思認爲,可以設想有一個自由人聯合體,他們用公共的生産資料進行勞動,並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在那裏,“勞動時間就會起雙重作用。勞動時間的社會的有計劃的分配,調節著各種勞動職能同各種需要的適當的比例。另一方面,勞動時間又是計量生産者個人在共同勞動中所占份額的尺度,因而也是計量生産者個人在共同産品的個人消費部分中所占份額的尺度。在那裏,人們同他們的勞動和勞動産品的社會關系,無論在生産上還是在分配上,都是簡單明了的”。在那樣的情況下,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不再被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商品拜物教將最終消亡。從馬克思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商品拜物教的消亡,是同生産資料歸全社會公有,聯合起來的勞動者成爲生産的主人,社會生産有計劃地發展、勞動産品不再表現爲商品等經濟條件聯系在一起的。人們過去認爲,這些條件在社會主義社會就可以具備。社會主義社會的實踐表明,這些條件只有在共産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上才能充分具備。到那時,商品生産才會完全消亡,商品拜物教才會徹底消失。
http://baike.baidu.com/view/452635.html?tp=1_11

台長: 阿楨
人氣(809) | 回應(1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連鎖店經營管理分析》
此分類上一篇:《便宜是好事》

阿楨
公視〔主題之夜〕 廉價年代

大家常抱怨,什麼都漲、就薪水不漲,在現在這個時代,生活中常出現廉價航空、廉價超市、廉價的背後其實是惡性循環的開端,因為廉價航空提供廉價的機票,但機師、空服員卻沒有健保也沒有退休金,五花八門的低價和折扣背後,犧牲掉勞動權益。今天晚上10點公視主題之夜將播出【廉價年代】一窺廉價背後付出的代價。
以旅遊業後起之秀的廉價航空為例,根據統計,目前全球廉價航空公司超過150家,進駐台灣航空市場的有11家,總部設在愛爾蘭的瑞安航空是歐洲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擁有830條廉價航線,遍佈歐洲17個國家,165個目的地,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航空公司,2011年獲利增加25%,稅後淨利高達6億5千萬美元,但公司上下都存在著一種霸凌的文化。
瑞安航空前空服員維吉妮說,她們執行飛機安全檢查和確認座位下的救生衣,必須在5到10分鐘完成,而且起飛前的準備工作,從簡報到關上機門完全不計薪,只有飛行時才有薪資。即使如此,他們仍時時處於失業的恐懼中。利用人事權和掌控人事成本,是瑞安航空節約開支、獲取龐大利潤的利器,不但空服員由委外機構「機組員聯盟」提供,在2600位飛行員中,有1800人不是由瑞安航空直接雇用,而是採業務委外方式運作,薪資、福利、退休金一一備受剝削……。
您知道打了「低折扣」的商品是怎麼來的嗎?百元剪髮、廉價航空、低價超市……,您知道這些廉價商品是如何吞噬我們的薪資、侵蝕我們的工作權、摧毀我們的環境嗎?《廉價年代》揭開低價與折扣的迷思。
  相關新聞
油金大跌 商品交易商 十年來賺2,500億美元
拋售黃金 貨幣戰爭開打
金價慘跌 全球央行大失血
金價跌 全球拚QE更有理?

(楨:廉價年代背後 勞動權益惡性循環?難道要養歐豬?詳參【圖博館】:《便宜是好事》 省錢達人 省錢大作戰 忽漲忽縮 全球糧荒 馬物價政策 只漲不跌?《黃金的魔力》 油價漲不漲 中國併購(三) 中國石油大戰略 歐豬四國 雙率大戰)
2013-06-27 12:16:12
版主回應
購物癮永難填補 紀錄片探究原因2013-6-25公視晚間新聞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在累積物品,並且陷入一個不斷購買的循環,到底為什麼人們無法控制這種購物癮?其實和我們所存在的經濟結構和產品設計目的,都脫不了關係,今晚十點公視紀錄觀點,要透過紀錄片"物滿為患",帶您一起探索人們和購物慾望之間的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擁有多少東西?為何明明已經有的物品,卻仍控制不了購物慾望,一買再買,囤積整間房子?作家班傑明巴伯認為,這是資本主義作祟,好比說"鞋子",明明只需要考慮實用性,但卻因各種理由,人們面對多樣款式的鞋子,很難抗拒。
  ==作家 班傑明巴伯==
資本主義現在
不再製造世界需要的東西
而是製造需求 來推銷他們的商品
其實現代人們的需求早已被滿足,但資本主義結構下,還是會繼續製造需求、推銷商品,讓人不想買也得買,因為物品都被設計有壽命,像是尼龍絲襪加入化學物質,不會壞的尼龍就會變脆弱;噴墨印表機晶片會計算超過幾千次印刷就會壞掉;蘋果公司發明梅花型螺絲,將電池鎖在機殼,也算出電池效能維持18個月,對公司獲利最大。也因為購物有助經濟成長,防止經濟崩盤,變成每個人都被困在這個架構裡,不消費不行。
  ==作家 提姆傑克森==
如果不買東西
我們就不能製造東西
不能製造東西 就沒有工作
沒有工作就沒有錢
沒有錢 就不能買東西
我們被困在這個架構裡
  不消費不行
如果把家裡的所有物品一件一件排列,你會發現空間根本不夠,恐怕還得換到比房子大8.5倍的倉庫才行。但問題是,擁有更多東西,真的比較有優勢嗎?而且除非經濟結構改變,不以成長消費為主,否則人們恐怕永遠都戒不了購物癮。
2013-06-27 12:18:00
阿楨
敖國珠:男孩女孩花錢心思不同 理財周刊 2013/08/19

女兒二天一夜夏令營的零用錢使用結果揭曉,她剩六十元回來,但是結餘和花費的總和並不是學校定的五百元,錢是怎麼花的?花到哪兒去?確實要好好勾稽一下。
  這是女兒第一次參加過夜活動,地點是國內唯一的野生動物園遊樂區,能離家出遊,她可是興奮等待了一個多月才成行,上學期末就選好地點,我也三不五時跟她聊五百元零用錢要如何使用,因為第一次獨立花錢,是驗收孩子金錢觀的最佳時機,結果呢?
  女兒總共帶了三項花錢買的東西回來:一個買給自己的白虎爪包、一個玩遊樂設施的照片鑰匙圈、一個送給哥哥的白虎零錢包。包包三五○元、鑰匙圈五十元、零錢包一百元,她還有買飲料喝,怎麼會剩六十元呢?原來爸爸給的五百元之外,她自己又帶了「幾個銅板」,只是多帶了多少錢,她沒印象,買飲料花多少,她也記不清楚,所以這趟夏令營她到底花掉多少錢?其實是算不出來的。
  哇!果然被哥哥料中,她花得超乎想像,我當然得好好問一問。
「妳的包包有好幾個,為什麼還要再買?」
「沒有小白虎的啊!全台灣只有這個動物園有白虎。」
「可是這個包包一點都不實用,就一個白虎腳掌,像枕頭,沒空間放東西。」
「但它很特別,我還記得買給哥哥。」
「好,鑰匙圈也有好多個,上次我們來玩時也有做,妳不記得嗎?」
「這次是跟學校出來玩,不一樣。」
「那妳買了幾次飲料?」
「一次。」 
「不記得多少錢?發票呢?」
「我找一下。」 
  女兒個性比哥哥精,花起錢來也比哥哥「阿沙力」,想要就買,不斷耳提面命的花錢三要:「想要、需要、必要」,對她絲毫沒起效用,因為一進紀念品店就瘋了,每樣東西都想買,哪還記得媽媽的叮嚀,還連帳目都兜不攏。
2013-08-19 10:38:02
圖博館
消費者行為 (華泰文化 2012)

  目錄
第一篇 消費者行為導論
第1章 消費者行為與消費者研究
第2章 顧客導向的行銷策略
  第二篇 消費者決策
第3章 消費者決策程序
第4章 購前程序:需要確認、搜尋與評估
第5章 購買
第6章 購後程序:消費與消費後評估
  第三篇 消費者行為的個別決定因素
第7章 消費者動機
第8章 消費者信念、情感、態度與意圖
  第四篇 環境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第9章 線性微分方程組
第10章 群體與個人的影響
  第五篇 影響消費者行為
第11章 進行接觸
第12章 塑造消費者的意見
第13章 協助消費者記憶

消費者行為:洞察生活、掌握行銷 (前程文化 2011)

  作者簡介:曾光華
  學歷:政治大學企管學士、美國密蘇里大學行銷管理碩士、博士(1995)
  現職: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系暨行銷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目錄
第一篇 消費者行為基礎
 第 1 章 消費者行為導論
 第 2 章 消費者行為與行銷策略
第二篇 消費者決策與個體影響因素
 第 3 章 消費者購買決策
 第 4 章 消費者動機、涉入與價值觀
 第 5 章 消費者知覺
 第 6 章 消費者學習與記憶
 第 7 章 消費者態度
 第 8 章 消費者情緒
 第 9 章 消費者人格、自我概念與生活型態
第三篇 總體影響因素
 第10章 購買情境
 第11章 文化與次文化
 第12章 參考團體與意見領袖
 第13章 社會階層
 第14章 家庭
2015-09-10 10:13:26
圖博館
消費是一種翻譯 (博雅書屋 2010)

  目錄
第一篇 文化脈絡
 第一章 消費生產了生產
  消費的魔性
  消費的輪迴
  跨領域路徑
  結論
 第二章 文化意識是深刻的無意識
  文化:魔鬼藏在細節
  文化的藍圖
  神話、象徵、儀式、意識
  全球化和混合化
  結論
 第三章 消費是一個翻譯過程
  符號化的溝通
  從功能到感動
  意涵的轉化
  意涵的延展
  結論
第二篇 消費心理
 第四章 愈是記不得,愈是忘不掉
  動機:內在的魔性
  古典動機理論
  獨立和互依
  趨近和避免
  涉入的連續帶
  結論
 第五章 隱形和盲眼
  感覺的世界
  神祕的認知
  結論
 第六章 記憶是用來拯救現實
  經驗:技術和挑戰
  學習:行為和認知
  記憶:催化和失靈
  結論
 第七章 我甚至和我自己都沒有共通點
  人格:差異性和持久性
  自我七十二變
  朝向後現代崩潰
  結論
第三篇 社會脈絡
 第八章 身分是分身
  階級是認同和疏離
  其他社會結構區隔
  結論
 第九章 群體是同化和異化的過程
  群體和組織
  家庭和家戶
  結論
 第十章 階級是無法忍受流行美學
  同掛∕不同掛
  社會影響途徑
  參考群體
  結論
第四篇 消費行為
 第十一章 態度是情感豐富的若無其事
  態度是用來宣告
  消費是系列的判斷
  結論
 第十二章 感性是理性的計算
  獲得的連續帶
  購物是一場遊戲
  古老的以物易物
  難以言說的禮物
  結論
 第十三章 流行出於模仿和差異
  連續∕不連續
  擴散:時空的延展
  採用:個人的二擇一
  結論
 第十四章 欲望是期待和幻滅的輪迴
  滿意:從內在到外在
  不一致∕不公平
  從滿足到矛盾
  結論
 第十五章 處置宣告新的姿態
  瘟疫和神殿
  處置作為一種分離
  木乃伊上太空
  有星號、沒星號、有星號
  慢活的囚犯困境
結論
2015-09-10 10:14:31
圖博館
情感經濟學:消費決策背後的真正動機 (先覺 2009)

  內容簡介  
  本書讓你清楚看見,情感是最高明的詐騙集團,每一秒都在讓我們做出不可思議的行為。左右購物決策的,往往不是合理的判斷,而是情感、性愛、胃……無論是日常購物、上館子吃飯、折扣血拚、投資、作生意、就醫和選舉的決策、買彩券……喜怒哀樂的影響力無所不在!
  作者簡介
  墨特里尼 Matteo Motterlini  1967年生於義大利米蘭,於米蘭大學攻讀科學哲學,於倫敦大學攻讀經濟學。曾任卡內基大學客座教授,現任米蘭聖拉法雷大學生命健康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為科學史、科學哲學、認知論、邏輯學、個體及總體經濟學等。著有《方法論的優劣》《醫學判斷的合理性極限》(合著)《經濟的合理性批判》《認知與實驗的經濟學》等書。本書在義大利出版時,立刻登上暢銷排行榜。

女性顧客購物心理學 (商周出版 2007)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豐富的銷售經驗,奉勸男性銷售人員應捨棄先前對女性顧客的錯誤認知,修正既有的偏見,並且剖析引發女性顧客購買動機的深層心理,提出成效卓著的銷售攻防技巧。
  女性消費者則不妨藉由此書,透析銷售人員誘使自己掏腰包買下商品的訣竅為何,而能以冷靜的頭腦,理性購物,擺脫胡買瞎拚的宿命。
  作者簡介
  鈴木丈織(SUZUKI JOZI)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赴美學習精神分析學。美國聯合大學(Union College)心理學博士、聖湯瑪斯大學(St. Thomas University)醫學博士。

心靈消費 (沃爾文化 2005)

  內容簡介  
  今日,感性消費在消費者購物行為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現今的消費行為已經不再出自於人們的需求,而是消費者的慾望。這是另一項關鍵性的轉變嗎?現在是消費者操控著市場。本書的作者,同時也是行銷專家的潘蜜拉?丹席格認為,要去了解人們「為何」買下他們不需要的商品,才是今日行銷成功的關鍵。只要行銷人員明白驅使消費者購物的「原因」,就能夠讓人們花錢買下更多他們不需要的商品。
  作者簡介
  潘蜜拉丹席格是全美知名的消費行銷學專家、消費心理學專家,以及消費者研究專家。她於一九九二年創立了屬於自己的行銷研究與顧問公司---聯合行銷公司。她的專長是了解消費者行為背後的動機,並且運用對於消費者心理的深入觀察,加以預測未來市場的動向。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6676
2015-09-10 10:15:30
圖博館
奢華狂潮 (智庫 2000)

   內容簡介  
  法蘭克引用許多調查和數據,顯示今日美國民眾的過度消費,實在已達到驚人的程度。相較而言,美國這十年的經濟成長率並未提高,為什麼近年卻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是收入金字塔最高的那一個族群,競相花費令人無法想像的大筆金錢。此外,股票飆漲造就了許多一夕新富,加上信用卡公司等企業用各種行銷手法,刺激消費,鼓勵貸款,更加強了這種現象。
  由於奢華熱潮越演越烈,近來反而出現一股反撲現象。一些提倡簡單生活的書紛紛出現,鼓吹大家讓工作少一點,行程表鬆一點,負債少一點,多一點時間給家人、社區和大自然。
但法蘭克認為,這種自力救濟的行動,對扭轉整個奢華社會的大趨勢是不夠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法蘭克建議政府課徵奢侈消費稅,來遏阻那些消費在前10%或20%人士的消費。他認為,如果政府一味地對高所得者課徵嚴苛稅率,將使人不願努力賺錢,整體生產力大減。相反地,對那些奢侈的消費活動課稅,卻可以鼓勵儲蓄,減少太多不必要的花費。

消費主義的魑魅魍魎 (曾德平 香港kubrick出版 2012)

  內容簡介
  每天出門,上班上學,掩面而來的是,無處不在的廣告宣傳。我們行住坐臥、起居飲食均被商人照顧得無孔不入。這些商品和服務真是我們生活的需要嗎?它們如何滲透入我們的生活呢?另一方面,社會上不同階層和專屬範疇的反消費聲音此起彼落,開展和反思資本主義、消費主義、日常生活與及社會發展的千絲萬縷的關係,務求歸納、警示、尋覓消費主義其他的發展方向和模式,以改善我們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提升我們的心靈。本書以直接攝影的手法 ( straight photography ) 觀察、紀錄和反思廣告影像如何緊扣我們生活上的每個環節。另外數位攝影評論人更進行創作和評論交流,深化見解和撰寫文章。

就是愛玩酷:潮牌暢銷的祕密 (裘瑞.伯格 時報出版 2011)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分析了X世代與Y世代特質的差異。X世代是30歲以上,人稱後嬰兒潮世代。基本上,X世代是將網路拍賣等電子交易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也是表現個性化的一個轉捩世代。Y世代(13-29歲)則是在一個充滿網路與行動通訊的世界中成長,他們透過這個網絡建立社會關係,學習社會化,培養消費行為,是最挑剔、最懂行銷的族群,他們崇尚自由,勇於冒險,喜歡探索世界,擁抱新奇事物,建構自我認同,喜歡自我表現,在兩性關係上比較開放……。
2015-09-10 10:17:49
圖博館
通縮來了!「厭消費」 的一代… (松田久一 寶鼎 2010)

  內容簡介
  民眾不願消費難道真是因為沒有錢?
  本書深入研究,為您揭發現代人潛藏內心深處的「不買心理」!
  買車、買包包什麼的…,這根本就是一件蠢事!
  而像這樣,即使是有穩定收入,卻也不願消費的傾向,我們就稱之為「厭消費」現象。
  目錄
第1章 討厭消費的時代
第2章 討厭消費世代的正式登場與發展 概況
第3章 討厭消費的主因是世代特性,還是收入低?
第5章 討厭消費世代的心理及市場攻略
最終章 未來的消費社會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5978

工作、消費與文化 (韋伯出版 2008)

  內容簡介
  《工作、消費與文化》的核心問題是,在工業化的西方世界,消費是否已經取代生產,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主導要素。這本書回顧了生產/消費辯論的核心議題,,還有這個辯論未來可能的走向。作者的論點是,他假設富裕是讓工作轉移到消費的重要因素。
  作者簡介
  Paul Ransome 任教於英國威爾斯史旺西大學(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  

消費文化與現代性 (弘智 2003)

  內容簡介
  對於試圖理解現代時期之消費文化的人們而言,本書不啻提供了與此等議題、概念與理論相關的扼要簡介,並將當前的思潮置於更廣闊的脈絡中。本書條理分明地呈現現代理論家針對消費之廣,從馬克思與齊美爾等早期思想家,到後結構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等當代思潮都在本書討論範圍之內。本書指出消費文化-遠非狹隘或短期利益,而是與當代的核心議題和社會思想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透過對於主要理論家論點的回顧,本書為讀者提供了此一主題發展脈絡的完整詮釋,因此對於今日關切消費文化的許多學科都有莫大助益,包括社會學、行消學、大眾傳播、文化研究、人類學、與歷史學。
  目錄
第一章 消費文化現代性
第二章 市場的自由
第三章 消費與文化
第四章 商品的文化
第五章 事物的意義
第六章 事物的用途
第七章 新時代?
2015-09-10 10:18:43
圖博館
廣告學 Advertising (智勝 2010)

  內容簡介
  1.本書集結了輔大廣告系三位專任老師的智慧結晶,每位老師各個都是理論與實務兼備,且教學經驗豐富。
  2.本書針對廣告運作獨家提出了清楚的架構圖,並據此將本書的內容區分為行銷與廣告(第一篇)、廣告企畫(第二篇)、廣告創意(第三篇)、廣告媒體(第四篇),以及行銷溝通與廣告(第五篇)等五個部分。

現代與後現代時代的廣告 (韋伯 2010)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深度討論相關理論,以實例和圖像去解釋廣告的社會文化發展脈絡,對西方的廣告史做一完整的回顧;從廣告如何運作、廣告文案和圖像的再製,到廣告和工業化資本主義的關係,最終廣告如何建構主體、改變了消費者的認同建構,讓讀者對西方-廣告最早的起源地-的廣告史能有完整的認識並提供了獨特的切入觀點,是一本具有高度學術價值的著作。

廣告文化 (馮建三 揚智 1995 )

  內容簡介
本書篇幅雖然不長,涵蓋範圍卻廣及各個重要層面,五臟俱全,從廣告這行業開始,及於廣告的社會文化與政治經濟,最後以大眾媒介與廣告的關係作結。全書站在批判的立場發言,但不徒託空言,而是以經驗資料作為佐證。

廣告文化

廣告文化廣告文化是指的廣告形成的文化交流,是從屬于商業文化的亞文化,同時包含商品文化及營銷文化。商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載體,文化通過商品傳播,商品通過文化而增殖。廣告是經濟和文化的結合體,它在推銷産品的同時也傳播著文化。然而在廣告商不遺余力地把廣告展現在受衆的注意力範圍,在所難免誇大、擴張廣告信息的本來含量,甚至以虛假信息混淆、幹擾受衆對廣告的接受、使用和價值判斷。
……………
http://www.hudong.com/wiki/%E5%B9%BF%E5%91%8A%E6%96%87%E5%8C%96

另參本館:《極簡式行銷》啥是無聊產業 母親節商業化

廣告心理學 (國家出版社 1986)

  內容簡介
本書除了說明廣告的重要性、專論心理學在廣告上的運用外,同時精確而深入的分述如何有效的運用各式廣告媒體,達成行銷策略中「引人注意」、「形成良好印象」、「捕捉人的欲望」、「使消費者永遠記憶」...等多項目標。
2015-09-10 10:19:34
圖博館
廣告心理學(Advertising psychology)

  概述
  成功的廣告宣傳必然是對有關心理學原理的自覺的或不自覺的應用,作為廣告從業人員,瞭解廣告宣傳中的心理學規律,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和分析前人的經驗,在廣告設計中有效地把握一切我們可以控制的因素,使廣告效果更接近我們的期望;作為一般的廣告受眾,可以避免盲目被動的接受或簡單的迴避廣告,而成為清醒的廣告 欣賞者和評判者。
廣告創意即廣告構思,也就是針對廣告主題設計最適當的表現方法的過程。每一廣告都有明確的目標,如,使消費者註意新的品牌,記住已有的品牌,說服消費者改變 對某一品牌的態度等。廣告創意首先必須符合各類目標所必須遵循的心理法則或規律,如註意、記憶、說服的規律等。
……………
http://wiki.mbalib.com/zh-tw/%E5%B9%BF%E5%91%8A%E5%BF%83%E7%90%86%E5%AD%A6

經研究證明,廣告會控制妳的欲望 (貓頭鷹 2008)

內容簡介  
  妳以為妳能抗拒廣告的誘惑嗎?妳以為廣告沒對妳造成影響嗎?
  基爾孟長期投入廣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指出,廣告符號所操弄出來的「自主」和「叛逆」,往往不是自欺欺人就是極為膚淺。     

女為悅己者「瘦」?: 媒介效果與主體研究 (張錦華 正中書局 2002)

  內容簡介
  為什麼瘦身、塑身廣告對於女性有魔咒般的影響力?
  這是女性天性愛美使然?還是媒體廣告在做怪?
  看作者如何從大眾傳播學來解開這個文化魔咒。
  瘦身、塑身廣告對於消費者的影響有多大?
作者運用布爾迪厄的觀點和傳播效果研究理論,輔以廣告調查研究及質性訪談,並以女性主義觀點,對國內相關廣告議題提出精闢的見解。

行銷研究 (胡政源 新文京 20120

  內容簡介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表達,導引讀者將企業研究方法理論運用於行銷領域上,以科學方法,研究行銷領域相關課題,利用資料收集技術進行研究資料之收集及整理,並應用統計相關技術進行資料之描述與解釋;經由整理妥善之資訊,更進一步的建立假設命題及檢定與推論,獲得行銷研究之成果。
2015-09-10 10:21:10
圖博館
整合行銷傳播:全方位理論架構 (戴國良 五南 2012)

  內容簡介
  整合行銷傳播自1990年代即被廣告公司及消費品公司所大量運用,其帶來的效益包括:品牌形象塑造、業績目標達成。所謂「整合行銷」,就是將各種與消費者溝通的手法發揮整合的效應,亦即將所有品牌及企業訊息經過策略性規劃協調後,透過媒體、公關、促銷、活動、包裝、網路、訂價、通路等所有消費者可接受的傳播形式,全面統合起來。

贏在行銷 (黃文博 2005)

  目錄
■Chapter1 什麼是廣告
 ▲全天下最膚淺的行業
 回歸到本質看廣告,廣告必須是非常平凡且親切的
 ▲以娛樂性為最高指導原則
 現在廣告對娛樂效果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產品本來的資訊性
■Chapter2 廣告還是萬靈丹嗎? 
 廣告永遠都是行銷的萬靈丹,因為消費者相信這一套 
 現在的消費者是「感情動物」,他們重視的是產品給他們的「感覺」  
 廣告能夠讓消費者產生一個迷思:能做廣告的東西應該還不錯 

臺灣的廣告發展 (學富文化 2001)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台灣廣告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狀況。主要內容包括「社會變遷與廣告業的發展」、「廣告媒介與行銷管理」、以及「廣告創意、認同與文化意涵」等三大議題。論文涵蓋台灣50年來的社會變化與廣告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八十年代跨國廣告集團對台灣廣告代理業發展之影響、電視、報紙、雜誌、廣播與網路等廣告媒介在台灣的發展、收視率調查與電視廣告販售關係、整合行銷傳播的發展趨勢與其在台灣的應用、廣告創意表現與設計原則、台灣廣告內涵特質轉變之研究、商品化社會中認同廣告之建構、以及凱蒂貓的消費與流行文化之探討等。
  目錄
第二節 戰後臺灣廣告發展的五個階段
一. 戰後萌芽期1945-1957
二. 廣告代理導入期1958-1965
三. 成長期1966-1975
四. 競爭期1976-1988
五. 多元期1989-1999

台灣廣告50年:23個關鍵時間點 (滾石文化 2009)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關於台灣廣告產業50年來演變與演進的書。以故事性切入,透過採訪的方式,訪談了超過100位以上的廣告人,透過當事人或相關人士佐證,忠實記錄台灣廣告歷史,客觀地陳述本末。

台灣摩登老廣告 (陳柔縉 皇冠 2008)

  內容簡介
  陳柔縉筆下的口香糖雪糕優格、帆布鞋胸罩禿頭藥、馬戲團魔術紳士帽、到冷氣電冰箱瓦斯爐,那些她在舊報紙老廣告裡挖掘出土的摩登物事,無一不夾帶著老時光生活中的重大訊息,為我們的時代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
2015-09-10 10:22:15
圖博館
光棍節vs感恩節

  馬雲雖是中國矽谷紅衛兵1之一,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支付寶光棍節喊一句芝麻開門、單日交易額五十幾億美元便打破美國電子商務所創紀錄,但比起美國整個感恩節五百多億商機還是粒芝麻,為何單挑光棍節毛病?
  樹大招風唄!限時性的全球電子購物2雖多有共同:折扣戰砍到見骨、少數貨品質差價高、退貨率高等問題,但馬雲跟人打賭1億人民幣,說到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零售市占率要超過1/5,加上中國正從世界工廠3轉型成世界市場4,屆時馬雲將從網路淘走大部分金錢5。
  更可怕的是馬雲的獲利模式6,已不再局限宅族屌絲們7的宅經濟8,隨著全球行動支付,淘寶網上的中國基金可能走出家門國門行銷世界。
  難怪台灣當局要呼籲有風險別買,可是就像第三方支付可能成為網路非法吸金9,但台灣的網購教父還不是要逼政府開放網路金流。
  錢!錢!錢!為了錢,憑空也能搞出光棍節,就不怕玷汚了節日的神聖性?
  少來了,在資本主義拜物教的消費主義下,洋人所創的聖誕節母親節10情人節11都早已商業化,就不許中國人創光棍節?
  相關資料
1. 詳參【圖博館】:《矽穀紅衛兵》
2. 詳參【圖博館】:《全球電子購物市場》
3. 詳參【圖博館】:中國製造
4. 詳參【圖博館】:中國市場
5. 詳參【圖博館】:《網路淘金》
6. 詳參【圖博館】:《網路金字塔的獲利模式》
7. 詳參【圖博館】:誰是宅族 海龜與烏龜
8. 詳參【圖博館】:宅經濟
9. 詳參【圖博館】:《xx金融風暴》 兩岸金改
10. 詳參【圖博館】:耶穌不敵耶老 母親節商業化
11. 詳參【圖博館】:情人節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293166
2015-09-10 10:23:54
阿楨
超越H&M和Zara 神祕中國品牌Shein讓西方青年上癮

2021年5月17日,中資快時尚電商SHEIN超越亞馬遜,成為iOS和Android下載量最高的購物App,並在54國的iOS購物APP中位列第一,它銷往220個國家,大批海外年輕女性消費者直言對這個品牌「上癮了」。而在成功勢頭似乎無人能擋之際,SHEIN也正面臨抄襲、環保和勞工剝削等快時尚品牌的爭議。
BBC分析有五個原因。
價格便宜 平均68元人民幣
雖然總部設在中國,但SHEIN主要以美歐澳為目標,產品包括廉價的露腰上衣、比基尼和連衣裙,均價僅7.90英鎊。服飾大多在8至30美元之間,比Zara和H&M便宜30%至50%。
60萬件產品供選擇
任何時候,在SHEIN都有多達60萬件產品在售。依賴於其廣州總部附近的數千家第三方供應商,以及約200家合同製造商提供貨源。銷售模式為「實時零售」,供應鏈上的小公司可以從其內部系統獲得關於潮流趨勢或產品表現的信息。利用算法得出的這些數據,每種風格都生產50至100件,視銷量即時調整供貨。約25天內完成一件新商品的銷售,生產效率即使Boohoo、Fashion Nova等「極速時尚」(ultra-fast fashion)也難敵。
該品牌在Instagram和TikTok上進行精凖的廣告投放以及贊助網紅,並常在平台上舉辦直播節目以推廣其產品。西方品牌很少使用直播,而直播擁有巨大的推動銷售的潛力。
在該品牌的7000多名員工中,有200名是內部設計師。最近還舉辦了一場年輕設計師大賽,提供10萬美元獎金和時裝系列的獎項。該公司已經向獨立設計師支付了100多萬美元。該品牌並有一個團隊在上架之前對供應商的新設計進行審查,試圖消除所有侵權隱患。
可持續時尚設計師羅伯塔.李(Roberta Lee)指出,SHEIN和其他快時尚公司常使用不像天然材料可降解的聚酯纖維面料。該公司視頻中出現很多SHEIN服飾「可能在穿了幾次、洗了幾次後就被扔進垃圾填埋場」的內容。
SHEIN則堅稱,小批量生產服裝的方式效率更高,而且很少浪費。該公司希望獲得更多的可再循環使用織物,並使用比傳統絲網印刷污染更少的印刷技術來印製圖形和圖案。
相較於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火熱,SHEIN的低調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最神祕的百億美金公司」,它到底是什麼來頭?……..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5892194
2021-12-25 10:03:47
阿楨
快時尚讓二手衣汎濫成災智利沙漠成世界舊衣櫃之山 2021-11-21 華僑日報

《法新社》據報導,智利是二手和滯銷快時尚衣物的集散中心:它們由中國或孟加拉製造,接著送往歐洲、亞洲和美國銷售,最終再流入智利。每年約有5萬9,000噸衣物抵達位於智利北部、南美最大免稅伊基克港(Iquique),轉賣或走私到拉美,每年會剩下3萬9,000噸被丟往阿塔卡瑪沙漠,形成了如今一座座的「衣山」。
所謂的快時尚,只有越來越快的消費。因此,當衣物在快速被取代、淘汰和丟棄的前提下,也就製造了大量的快時尚災難垃圾。聯合國在2019年報告,全球的服裝產量在2000至2014年翻倍,廢水排放量佔全球20%,碳排放量佔全球8%至10%。生產一條牛仔褲會消耗 7,500-10,000升水量,LEVI'S經典款501牛仔褲的生命週期——從製造到被丟棄——會產生約33.4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LEVI'S的例子還不包括對土地、生態環境、勞工環境等造成的影響。例如:底層勞工的權益和勞動條件往往被忽視。棉花會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對土地造成嚴重污染。
近來,隨著對快時尚產業的瞭解以及全球暖化的加劇,外界也開始鼓勵「道德時尚」(ethical fashion):旨在對人類、動物和地球降低負面影響的時尚。這也是敦促生產商檢視生產材料和勞動環境之外,開始關心如何讓衣服變得「永續」,例如有相關網站提供延長衣服壽命的技巧,以降低衣服在全球的碳足跡。當然,再次循環使用的二手衣物也是緩解方式之一,但不應該建立在快速消費、快速淘汰的前提之下。
2022-01-03 08:20:59
1
收納、整理術走紅的近藤麻理惠,為何放棄維持整潔了? 2023/01/31 邵蓓宣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風靡全球的收納女王、以「怦然心動整理術」從日本紅到全球的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近期在一次網路研討會上坦承,在生了 3 個孩子後,自己的家現在可能「亂七八糟」,「我已經放棄了,這對我來說是件好事。現在我意識到,對自己重要的是享受在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相關新聞資料
近藤麻理惠「整理魔法」的第一批信徒有被打回原形嗎?

近藤麻理惠放棄整理,好療癒?這真的誤會大了!你必須知道的3個真相 2023.01.30 劉宇彤

整理真正的目的是「實現理想生活」,將物品與空間維持整齊乾淨,不過是理想生活的一環。
觀念一:「斷捨離」與「怦然心動」都只是一種整理方法
觀念二:整理的本質是「安排優先順序,將資源最大化」
觀念三:麻理惠的放棄,只是暫時休息;一般人的放棄,是結構性問題

從近藤麻里惠的爭議,看現代人的生活外包觀 2019-01-24 主婦的碎念日常

她很厲害,但她不是鐵則
就算近藤麻理惠有說「每個人只要照做,生活都可以改善」,也不代表你就要相信她,更不代表真的適用每一個人,就算真的適用,也要看如何使用,當中有太多變數,這也不全然是她能夠掌控的,在她沒有一對一諮詢之前。所以,她的書,只能說是通則,很厲害,但絕對不是鐵則。
除了你,沒人能解決你生活上的問題
只想付錢外包,不想費心經營:花了錢就可以推卸責任
如果不想那麼麻煩,一開始不要買這麼多東西不就好了?最好的收納,就是不用收納。

極簡主義如何走上邪教一途? 2022-02-28 加恩

《駭客思維》作者要告訴你,生活黑客是一種兩面刃。他們強調理性與實踐,尋找高效率解決難題的簡單解法,但他們也時常在追求高效率時走向極端,太過仰賴於用系統思維破解難題,以至於看什麼都變成冰冷的系統,喪失了人性。
在極簡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樣的狀況。極簡主義作為面對生活雜亂的解決方案,本身沒有問題。但推廣極簡主義的KOL在市場作用下,成為了執著在「擁有少於100件物品」的算數小學生,另一票人則有意無意地讓原先追求樸素的極簡主義理想變成炫富手段,甚至,一門邪教。
原本只是要你活得清爽的整理魔法,卻因為自我成長市場大餅,讓極簡主義變成一場追逐名利的作秀。
2023-02-21 07:52:47
阿楨
家裡堆滿東西卻捨不得丟 列精神治療 揭密「囤積症」背後的真相 《新聞深呼吸》第159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wngndg894

囤積病- 维基百科

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定義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為精神科疾病,另根據 Frost and Hartl 1996年定義為:患者有收集癖好,他們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居住的環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積以致妨礙到這些空間原本的功能,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室。由於囤積行為而有顯著的壓力及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在其最壞的例子可能會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老鼠橫行等等之現象)、因收集物摔倒受傷,甚至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
有些患者亦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的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則是患者明知物件是對其他人完全毫無價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會將過期食物放保留下來,在某些情況下亦會強烈抗拒親友等人試圖清除掉他所囤積之物品。而在其他狀況下,患者仍會意識到電冰箱需要清潔,但由於被屋內其他地方的類似情況下導致他放棄清理的念頭,或因明白清除雜物的困難而導致放棄行動。
 種類
囤積者中,有超過八成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七成五的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家裡有沒有地方擺。在這類囤積症患者眼裡,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他們傾向撿個不停,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堪用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裡。
 輔助治療方法
若身旁有「囤積者」,除了專業行為與藥物治療,也應從以下重點修正: 幫助囤積者維持專注,並提供必要情感支持,並且,不要替囤積者做命令式決定,也不要在囤積者面前「出一張嘴」,因為只靠囤積者慢慢清理,容易令患者洩氣而失去動力。囤積者並該從學習「寬恕」出發,學習告別、割捨生命中過於沉重的負擔,為生命找回新空間的梳理秩序。
 相關條目
強迫症
焦慮症
拖延症
恐懼症
藏書癖
動物囤積症
2023-02-23 06:49: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