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4 07:44:10| 人氣88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又亂改人家書名了,《沙門空海之唐國鬼宴》(遠流,2005)是日本名魔幻作家「夢中獏」花了十七年苦心連載的巨作,你怎可評為「群魔亂舞」?

有差嗎?這種打著歷史、宗教、科幻、魔幻等招牌的小說,骨子裡跟神怪小說有別嗎?什麼「沙門」「空海」「唐國」只不過是幌子,三者隨便換啥都可以,反正「鬼宴」才是作者之夢。

你這樣就誤解作者了,他只想寫從年輕時就感興趣的空海故事(8p.263),一開始並沒打算寫那麼長,順著情節和直覺、自然就寫了十七年二三千頁,連自誇是「不可救藥的閱讀主義者」果子離都「不知夢中獏當初如何構思,他找到楊貴妃生死之謎這個切入點之後,和另一個點──空海入唐取經,連綴成一條軸線,一拉便拉開小說序幕,扯出一段故事」(5p.249)。

張大春還說:「看到這書,我担心華文寫作版圖又先去了一塊。」(随書廣告夾頁)。這些作家到底是欣賞能力太差還是打廣告打昏了頭?

依我來看,夢中獏只不過順著他神怪寫作的「溺習」來處理空海留學中國一二年內剛好碰到唐皇德、順宗相繼死亡,空海東伝密宗成為弘法大師的名號和長安眾教並存的現象,加上日本流伝的楊貴妃生死之謎,導引著作者往巫術鬥法的方向寫作。

唐皇為何為死呢?作者賣弄小說故事要素中最廉价吸引讀者的「懸疑、推理和神怪」,以騙稿費的「短句充篇幅」方式寫了八本、如删成一本可能更有小說味。答案最後揭曉了,原來玄宗當年害死了楊貴妃生父的女人,生父化身胡僧「黄鶴」率二徒丹龍白龍要報復。本想以楊貴妃之子奪唐皇位,不料安史之亂打斷了陰謀,黄鶴向玄宗出主意,想以假死的「尸解術」來逃過貴妃的馬蒐坡之死,又不料太監高力士在貴妃的針穴上動手脚,讓貴妃在土棺裡成了僵屍般的老婦。

黄鶴於是利用貴妃冤魂附身於黑猫展開一連串的殺人事件。

當然作者不會吝於利用美女的情色老套情節,讓一群人從皇帝、太監到僧徒都莫明其妙地愛上貴妃,甚至還伏筆著白龍是貴妃親弟,卻與出土但愛著丹龍的貴妃亂倫成了夫妻。

以上才是八本虛著的實質,其餘什麼「歷史、宗教」全是借用而已,不然他大可將宗教鬥爭聚焦於和空海同行的最澄,二人也都帶密教回日本,最後還對立成「東密」與「台密」。
那不是很像釋迦牟尼和提婆達多的宗派對立故事了?這種鬥法之事自古以來都是神怪才能吸引人,怎可能像你的歷史宗教小說聚焦於宗派教義之抉擇和教權之爭奪。

同理,皇權爭奪與士人政爭之「人性反思」也不能當作通俗、媚俗、暢銷小說的賣點。

是嗎?那作者不應想要中國的張藝謀來改拍成電影,而是要找香港的靈異電影。

台長: 阿楨
人氣(88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學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模倣犯》
此分類上一篇:《俠失諸朝》

阿楨
另參本館:《夜宴》

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是因我從前評《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俠失諸朝》《旣無歷史也非小說》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霸王別姬》《誘僧》《胭脂扣》《秦俑》《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至於後評《無極》所附郭敬明著《無極》電影小說版,由摘文(可惜網搜不到《夜宴》原文以供諸書的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比較)可知是深受網文影響且不如前評《甕中人》《惡女書》之二、三流文字。薛興國改寫之《臥虎藏龍》則比王度廬原著更二、三流。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1957985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陳凱歌的《無極》以奇幻方式拍攝宮廷愛情故事,有別於其 《紅高梁》《黃土地》 《霸王別姬》等,就視覺奇觀而言具實驗性

《墨攻》是部假墨子「非攻」「兼愛」學說之名的歷史戰爭片,雖能滿足對中國哲學外行又狀似好反思的影評人!

《赤壁》雖有吴式暴力美學和獨特三國觀之特色,但整體而言過於冗長(上下集達五小時)。

香港張徹1973年導演的《刺馬》,相對於陳可辛2007年導演的《投名狀》,更屬武俠片,而《投名狀》則夾較多太平天國歷史(故二者在劇情「因權力和女色」和主題「結拜兄弟自相殘殺」上大同,小異的是一偏工夫動作/色調明亮;一一偏戰場調度/色調暗沈)。
2011-03-04 10:16: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