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07 07:46:21| 人氣2,252| 回應15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共論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管它一軌(海基、海協平台)、二軌(國共平台)或N軌,只要能安度全球經濟海嘯、通往經濟樂園,便是好軌!

可惜如同<陸客來台><陸生來台><賺賭徒錢>等,都已錯失開放時機給港澳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7951785/20080612055729/
<陸生來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8282552/20080622055315/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

國共論壇 中釋10利多 6千億救台商>中時08.12.22白德華

     第四屆國共論壇廿一日閉幕,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果不出所料宣布對台十大利多,其中五項全緊扣金融風暴,協助台商度過難關。其中,除讓台商享有大陸中小企業財稅信貸政策外,三家國銀大手筆推出總額一千三百億人民幣(合逾六千億台幣)台商融資,並先期採購二十億美元台灣面板。
     「這是扎扎實實的牛肉!」國民黨主席吳伯雄閉幕式上,對王毅的宣布如此表示。王毅所宣布的十項對台新政策包括:
     一、支持大陸台資企業發展。大陸扶持中小企業的財稅信貸政策,同樣適用台資中小企業;支持台企參與大陸擴大內需建設工程和項目。
     二、加強台企融資服務。中銀及工商銀行將在兩、三年內各安排台資中小企業各五百億人民幣融資;國家開發銀行在原有專項融資三百億基礎上,三年內再追加三百億人民幣。
     三、支持幫助大陸台企轉型升級。由兩岸專業人士共組轉型升級服務團隊廿二日正式啟動,展開法規政策、產業資訊、技術創新、專利轉讓等輔導,使其可持續發展。
     四、鼓勵扶持台企自主創新。鼓勵台企參與各項科技計劃,支持台企參與各地創新體系建設。
     五,推動兩岸雙向投資。大陸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國台辦近日將推出《大陸企業赴台灣地區投資項目管理規定通知》,支持有實力、信譽好的大陸企業,根據台灣方面需要,參與台灣經濟建設項目。
     六,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推動兩岸在開發利用新能源、促進傳統中藥現代化、電子資訊產業及其他優勢互補產業合作,共同提高兩岸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
     七,攜手促進面板產業發展。大陸企業決定擴大採購台灣企業的面板,先期達成廿億美元的採購意向。
     八,拓展兩岸農業合作平台。新增設立南京江寧、汕頭潮南、昆明石林台灣農民創業園,大陸中國進出口銀行將此計畫納入國家出口基地建設貸款支持範圍。
     九,擴大台灣鮮活農產品在大陸銷售。推動兩岸盡早協商台灣鮮活農產品在大陸銷售通關檢驗和檢疫,加快建立兩岸檢驗檢疫聯繫和通報機制,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健康發展。
     十,允許符合條件台灣居民在大陸從事律師職業,近日將發布《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在大陸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
     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張漢文說,融資是目前台商最關切,「希望這次真的端得出牛肉來!」力晶半導體董事長黃崇仁則讚賞大陸對面板業的採購,認為有助台灣面板業提升信心。

中國大採購 面板業暖流來了【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08.12.22
 
大陸國台辦宣布向台灣面板廠採購2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650億元)的面板,業者估計,這筆20億美元採購金額占台灣面板廠商全年總營收約5%到6%,但第四季面板廠商營收和出貨銳減,此時這筆20億美元訂單絕對是寒冬送暖,有助開啟兩岸面板產業進一步合作。

增加合作可望扭轉困境

第四季面板業景氣急轉直下,台灣五大面板業者11月單月營收合計僅463.7億元,12月還會持續衰退。由於面板廠商友達和奇美電11月營收占國內面板業總營收約七成,將是最主要受惠者。
台灣面板廠與大陸市場關係密切,各家面板廠採用兩岸分工的生產計畫,普遍在大陸設有後段模組廠,奇美電更以大陸專有的南海機種,與大陸當地品牌配合,協助當地品牌開發、降低組裝成本,提升競爭條件。

雪中送炭DRAM有點羨慕

奇美電面板在大陸液晶電視市場市占率居高不下,並積極在大陸建立品牌知名度,以大陸市場潛力之大,雙方增加合作關係,有機會扭轉台灣面板廠欠缺品牌支援的困境。在這波景氣寒冬中,台灣面板廠遭遇比韓國面板廠更嚴重的衝擊,除了韓元貶值幅度遠高於台幣,造成台灣面板廠競爭力慘跌,韓系面板廠有液晶電視、手機等品牌與通路作為後盾,也是關鍵因素。
大陸政府大筆採購台灣面板,儘管沒有指明訂單何時生效,但已為台灣面板業者注入一劑強心針。業者解釋,面板產業的問題是面板賣不出去,DRAM則是價格偏低。台灣DRAM競爭力沒問題,卻因為國際金融海嘯造成市場供需不平衡,加上韓國廠商倒貨使得價格急遽下跌,需要政府幫忙挽救產業。
【記者白又仁/台北報導】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昨(21)日表示,中國政府釋出20億美元擴大採購台灣面板,對國內面板業來說,絕對是雪中送炭的利多。但他說,如果只是口號式的宣示,沒提出詳細的實行細則,相關個股股價頂多短暫反應一、兩天。
一銀投顧研究部主管陳奕光指出,華映、奇美電、群創等面板廠在大陸都設有組裝廠,預估都有機會受惠大陸擴大採購商機。他說,韓元大幅貶值,韓國面板廠藉由殺價搶訂單,對台灣面板廠殺傷力相當大,若能藉此機會,讓兩岸相關廠商更加緊密的策略聯盟,將替需求不振的面板廠帶來活水。
陳奕光分析,台灣每年液晶顯示器出貨量超過7,000萬台,若以目前32吋面板價格約150美元,20億美元全部用於採購LCD顯示器,大約可採購150萬台

台商擔心牛肉吃不到>中時08.12.22白德華
 
     金融風暴後兩岸首次召開的第四屆國共論壇,閉幕式上中共國台辦王毅宣布了十大主要針對台商的利多政策,總算端出共抗金融風暴的牛肉大餐,力度不可謂不大。但不少台商仍擔心,究竟牛肉吃不吃得到?
     十大措施中,首推中銀、工商及國家開發銀行總額高達一千三百億人民幣的融資政策。融資台商這並非第一次,○五年九月,國開行已首次釋出三百億解決台商融資不足,但三年來至今只貸出一百多億。○六年,農業銀行及華夏銀行也分別釋出三百億、兩百億供台商融資,但成效相當有限。
     兩年前曾在人民大會堂參與華夏銀行對十二家台企授信簽署儀式的西安陸通公司總經理何善溪表示,台商融資困難主要卡在授信難。華夏兩百億好貸,主要是因不需擔保品,但其他銀行融資條件甚至比一般更苛刻。
     十多年來為台商奔走的全國台企聯總會長張漢文說,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都是卡在要求不動產抵押。即使陸銀不要求,但兩岸銀行業不通,認證都有問題。為此,國共論壇上張漢文已向國台辦建議,看能否拿訂單、生產線等資產代替不動產抵押。
     年初一場勞動法風暴,已讓珠三角不少台商連夜關門,如今金融風暴來臨,對廣大台商來說,「最好政府能下令所有銀行不要收銀根」。不少地方政府推擔保金、科技發展基金救急,但多數還是「看得到,吃不到」,地方政府並非無心協助台商,但先解決大企業困境,最後輪到中小企業時已撐不住。大陸推四兆人民幣擴大內需,多數是台商過去不能參與的大型公共建設,台資一旦能參與且享受如大陸中小企業在財稅、信貸上的「國民待遇」,等於解套了過去台商無法參與的限制行業。

半數台商落難 「昆山模式」救急>中時08.12.30 白德華

     「我宣布,昆山市今天正式成立擔保公司,為中小台商解決融資問題!」當昆山市委書記張國華廿九日在昆山台協成立十周年慶宣布這項消息後,台下上千台商爆出如雷掌聲。
     金融危機年中蔓延開來後,珠三角台商已驚覺形勢不對。一次深圳採訪過程中,一位台商透露,「郭台銘和深圳市府開會時表示,『製造的富士康將轉型為科技的富士康,為此,龍華廠十數萬員工將僅保留八萬』,話一出口,把深圳市府嚇壞了。」
     裁員一事向來敏感,尤其納稅大戶的大企業。儘管富士康十月還否認裁員,但隨著金融風暴加劇,訂單直線銳減,富士康最終不得不承認,並公布一份詳細的裁員計畫:「先海外後大陸,先管理層後一線員工,分流一○%管理層及五%員工」。按其大陸事業群六十萬員工計算,被裁人數至少三萬。
     嚴格說,富士康裁員確和其他企業不同。例如在員工本人同意下調派其他訂單充足的廠區,再如實行分批分時彈性休假,並建立「返聘制度」,一旦市場復甦優先聘回,比不少企業想得周全。
     經營困難導致裁員,當然不止發生在富士康。昆山仁寶電腦工廠事務處處長郭學仁說,「本來工廠產能已達年產三千多萬台電腦,現在只有兩千七百萬台產量,四個生產廠不得不關閉一廠。」
     「金融危機對大陸台商的衝擊,完全出乎意料,」張漢文說,全國台企聯曾對大陸一千五百家台資企業調研,「結果發現一半企業經營還算正常,但有一半企業無法正常經營。」全大陸半數台商無法正常經營,形勢的確嚴峻。
     昆山台協慶祝成立十周年會場上,昆山市委書記張國華宣布由地方政府成立擔保公司,張漢文說,「對台商是個大好消息,」也讓昆山台商相當振奮。
     一向有「小台北」美譽的昆山,台資餐飲零售遍布全城,不少當地官員早已「台灣化」。張漢文說,王毅宣布一千三百億人民幣融資,但最重要是如何讓台商融到資,「昆山第一個宣布成立資金兩億的擔保公司,意味台資可不用擔保品貸到當地銀行廿億人民幣。這對台商來說當然喜出望外,正是及時雨!」
     張漢文決定呼籲大陸各地方政府,比照昆山模式辦理。廿九日下午全國台企聯在昆山開會時,張漢文也建議與會幹部,收購現成的擔保公司供台商融資。
     王毅在國共論壇宣布十項對台措施後,隔日東莞即成立兩岸攜手組成的「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團」,並提出六十億台幣的科技獎勵基金;昆山計畫「四金」(社保、醫保、勞保、退休)打對折,並減免其他費用,換取台企不裁員,保留員工的工作權;安徽甚至「緊急出台」措施,企業未向勞動部門報備前「不得擅自裁員」;揚州則向「零就業家庭」提供特殊援助。
     台灣電電公會大陸區總監張致遠說,雖然訂單減少,但大多數台商還在以慣有的鬥志求發展。全國台企聯會長張漢文說,國台辦宣布協助台商政策後,地方政府動起來才能真正解決台商問題。

國共論壇利多》面板業:作法正面 後效待觀察【中央社08.12.21
 
國共經貿論壇宣布中國大陸將擴大採購台灣生產的面板。台灣面板業者表示,作法具正面意義,但後續發展仍待觀察。也有業者表示,從需求面來看,受惠者應是有7代廠的大廠。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今天在國共經貿論壇宣布10項惠台利多,包括將由工商銀行等增加人民幣1300億元對台商融資、擴大採購20億美元台灣生產的面板。
奇美電財務長陳世賢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中國大陸對面板有較佳的市場需求,在不景氣時相對其他市場好一點,國共論壇決定擴大採購台灣生產的面板,當然是一件好事,樂觀其成。
至於奇美電已積極銷售電視面板到中國大陸,是否與中國大陸官方此次宣布採購台灣面板有關?陳世賢說,還要再進一步了解,目前對於中國大陸採購台灣面板政策,細節仍待了解。
彩晶副總經理呂清平對此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中國大陸的上廣、京東方面板廠,或多或少都有減產,若要採購台灣面板,應是其本身沒有生產的大尺吋規格,尤其以7代廠生產大尺吋面板,用來裁切電視面板較省錢。
因此,呂清平認為,若中國大陸大量採購電視面板,友達、奇美電受惠較大。

採購台灣面板 大陸保證落實【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8.12.30
 
大陸國台辦日前宣示向台灣採購20億美元面板,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白為民表示,官方已掌握陸資彩電品牌簽署採購意向書,才敢大聲宣布這項政策,近期將舉辦採購意向書簽署記者會。
白為民昨(29)日出席廣東肇慶市舉辦的粵台光電交流論壇。面對記者詢問大陸如何落實採購台灣面板,國台辦經濟局副局長王征反問:「你們好像都不相信這條政策。」坐在一旁的白為民強調:「我們一定會買。」
出席論壇的台資面板相關廠商分析,大陸彩電品牌對台資面板廠的採購量原本就是一年20億美元,大陸官方並未提供政策優惠,更未編列採購預算,僅從政策宣導,敦促大陸彩電品牌挺台灣面板,宣傳口號恐怕多於實質,業界對此政策的期望不高。
白為民說,在宣布這項政策前,官方就已取得陸資彩電品牌採購台資面板的意向書,經過統計,才敢大膽宣布要採購20億美元台灣面板的政策許諾。

大陸買台灣面板 將再加碼【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8.12.29 

大陸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將向台灣企業採購20億美元液晶面板,只是開始而已。未來大陸電視業者不僅將持續採購,而且規模將超過這個金額。
大陸經濟觀察報報導,大陸主要電視品牌深圳康佳多媒體事業部平板事業總經理林洪藩表示,這只是各家彩電業者從12月底到1月春節旺季期間的採購量,以後還會繼續採購。康佳的長期策略合作面板廠商,正是台南的奇美光電。
林洪藩說:「在保持合理市場預估的基礎上,當然儘量選擇臺灣面板。」
另一家大陸主要電視品牌創維集團的彩電事業部本部副總裁、中國區域營銷總部總經理劉棠枝也表示,大家都在大中華圈,有機會當然願意跟台灣面板廠商合作,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台灣面板業者擴大市占率。
報導指出,由於歐美需求大幅下滑,台灣液晶電視面板製造商莫不祭出降價手段以維持產量,但從今年第四季這個產業幾乎全面虧損,而且庫存較多。
大陸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指出,不僅台灣面板業者如此,全球主要面板廠商都面臨產能過剩問題。該協會正在研擬大陸電視面板業結構創新的方案,相關部門也正研究產業振興計畫。
劉棠枝說,2007年全大陸液晶電視銷售量約為850萬台,其中600萬台是大陸品牌;2008年市場規模達到1,300萬台,超出各方預估的1,200萬台,估計2009年還將有兩位數的成長。
報導說,目前大陸液晶電視廠商與台灣面板廠的進一步合作,仍然有很多障礙,短期內要突破非常困難,例如我方開放台商到大陸投資,但仍限制面板廠登陸。
此外,中共官方厲行外匯管制,對國有企業對外投資還有很多要求條件。即使陸資想來台,北京也尚未無條件放行。這一切有賴於兩岸政治和經濟法規進一步放寬。
報導指出,三星、LG與Sony等日韓面板大廠都有自家的電視品牌,但台灣的奇美、友達、彩晶及華映等只是單純的面板生產商,沒有本身的電視品牌。儘管台資面板業者在旺季期間能取得主導市場的力量,但在經濟不景氣、需求清淡且產能過剩的時候,卻要看終端電視廠商的臉色。
為解決這個問題,奇美曾推出自有品牌電視「CHIMEI」。儘管在2007上半年,CHIMEI液晶顯示器與液晶電視已拿下台灣市場占有率第一名,但台灣市場的規模無法消化奇美全部面板產能,倚重外部市場就成了必然選擇。
 
陸企:兩岸應攜手 抗日韓面板【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8.12.29
 
粵台光電產業合作交流會今(29)日起一連兩天在廣東肇慶登場,廣東平面顯示器產業促進會副會長、台資晶格世紀半導體公司總經理古德文說,台灣面板產業和大陸家電品牌應透過大陸政府對產業的補貼和扶持,運用大陸商機龐大的農村市場,「抱團」合作對抗金融海嘯,也對抗日韓面板產業。
粵台光電產業合作交流會是由廣東省信息產業廳、肇慶市政府和廣東台辦主辦,廣東平面顯示產業促進會、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等承辦,出席的官員有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赴巡視員白為民、廣東省信息廳長溫國輝等,出席的企業包括奇美光電、龍騰光電、瀚宇彩晶等台資廠,以及康佳、彩虹集團等大陸家電企業。
不過,華映、群創、友達等台資光電面板產業都未在邀請出席名單。
古德文說,出席的台資企業是透過台灣拓墣研究所邀請,拓墣可能有自己邀請的考量,並非台資面板產業臨時喊卡不來,這個論壇今年多次更改時間,主要是邀請中央高層官員時間很難敲定,才會一變再變。
中共日前透過國共論壇宣示,將採購20億美元的台灣面板。古德文說,大陸相關部門尚未公布具體採購方案和措施,希望透過今明兩天的論壇,由兩岸產業共同提出採購方案如何實施的建言。
古德文說,兩岸光電產業應透過「抱團」合作,共同抵禦韓國和日本面板產業,目前大陸正鼓勵家電下鄉,可行的方式是大陸補貼台資面板廠,面板廠可提供給大陸TCL、康佳、創維、彩虹等大陸家電品牌又便宜、又好的家電零組件、面板等,共同搶攻大陸農村市場,透過大陸內需市場,度過這場百年一見的全球金融海嘯。
此次論壇的另一焦點是LED產業,台灣區照明燈具輸出公會等業者踴躍參加論壇。古德文說,廣東省繼發展光電產業後,第二波鎖定的產業是LED產業,近期將陸續頒布優惠政策。

光電產業合作 兩岸具優勢互補【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08.12.30

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提出,促進兩岸平面顯示產業發展。昨日在廣東肇慶所舉辦的「08年粵台光電產業合作交流會」上,兩岸產官界也將兩岸光電產業合作,積極拓展大陸市場,視為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時的重要機會。
中國國家工業和信息部副巡視員白為民指出,對於全球光電產業和基礎發展領先的台灣,其在面板產業、設計和製造上,具有明顯優勢,這也是中國產業鍊亟需合作關鍵項目,兩岸在光電產業上,具有優勢互補、合作前景頗大。
她也指出,為讓中國整集企業和台灣面板場商洽談合作,達成20億美元的採購合作項目,工業和信息部還成立兩岸平面產業工作組,希望能促進兩岸的光電產業不斷壯大、作強。白為民也表示,正因遭遇全球金融危機,提供兩岸產業合作前所未有的機遇,希望能透過深刻的基礎交流,上下游產業聯手,讓兩岸的光電產業,在全球產業鍊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此外,台灣電機電子同業公會副總幹事羅懷家也認為,去年大陸的IT硬體產值達到1100多億美金,其中台商在大陸生產的就佔9百多億元。在此同時,今年台灣在中國投資共有73億美金,其中電機電子就佔了33 %,顯示兩岸充滿合作的機會。
對於廣東的光電產業發展,羅懷家認為,珠三角已是全球電機電子產品的生產重鎮,從珠三角西岸到東岸,遍布著兩岸產業通力合作的成果,更是新的光電產業生產基地,「珠三角已不是廣東的珠三角,而是全球的珠三角」。
為此,他提出四點建議,兩岸應該推動TFT-LCD的檢測標準;兩岸在次世代顯示器的研發上,分享智慧財產權;進一步推動兩岸光電產業的整合交流;兩岸廠商應該進行策略聯盟,台灣在許多關鍵技術上,具有優勢,大陸在電視機、通路、品牌方面具有強項,兩者應該強強合作。
 
奇美電 南海計畫發酵【經濟日報特派記者陳慧敏08.12.30
 
奇美電今年有五成電視面板外銷中國大陸,奇美電子電視面板事業總處長陳立宜說,電視面板外銷歐美出貨量衰退四成,明年將透過大陸彩電品牌的家電下鄉計畫,回補一成到一成五的出貨量。大陸家電下鄉計畫主打的26吋液晶電視面板,已決定百分之百採用奇美電的面板。
陳立宜在粵台光電論壇報告奇美電的南海計畫,他說,奇美電是民國95年在廣東佛山南海區成立南海奇美電子液晶電視面板後段模組廠,是面板廠當中唯一願意把最新產品和技術快速傳授給大陸彩電品牌,協助大陸彩電廠商,包括康佳、海信、創維、TCL等提升模組設計能力,開發新產品。
大陸彩電品牌在液晶電視遙遙落後韓國三星和日本索尼兩大品牌,但取得奇美面板技術支援後,大陸彩電品牌急起直追,26吋液晶電視售價跌破人民幣2,000 元,逐步打開銷路,可以跟外資品牌抗衡。
陳立宜說,家電下鄉是12月1日才啟動,目前仍等待衝刺春節旺季檔期,無法確認商機有多大。按照統計,農村過去年消費傳統映像管(CRT)電視3,600萬台,希望液晶電視取代CRT電視,搶下更多市占率。
過去,奇美的主力客戶是外資企業,大陸客戶僅占出貨量三成以下,預估明年大陸的比重將提高到四成,奇美電南海廠比重更拉高,出貨量有高達四成五給大陸客戶。
陳立宜說,大陸市場的成長量雖然不能完全彌補歐美市場的衰退,在全球不景氣中,大陸成長的活力和動能,卻可以為奇美帶來信心,在經濟危機中,「信心是最珍貴的黃金」。
陳立宜說,奇美在未來一、兩年的計畫是加強與大陸彩電的整合和技術升級,推廣節能產品,並協助台灣交大和華南理工大學、廣東中山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培育大陸光電人才,也希望在合乎台灣法規之下,積極考慮在中國投資更高技術的項目。
奇美電南海後段模組廠(LCM)目前產能是每月100多萬片,二期工程會延緩,不會暫停,預估明年產能可達200多萬片。
相對於台灣已啟動人力精簡計畫,大陸奇美電擁有員工1.7萬名,以南海廠來說,目前產能利用率是六成。陳立宜說,大陸廠尚未裁員,不過,內部已在研擬相關方案,會就產業發展情況和景氣,採取人力調整計畫。
閱報祕書》南海計畫
奇美電結合廣東佛山南海區上下游共30家廠商成立完整的液晶電視供應鏈,並為南海廠商打造南海機種的面板,以價格優勢與現地組裝廠方式,共同搶攻大陸液晶電視市場龐大商機。
南海機種在設計時,就以整機的觀念節省組織的成本,當地組裝廠不必自行設計,只要購入南海機種的相關組件,即可組裝成完整的液晶電視,類似公模設計的概念,並直接以自己的品牌在當地銷售,由於成本低、進入門檻低,使當地組裝廠在大陸內需市場,具有與國際大廠競爭的條件。 (記者邱馨儀)
 
奇美電 聯中制韓【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08.12.30
 
奇美電以南海機種扶植自家與大陸品牌電視廠商,企圖聯中制韓,度過這一波景氣低潮,培養長期競爭力。
這一波景氣低潮,三星與LG優先採購自家面板,台灣雖有宏碁與華碩,但台灣廠商使用資訊科技(IT)面板規模有限,少了國際電視品牌的力量,是台灣面板業一大隱憂。
今年台系面板廠受景氣影響最深,就是因台灣沒有電視品牌與通路。,日本與韓國LCD廠,有整個集團勢力的支持,和長期開發的品牌通路作後盾,在不景氣時,優先採購自家的面板,大砍台系LCD廠訂單,台系面板廠苦等不到訂單,產能利用率下修的幅度遠超過日韓。
大陸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容許新品牌發展,奇美集團認為機不可失,南海機種就是落實奇美的品牌夢,並聯中抗韓的具體作為。
大陸華南地區是全球21吋CRT電視的主要產地,全球一年7,000 萬台,十多年來華南即佔了一半。CRT逐漸被平面電視取代,傳統廠商轉入液晶電視不易,奇美電以華南機種,協助大陸CRT品牌切入液晶電視、海信、TCL、創維、廈華等,都成功運用華南機種取得穩定的銷售量。若是能把大陸市場拿下,就可降低日韓品牌電視廠的砍單衝擊。
 
大陸搶救家電廠 補貼衝買氣【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8.12.30

為挽救中國大陸家電品牌的頹勢,中共決定「靠老外,不如靠老鄉」,本月起在14個省市推出「家電下鄉」四年計畫,明年2月擴大到全國,透過中央和地方政府補貼民眾購買家電,預計要刺激人民幣9,200億元的家電消費。
大陸推廣家電下鄉經過一年,在四川、青島、河南和山東等小區域試點,大陸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宣布,本月起將擴大到內蒙古、遼寧、大連、黑龍江、安徽、湖北、湖南等總共14個省市,實施家電下鄉補貼,明年2月起更擴大到全國實施。
大陸推動家電下鄉計畫,主要是農民購買彩電、冰箱、手機、洗衣機等四類產品時,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編列預算,補貼產品售價的13%。政策規定產品售價上限是彩電產品不超過人民幣2,000元,冰箱低於2,500元,洗衣機不高於2,000元,手機在1,000元以內。
大陸財政部經建司長王保安說,家電下鄉計畫完成後,預估總銷售量為4.8億台,拉動人民幣9,200億元的家電消費額。根據統計,過去小區域試點,即銷售出350萬台家電,家電消費比去年同期成長四成,效果顯著,也改善農村的家電銷售服務和通路。
奇美電視面板事業總處長陳立宜說,外資品牌也積極參加家電下鄉計畫,大陸彩電更積極搶攻農村市場,奇美希望透過大陸彩電客戶打開農村市場,增加奇美面板銷售量。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說,台灣長期仰賴出口到歐美市場,金融海嘯衝擊美國和歐洲,台灣經濟成長模式面臨挑戰,台灣面板產業最好的策略是透過與大陸彩電品牌合作,以大陸內需市場壯大生產規模,充分運用台資企業的全球生產布局和銷售網絡,共同擺脫國際代工地位,發展品牌,抗衡國際品牌。 

家電下鄉新增電腦 台商利多【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09.01.01
 
為進一步刺激內需消費,大陸官方昨(31)日再次提出20項具體措施,包括將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及空調納入「家電下鄉」補貼範圍。
今年起,大陸農村地區購買這四項產品,官方將按售價提供13%財政補貼,預估可帶動四項商品今年的銷售表現。
大陸海關總署2008年12月底公布統計數據,11月出口總值較去年同期出現2.2%的負增長,為大陸近七年來出口首度出現衰退。今年大陸出口勢必持續受到歐美市場疲弱影響,大陸已將搶救經濟重心放在擴大內需消費。
大陸官方31日發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提出七大領域共計20條具體措施,希望能有效帶動新的一年大陸內需消費。
這七大領域分別為健全農村流通網路,拉動農村消費;增強社區服務功能、擴大城市消費;提高市場調控能力,維護市場穩定;促進流通企業發展,降低消費成本;發展新型消費模式,促進消費升級;切實改善市場環境,促進安全消費;擴大財政資金投入,支持流通業發展。
推動農村消費最重要的是將「家電下鄉」財政補貼範圍,由原有的彩色電視機、冰箱、洗衣機和手機,再新增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
大陸2008去年12月1日已將「家電下鄉」政策,從原本試點的山東、河南、四川三省擴大至12 個省市,2009年2月1日起將進一步擴大至全大陸。
農村民眾購買這四大商品,官方都將按售價提供13%的財政補貼。
「家電下鄉」政策暫訂實施四年,大陸官方推估,四年期間可帶動約人民幣9,200億元的新增家電消費。如今與台灣產業關聯度較高的電腦也納入「家電下鄉」範圍,預估拉動家電等耐久財消費的規模將更可觀,台灣資訊相關產業也可望受惠。
鼓勵城市消費是提出加大對汽車報廢的補貼標準與範圍,藉此加快淘汰「黃標車」,促使大陸民眾進舊車換新車。
所謂「黃標車」是指連第一期排放標準都無法達到的老舊車輛,基本上1996年以前出廠的大陸國產車,或1998年以前出廠的進口車多為「黃標車」。
大陸也計畫透過股權交換、資產收購等方式,支持大陸流通企業跨地區進行兼併重組,讓大陸形成幾家較具競爭力的流通企業和企業集團。
鼓勵流通企業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降低經營成本及售價,促進一般民眾消費。
大陸官方還將在元旦假期和農曆春節,在全大陸各大中城市組織零售和服務企業推出「佳節購物季」活動。並在今年利用各種節假日,開展各類促銷活動,以擴大市場銷售。

成功爭食中國家電下鄉商機 奇美喜獲大陸訂單【工商時報09-01-06李淑惠

     為剌激內需市場,中國政府推出9,200億人民幣家電下鄉計劃,奇美電率先受惠。據了解,奇美電已經接獲大陸家電業者四年期液晶電視面板訂單,訂單規模在千萬片水準,預料此新訂單將對低迷多時的奇美電業績,將成及時雨。對於新訂單的傳言,奇美電低調不願多談,奇美表示,自去年11月起,來自於大陸訂單的確明顯提升。
     中國將自2月起實施家電下鄉政策,預料2月起,奇美電來自大陸的訂單量將與日俱增,或可彌補歐美景氣衰退所減少的面板採購量。
     奇美電表示,家電下鄉採購的機種仍以大陸本土品牌為主,但該公司深耕中國已久,並鎖定22吋、26吋、32吋的小尺寸面板生產,可望爭取中國下鄉商機。
     奇美電去年11月起大陸營收成長比第3季旺季時還要顯著,其中中國市場訂單的確是發揮支撐作用。
     去年全球液晶電視市場胃納量約1億台,而大陸彩電市場約3,000萬台,預估今年產值持續提高中;據了解,奇美電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高峰約在1個月180萬片,主要客戶包括三星、船井、康佳、創維為主,大陸的營收比重約在20%左右,可望成為面板族群中最佳的中國受惠股。
     法人指出,面板大廠包括奇美電、友達及鴻海集團的群創光電應該是本波段「家電下鄉」的主要受惠者,這些效益將在第一季下旬逐步發酵,預估多家面板廠將陸續接獲大訂單。
     今年2月1日起,中國開始推出為期4年的家電下鄉計畫,針對農民消費者,推出13%的財政補助,但是採購限額為2,000人民幣,補助種類為彩電、手機、冰箱、洗衣機,一戶一類限購1台;而彩電的採購限額為2,000元人民幣,相當於新台幣8,000元左右,因此廠商預估,由於單價低,採購的尺寸會以19吋、22吋、26吋等小尺寸電視為主,奇美電受惠的尺寸將會以22吋、26吋為主。
     受到中國家電下鄉政策,奇美電昨日獲三大法人大幅加碼1.8萬餘張,合計近5個交易日,三大法人共加碼4.3萬張,該股亦由底部7.61元揚升,至昨日為止,波段反彈51%
 
中國對台放利多》能賺的 還是中國內需題材【聯合晚報記者戎鵬丞08.12.28 
 
最近中國大陸頻放對台利多,儘管各界看法不一,但投資人最在意的還是哪些族群可以受惠,希望在農曆年前為自己添些紅包錢,忘記過去這令人傷心的一年。法人普遍認為,目前來看,還是搭上中國內需題材的族群比較有表現機會。
為了保住8%的經濟成長率,中國大陸可以說是用盡一切手段,從貨幣和財政政策同步下手。貨幣政策主要就是持續降息,包括存放款利率和存款準備率調降幅度都將近兩個百分點;匯率也傾向貶值,希望刺激出口。
財政政策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4兆人民幣的刺激內需方案;另外還有調高勞動密集產品出口退稅率,並取消部分商品出口稅,並核准核電、天然氣、水利等多項重要建設計畫;加大金融支援力度;投入5兆元再建4萬公里鐵路;宣布擴大國內消費七措施及對外貿易穩定成長七措施等。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指出,面對罕見的景氣衰退,各國政府都是師法凱因斯的策略,中國也不例外,凱因斯概念將是明年的投資主題,也就是只要有機會受惠於振興經濟方案利多的族群,將比較會受到市場青睞。
群益投信則指出,雖然大陸11月零售銷售成長較去年衰退,但仍有高達20.8%的成長率,且高於原先市場預期,代表中國的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政策達到初步效果。與歐美市場因經濟衰退,消費持續下滑,只能靠耶誕假期的大幅折扣戰刺激買氣相較,中國的零售消費仍維持2成的高度成長,目前全球市場看來仍以中國擴大內需的政策受惠族群,如民生產業、基礎建設等,中長期投資潛力最為看好。
至於中國當地的出口產業,多數法人認為,人民幣走貶和提高出口退稅率當然有幫助,但真正的問題還是在全球景氣何時能夠復甦,實際受惠程度還是不如內需產業
 
中國對台放利多》能用的 要看政府如何因應【聯合晚報記者戎鵬丞08.12.28 
 
在全球景氣衰退的衝擊下,馬政府面臨相當大的壓力,但兩岸關係在二次江陳會後似乎有快速升溫的情況,中國大陸持續釋放多項利多,希望對台灣經濟提供實質上的幫助,間接也是希望拉攏台灣人心,雖然多數民眾對於商機都不排斥,但也有人感到憂心,好像看不到馬政府的因應策略為何。
在二次江陳會之後,在台灣的景氣展望快速惡化下,中國對於台灣在經濟上的幫助似乎明顯加快腳步,首先是兩岸大三通之後,中國遠洋運輸集團表達投資高雄港的意願,其他中國企業也透露出對於參與愛台十二項建設、設立代表處等濃厚興趣。
國共論壇上更是利多不斷,大陸單方面宣布將制訂台商投資保護專法、提供1300億元人民幣融資、採購20億美元台灣面板等利多,國共論壇也達成十項協議。
國共論壇後則有中油及中海油合作探油,甚至傳出中國大陸將修改規定,讓台灣銀行業者可提前操作人民幣業務,以及鼓勵國有企業來台投資等。
對於中國提出的各項優惠,在大陸設廠的台灣業者認為,這次的金融風暴連中國都難逃衝擊,華南很多工廠,好一點的提早放員工休假,壞一點的直接倒閉,加上最近治安狀況不太好,業者也面臨不小壓力,因此如果北京真的願意提供協助,業者當然歡迎。
尤其過去台灣中小業者在大陸要取得當地融資原本就相當困難,外商銀行在金融風暴後更是保守,業者最關切的還是擴大融資是否能夠真正落實,畢竟過去經驗,很多也只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不過,也有廠商表示,最近確實感受到大陸當地銀行業者在融資上比較有商量的空間。
有學者認為,中國近期對台灣的策略,和對於香港在SARS之後的協助方式相當類似,雖然有利於穩定台灣經濟,但實際上也是希望能夠達到促統的效果,畢竟兩岸的連結程度將會越來越深。
這樣的情緒也反映在陸委會的民調上,有六成七民眾贊同兩岸直航有助提升台灣競爭力,但也有三成七民眾認為兩岸進展「太快」,有四成九的民眾認為,大陸政府對我政府的態度「不友善」,超越認為友善的四成八。
學者強調,台灣畢竟不是香港,未來在國際組織等外交事務上,兩岸還是有面臨衝突的可能性,但面對近期的發展,除了掌握可能的商機外,似乎讓人感受不到究竟政府的因應態度和策略為何,這可能是政府必須努力的方向。
 
聯想怨 不能參加政府採購【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安妮08.12.22
 
聯想集團副總裁杜建華21日表示,聯想來台設點三年多,最大感受是台灣自由化與國際化程度都很高,不過,政府對陸資企業、中國製造定義不明,使得聯想無法參與政府採購案,真的頭疼。
杜建華認為,如果台灣政府部門能加強對外說明開放陸資來台政策,並協調相關單位分清楚「外資」和「陸資」,減少一些自相矛盾的限制,一定能鼓勵更多大陸知名企業來台投資或推廣業務。
杜建華日前以「過來人」身分,在國共經貿論壇的一場研討會上,分享過去三年在台灣的投資經驗。2005年5月,聯想宣布在全球併購IBM個人電腦部門,原IBM在台公司也跟著「翻牌」成為聯想台灣分公司。
杜建華表示,投資台灣三年多,最大感受是台灣的市場自由化和國際化程度較高,台灣在專利研發、代工、地理位置、語言和人才,也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今年以來,台灣政府陸續鬆綁多項兩岸經貿政策,也令聯想印象深刻。
去年聯想在台灣一共賣出了5萬多台筆記型電腦,市場占有率約5%到6%,在台灣市場排名第四,僅次華碩、宏碁和惠普。今年前三季,銷售表現仍比去年略微增長,市占率仍排名第四。
不過,對於這樣的表現,聯想認為還可以更好。杜建華表示,聯想在台灣發展業務,得到當地不少政府部門、媒體和代工廠支持,但現時法令中,台灣政府對於陸資定義不清,使得主管機關在處理若干爭議時,無從遵循。
他舉當年聯想申設台灣分公司為例,聯想足足花了半年多,才獲得陸委會、經濟部投審會專案放行。
一些政府採購法令沒有清楚定義「中國製造」,一些限制過於嚴苛且不符合市場現況,硬是讓聯想無法參與政府採購案。
 
大陸最大建商「關注」台灣房地產>中時08.12.22白德華

     陸資入台投資聲聲近!大陸最大建築集團「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副總裁李百安說,台灣推出「愛台十二建設」後,「做為大陸企業我們也樂於參與」。他說,這段時間「中建」探索了台灣房地產市場,「對島內辦公物業、商業樓宇、普通住宅及旅遊地產開發領域,都比較關注。」
     「在入台投資模式方面,我們可採多種途徑展開」,李百安舉例,「可由總部直接在台投資設立企業,也可透過所屬香港子公司投資,還可採用與台方企業聯合投資形式等。如條件許可,具體投資經營過程中,所需人力、材料、機械設備等地可本土化。」
     地產可能是開放陸資最好做的一塊,陸資對台灣房地產興趣頗豐,今年中,大陸萬通集團主席馮侖赴台參加「兩岸地產高峰會」時即說,希望承租一○一大樓八十層以上四千坪辦公室,做為其在台總部。 大三通後,陸資企業來台設點,打頭陣的首先是航空公司,CCIM台灣聯誼會會長曾東茂指出,東方航空與台灣的國泰人壽有合作關係,因此來台設據點,即先行租用國泰人壽位於民生東路上的辦公大樓,面積約在一千坪上下。
     但廈大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說,限制太多,「開放購買房產,一年只讓人住一兩個月,買來幹嘛?」

中資嗆聲 邱柏青記住了【經濟日報記者 林安妮08.12.22
 
國共經貿論壇昨天邀請全聚德、聯想、寶鋼、中建等大陸實力業者,暢談各種「進行中」及「想像中」的投資台灣計畫。不少中資業者「嗆聲」台灣投資環境不優,台下的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邱柏青低頭猛記,準備帶回台灣研究。
大陸政協主席賈慶林前天釋放利多,鼓勵大陸實力企業及資本投資台灣經濟建設。昨天國共經貿論壇安排業者各抒己見,其中,與台灣中鋼關係相當深厚的寶鋼直言大陸鋼鐵業即將洗牌,台資業者不妨一起發展大陸市場。
聯想投資台灣三年多,對於台灣政府無法合理定義陸資,使聯想被拒於政府採購之外,頗為介意,原本聯想還要再提書面資料上說的「許多本地區民眾對『中國製造』產品仍有排拒情結,」但不知何故,他直接跳過「不打開說了」。
來過台灣幾次的全聚德董事長姜俊賢,秀出國民黨正副主席連戰、江丙坤寫給他的「日理萬鴨」和「鴨冠全球」等題詞,不過,提到台灣限制北京填鴨進口,加上商標權保護似乎不利,也乾脆說,如果北京鴨問題沒解決,那就不來了。
台上的中資業者發言麻辣,以「特邀專家」身分出席的邱柏青,低頭猛抄筆記,把中資業者的建議,全數寫下來。他說,投資處做為招商窗口,投審會是審議窗口,這幾天所見所聞,他都會寫成報告。

 陸資來了 大陸發改委公布辦法【經濟日報林安妮08.12.22
 
大陸國家發改委和國台辦公布陸資來台辦法,只要是在大陸依法註冊經營的企業法人,具備實力又不危害國家安全、統一的陸資企業,都可經發改委、國台辦審批後來台投資。
據了解,目前有意來台投資且符合上述三要件的大陸知名企業不少,包括有意投資「愛台12建設」的中國建築工程,有意投資高雄港的中遠集團,以及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全聚德烤鴨等多家企業。
大陸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大陸鼓勵實力型企業、資本來台投資,初期將採取「積極穩妥」做法,鼓勵大陸企業遵循互利共贏和市場經濟原則,適應兩岸經濟發展的特點、需要,結合自身優勢和企業發展戰略,挑選合適的投資領域和項目。
他希望,台灣能儘快推出相應的陸資來台辦法,為大陸企業到台灣投資創造必要的保障和便利條件。
根據大陸發改委和國台辦在本月15日公布的「關於大陸企業赴台灣地區投資項目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只要是在大陸依法註冊、經營的企業法人,具備投資所申報項目的資金、行業背景、技術和管理實力,以及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危害國家安全、統一的企業,都可提出申請。
相關人士表示,這項通知是原則性規定,未來有意願到台灣投資的大陸企業,必須同時徵得國家發改委和國台辦的同意,國台辦可向國家發改委推薦項目,大陸53家中央管理企業(央企),也可直接向國家發改委提交申請。
央企之一的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副總裁李百安表示,中建對於台灣的愛台12項建設、旅遊地產和開發商辦大樓最感興趣,「可以設分公司、子公司,也可以和台灣業者合資」。
其他躍躍欲試的大陸企業還包括中遠集團、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實力業者,老字號的全聚德烤鴨,日前也來台考察。不過,全聚德發現,台灣目前限制北京填鴨進入台灣,讓全聚德董事長姜俊賢無奈表示,如果未能解禁,恐怕就不來了。
 
話題》陸資來了?【經濟日報林安妮08.12.22 
 
大陸國家發改委、國台辦公布陸資來台辦法,在第一時間,包括中國銀行、中建集團,乃至全聚德烤鴨,都表達高度興趣。只是台灣投資環境尚未注入「歡迎陸資」思維,想要迎接陸資進門,恐怕還得等一等。
大陸版的陸資來台辦法載明,只要是中國法人、有實力,不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都可赴台投資。三條件看似寬鬆,但也嚴密,原因是業者是否夠格,全憑大陸官方內心一把尺。兩岸關係好,陸資自然多,一旦不好,後果不難想像。
台灣的投資環境也對陸資不夠友善,看看聯想認為政府對於中國製造定義不清,造成無法參與政府採購,人員往來也頗受限制;再看看老是說台灣好的全聚德,臨要投資才發現,台灣不准進口北京填鴨,當場澆熄業者的投資欲望。
企業投資是市場行為,兩岸政府徒增人為限制或是環境不夠友善,只會讓企業無法從長計議投資。此刻,全球仍在國際金融風暴打擊中,不少大陸龍頭業者在海外投資敗興而歸後,願意再砸多少銀兩投資台灣,恐怕還是未知數。
毛語錄有句話:「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既然兩岸政府都有意願推動雙項投資,不合時宜的法規就得盡速移除,做為東道主的台灣,也得加速打造適合及歡迎陸資來台的投資環境。如此一來,陸資來台才有望真正兌現。
 
中國釋10項惠台利多 經部:相關措施正推動【中央社08.12.21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今天在國共經貿論壇宣布10項惠台利多。經濟部政務次長鄧振中對此表示,政府也正積極推動相關措施,經濟部基本上對此樂觀其成。
10項措施當中,包括推動兩岸雙向投資、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支持和幫助大陸台資企業轉型升級,都與經濟部業務相關。
鄧振中晚間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相關措施,政府本來就在推動,經濟部基本上對於對岸作法「蠻樂觀其成的」。
他說,兩岸政府目前尚無法正式接觸,接下來將視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如何安排;若彼此都有意願,相信相關措施將可進一步落實。
以個人身份受邀參加國共論壇的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邱柏青晚間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大陸方面宣布的10項措施當中,有關推動兩岸雙向投資的部分,因為目前僅有原則性的內容,他會將將相關訊息帶回台灣,由經濟部進一步研究。
他說,此行主要是瞭解參與論壇的大陸學者,以及當地台商的相關看法。他表示,自己在論壇中「只有聽、沒有論」。
部分台商向他反映,受金融海嘯衝擊,在資金借貸方面已出現問題。他指出,政府將進一步研究如何提供協助。
另外,王毅還宣布將成立由兩岸專業人士共同組成的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團隊,12月22日正式啟動。
對此,經濟部工業局長陳昭義對中央社記者表示,台灣過去就有像「台商張老師」服務;類似工作,工業局也持續對國內廠商提供。
他說,大陸方面願意協助大陸台商轉型升級,促進台資企業在大陸持續發展,「這也是好事」。他表示,台商在大陸的營運有了某種成果,才會回流台灣發展,「如果在大陸做不下去,恐怕也很難回來投資」。
10大措施中的加強兩岸產業合作部分;陳昭義說,經濟部長尹啟銘上任後,也積極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兩者觀念相通,只是優先推動的產業可能不同」。
他舉例,剛完成「搭橋」的兩岸中草藥產業,就有很大的合作機會。而兩岸航太產業,也各自發展得不錯;大陸在這方面又有市場,對台灣而言更具誘因。
他認為,除國防安全和高科技產業,目前仍有顧慮之外,兩岸其他產業基本上應該都有合作基礎。
 
陸委會:國共決議 無拘束性【聯合報記者何明國08.12.22
 
針對國共論壇達成多項共同建議,陸委會昨晚強調,這不是政府授權的協商管道,沒有拘束性,海基會仍然是處理兩岸公權力事宜的唯一管道。
陸委會說,政黨交流是兩岸民間交流一環,是非官方、非政策性、沒有拘束性的兩岸交流平台,對政府施政僅具輔助性功能。

國共論壇利多 海陸兩會冷處理>中時08.12.23顏瓊玉

     大陸在國共論壇釋出融資台商等十大利多,不過,官方卻對這盤「牛肉」持保留態度,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廿二日說,這是「政府決策過程中的參考而已」;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更呼籲企業,務實看待政策,不能抱太高的期望。
     國共論壇閉幕,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昨晚向馬英九總統報告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共同建議。據了解,對於大陸在國共論壇宣布十項惠台利多措施,包括採購廿億美元台灣面板,馬英九認為,採購是好事,但若涉及投資,政府會特別注意,不會讓高科技技術外流。

     藍委呼籲國共論壇功成身退

     多名國民黨立委昨天呼籲檢討國共論壇的定位存廢,立委徐中雄表示,他肯定國共論壇過去的貢獻,但國民黨已經執政,兩岸經貿交流有政府對政府的機制,也有監督功能,國共論壇應該功成身退了。盧秀燕也說,如果一軌(官方)可以全面性開展,包括部會首長都可以去,二、三軌的重要性就不會像現在這麼顯著了。

     江丙坤稱正式協商仍由兩會

     國共論壇剛在上海落幕,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卻公開表示,國共論壇的共識只是方向,正式協商需由兩會進行;陸委會也再度強調,國共平台只是非官方、非政策性、非拘束的溝通平台;海陸高層口徑一致,對國共平台踩剎車意味濃厚。
     一海陸高層表示,此次國共論壇首度有政務官參與,雖然打著「以黨輔政」的口號,以及兩軌相輔相承,但表現出來似乎還是「以黨領政」的翻版,黨中央仍對政務官呼來喚去,直到遭外界批評黨政分際不明,才一改姿態。
     海陸高層透露兩岸復談後,人人都搶著登陸與中共打交道,直到二次江陳會後,開始有政務官到中國大陸出席民間研討會,政府也擔心他們衝得太快,聯審會議通過後,出發前還需多次耳提面命,叮嚀出席會議並非政府授權,勿談及協商內容。
     高孔廉在立院備詢時指出,大陸方面是展現善意,兩岸經濟能夠互利,希望在因應金融海嘯時,能夠從谷底回升,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落實。

國共論壇 不應搶當一軍【經濟日報記者 林安妮08.12.21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昨日提出五項建議,包括大陸考慮洽簽兩岸綜合性經貿安排(CECA)及呼籲兩岸「儘速」簽訂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多項政策宣示,不僅符合台灣政府的施政方向,也滿足台灣業者的期待,不過,國共論壇產生的共識要如何移轉到兩岸兩會平台,馬政府還是得要想清楚。
在過去幾年的國共經貿論壇上,大陸常會大手筆公布十多項「惠台措施」,實質意味的利多包括開放台生參加大陸考試,或是開放部分農漁產品免稅進口;喊話型的利多則像是呼籲國共兩黨繼續推動兩岸金融和直航。
國民黨今年重新執政後,推動多年的國共溝通平台轉趨熱絡, 但卻也點出,一軌(海基、海協平台)與二軌(國共平台)在兩岸交流時會碰到孰為主的問題。
大陸是以黨領政,不會有政出多門的問題,但台灣是民主國家,必須考量多方民意,特別是那些不支持政府的少數民意。從賈慶林的談話中,不難看出大陸有意透過國共平台來主導未來一段時間的兩岸經貿情勢發展,但我方能否接受,還有賴政府各部門研商。
儘管今年國民黨代表團擴大了各政黨領袖參與,但終歸無法取代民意基礎更加全面的政府。政府不必照單全收國共論壇結論,但也不必全數推翻,反倒是一軌要趕緊動起來,透過行動和實效,證明存在的價值更勝二軌。
 
「斑比」症候群【聯合報黑白集08.12.22 
 
繼兩岸大三通後,在上海舉行的「國共論壇」,兩岸官員已面對面交流。與此同時,劉兆玄宣布將開放政務官赴大陸,而賈慶林則對馬總統所提的綜合經濟合作協定(CECA)作出善意回應。一時之間,兩岸氣氛顯得熱絡非凡。
正當全球景氣進入冰原期,兩岸經貿關係的重構,有助補強雙方在其他區域流失的機會;馬政府打破民進黨八年的兩岸閉關,當可樂觀其成。然而,我們也要提醒政府開放必須要有步驟,也必須有長期的整體評估;若過於一廂情願,忘記環境的險惡,染上「小鹿斑比症候群」,後果堪虞。
從最近的發展,人們確看到了一些天真的跡象。例如,劉兆玄聲稱將全面開放軍公教赴大陸,完全不需報備與核准,其實已超過行政院規劃之進度;其說法不僅給外界錯誤的認知,也反映他對問題缺乏思慮。再如,單驥以經建會副主委參加國共論壇引起爭議,「專案核准」雖是可以接受的說法,但政府未能說明其必要性,徒滋外界猜疑。
我方黨、政二軌並存,雖不如中共的黨政一元有效,但如運用得當,卻是可攻可守的安全機制。然而,外界目前卻看不出黨政兩軌的戰略分工,只看到黨方面不斷居先搶功,未顧及國家安全的全般思考,乃至政策和執行面的相關配合。這種「二軌壓一軌」現象,不正是兩岸交流「表面氣氛熱」卻「實質進展少」的主因?
進了動物園,看到小鹿斑比的可愛,就忘了獅子和老虎的凶猛,是很危險的事。在兩岸關係上,馬政府要有想像力,卻千萬不能天真。 

馬提CECA 對岸首度善意回應【聯合報記者胡明揚08.12.21
 
中共全國政協主席、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賈慶林,昨天在國共論壇開幕式上,首度正面回應馬英九總統提出兩岸簽定綜合經貿協議(CECA)的主張;賈慶林說,對台灣方面關於商簽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議的設想,大陸十分重視,願認真研究。
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強調,這是大陸方面第一次、也是最高層級的回應,代表的是一種善意,也是為實現兩岸經貿正常化排除障礙及限制。
賈慶林並代表北京中央說:「我鄭重宣布,如果世界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台灣方面提出緩解經濟困難的要求,大陸方面願意盡最大努力,提供協助。」
國共論壇昨天上午在上海香格里拉飯店揭幕,賈慶林代表北京中央致辭;針對兩岸經濟發展都面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複雜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他提出五點建議:
一、兩岸展開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賈慶林說,大陸公布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措施,這些措施將有力地推動大陸經濟發展,勢必對台灣經濟產生積極影響,為台灣企業和廣大台商提供新的商貿、投資機會。
二、促進協商,推動兩岸金融業合作取得實質進展。賈慶林指出,兩岸應積極推動金融業者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人才培訓和學術交流,通過適當途徑,加強信息溝通、監管合作與業務往來,增強防範金融風險能力。
三、採取措施,拓展兩岸產業合作的層次和領域。要著力提高兩岸工業、農業合作的層次,推動兩岸產業界建立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逐步形成兩岸合理的產業分工合作布局;加強兩岸高新技術、基礎科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創立共同的技術標準、知識產權和品牌,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等。
四、創造條件,加快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大陸注意到,台灣部分人士擔憂,擴大開放大陸資本和產品入台,會對台灣一些產業造成衝擊。對此,兩岸有關方面可以就兩岸市場開放和落實產業保護問題進行協商,妥善規範投資秩序和市場環境,照顧各方利益。
五、及早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從兩岸實行不同經濟制度和體制的實際出發,考慮兩岸資源、經濟規模、產業結構、市場容量等方面差異,遵循雙向互惠、共同繁榮原則,和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步驟,確立正確發展目標。

連吳較勁?吳伯雄:合作無間【中央社08.12.22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今天表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到大陸,所以昨天先回去,他是後到大陸,所以今天才走,事先都分工好,合作無間,如果有人見縫插針,大可不必。
媒體報導上海舉行國共論壇期間,連戰和吳伯雄兩人行程分開,相互較勁。連戰昨天沒有參加國共論壇閉幕就先行返回台灣。
吳伯雄上午在記者會主動澄清指出,這次論壇分工分的非常精細,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主持開幕式,連戰在開幕式做政策演講,副主席蔣孝嚴主持文化沙龍,副主席曾永權主持閉幕式,來到上海前分工就分得非常清楚。
他表示,事先已經講好,連戰14日來大陸,昨天先回去,他是19日才到大陸,今天才離開。
他說:「事先分工分得很好,國民黨的team(團隊)合作無間,如果還有人見縫插針,覺得實在大可不必」。
為期兩天在上海舉行的國共論壇昨天閉幕,吳伯雄今天將搭機返回台灣,上午在上海下榻飯店舉行記者會說明此行成果。

國共論壇進度 府全程掌握>中時08.12.24陳嘉宏

     兩岸經貿論壇(國共論壇)遭批是「以黨領政」,黨政高層人士昨天澄清,這次的國共論壇,馬英九總統全程掌握進度,甚至連五名官員陪同參與,都是府方主動建議,府院黨還為此在行前開了兩次會。
     至於國共論壇被批評為「以黨領政」,相關人士強調,這個論壇本來就是「兩岸經貿論壇」,國共論壇只是俗用詞,國民黨在野時,民進黨和扁政府無意推動兩岸融冰,使得這個論壇只能是國共的溝通平台,但是,國民黨既已執政,論壇當然應正名。據指出,馬英九日昨在論壇結束後,於府內召集的五巨頭會議還特別強調,希望兩岸經貿論壇未來能邀請民進黨和台聯人士一起參與,畢竟兩岸事務是全國人民的事。
     黨政高層分析,府方對於要投入多少心力於國共論壇,其實相當兩難,全都不管,很奇怪,但介入太深,又有背書的問題;但府方的態度很清楚,兩岸雙方多溝通始終是好的,因此府方主動建議,幾名主管兩岸事務的官員,可以「個人身分」陪同去看看。
     既然有兩岸兩會有準官方管道,為何還要另闢蹊徑?黨政高層指出,這個論壇與兩會協商並不存在矛盾問題,在馬總統的主導掌握下,更沒有「二軌壓一軌」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看,國共論壇甚至還可以當成兩岸溝通的「安全瓣」,何樂而不為。


真正複雜兩岸議題還未端上桌呢>中時08.12.22中時社論
 
     在順利達成九項共同建議後,為期兩天的國共論壇已於日昨順利閉幕。儘管性質上這僅只是一個黨對黨的對話平台,但由於目前雙方都已是執政黨,再加上這次又是首度有官員上桌直接對話,所觸及的又是兩岸下階段互動的重要議題,意義當然與以往不同。至少可以確知的是,雙方所達成的共識雖然僅被稱作為是「建議」,但這九項建議,很可能就是下階段兩岸實質互動的重要課題。
     為期兩天的討論中,有幾項議題的互動相當值得注意。例如往昔台灣所倡議的「綜合經濟合作協議」(簡稱CECA)議題,就在這次國共論壇中獲得了對岸相當善意的回應。按所謂CECA的構想,原本是馬總統在今年三月大選間所提出,主要是為因應未來幾年東亞區域經濟邁向整合的大趨勢下,為避免台灣被邊緣化,所採取的一種界於完全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與港澳所採取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之間的一種模式,它一方面規避國與國的爭議,另一方面也避免「主權被矮化」的聯想,而其主要基本構想還是著眼於取消兩岸間包括關稅、經貿、投資等相關障礙,逐步構築一個自由化的共同市場。
     可想而知,不論這個構想未來的進度會如何,其中所涉及的包括法令修改、制度調整、政策細節規畫等課題實在太多了,國共論壇所能做的亦不過只是就構想本身,啟動初步的對話而已,未來要走到完全的落實,其實還有不算短的路要走。至少兩岸在這個課題上已經獲致初步的共識,接下來包括兩岸的產官學界等,都該務實的就這其間所觸及實質問題,進行政策性的研擬了。
     這次國共論壇還有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徵候,即是首度出現有兩岸官員在論壇中直接對話的畫面。這其中大陸方面有十數位官員出席,台灣這邊也有五位內閣官員「請假」與會,雙方依舊是以特邀嘉賓與專家的身分與會,對話的主軸,也僅只是圍繞在總體產業互動與經濟合作的大原則上高來高去,並未觸及實質政策上的對談。但這已經意味兩岸官員直接互動的種種「顧忌」正在淡化中,未來雙方是否越來越不耐採取間接對話的形式,相當值得觀察。
     沒錯,就當下兩岸互動的步調論,究竟是走得太快還是太慢一直存有爭議。認為步伐太快的論者,總認為兩岸互動的進程太過忽略主權議題,也太過忽略朝野溝通;但認為步伐還太慢的論者,卻認為兩岸互動進程根本就是荒廢了八年,目前的互動進程僅只是在趕進度而已 ,這種急緩不一的爭辯,在可預見的將來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是處理未來兩岸議題所不能忽略的面向。
     不能否認的是,過去幾年隨著東亞經濟的快速整合,同一時間內的台灣卻長期陷在政治紛擾中,平白蹉跎了不少歲月,這種零和的對立迄今還未見完全紓緩,陳雲林訪台期間的衝突即是一例。這說明朝野在兩岸議題上確實需要更有建設性的溝通,但不論怎麼說,也絕不能再拉回到昔日那種瀰漫意識形態攻伐的年代了,畢竟那樣除了繼續複製內耗衝突,根本不會產生任何正面的意義。這一點朝野政黨都該深自體會,執政黨終究不能完全不理會在野黨的監督,在野的民進黨也終究不能永遠只停留在堅壁清野的抵制階段,不是嗎?
     隨著大三通的啟動,誰都清楚兩岸已經邁向一個再也無法逆轉的進程,國共論壇的順利閉幕,乃至明年三次江陳會談的舉行,都將會有更多的更複雜的議題等著要端上檯面,經貿、觀光、航運、教育…等課題次第解決了,更敏感的議題也陸續將登場了,明年參加WHA問題要怎麼處理,目前跡象還不明顯,選在國共論壇揭幕的前夕,馬總統投書泰國媒體呼籲北京撤除飛彈,用意當然非常明顯,兩岸間的複雜問題,還有許多尚未端上桌呢!

中方沒利多時 台灣怎麼辦?>中時08.12.22曾薏蘋

     馬政府上台後,兩岸政策釋出不少利多,被視為救民調的藥方,但似乎不見起色,這次國共論壇,雙方九項共識,以及對岸的十項利多,看似是場及時雨,卻是否讓國共過度「脣齒相依」?國共雙方絕非兩岸「獨家代理人」;同時,一旦對岸不再釋出利多,台灣經濟何去何從?
     國共論壇閉幕,大陸釋出因應國際金融十項措施,明確回應台灣產業要求。從融資到投資,對台商及台灣企業來說,當然是有不少好處,但好處之中,也未必全無隱憂。
     就像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說的,「十大利多是大陸操之在己,不必透過兩岸協商。」雖然直接又及時,卻也令人擔心,如果大陸抽手,或是中國經濟衰退,台灣經濟是否就沒有自己站起來的力量。一旦少了共產黨的利多,國民黨能帶給台灣人民什麼?執政的基礎又是什麼?這才是國民黨需要思考的問題。
     同樣的,國共論壇的結論勢必成為未來施政重要方向,兩岸開放的利益,更要兩岸人民公平分享。
     兩岸目前談經濟時,都是以「擱置爭議」為前提,但大家心知肚明,沒有「爭議」,哪來的「擱置」,因此兩岸真正的敏感問題,至少短期內不會消失。國民黨在高興對岸釋出利多的同時,也要認真化解台灣內部的爭議。

國共論壇》大陸一手軟 一手硬【經濟日報記者 林安妮08.12.22
 
國、共第四屆經貿論壇亮麗開出「九共識」「十利多」,亮麗之中也有遺珠之憾。這幾天,台灣金融學者疾呼的人民幣與新台幣建立換匯機制沒有著落;就連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提出的擴大陸客來台觀光,也「暫時」維持原樣。
國共兩黨搶在三次江陳會前,預先溝通中短期的兩岸金融往來、雙向投資議題,也論及未來要洽簽的兩岸綜合性經貿安排(CECA)。兩黨操作十足細膩,吳伯雄、王毅講話都很嚴謹,強調兩會平台才是正式協議。
不過,九項共識中,有不少議題超越明年三次江陳會的協商範圍,例如CECA、加強十多項產業合作;十利多中更有不少措施是大陸操之在我的「優惠」,像是新增加的人民幣1,300億元貸款,還有對台的面板採購。
從大陸積極操作國際金融海嘯議題,將兩岸經貿的短中長程計畫都安排好,不難想見,大陸在日後的兩岸經貿議題往來中,將更加占有主導優勢。不少國內金融學者呼籲,兩岸應仿效中日韓建立換匯機制,甚至是直接加入三方機制,才能更加確保區域貨幣穩定,但大陸似乎不這麼想。
吳伯雄在國共論壇登場當天提出的三需求,只有擴大觀光客沒有得到回應,由此看出大陸另一種的一手軟、一手硬的策略。

天下沒有白吃的「牛肉」【聯合晚報社論08.12.22 
 
國共論壇閉幕,國台辦主任王毅宣布了「對台十大利多」,特別是針對台商提供了各項融資和政策協助。這真像是春節前從天上掉下來的大紅包。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說,「這是扎扎實實的牛肉」。
舉世經濟寒冬之中,對岸釋出利多,讓台商和國內業者都感受到一絲暖意。這件事當然具有積極和正面的意義。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兩岸從冰封對立,一下子轉為春暖花開,甚至躍進到台灣要吃對岸提供的「牛肉」這一步;這個過程寧緩勿急,台灣作為受惠者,尤其要戒慎恐懼。
民進黨執政期間,霹靂鎖國,十足地「害台灣」,從電子業到金融業,怎麼忍還是等不到「燕子來了」。直到馬政府上台,兩岸氣象煥然一新,吳伯雄去陳雲林來,這兩天連團團圓圓都要來了。第四屆國共論壇熱熱鬧鬧,雙方不是行禮如儀而已,中共端出來結實好吃的牛肉,且來的及時,對此刻處境水深火熱的台商大有助益。
不過,兩岸開放的意義,是要讓台灣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繼而拓展全球布局。如果變成一味倚靠中國,甚至過度仰賴對方政府的「善意」,則長期來看,這種單行道式的依賴關係,對台灣未必是好事。過去十數年間,在李登輝和民進黨接棒固守「戒急用忍」之下,台灣還是出去了一批「自力救濟」式的台商大軍,他們的成敗深受中共官方的政策和態度所制約,受惠於和受制於同樣的力量來源。近年來因中共政策轉變而受傷頗重的台商,在這次國共論壇中得到了高達數千億台幣融資的好消息,國內面板業者也獲承諾巨額的「採購意向」;但這種利多還是「由人」而非「由己」,於一時的紓困救急有利,卻不能算是台商和國內業者厚植實力的成果。
兩岸互動,過去敗也政治,如今成也政治。但追根究柢,最終要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站穩「經貿關係正常化」基礎,才是創造互利雙贏的硬道理。如果全靠國共兩黨領導人現階段的「把酒言歡」來舖陳氣氛,恐怕反而延誤了台商和國內業界本身應轉型升級的契機。更何況,國共協議只在黨對黨層級,凡事還是應該等兩會說了算。「牛肉」不是隨便白吃的,此刻更應有此自覺。

何必太過卑躬?【聯合報陳競新08.12.27 
 
繼頒佈十四項「撐港措施」後,中國大陸又宣示了十項「惠台措施」,展現北京整合大中華兩岸三地經濟的宏圖。這些措施固然可喜,但從經濟角度看,台港都有自己的利弊評估;可惜,香港媒體一味高呼這是中央送給香港的「耶誕禮物」,台灣媒體也盛讚北京是「釋出利多救台商」。香港南華早報更越界吹捧,以頭版新聞說是「大陸協助台灣抵禦經濟危機」。
其實,如果對大陸本身的發展沒有好處,北京會搬出這些被指為牛肉的政策嗎?香港十四項措施中,加快粵港基建、加大香港人民幣結算業務,正配合北京剛訂下的「珠三角發展規畫綱要」,要讓珠三角再次成為全國金融改革及創新的試點。

同樣地,大陸宣布扶持中小企業的財稅信貸政策適用於港資企業,不也關係到大陸本身就業率、民工流及社會穩定的目標嗎?依特區駐粵辦主任梁百忍估計,約有兩成珠三角的港資廠商無力面對這次金融海嘯,即有超過萬家港商將被淘汰,牽涉逾一百萬人的工作機會。
許多大陸港商當年引進先進技術後,便不思進取,早晚將被淘汰;但在目前全球危機之際,起碼能養活一定的工人。北京若不給予協助,內地工作失業大增,除社會穩定將受衝擊,治安也會大受影響。
在大陸的台商企業,則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北京焉能不出手相助?至於對台措施比對港豐厚,更是加上了政治考慮。稱為「拯救」,不免太歌功頌德。
不論是CEPA,或是CECA,都是互惠互利,有益大中華經濟體的共榮。大陸一是大中華經濟圈的中心磁場,二是意識型態掛帥,基於政治需要放送各項利多,港台不必覺得太受寵若驚,甚至過度卑躬。港特首曾蔭權每次赴京見到最高領導人,就要像學生一樣在鏡頭面前「抄筆記」,或如台灣會談代表向王毅高呼感謝,都顯得毫無必要。
在對等互相拉抬的原則下,哪方矮一截,對大中華整合發展未必有利。
 
中共金援台灣的邏輯?【聯合報鄭政秉/東吳大學經濟系副教授08.12.27
 
在日前第四屆國共論壇閉幕上,中共國台辦宣布對台十大利多。消息傳來,台灣的媒體競相報導,彷彿台灣經濟唯有依靠中國才可得到拯救。這和筆者剛從北京歸來所瞭解,在中國表相繁榮背後隱藏的危機恰成一對比。因此,筆者不禁納悶,中共金援台灣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和二○○一年的網路泡沫一樣,台灣因為出口高度依賴美國,所以在這一波全球金融風暴中受到重創。但台灣的經濟問題明顯是受到國際景氣波及,除了那些進行高財務槓桿操作的公司之外,多數企業雖然受創,但不至於大規模破產或倒閉。就和二○○一年之情形類似,一旦景氣回春,勢必重新繁榮。
事實上,在藍綠政權更替之後,全球金融風暴肆虐之際,更可以看得出台灣經濟體質遠比我們想像的堅強很多。譬如當金融風暴來臨,昔日台灣媒體上不斷歌頌的南韓、愛爾蘭、杜拜、金磚四國(中國除外)、新鑽十一國等國都相繼面臨國家破產時,媒體認為快沒救的台灣經濟卻依然屹立不搖。是的,馬總統的「六三三」政策短期的確無法實現,但不論是過去或現在,我們的經濟實力遠比全球多數國家堅強。
何以台灣經濟實力遠較我們自己瞭解的更為堅強呢?原因不在於強而有力的台灣政府,而在於蓬勃有創意的民間企業。因此,台灣經濟遭逢此金融風暴時,該如何拯救呢?最終的藥方仍然在民間企業的自我調整,政府政策當然有助於消解部分頹勢,但是如果政府政策是錯誤的,可能贏得短期利益卻傷害台灣的長期競爭力。而引陸資入台,很可能對台灣是弊多於利。
首先,此時巨額的陸資救台完全不是經濟自然運作下的正常行為。如果我們跳過媒體表相的報導,而以專業的經濟知識分析,完全看不出中共此種大筆對台灣撒錢的合理基礎何在?撇開巨大的經濟總量和高經濟成長率,無論從經濟制度、產業結構、金融水平、企業生產力、國民平均所得、社會的創新活力,台灣都明顯的領先中國大陸。中國有遠比台灣更多艱難的問題需要更多的資源才可能解決。那為什麼是由經濟問題更多的國家來拯救經濟較健全的國家?
再者,這波金融風暴,中國受創的程度可能更甚於台灣。中國的出口、工業增長,都出現廿幾年來首見的負成長;GDP增長下滑,也創下近十幾年的新低。除了房市和股市泡沫外,大量民營企業倒閉、外資出走、農民工失業、社會集體抗暴事件大幅增加。事實上,中國情勢之艱鉅奧運前即顯現,而中國政府急忙推出的四兆的擴張政策,即是為了扭轉此一頹勢。和台灣相比,中國經濟體制相對脆弱多了。
需知,台灣終究可以在這波風暴之後重新站起來,但中國的經濟稍一不慎卻可能永遠無法返回高速增長的軌道。
是的,中國願意拯救台灣,對台灣也許短期沒什麼壞處。但台灣現在最缺的不是鈔票,而是藍綠惡鬥下長期流失的信心。這個不合常理的中國金援政策,也許效果有限,但台灣人連最後一絲可以自豪的信心可能也沒了。但中國在沾沾自喜於自己的統戰伎倆時,更應將資源用來救救自己已暗潮洶湧的經濟。

學者:由NGO取代國共平台>中時08.12.27劉尚昀

     陸委會廿五日舉行諮詢委員會議,根據一名與會諮詢委員轉述,會議針對國共論壇存在的必要性,有番「充分」的討論,甚至有學者直言,國共平台應該「功成身退」,改由NGO團體、學界做為兩岸制度化管道外的溝通平台。
     陸委會前日舉行例行性諮詢委員會議,與會諮委包括立委張顯耀、前立委林濁水、前國安會諮詢委員林成蔚、全國商總理事長張平沼、台大國發所教授周繼祥、淡江大陸所張五岳、台經院副研究員洪財隆、文化總會祕書長楊渡、成大醫學及科技中心助理教授吳挺鋒等人。
     對於馬政府上台後即宣傳兩岸開放可拯救台灣經濟,諮詢委員在會議中提醒陸委會,政府宣傳重點應強調兩岸經貿交流「正常化」的一環,一味地操作開放措施是「利多」或「救經濟萬靈丹」,恐讓民眾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到時無法兌現,反而造成政府施政壓力。
     一名諮詢委員轉述,會中討論到國共論壇,有諮委認為應該徹底檢討國共平台「以黨領政」的形式,並討論國共論壇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其溝通功能是否可由其他民間單位取代。甚至有委員直言國共論壇黨政不分,應要退場,若擔心兩岸兩會溝通功能不足,政府可借重NGO團體、學界做為兩會之外的溝通平台。
     諮委們也建議政府據理力爭台灣應享有的尊嚴與地位,我方應呼籲中國盡速在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對台導彈部署等方面,主動展現善意,才有利於推動良性互動的兩岸關係。
     會中也建議,台灣朝野應盡早就大陸政策走向進行協商溝通,並期勉陸委會作為大陸政策的溝通協調平台,全力促進朝野以及民間的正面互動。


 

國共論壇與兩岸關係 特約研究員 鄧岱賢

 

        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國共兩黨共同舉辦之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下簡稱「國共論壇」)於上海閉幕,雙方依循前三屆往例,達成九項「共同建議」、大陸方面宣布十大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綜觀過去四屆論壇,雙方對於兩岸經貿發展願景,一共達成二十九項共同意見,大陸方面一共宣布五十八項惠台措施,為兩岸關係發展提供許多相當寶貴的意見。

        「國共論壇」自二○○五年四月成立以來,至今一共舉辦過四屆,成功地為兩岸搭起溝通交流的平台,也為兩岸經貿文化發展描繪願景。未來隨著我政府對兩岸政策的鬆綁,兩岸交流勢必日益密切,所衍生出需要兩岸協商處理之事務也逐漸增多。希望政府能充分運用「國共論壇」,成為政府大陸政策整體的一環,輔助海基、海協兩會協商簽署協議,合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兩岸人民開創繁榮昌盛的未來。

        一、前言:

        二○○五年四月,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先生率團對大陸進行「和平之旅」,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共同發表「會談新聞公報 」,雙方達成關於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根據共同願景之第五項,國共兩黨成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下簡稱「國共論壇」)於是就在「國共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下成立。

        截至目前為止,國共論壇一共舉辦過四屆,雙方對於兩岸經貿發展願景,達成許多「共同建議」,大陸方面也宣布許多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為兩岸關係發展提供許多寶貴意見。

        然而,國內對於「國共論壇」舉辦卻有不同意見,包括有媒體發表「架空民主、禍害台灣的國共論壇 」的社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認為「國共論壇達成的利多效果有限,實質意義不大,她認為兩岸協商應由政府主導,不應由政黨主導。 」

        筆者親身參與過第一、第三、及第四屆「國共論壇」,對於國共論壇舉辦之背景、成果及功能知之甚詳,有必要為文加以說明,以澄清國內某些人士之疑慮,同時本文也提出國共論壇未來發展方向,最為政府制訂整體大陸政策的參考依據。

        二、國共論壇成立背景及過去成果:

        「國共論壇」是根據二○○五年四月連胡五項共同願景之第五項「成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 」而成立,當時兩岸關係正出於緊張狀態,在台灣方面,時任總統之陳水扁繼前幾年提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公投制憲 」後,又在二○○四年底提出「正名 」訴求。大陸方面則是於二○○五年三月十四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兩岸緊張情勢呈現螺蜁式升高。

        有鑑於兩岸關係緊張會傷害到台灣的生存發展及人民的福祉,二○○五年四月,但時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先生率團赴大陸進行「和平之旅」,達成連胡五項共同願景,「國共論壇」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二○○六年四月十五國共兩黨在北京行第一屆「兩岸經貿論壇」,國民黨是由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負責籌備,大陸方面則是由中央台辦直屬單位「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負責。雙方在會後達成七項共同建議,包括:第一、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與期望;第二,積極推動兩岸直接通航;第三,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第四,加強兩岸金融交流、促進兩岸經貿發展;第五,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台灣其他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第六,積極推動實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第七,共同探討構建穩定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論壇閉幕式時,大陸由時任國台辦主任的陳雲林宣布十五項惠及台胞的政策措施,包括二十二種水果准入,十一種蔬菜准入並實施零關稅等措施 ,這十五項都是大陸單方面、主動宣布的政策措施。

        二○○六年底,國民黨原本準備在台北舉辦第二屆論壇,經過法定程序申請後,被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決定不予許可 」。由這一點可以知道,我國大陸政策的決策權是掌握在握有公權力的政府相關單位手裡,國共論壇根本無權主導。國共論壇連在台灣舉辦都遭民進黨政府否決,更不可能會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所說「兩岸協商應由政府主導,不應由政黨主導」的現象發生。第二屆論壇預計在台灣舉辦之計畫,遭到民進黨政府否決後,只有再度到大陸舉辦。

        二○○六年十月十七日國共兩黨在海南舉行第二屆「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會後達成七項「共同建議」,包括:第一,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實現雙贏;第二,歡迎台灣農民、農業企業到大陸投資興業;第三,採取措施保障台灣農產品輸入大陸快速通道順暢;第四,繼續幫助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第五,維護農產品貿易的正常秩序;第六,推動構建兩岸農業技術交流和合作機制;第七,推動建立農業安全合作機制 

        會後大陸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宣布二十項惠及台灣同胞的新政策,包括歡迎台灣農民合作的經濟組織參與大陸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發展等 

        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雙方達成六項共同建議,包括:第一,促進兩岸空中直航與航空業交流合作;第二,推動兩岸海上通航和救援合作;第三,繼續拓展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澎湖直接往來的範圍和層次;第四,積極促進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第五,繼續推動實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第六,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會後大陸宣布十三項的惠台措施,包括民航總局、交通部、公安部及教育部等單位的惠台措施 

        三屆論壇共得到二十項共同建議,大陸方面宣布四十八項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但是這些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寶貴意見,當時執政的民進黨完全不採納,全部束之高閣。同時民進黨政府依舊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及經貿封鎖的策略,導致兩岸關係瀕臨危險邊緣,也使台灣經濟逐漸被全球經貿體系邊緣化。由這點可見,國共論壇所達成的「共同建議」,在對我政府而言僅是建議而已,絕無取代政府公權力的可能。

        國民黨執政後舉辦第四屆國共論壇:

        二○○八年三月,國民黨贏得台灣人民付託而執政。六月,在馬總統及政府相關單位的努力下,兩岸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協商,簽署「包機會談紀要」及「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十一月,兩會再度簽署「空運」、「海運」、「郵政」及「食品安全」四項協議。兩岸大三通則在十二月十五日正式實施,兩岸經貿關係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使兩岸關係邁入難得的歷史機遇期。

        根據行政院陸委會民調顯示,七成以上民眾滿意「江陳會談」協議成果 ,顯見國民黨推動「和平雙贏」的兩岸政策,得到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肯定與支持。這同時也代表,近幾年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共同意見、以及會後大陸宣布眾多的惠台措施,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樂於見到的兩岸關係發展狀況。

        然而,兩岸交流所衍生出的各種事項繁多,國共論壇有必要再度舉辦,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國共兩黨在上海舉行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達成九項同建議,包括:

1.積極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

(1)加強兩岸互惠互利的經濟合作,共同探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方法和途徑。採取適當方式,在金融、經濟方面加強相互支持,以促進兩岸經濟金融穩定發展。

(2)促進兩岸加強合作,解決廣大中小台資企業的融資問題,支持和幫助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持續發展。

2.促進兩岸金融合作:

(1)兩岸雙方應儘快商談建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監管合作機制和貨幣清算機制,開展兩岸證券交易所交流合作,為擴大兩岸金融合作創造更好條件。

(2)加強兩岸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資訊交流與監管合作,維護兩岸金融機構穩定健康運行,增強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

(3)鼓勵和推動兩岸金融業者採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開展人才培訓和學術交流。

3.相互參與擴大內需及基礎建設:

        為因應全球經濟衰退,兩岸皆在積極推動擴大內需及加強基礎建設相關計畫,雙方應採取具體作為,支持兩岸企業相互參與擴大內需及基礎建設,創造新的商機,強化共同應對經濟變局的能力。

4.深化兩岸產業合作,拓展領域,提高層次:

(1)加強兩岸產業界交流和溝通,建立兩岸產業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逐漸形成合理的兩岸產業分工合作布局。

(2)加大在資訊、通訊、環保、新能源、生物科技、中草藥、航空工業、紡織及纖維、LED照明、工業設計等領域的合作。

(3)推動兩岸在高科技、基礎科學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加強兩岸共同制訂電子信息等產業技術標準的合作,加快科技研發成果產業化進程。

(4)及早協商建立兩岸農產品快速便捷的檢驗檢疫程序,加強兩岸檢驗檢疫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5)鼓勵兩岸企業合作開發油氣資源。

5.加強兩岸服務業合作:

(1)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台灣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推動服務業成為兩岸經濟合作的新熱點。

(2)加強信息服務業、運輸物流、商業零售、醫療、會計、管理諮詢、職業技術教育、文化創意、電信等多個服務業領域的合作。

(3)兩岸進一步強化健康有序的旅遊交流合作機制,共同簡化赴台旅遊申請流程,循序漸進積極擴大大陸居民赴台旅遊。

6.完善兩岸海空直航:

(1)兩岸應根據市場需求增長情況,積極考慮增加班次,並儘速就常態包機轉為定期航班作出安排,同時就建立更便捷直達航路及航空器安全技術事宜進行溝通和落實。

(2)儘速推動實現兩岸航空公司在對方設立營利機構及辦事機構,以擴大業者互利互惠的交流合作。

(3)兩岸海運界加強聯繫,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運力,確保兩岸海運市場規範有序。雙方業務主管部門應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充分保障航運公司從事兩岸海上直航的各項權益。

7.加強兩岸漁業合作:

(1)兩岸儘早協商建立漁業勞務合作機制及漁事糾紛處理機制,落實各項管理,保障大陸船員及漁船船主的權益。

(2)加強兩岸漁業資源相關議題的合作交流,共同保護作業漁場的漁業資源,讓兩岸漁業可以永續發展。

8.加強投資權益保障

(1)兩岸儘快就投資權益保障問題進行商談並簽署協議,建立和完善兩岸投資權益保障協調機制。

(2)兩岸儘快就智慧產權保護、避免雙重課稅、通關便利、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等攸關兩岸企業利益的議題進行協商。

(3)大陸方面進一步落實台商投資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相關工作機制。

9.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1)加快推動兩岸資金、資訊、技術正常流動,實現雙向投資。

(2)台灣方面儘快就大陸企業參與台灣經濟建設的方式和領域作出安排,儘快公布大陸企業資金進出、人員往來等配套措施,為大陸企業赴台投資創造必要的條件。

(3)兩岸就市場開放和弱勢產業保護問題進行協商,達成共識並作出安排。

(4)為維護兩岸交流秩序,保障兩岸同胞權益,推動儘快就共同打擊犯罪進行協商。

(5)為解決兩岸經濟交流中的問題,擴大兩岸經濟互利合作,按照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步驟,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第四屆論壇大陸方面又釋出十項具體政策措施,包括:

        支持台資企業發展:

        大陸扶持中小企業的財稅、信貸政策,同樣適用於台資中小企業。支援台資企業參與大陸擴大內需的建設工程和專案。擴大台商融資: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近日分別決定,在今後二至三年內,各自爲大陸台資企業包括中小企業安排五百億元人民幣的融資。國家開發銀行在原有專項融資支援台資企業三百億元人民幣的基礎上,三年內再追加融資支援台資企業包括中小企業三百億元人民幣。支持台商轉型:

 

        成立由兩岸專業人士共同組成的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團隊,本月二十二日正式啓動,面向台資企業開展有關法規政策、産業資訊、技術創新、專利轉讓、人才培訓等方面的輔導服務,促進台資企業在大陸可持續發展。鼓勵台資自主創新:

        鼓勵台資企業參與國家和地方相關科技計劃。支援台資企業參與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並享受有關加強、鼓勵和扶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推動兩岸雙向投資:

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國務院台辦近日出臺《關於大陸企業赴臺灣地區投資專案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支援有實力、信譽好的大陸企業,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根據臺灣方面的需要,參與臺灣經濟建設專案。加強兩岸產業合作:

        重點推動兩岸在開發利用新能源、促進傳統中藥現代化、電子資訊産業以及其他優勢互補的産業合作,共同提高兩岸産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面板業發展:

大陸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組織兩岸相關企業,爲此成立了工作組,大陸企業決定擴大採購臺灣企業的面板,先期達成二十億美元的採購意向。拓展兩岸農業合作:

        經有關部門批准,新增設立江蘇南京江寧、廣東汕頭潮南、雲南昆明石林臺灣農民創業園。中國進出口銀行將臺灣農民創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家出口基地建設貸款支援範圍。擴大台灣生鮮農產品在大陸銷售:

        推動兩岸儘早就臺灣鮮活農產品在大陸銷售的通關和檢驗檢疫合作進行協商,儘快作出安排。加快建立兩岸檢驗檢疫聯繫和通報機制,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健康發展。允許台灣人從事律師行業:

        有關部門將於近日發佈「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臺灣居民在大陸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臺灣居民在大陸按管理辦法從事律師職業。 

        三、國共論壇與兩岸關係發展:

        今年五月馬總統就職以來,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規劃大願景,其中在兩岸經貿方面提出「鬆綁、開放」的政策方向,並希望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CECA),透過與大陸經濟的全方位合作,包含金融業、服務業、高科技等產業的合作,讓台灣能善用大陸利基(niche),成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動力。

        在振興台灣經濟方面,馬總統提出擴大內需的「愛台十二項建設」、發放「消費券」等措施,以因應全球金融大海嘯的衝擊。而「愛台十二項建設」除政府自身投資外,也非常歡迎海內外,包含中國大陸在內的投資者參與。

        凡此種種加強兩岸經貿合作的工作,皆需要政府公權力授權的兩岸海基、海協兩會的協商,才能具體落實,任何民間單位,包含政黨組織是絕對不能取代海基海協兩會的角色。但是,在兩會協商之前,實在有必要先進行「觀念」上的溝通,由觀念來先導,才能使兩岸協商更順利推動,而國共論壇即可扮演這項功能。

        過去四屆國共論壇達成二十九項共同建議,對於交流兩岸彼此觀念,增進兩岸相互瞭解,有極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為兩岸兩會協商作「試水溫」的工作,有效輔助兩岸兩會的協商,並且這些共同建議完全符合馬總統及政府相關單位目前正在推動兩岸經貿鬆綁、開放的政策。

        除此之外,國共論壇也是大陸方面釋放惠台政策的重要場合,論壇舉辦四屆以來,大陸一釋出共五十八項的惠台措施,完全是大陸方面「操之在己」,並且主動、單方面的釋出,國共論壇成功為大陸方面搭起政策釋放的平台。截至目前為止,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已經舉辦過二次協商,簽署六項協議,這六項協議都包含在過去國共論壇的共同建議內,顯示論壇成功扮演兩岸觀念溝通的平台,並輔助海基海協兩會協商的進行。而在兩岸海基海協兩會的努力下,兩岸大三通於十二月十五日實現,現在八十二分鐘就可以從台北飛抵上海,兩岸建立起一日生活圈,這使得兩岸關係邁入大和平、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機遇期,這項成就海基海協兩會著實功不可沒,而國共論壇的輔助功能,也應該得到政府的肯定。

        四、國共論壇舉辦的意義

        綜合四屆兩岸經貿論壇經驗,論壇對台灣有以下的重要意義:首先,論壇是兩岸重要的溝通交流平台:兩岸產、官、學者專家,透過論壇交換意見,可以拉進彼此距離,增進彼此瞭解,建立雙方互信。

        其次,論壇可以促使大陸單方面實施惠台措施:近幾年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種事務逐漸增多,包括台商權益保障,台胞往來大陸便捷化等等事項,均是大陸單方面可以實施的措施,也是廣大台灣民眾的期望,透過論壇的舉辦,台灣可以向大陸反映台灣民眾的意見,促使大陸實施惠台政策,我們從四次論壇舉辦後,大陸推出五十八項惠台措施可以得到驗證。

        第三,國共論壇無法取代兩會協商:由於國民黨並非政府,所以論壇共同意見對台灣而言僅是建議,一切公權力的落實仍須經由海基、海協兩會協商。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論壇的共同建議在我方一項也未實施可以得到驗證。馬總統上任後,將國共論壇的共同建議納入政府的大陸政策範疇,且透過行政成程序,也就是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授權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經過二次「江陳會」六項簽署具體協議,才逐漸落實部分國共論壇之共同建議,由此可見,過共論壇絕對無法取代政府公權力及海基海協兩會協商的功能。

        第四,大陸一方,論壇是直通中共中央,連戰榮譽主席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第一屆及第三屆論壇均在北京見面,雙方討論攸關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是最直接、有效與大陸的溝通管道,未來國共平台要扮演何種角色對台灣最有利,政府應該要充分加以運用。

        第五,國共論壇僅有「共同建議」,絕無「協議」:因為國民黨在台灣雖然是執政黨,但黨沒有公權力,仍舊必須由政府授權的海基會才有資格與對岸海協會簽協議,所以國共論壇舉辦四屆,都是宣布「共同建議」,從來沒有「協議」,未來也不可能有任何「協議」。

        五、結語:

        綜觀四次國共論壇的舉辦,著實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我們期待未來馬政府及相關政府單位,基於「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項,全方位考量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功能,加以充分運用,納入政府大陸政策整體的一環,並配合海基、海協兩會,協商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協助海基會與大陸協商以下海基會所擬定的議題,為台灣經濟注入動力,為台灣人民創造利益,這些議題包括:

第一,建立兩岸交流秩序:內容包括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擴大食品安全合作範圍、建立疫情通報機制、以及建立農產品檢驗檢疫機制。

第二,建立兩岸金融合作:包括簽署兩岸銀行監理、證券及期貨監理合作備忘錄、貨幣清算機制等。

第三,建立兩岸投資合作:包括簽署兩岸雙向投資保障協定、避免雙重課稅等。

第四,建立兩岸產業合作:包括兩岸共同推動產品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加強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建立兩岸經貿糾紛調處機制。

第五,建立兩岸漁業合作:包括建立兩岸漁業勞務合作、以及漁事糾紛處理機制。

第六,建立兩岸文教交流:包括兩岸新聞、文化、教育產業的交流合作 。

        已經獲得陸委會授權的議題包括兩岸金融合作簽署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監理三項瞭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以及定期航班陸資來台展開聯繫相關安排與商談,連同原已授權的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等議題,爲上半年三次江陳會的召開作準備 。期待海基海協兩會能儘速協商,落實政府所授權的議題。(本文刊登於中華戰略學會九十八年春季刊,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http://www.npf.org.tw/post/2/6152

 

月底國共論壇 親民新黨獲邀參加 2012-07-16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央社電,第8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7月底於哈爾濱登場,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將代表大陸方面出席會議,而台灣方面除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率團參加外,新黨黨主席郁慕明、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人民最大黨黨主席許榮淑等政黨也應邀率團出席。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簡稱國共論壇)今年於28、29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論壇主題為「深化和平發展,造福兩岸民眾」,議題分別為「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深化經貿合作」、「擴大文教交流與合作」等3項。

 至於是否邀請民進黨參加,國民黨說,由於往年民進黨未曾表達參加意願,所以循例並未邀請民進黨。 

 

謝長廷一語驚人 稱民進黨與共産黨無冤仇 2012-06-11人民日報海外版

 

  上周,民進黨內剛傳出有意讓謝長廷執掌「大陸事務」的小道消息,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謝長廷馬上在某電台談兩岸關係時表示,民進黨與中國共産黨並無冤仇,不製造仇恨,兩岸才能和平發展。對於民進黨的「台獨」主張,他説:「早年推動獨立不是針對共産黨,而是被統治者反抗國民黨的統治。」

  「不和大陸交流永遠在野」

  謝長廷在電台談話時明確表示,民進黨應該與中國大陸交流,否則將永遠當在野黨。他提出交流的四大理由:不使台灣被邊緣化、有機會參與兩岸談判、代表台灣中下階層發聲、避免在選舉時吃虧。

  他説,民進黨必須參與兩岸事務,才不會使兩岸事務的談判成為國民黨的專利。如果像ECFA這樣的談判都無法參與,「造成損失是民進黨的責任。」

  蘇貞昌上任後表示恢復已經被裁撤的「中國事務部」,對此,謝長廷的意見很務實:如果黨內對兩岸政策的意見差太多,就算成立了部門,也會內耗,民進黨內部或許可以有個辯論。對於他掌管「大陸事務」的消息,他留有餘地説:「現在部門還不存在,不便評論。」

  「談判不能排除統一前提」

  謝長廷在民進黨內有「智多星」的稱號,他是建黨元老,「民主進步黨」的名字是他起的,黨綱是他起草的。可能正是因為他的輩分資歷,他才敢在民進黨內説出真話。無論外界壓力有多大,他一直在兩岸政策上持溫和務實的立場。

  謝長廷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兩岸觀點就是「憲法一中」,即承認目前台灣奉行的「憲法」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在這個基礎上,謝長廷主張「回歸憲法討論一個中國」,「台灣在與大陸談判的時候,不能排除統一的前提」,「兩岸關係是台灣未來發展最重要的關鍵,民進黨要有兩岸長期發展的政策。」

  謝長廷呼籲民進黨傳統支持者應調整觀念、「務實面對兩岸之間日益頻繁的交流和談判」。他在兩岸交流上一直保持彈性,不反對台商到大陸投資,不反對「三通」,明確提出過「互惠互利,以經濟交流替代對抗」、「經貿先行,以經濟合作創造政治及外交上合作的基礎」。

  「台灣優先,安全優先」

  當然,謝長廷溫和的兩岸路線還是基於務實功利的考慮,比如他在高雄市長任內支持直航,是因為要「做出循環的總體規範,以取得我最大利益」,支持兩岸交流的同時強調「台灣優先,安全優先」。

  據台灣媒體報道,畢業于日本京都大學的謝長廷信奉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的名言:「忍耐是長久的基礎」。因此,他在壓力之下會妥協隱忍。2007年,他在高雄市長任上當選民進黨主席後,準備應邀訪問廈門,以他的政治嗅覺,深知此行是真正的破冰之旅,會為他積累不小的政治資本,但陳水扁不準,他也就作罷。

  「‘台獨’該不該轉型?」

  謝長廷這一次的驚人之語當然又引起波讕,同為民進黨前輩的林濁水首先表態:「‘台獨’該不該轉型?一定要辯論一番,好好講清楚!」民進黨內另一位實力政治人物李應元也主張,民進黨想贏2016年的選舉,必須通過辯論的方式,整合對「中國政策的論述」。

  民進黨執政時擔任過「陸委會副主委」的遊盈隆認為,民進黨是在兩岸關係上失分了,但「台獨」並沒有失分,近幾年支持「台獨」的比例提升了,調整兩岸政策就是放棄「台獨」黨綱,「很奇怪」。

  在這種情況下,謝長廷是否如消息所傳將執掌民進黨的「大陸事務」不得而知,即使他把溫和務實的大陸路線帶入民進黨,是否能殺出重圍還有待觀察。蘇貞昌已經任命了具深綠色彩的政策執行長吳釗燮,謝長廷還有多少餘地?(記者 陳曉星)

台長: 阿楨
人氣(2,252) | 回應(1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政客 |
此分類下一篇:大三通
此分類上一篇:貓熊來台

保證融資台商
三大陸銀 保證融資台商【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09.01.08

大陸國台辦昨(7)日宣布,專門承做人民幣1,300億元台商融資貸款的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已經準備好了。國開行將成立台商擔保公司,對「專、精、特、尖」型的中小型台商放款;中行和工行也宣示,台資比照陸資,絕不歧視。

大陸指定中行等三家銀行在未來三年內,推出總計人民幣1,300億元的台商融資貸款,這項利多早在幾年前推出時,就被外界批評「看得到、吃不到」。昨天國台辦詳細報告銀行進度,頗有一雪前恥、「保證貸」的意味。

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前在國共經貿論壇釋出高達1,300億元的台商融資貸款利多,負責承辦貸款的三家銀行動作都相當積極,國開行最近就召開動員會,把新追加的人民幣300億元貸款額度,解款到各地分行。

楊毅說,國開行還成立台商工作組,加速放款進度,未來國開行的總行和各地分行也將加強與各級台辦聯繫,「台資企業不只可以直接向國開行各省分行提出貸款申請,也可透過台辦申請。」。2005年大陸中央指定國開行承作人民幣300億元台商貸款,向來擅長政策性貸款的國開行,欠缺商業貸款經驗,過去幾年來,只有上海漢鐘、河北味群、重慶元創等極少數台商成功取得國開行貸款。
2009-01-08 07:53:44
借誰錢學問大
借誰錢學問大》看不到財報 銀行不敢貸【聯合報記者藍孝威09.01.08

雖然北京承諾將提供人民幣一千三百億元貸款給台資企業,但實際上能貸到款的台商卻不多。許多台商以「三來一補」的非獨立法人身分在大陸投資,或是無法提供足夠的不動產擔保品,均導致貸款困難。

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主管潘雪陽表示,許多外資企業以往都是以「三來一補」的非獨立法人的身分在大陸投資,而這類型企業通常無法獲得銀行貸款。如果轉型成「三資企業」,以獨立法人的名義借款,通過銀行審核的機會相對較高。

此外,許多台商屬於「兩頭在外、差額核銷」企業,即原料和銷售都在國外,大陸只是製造基地,包括:接訂單、現金流、結算等均在境外發生,銀行很難掌握企業的實際外銷收入狀況,看不到企業的財務報表,無法對台商進行徵信,因此普遍不敢放款。

潘雪陽建議,從事外銷的中小企業若轉成「全額核銷」,把銷售資金和財會調轉入大陸,方便讓銀行瞭解企業的財務狀況,也會增加借貸的成功率。

許多台商在大陸租賃廠房,因此手中沒有不動產等抵押品,要取得大陸銀行的貸款,也十分困難。
2009-01-08 07:55:54
別再「等、靠、要」
陳明璋:精簡瘦身 別再「等、靠、要」【經濟日報吳碧娥09.01.17

台商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不能再「等、靠、要」,要快速自救。首先,台商短期內要立刻療傷止血,調整產品、市場、採購、存貨存料與組織結構,並做人力、財務、業務及生產方面的大盤點。凡是效益低、附加價值少,對企業營運周轉與應變有礙者,應迅速調整,在存活為先的前提下,精簡瘦身才是當務之急。

舉例來說,東莞某地區的一位會長將部分機械轉移到越南,尋找日本客戶的代工商機;為降低人事費用,將原本在大陸的幹部,部分轉到越南擔任管理工作,還派自己的孩子到越南負責新事業,規劃未來接班傳承。

其次,企業負責人要重塑願景,講求策略創新、調整結構。我建議台商應先規劃內外「危機總動員」方案,對內先預估今年一整年的營運變化,一切要以市場來引導企業運作;對外要速與供應商協商,要求合理降價,共體時艱,分攤匯率波動與原料、物料調降的費用,只有產業上下游總動員合作,台商才能去除內憂外患的壓力。有人說,台商現在是處於「四了」的惡劣環境,即「死不了、活不了、苦未了、轉型不了」,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在順境時要轉型很不容易,只好在逆境時大幅度快速調整。

台商在大陸已度過美好的時光,不代表不能再創事業另一個高峰。我認為,「有、好、優、廉、新、奇、廣、全」八個字,正是台商可靈活運用的策略基礎。
2009-01-17 08:15:42
大陸下訂22億美元面板
22億美元 大陸下訂 友達奇美報喜>中時09.01.17王宗彤

寒冬送暖,「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戰略合作論壇」十六日在福州舉行,大陸九家彩電企業與台灣面板企業達成協議,要購買近廿二億美元(合新台幣七百二十五億元)電視用液晶面板,採購額比去年增加約六○%,友達和奇美電兩家面板大廠,受惠最大。
這是兩岸面板業者擴大合作的第一次,有可能成為台廠走出谷底的一帖良藥。

金融風暴襲捲全球,日韓等大廠為了自保,紛紛提高自製比重,缺少品牌奧援的台廠對這波經濟低迷感受格外強烈,政府在搶救高科技業的方案中,亦以拉高技術層次為重點。

這次兩岸面板業者擴大合作,是否會形成「聯中抗韓」的趨勢,亦值得觀察。

這次採購量超過一千兩百萬片,涵蓋各個主流尺寸規格。業者指出,這是大陸於去年十二月上海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中表明將加強對台採購面板約廿億美元後,正式付諸行動。

這次「海峽兩岸平板產業戰略合作論壇」是由大陸工信部和國台辦聯合舉辦,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奇美董事長廖錦祥均親自出席活動,爭取龐大商機。

此外,大陸將自今年二月起實施家電下鄉計畫,針對十九吋、廿二吋、廿六吋等低價、小尺寸液晶電視提供補助,補貼約在人民幣一千至兩千元不等,其中的龐大商機,對台灣廠商具吸引力。

奇美電深耕大陸市場,支持節能下鄉,上月中首度在上海發表綠色創新研發成果,分別為四十二吋、四十七吋和五十五吋面板,且已獲大陸彩電品牌採用,搶攻農曆春節採購商機。

奇美電電視面板事業總處長陳立宜表示,早在八個月前就開始與大陸各大品牌合作推廣液晶電視下鄉計畫,特別是在三、四級城市,奇美的市占率已超過九成。

因此,日前大陸家電下鄉開標結果,廿六吋電視投標機型中有一○○%、廿二吋有六○%是採用奇美節能面板,估計訂單規模為四年期超過千萬片的出貨量,奇美電已是大陸家電下鄉計畫中電視業者最重要夥伴。

受金融危機影響,台灣液晶面板業二○○八年第四季出現集體虧損,今年營運也未見樂觀,為擺脫困境,國內面板兩大巨頭友達和奇美電開始搶攻大陸消費市場。奇美電日前宣布,今年將把戰略重心轉移到大陸市場,以彌補歐美市場大幅下滑的訂單。
2009-01-17 08:18:18
終時就常陷
別讓CECA再陷意識形態爭議>中時09-02-16中時社論

 六大工商團體日前建請政府盡快與對岸洽簽「兩岸綜合經貿協議(CECA)」,針對此一呼籲,不論是國安會祕書長蘇起或是經濟部長尹啟銘等都立即給予了正面的回應,由於兩岸在這個議題上已沒有太大的分歧,可預見今年之內就有機會納入兩岸兩會的協商。然而從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第一時間就以「不宜」的反應看來,顯然這個議題在內部共識的營造上,還有許多變數。

 工商團體會對兩岸洽簽CECA懷有強烈的焦慮,並不令人意外。這幾年,隨著東協區域整合的步伐加快,台灣卻一直被排除參與門欄之外,再加上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不僅與鄰近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成績掛零,更一再藉政治操作讓兩岸持續處於對立狀態,導致最該要拚經濟的時刻,全耗在拚政治上,這中間所蹉跎掉的歲月,是很難再彌補回來的。國民黨執政後所恢復的兩岸協商,有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在趕進度。

 當然更緊迫的因素,還是當下全球經濟的嚴峻形勢。誰都知道,台灣經濟的命脈在出口,而今年以來萎縮最快也是出口部門,前不久會有那麼多外資機構看衰台灣今年的經濟表現,關鍵也就在這裡。由於兩岸的貿易的比重,占台灣總出口的四成以上,一旦東協加三諸國間貿易逐漸走向零關稅,而台灣又享受不到這個優惠,可預見台灣所有比較有利的競爭優勢都將喪失,屆時只有加速被推向邊緣化。特別是碰到目前的局面,歐美兩大經濟體嚴重衰退,短期內根本看不到有好轉的跡象,貿易保護主義的誘惑也在暗中醞釀,台灣夾在這中間,萬一陷入兩頭落空的局面,處境之困頓可想而知。
2009-02-16 08:42:50
版主回應
蘇:不清黨 交流是要瞭解中國 2012-09-23 中國時報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到高雄參加廿六周年黨慶。有黨員嗆蘇要求「清黨」,還有人不解民進黨為何要和中國大陸交流。蘇貞昌對「清黨」議題表示,「大家要挺在一起,不是清黨把誰趕出去,民進黨不會做這樣的事。」至於和中國交流,是要瞭解對手,不是傾斜、投降。
 民進黨在福誠高中大禮堂慶祝廿六周年黨慶,開放五名黨員發言,由黨主席蘇貞昌回答。
 自稱才剛加入民進黨兩個月的黨員舉手發言說,他為這次的黨慶打五十九分,民進黨一直被國民黨「糟蹋」、「硬」度不夠,當場嗆蘇貞昌要清黨。
 蘇貞昌在答覆時說,「你入黨才兩個月,把民進黨打五十九分,還要求清黨,我要如何領導這個黨?這個黨如何讓台灣人信任?民進黨不會做這樣的事。」
 還有黨員問蘇貞昌為何要和中國大陸交流?
 蘇貞昌說,「中國已經踏入台灣,在南部買農產品,在北部跟大企業、大老闆一起,還有買廣告宣傳等,我們如果對中國都不瞭解,如何談建國?說我們多強、多勇,未來要做一個執政的黨,這樣可以嗎?」
 民進黨廿六周年黨慶,昨天巡迴到高雄慶祝。高雄市長陳菊陪同蘇貞昌走進福誠高中禮堂會場,全場近千名黨員拍手叫好,但挺扁黨員喊救阿扁並拉起「嘸救扁、就免講」、「先救扁、卡擱講」字樣布條。蘇貞昌表示,他不只嘴巴講,手、腳都有在做,還拜託立法院長王金平,王金平也答應幫忙,大家要同心,才有力量救阿扁。

綠營回敬國台辦:請拿掉有色眼鏡看民進黨 2012-09-18 中廣新聞

民進黨今天(十八號)舉行Open Studio「面對中國」第二場座談會,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在會中呼籲中國大陸國台辦,不要以有色眼光看待民進黨,否則民進黨與中國間的交流被無限擴大解釋,對雙方的交流不是好現象。
民進黨上週二舉行「面對中國」的首場座談會,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隔天回應表示,希望民進黨不要總帶著有色眼鏡、抱持陳舊的觀點看待中國,並指出民進黨的台獨主張才是阻礙雙方交流的癥結。
對此,民進黨回過頭來指責中共才是戴著有色眼鏡看民進黨,無助於雙方交流。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如果說我有任何像這些交流的機會,或者研究中國的機會,中國的政府官員,尤其是他們處理台灣的國台辦,都老是用有色眼鏡,來以為我們民進黨是戴著有色眼鏡的話,那我想這種交流,可能也會有問題。』
吳釗燮指出,請研究現代中國的學者專家開座談會,或黨內人士到中國去都是交流的方式,但自民進黨對外宣示要加強和中國的交流後,有關的活動都會被無限擴大解釋,對增進雙方交流沒有實質幫助,民進黨也希望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呼籲中共拿下看民進黨的有色眼鏡。

民進黨積極與對岸交流? 馬英九諷:膽子也太小了
2012年8月28日

民進黨在今年總統大選失利後,積極修正兩岸路線,黨主席蘇貞昌更是有不少相關舉措。但總統馬英九27日接受訪問時認為,這些動作還不夠,因為民進黨做的太少、訪中人員層級也低了一些,「膽子也太小了!」
馬英九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提到,自己非常樂意見到民進黨與對岸打交道,近期包括羅致政、蕭美琴、林佳龍等人,也都紛紛到對岸進行相關交流活動。但馬英九認為,民進黨派的人太少了、層級也太低,這樣的話,可能無法直接瞭解中國大陸。
此外在相關議題上,民進黨也猶豫不決。像先前民進黨才有聲音傳出,要讓來台陸生納入全民健保,但不知道為什麼,只講了1天,馬上又縮回去了。
他說,全民健保算是非常不政治性的問題,相較其他議題沒有那麼敏感。健保也是一種人道問題,況且陸生都是年輕人,屆時真的納入健保,他們使用的機率,也不會比台灣的老年人來得多。
馬英九相當疑惑的說,「我不太懂,為什麼他們對這個這麼忌諱?」事實上,陸生來台支付的醫療費用,已經比參加商業保險來得多,但使用卻不會太多;自己想半天,不知道為什麼,才講了一天,民進黨就馬上縮回去了。
他認為民進黨這樣的膽子實在太小,如果一直抱持著這種態度,很難與對岸有實質、深入的交流與接觸。
2012-09-23 10:09:08
終時就常陷
 經濟部在回應六大工商團體呼籲時,曾特別提到國內目前對洽簽CECA的議題,不論就協定名稱、推動方式或是時機都還存有不同的聲音。這個「不同的聲音」,應該就是綠營的反應,擔心洽簽CECA會導致台灣喪失主權、經濟過度依賴大陸等等。講實在話,馬總統當初會提出兩岸洽簽CECA的擬議,著眼點之一正是在讓台灣規避主權被矮化的疑慮,將重點完全放在取消兩岸間包括關稅、經貿、投資等障礙,進一步開放技術人員、資金、勞務、商品等的自由流動,使其逐漸形成一個既符合WTO準則,又符合兩岸現狀經貿合作的形態。以台灣過往在全球經貿布局的靈活度,這種開放將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台灣在未來全新的經貿戰國時代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假如像目前這樣綁手綁腳下去,勢必自陷進退失據。要知道,台灣目前貿易比重會嚴重向大陸傾斜,有大半正是在民進黨執政期間發生,這麼大比例的貿易依存度,雙方連最起碼的投資與經貿互動協定都沒有,難道不是執政的怠惰?

 可以說,經濟部的顧慮,並不在於兩岸立場的分歧,而是在於朝野立場的對立,特別是民進黨假如還是執著於從政治面去解讀CECA,很可能在未來的時日,不論這個協議怎麼小心閃躲主權的爭議,終究還是會發展成意識形態的議題,正如同去年大選期間「兩岸共同市場」被曲解成「一中市場」一樣。而目前許多曲解CECA的論述已經陸續出爐,執政當局如果要避免這個議題再次陷入無謂的統獨之爭,在爭取朝野對話的步伐上,恐怕要多加一把勁了。

 當然,民進黨如果反對這個政策,除了重彈意識形態的老調外,最好也能提出足夠令人信服的論述,台灣人民已經給了民進黨八年的機會,結果又如何呢?如今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在即,全球金融海嘯肆虐未退,台灣這個依賴貿易出口推動成長的經濟體,已經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爭取洽簽CECA,也只是爭取突破困境的途徑之一而已。更何況所有涉及關稅的協議,本來就要經過立法院這一關,屆時該顧慮的因素都會有所考量,如果最後仍不免還是淪為意識形態的角力,那就真的令人非常遺憾了。

另參本館<馬國防外交兩岸>自作孽的中時
2009-02-16 08:43:25
終時就常為反而反
杯葛的藝術>中時09-02-16中時小社論

 看來,真是天下政治一般黑,競選和就任時紅到不行的歐巴馬,先是面臨提名閣員操守問題;上周,共和黨籍的商務部長被提名人葛列格突然宣布放棄提名,對選舉前後一直矢言跨黨派理念的歐巴馬,又是一記重擊。

 葛列格的舉動其實只是表徵,歐巴馬上台後,共和黨沒給他太多蜜月期,對歐巴馬關係重大的經濟振興方案在眾院投票時,共和黨一票都沒有支持,到了參院,也僅有三名共和黨參議員支持,讓民主黨僥倖跨越議事杯葛的門檻。

 和台灣的藍綠比起來,這些景象似曾相識,馬英九為了跨黨派理念、找了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雖未在綠營壓力下掛冠求去,但是朝野政黨之間的對立,卻更為惡化。

 不過,在形似之外,如果細究內容,美國人玩起政治來,還是比台灣高明得多,例如,歐巴馬提名的首長,只要不是操守出問題的,都能得到跨黨派支持,像能源部長朱棣文,甚至是參院全票通過。

 更微妙的是,共和黨和民主黨雖對振興經濟有重大歧見,但是卻仍有三名參議員支持振興方案,一來,免得法案沒過、要背負讓美國景氣惡化的罪名;二來,有了三位共和黨參議員當槓桿,參眾兩院協調出來的最後法案,必須考量共和黨的意見。

 對立之外,美國政治教給我們的是,即使對立,都要師出有名
2009-02-16 08:47:22
兩岸論壇
兩岸論壇閉幕 有建議沒利多>中時09-07-13白德華

 第五屆兩岸經貿論壇昨閉幕,與會者達成六點「共同建議」,但會後並未宣布「惠台」利多。而因首次有民進黨多人與會,國台辦主任王毅意有所指稱,「有些朋友來這並不容易,還需要克服困難和阻力。但歷史會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本屆論壇也成為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畢業之旅」。吳伯雄閉幕式後召開記者會說,「這種結果我能接受,前四屆論壇我保持『全勤』,但沒把握下屆會不會來,看著兩岸步步走來,我是感動,也感謝。」

 伯公畢業旅行 感動也感謝

 周日上午前往三百公里遠的洞庭湖畔看「岳陽樓」的吳伯雄說,看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感觸很深。他在閉幕式上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閉幕式上,「伯公」看來心情的確複雜。
 本次論壇具有與會人數最多、討論文化教育及代表性更廣泛三大特色。論壇閉幕時也宣布六點「共同建議」,包括加強兩岸文化交流,鼓勵民間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深化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共同打造文化產業鏈,形成產業群;促進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建立兩岸文化教育合作機制;加強新聞交流;及支持台企在環保能源領域合作。

 兩岸新聞交流 互設辦事處

 「共同建議」提到兩岸新聞交流。國民黨記者會上吳伯雄說,這點寫得含蓄,「點到為止,不要寫得太白」;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張榮恭說,主要是呼籲兩岸新聞機構互設辦事處,「在短期可能實現之際,含蓄能減少障礙。」
 王毅也呼應了吳伯雄對「兩岸論壇」未來的期許,即代表性更廣泛。王毅意有所指說,「有些朋友來到這裡並不容易,還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阻力。但歷史將會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吳伯雄卸任黨主席後,馬英九接任勢必短期內不會率隊出席論壇。吳伯雄不認為論壇的功能性會遞減,他說,兩岸達成的共識是,「將更廣泛地邀請各界參與」。
 上屆論壇王毅曾代表中共提出金融危機後惠台十大措施,今屆則僅有相關部門各自提出。台辦官員表示,在文教為主的場合宣布和文教無關的惠台措施,不太合適,這或許是未集中宣布惠台措施的主要原因。

范振宗:民進黨應參與兩岸交流
現場觀察》文化「原鄉」 台灣感動大陸
熱門話題》兩岸文化人對話 深得我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50899+112009071300129,00.html
2009-07-13 08:17:58
兩岸資本大和解,兩岸人民苦哈哈 (上)
2005年 工人民主協會 林景明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於四月中旬率團訪問大陸,成果包括兩岸經貿論壇、第二次連胡會和中共發布對台十五項優惠等。儘管並非政府間的正式談判和協定,但占台灣GDP達48%的大老闆們跟著國民黨到中國大陸拚經濟,不能說不引人注目。
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先痛批國共「包藏禍心」、所放出的利多是「包裹糖衣的毒藥」,卻提不出有效對策;後來對中共釋放的十五項優惠中如農產登陸、醫師醫院登陸、學歷承認等又表示不反對,顯見台灣政府在兩岸問題上表現相當被動。
倒是獨派立場堅定:除了國家安全理由外,更強烈批評台資西進造成台灣失業率上升、政府稅收減少、經濟蕭條。只不過,獨派的批評,對唯利是圖的企業來說,根本不放在眼裡;而且獨派以妖魔化中國、分化兩岸人民為手段,正是最危險且具欺騙性的作法。我們不能把大陸人民和中共政權等同起來,就像我們不能因為布希政府侵略別國就認為全美國人都是屠夫。
事實上,廣大的中國勞動者要忍受超長工時、惡劣且危險的工作環境,卻只能領取微薄的工資;而中共不僅不准工人組織自主工會,更幫著資本家鎮壓工人。面對困苦的生活和中共的高壓統治,中國勞動者是很不滿的。我們應該瞭解、同情大陸人民,向他們釋出善意,幫助他們追求民主和更好的生活。台灣抗拒中共壓迫,最好的方法就是爭取大陸人民的支持;而不是用台獨刺激他們、用台灣民族主義咒罵他們,那樣只會把大陸人民推向中國民族主義的懷抱、支持他們的統治者來攻打台灣。
另方面,如果以為國民黨和台商已經為兩岸人民的未來找到一條明路,不免太過樂觀。連戰帶著大老闆們會見胡錦濤,關心的完全是大資本家的前途。即使兩岸經濟更加交融而蓬勃發展,台商攫取了更多利潤;兩岸勞動人民的處境仍然不見得會改善,反而可能惡化。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從2000年到2004年,台灣生產力平均年增率達6.2%,但平均實質工資僅僅增幅0.93%;2000年以後,平均失業率為4.6%;近來看似下降,但是低薪及領取最低工資的就業人口大量增加,失業者待業時間延長,政府失業給付人數有增無減。
2011-05-20 10:09:11
兩岸資本大和解,兩岸人民苦哈哈 (下)
中國工人又如何呢?中國經濟看似蓬勃發展。但根據國際自由勞聯(ICFTU)的報告:中國近來的失業人口等同世界各國新近總失業人口,2/3的農村家庭正遭遇生活水平下降,約有2億5千萬人每日生活費低於一美元,佔總人口的16.6%;近7億人每天過著低於二美元的生活,佔總人口的47%。中國貧富不均持續擴大,長期失業人口的持續增加,工作環境相當惡劣。兩岸經濟發展,成就的是少數人「先富起來」。在台灣,只有最高所得的20%家庭所得仍持續增加,其他80%的家庭所得都在減少;在中國,20%的最富裕人口佔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20%最貧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費中所佔的份額只有4.7%。
這些既得利益者以似是而非的言論迷惑勞動人民,說是中國工人以低工資搶了台灣工人的飯碗;實際上是:貪得無厭的台灣資本奪走台灣工人的飯碗,跑去大陸,給大陸工人一口更破爛的飯碗;然後又回過頭來,要台灣工人接受同樣破爛的飯碗。勞動人民如果受資產階級「拚經濟」、「提高競爭力」等說詞的誤導,只會勞勞比賤,讓資本家大獲其利。
關心兩岸和平的人或許認為:國共經貿論壇雖不能為兩岸勞動人民謀福祉,但至少能夠確保兩岸朝和平方向發展,未嘗不是好事。的確,相較於操弄民族主義、將人民推向戰禍的路線,國共經貿論壇確實顯示兩岸關係有和緩的趨勢;然而,如果不以保障台灣現有的民主成果和尊重台灣人民擁有民主自決權為原則來和中共談判統獨問題的話,日益密切的兩岸經貿關係只會造成台灣愈益依賴中國大陸,將使台灣無法應對中共的統一壓力,使中共在必要時得以武力和經濟力為後盾和平征服台灣,迫使台灣接受不民主的統一方案,這對台灣人民尤其不利。國民黨到大陸拚經濟的路線正有此弱點。
國共經貿論壇顯示:兩岸大資本已走向和解,且為了更大的剝削利益而願意密切合作。面對資本共同的剝削和壓迫,兩岸勞動人民不僅要為捍衛自身權益奮鬥,更應超越中國民族主義和台灣民族主義,促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為聯合共抗資本主義作準備。
2011-05-20 10:09:56
版主回應
台商近3年回台投資金額逾千億 2011/5/3 中央廣播電台

  台商回台投資金額日增,馬英九總統今天(3日)表示,從2008年5月到2011年2月為止,台商回台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1千億元。經濟部長施顏祥分析,台商近年回台投資逐漸增溫,主要原因包括兩岸和緩、台灣投資環境改善以及中國大陸經營成本不斷上漲。

登陸投資 馬:綠執政時反增加2011-04-27 中國時報

 馬英九總統昨表示,雖然外界普遍認為過去兩岸關係較閉鎖,但事實上,由於「三年前的那八年」,兩岸限制多,又沒直航,很多人赴大陸投資後就不回來,兩岸投資貿易反而增加十六個百分點;而現在兩岸有了ECFA,貿易量也很多,但因與其他國家貿易也大幅成長,兩岸貿易比重增加反而較緩。
 馬英九昨接見台灣省諮議會第五屆諮議員時表示,過去幾年,台灣碰到金融海嘯、經濟衰退,所幸在大家努力下,去年有相當亮麗表現,今年也可望達成國民所得突破兩萬美元成績;而最大改變之一,是兩岸關係有很大改善。
 馬英九說,在他上任前,外界認為兩岸關係閉鎖,但事實上外界不了解,當時政府對兩岸往來限制多,又未開放直航,使很多人到大陸投資就不回來,導致當時兩岸貿易投資成長比現在更快。
 馬英九舉數據指出,在「三年前的八年」中,台灣對大陸出口增加十六個百分點,二千年對大陸出口占出口總量百分之廿四,○七年底增加為百分之四十;而在他上任兩年間,對大陸出口占台灣出口百分之四十二,才增加兩個百分點。
 馬總統說,之所以兩岸貿易量增加,又簽署了ECFA,出口增幅卻縮小,主因在於台灣和其他國家貿易也大幅成長,使兩岸貿易比重不像過去那麼高。他表示,這種趨勢代表兩岸關係穩定,過去台商都往大陸跑,現在不僅陸資和外資赴台投資,台商也回流。
 暗批民進黨執政反而導致台灣經貿對大陸依賴,馬英九又進一步表示,接下來政府的努力方向在加強與美日等國關係,例如此次立法院長王金平率團赴日慰問災情,受到空前歡迎,顯示台灣以不同方式展現實力,受到國際社會肯定。
留言
不是說民進黨執政時鎖國嗎?鎖國怎麼會投資增加?
商人無祖國,不開放管太多,所以偷跑的多多...

政府爭取台商資金回流 贏了面子 輸了裡子 2011-05-05

私人訊息引用連結載入圖片..政府極高層強調, 他上任以後, 台商回台投資數量不斷提高, 迄今有超過 316 件回台申請案, 金額達新台幣 1,063 億元, 這是過去少見現象。 事實上, 造成台商資金回流主要的原因和中國工資大幅上漲、台商租稅及各項優惠取消或到期、台灣遺贈稅降至 10%、營所稅降至 17% 等因素有關。
台商匯回的資金和台商申請赴海外投資的資金相比仍十分有限。 台灣 2010 年對中國核準投 (增) 資額高達 122.3 億美元, 創下歷史新高, 引發台灣在 ECFA 簽署之後在經濟上更依賴中國的爭議。 經濟部公佈的資料顯示, 台灣對外投 (增) 資的流向, 有 80% 以上進入中國。 這或許和台商生產線自沿海西移至中國內陸的趨勢有關。
至於外國直接投資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部份, 台灣已連續 3 年減少。成長率從 2008 年的 -46%、2009 年的 -42%、2010 年再度減少, 年成長率為 20.56%。(楨:如同觀光客,歐美日景氣差,當然減少了!)
既然數字與事實如此, 台商回流的資金並未在台灣生產事業或創造就業機會上發揮積極的效益。 根據學者的研究, 在台灣央行維持低利率的環境下, 大台北精華地區的房價持續上漲。 學者專家認為, 台商因為台灣政府調降遺贈稅, 對於將隱藏在海外的資金有匯回的誘因, 其中有相當的比例流入不動產交易, 推升台北精華地段的土地價格與房價(楨:全球資金因美QE2氾濫,即使沒回流、只要景氣好、如陸港星房價皆大漲)。 至於推升股價的情勢則不明顯(楨:外資更大炒股滙市!)。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2140889&last=27704935
2011-05-20 10:49:53
阿楨
台生果然比陸生有創意

  對比館長前評【選最醜建築?】【土豪的異化】與台生在全球各大發明設計展奪金數名列前茅,可知台生比陸生有創意1。
  問題是大多數台生沒國際觀,連克羅埃西亞發明展的克國在那兒也不知「道」。
  國際觀和背國名無關、好不好!
  問題是不知通往全球之「道」,如何將奪獎的發明設計品行銷全球?
  錢!錢!錢!人家是為設計而設計。
  原來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文青小資!
  怕是為升學成績而發明設計吧,不然畢業找不工作,為何又要政府的文化創意產業2來負責呢?
  有呀!政府不是在各地利用閒置空間3設置了許多藝術村和創意市集4嗎?
  問題是沒生意上門5,文創家設計師只能窮得有品味6。
  不然又要窮得有人養嗎?台灣的文化廢物和流氓實在很理盲濫情很呆歹,呆到不知沒有市場的發明設計是賺不到錢養不活自己的、歹到又要有人養。
  不完全是沒市場吧,而是台灣的教改7強調創意和快樂學習8過頭了,忘了後現代非理性的創意、若沒現代的理性思考和前現代的毅力努力、是很難成為一成功的商品。
  所言極是,教改之「道」本應為解決聯考下、大學生缺乏學習意願和獨立思考,但在快樂學習和創意的民粹9風潮下、走了歪「道」!旣解決不了解決補習10壓力,又在在禁止老師體罰11後產生劣徒霸凌師生!
  誰說歪「道」了?陸生來台12,課堂上陸生的學習意願和發問思辯能力、明顯地強過台生。一批愛台13的邪者叫獸邪生,頭頭是道地反駁說,陸生是在填鴨式教育和未來工作壓力下才如此,不如台生有創意!
  果然是真有創意的反駁,問題是駁的了台生在校在職之競爭力都不如陸生之事實嗎?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329200
2014-04-02 08:54:46
日本藤素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4 23:52:47
阿楨
歐陽娜娜登臺2020十一國慶晚會演唱我的祖國遭綠圍剿,台藝人名嘴力挺:這是臺灣之光,林志玲也唱過我的祖國/金士傑也登臺過, 娜不能唱我的祖國/時中可唱我的母親臺灣 網批民進黨雙標. (回應:綠欺軟怕硬,周傑倫也說過我是中國,綠媒鄉土劇在大陸大賺,綠營上到立委大佬,下到週邊馬仔,在大陸賺錢,綠媒屁都不敢放,只剩下817和覺青在無能狂怒。 民進黨吸中華民國奶水,但說自己是台獨要消滅中華民國,藝人只不過唱了我的祖國就十惡不赦? 台灣落後環境差都到中國經商,怎不裁罰台商?只敢欺負小女生的綠色小孬孬! 綠其實是在批當過kmt發言人的娜爹! 台灣藝人去大陸酬勞十倍能見度百倍,台灣無法提供,這是很現實的,看來明年春晚台灣藝人要擠破頭了。)

不滿央視“求和說”陸委會嗆兩岸論壇是統戰平臺,國民黨2020-09-14取消以政黨形式參加/王金平不率領參加 (回應:兩岸三通與馬習會之後,關係原本看好,豈料2016殺出「蔡鉸金」攪壞局,,民進黨非得兩岸不共戴天嗎?)

海峽論壇--維基百科

海峽論壇(Straits Forum)是台灣海峽兩岸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之間的民間交流平臺,由國台辦、福建省人民政府及台灣一些民間團體等共同主辦,始於2009年,每年舉辦,為期一周,主會場設在廈門]。
2020-10-01 09:19:13
阿楨
RCEP今正式誕生 全球最大自貿區 涵蓋逾3成人口及貿易額 2020/11/15 中國時報

東協峰會今舉行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線上正式簽署協定,一個涵蓋東協10國及大陸、日、韓、紐、澳共15國全球最大自貿區就此誕生,這將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20年來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大陸主導 東亞經濟一體化成就
陸美貿易戰以來,大陸主要貿易夥伴發生重大變化。東協去年超越美國,成為大陸第二大貿易夥伴。今年上半年再超越歐盟,躍居第一大貿易夥伴。顯見亞洲域內國家對大陸貿易重要性急劇上升。
  我目標CPTPP 美若重返助攻台
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RCEP對美國在亞太地區勢必形成挑戰。下任美國總統拜登可能帶領美國返回TPP,或將日本等國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升級,與RCEP競爭。
  相關新聞
李克強:RCEP談判八年 多邊主義勝利
美國為什麼阻止不了中國主導RCEP
RCEP簽署後 美國與印度的對策
印度退出RCEP,「反中情緒」其實只是下台階
無法加入RCEP,國民黨批民進黨讓臺灣成“經濟邊緣人”
  回應
美國自己都亂成一鍋粥了,民竟黨還妄想著 CPTTP?!
當初太陽花反服貿後,這扇大門就已經關了
吵起來吵起來,大陸這邊順便把ECFA斷了,看看沒有外部輸血的臺灣所謂的 靠自己能發展出個什麼東西來
對台應該分化瓦解徹底打壓,拖垮了再收拾,不能再惠台了,惠了也不領情。
窮島政策才是好政策。才有利於統一。
2020-11-16 07:43:03
阿楨
RCEP今正式誕生 全球最大自貿區 涵蓋逾3成人口及貿易額 2020/11/15 中國時報

東協峰會今舉行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線上正式簽署協定,一個涵蓋東協10國及大陸、日、韓、紐、澳共15國全球最大自貿區就此誕生,這將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20年來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大陸主導 東亞經濟一體化成就
陸美貿易戰以來,大陸主要貿易夥伴發生重大變化。東協去年超越美國,成為大陸第二大貿易夥伴。今年上半年再超越歐盟,躍居第一大貿易夥伴。顯見亞洲域內國家對大陸貿易重要性急劇上升。
  我目標CPTPP 美若重返助攻台
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RCEP對美國在亞太地區勢必形成挑戰。下任美國總統拜登可能帶領美國返回TPP,或將日本等國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升級,與RCEP競爭。
  相關新聞
李克強:RCEP談判八年 多邊主義勝利
美國為什麼阻止不了中國主導RCEP
RCEP簽署後 美國與印度的對策
印度退出RCEP,「反中情緒」其實只是下台階
無法加入RCEP,國民黨批民進黨讓臺灣成“經濟邊緣人”
  回應
美國自己都亂成一鍋粥了,民竟黨還妄想著 CPTTP?!
當初太陽花反服貿後,這扇大門就已經關了
吵起來吵起來,大陸這邊順便把ECFA斷了,看看沒有外部輸血的臺灣所謂的 靠自己能發展出個什麼東西來
對台應該分化瓦解徹底打壓,拖垮了再收拾,不能再惠台了,惠了也不領情。
窮島政策才是好政策。才有利於統一。
2020-11-16 07:44: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