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17 10:30:34| 人氣1,5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00-2霧峰學期末報告:花東新村組─歷史.文化.展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霧峰學‧學霧峰

花東新村 ── 歷史.文化.展望

 

● 參與人員介紹 

_ 社區指導老師

  

陳玉蘭,花東新村部落代表,同時也是台中市霧峰區原住民生活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對花東新村的居民生活,不論是教育、工作、起居等方面都相當的關心。幾年來也極力在為村民們爭取權力以及文化的保留。陳老師說,起初她嫁給漢人時,對原住民文化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關切,但自從她擔任理事長以後,才發現原來原住民的資訊的權力,許多都市內的原住民並沒有真正了解。老師也曾經到過其他地區去做訪談,才知道許多原住民沒有健保,或是沒有了其他的資源時,不知道如何尋得求助。於是老師就為了這份使命感,熱心的去到處收集相關資訊及技能權力讓民眾瞭解自身的利益。老師說,只要自己抱持著這份的熱忱,就不會覺得做得很辛苦,反而是樂在其中!

_ 參與人員



   

 

 

 

 

  

 

  


研究動機

_ 摘要

  由於接觸了「霧峰學‧學霧峰」的課程,而認識了花東新村在與當地的居民及代表深入了解後,才發現當地的村民對於九二一之災害的產生並沒有因此而使他們失去信心。花東新村的村民們積極的參與家園重建的工作,收集木材,同心協力的完成了如今的住所。對於其他方面也相當的關心,不論是工作、教育,都努力的去收集資訊並培養技能。在他們的文化中,豐年祭是他們最主要的慶典,在這個慶典時期,族裡的村民都會全員動起來,打獵、捕魚、採集、唱歌、跳舞…或是表達愛意,慶典所要表達的含意也非常多。另外在村民們從原鄉遷移到都市與漢人的相處感受,也表示因為要生存而不得不改變許多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漢人文化,但是他們也努力的維持了自己特有的習慣,使文化不會失傳。此外也特別了解到近幾年政府對花東新村的採取做法和村民對政府的看法是如何,這是很值得我們去做紀錄的!我們在這次的報告中,將會探討花東新村之歷史文化,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_ 報告背景
  這次在巧合下選了「霧峰學‧學霧峰」這堂通識課。這堂課程主要是介紹有關於霧峰之古蹟、特殊名稱以及歷史由來,包含了霧峰林家、湧旺農場、花東新村、舊正社區等等……還有「阿罩霧」的名稱歷史由來和霧峰的特殊地形結構。我們這次分配到了花東新村,原本對原住民一知半解的我們,在進入了花東新村以後,才發現原來和我們所認識的原住民不太相同。在都市生活的他們,是否有異於原鄉之處?在生活上是否有特殊習慣或是不習慣之處?居民們大多都是如何看待漢人以及他們的工作為何?在這資訊發達,高科技高學歷的現代社會中,原住民們如何突破一切的去生存?這些種種的因素使我們想要深入去了解。

 

● 問題探討與目的 

_ 問題彙整
1.
花東新村的歷史由來?
2.
花東新村的習俗?
3.
花東新村對未來的展望?
4.
從原鄉遷移到都市有何不同之處?

5.如何讓村民們了解更多的技能以及就業資訊?

6.在慶典的時候,男女是如何分配工作任務或擔任何種角色?
7.
從原鄉到花東新村與漢人相處如何?
8.
原住民意識與文化技藝該如何傳承給下一代?
_ 研究目的

  在這幾次的參訪花東新村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了不論是在生活上、起居上、教育上等…村民們都有非常強烈的渴望,我們希望藉由這幾次下來的參訪以後,能夠更認識花東新村,以及有關於他們的相關知識,和當地的文化、村民的感受,讓他人對原住民的觀念認知能夠改變,也希望利用現有資源來改變他們的教育環境及工作能力。在技藝方面也能盡自己的努力讓他保存下去,希望能讓政府了解原住民現今之處境,對當地居民能有所幫助!能夠在往後的社會中,原住民的地位不會在受到不平等的對待!

 

● 文獻探討

阿美陶傳統製陶

在與漢人大量交易日常生活器皿之前,陶器在阿美族人日常生活中廣泛的被使用。

在沒有陶車工具、高溫窯的年代裡,阿美族的老婦人用一雙巧手,將一團泥巴捏塑出水壺、
飯鍋、飯碗、陶甗、酒杯、酒瓶、祭器等各式各樣的粗胚,並埋在草堆、米糠中燒出一只只
實用的生活器皿。

 

   花蓮縣政府前於98年度將「花蓮縣豐濱鄉豐濱部落阿美族傳統製陶」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之文化       資產,保存這即將失去的傳統。

 

●發現/創意/想法

秀萱

  我跟花東新村的居民同樣是原住民,只是族別不一樣。以同樣身為原住民子女的我來看花東新村的孩子,我會覺得他們要承受的壓力比我們這些在原鄉部落成長的孩子還要來的多。不管是課業上、人際上都會必須用心去經營的,再加上學習的多為漢人文化居多,在學習原民文化上也會有限制,在文化上也比較難傳授最傳統最深的那一塊,這對於長者來說又是一個很艱難的課題,因為他們會希望孩子能夠學習阿美族的語言、技藝,希望阿美族的傳統文化傳承給下一代,但是孩子若不從小學習傳統文化,未來進入和人居多的環境學習或就業,要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就會變少,所以對於文化傳承這項重要的使命,我認為是需要多費點心思的,最基本的語言更不能被遺忘。

  跟花東新村的孩子相處過,可以發現他們跟原鄉的孩子一樣很活潑,任何體育項目都難不倒他們,他們在體育上有優越的成績,只是在課業上需要加強。我覺得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很需要父母的支持,我相信原住民的孩子都很聰明,只是缺乏支持及好的讀書環境,在現代社會中原民的孩子上大學並不困難只要有心學習,要讀到大學甚至是研究所是很容易的,我們並不笨我們只是不夠努力,我相信花東新村的孩子在課業上只要多了父母的支持及自己肯努力的態度一定可以培育出優秀才子。

  不管是原鄉的孩子或是都會區的孩子,我們一樣都要為著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更要將上一代的傳統傳承下來,這是身為原民的使命,絕對不可以讓文化消失。我覺得花東新村是個很棒的地方,也是值得被留下來的地方,將阿美族文化在花東新村這片土地上扎根,讓都會區的人能夠從花東新村認識到阿美族文化,讓阿美族文化除了能夠傳承給下一代之外,也能將阿美文化發揚光大,漸漸的成為國際皆知的族群。

  所以傳承文化、認識文化是很重要的課題,希望未來花東新村能夠成為都會原民聚落的重要地標,成為能讓人認識阿美族文化的地方。
巧涵

  在這幾次去花東新村上課後,我從課堂中更了解阿美族,還有原住民遷至都會區所遇到的各個問題等。花東新村先前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居住的問題,因為現居地是屬於水力署的,所以他們隨時都有可能被迫遷移,但後來村民積極找尋民意代表替他們發聲,希望能得到現居地的所有權,過年前,台中市長有到花東新村,表示將盡力幫助花東新村向政府發聲。

  這幾堂課中,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理事長有多希望能帶動整個村民進步,例如:對下一代的期望,當有大學課輔隊進去村子,他總是開心的歡迎,並希望能改善小朋友的品格教育、課業,因為花東新村有很多中輟的小朋友,理事長也希望藉由我們大學生的身分,讓小朋友看到大學生多有趣,希望能激勵他們努力讀書,理事長希望藉由下一代的進步,能夠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希望下一帶有好的工作,不會吃苦,也希望能與漢人的孩子能夠競爭,不要在當弱勢,能自立自強。

  理事長對文化的傳承也很重視,雖然不在原鄉,但該有的文化、慶典、技藝都盡力保存,依然有辦豐年祭,讓下一帶了解自己的族群,也從慶典中了解慶典的意義,不只是唱唱歌跳跳舞,其中有著感謝祖靈、敬老等更深層的意義。技藝的部分,如有不會的技藝,也會回到原鄉學習,並教導村子內的村民,希望技藝能傳承下去。

  這幾次的上課,我們除了了解了花東新村的歷史,也學習了很多阿美族的文化意義,還有一些飲食文化。我覺得最特別的是飲食文化,阿美族很會食用野蔬,之前上課,老師也有帶我們到他們採野蔬的地方認識野蔬,感覺很神奇,平常以為是雜草的植物竟然是能吃的,讓我對阿美族寡刮目相看。

宏瑋:
  一開始會選擇花東新村,是因為我們大家都對於原住民有著好奇心,促使著我們想要更深的去理解他們。但漸漸的,我們與當季居民混熟後,我們發現,他們其實與我們是沒什麼不同的,他們雖然設備較為落後,但他們都有顆熱情的心,他們雖然遠離家鄉,但他們都還保有原鄉文化。但其中兩點我覺得較為可惜,一點就是家的部分,因為921,他們損失了離開家鄉後的第二個家,於是他們在草湖河畔居住了下來,後來再慢慢遷移到現在的地方,政府也一直承諾要幫他們,但卻絲毫未行動,這點真的是相當遺憾。另一點就是教育部份,他們第一代遷徙者都是以勞力打拼,他們知道勞力的辛苦,所以不希望下一代向他們一樣吃苦,所以往往希望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他們的下一代看到父母是靠苦力賺錢的,便會有種嚮往的趨勢出現,進而不想讀書,而進一步的墮落,但另一方面,會讀書的孩子還是會讀書,逞現相當兩極的狀況,而這點我們現今我們學生也都會以課輔的方式去輔導他們,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我覺得這點是相當好的,持之以恆下去,一定會有更大的成果見到的。

 

● 分析、討論與結論
_ 分析、討論
  在這幾次的上課中,我們發現到,花東新村的居民們在各方面所得的資源及知識都太缺乏了;在生活上,他們的房子不像我們現在所居住的磚瓦屋,而是用木頭建造而成的小木屋,這些屋子在下雨天是多麼令人擔憂!在教育上,孩子們每一天的打鬧,有的孩子甚至會翹課,而父母對於孩子的約束力也不夠,加上教育資訊的短缺,使得孩子的教育並沒有進步得很多;在工作上,他們並沒有非常高級的證照,也因為在這種都市社會中,要生存就特別不易,只好在漢人底下做建築業這種只需要力氣的工作;在文化上,他們也因為在都市中,要保存自己的傳統技藝除了靠自己本身的堅持以外,很難再有其他的外在力量幫他們留著這些技能。另外在與漢人相處方面,也會因為與原鄉不同的習慣,而使得在與漢人相處時會有不同而會有干擾,也是因為如此村民們才不願遷到漢人居多的住宅區當中,反而選擇了漢人較少的花東新村。這些該如何改善?是很重要的問題

_ 結論
  從理事長那裏知道了很多關於阿美族的傳統文化,也了解了都市原住民的型態是什麼,這幾週跟理事長一問一答之間,發現到他們的困境,有以下幾點:

1.居住地的問題,由於他們是九二一地震後搬遷到這裡。這裡是公有地,一般的社區型態又不適合他們居住,所以他們目前正在積極的爭取居住的權利。因此在這方面,理事長說近幾年政府已和他們簽訂了許多承諾,不會讓花東新村被拆除,也會積極的參與重建修復,使花東新村在霧峰成為一個特別的原住民文化區。

2.子女教養問題,他們希望日後孩子們能夠有好的讀書教育環境,就好比客家族群那樣,雖然他們為少數,但是現在透過一些知識分子所倡導的運動,讓最近客家文化發展越來越茁壯。在這方面,我們也讓霧峰的大學生在課後為孩子們進行課輔的活動,並提供他們多一點的書籍資源,而學校方面也會努力提供學習資訊給他們,這樣有助於提升他們的學習!

3.文化傳承與保留,他們希望原鄉文化能夠繼續地保持下去,但因為他們是身在都會區的原住民部落,難免會受到漢人的同化很深,如何在這個環境繼續保留原有文化,還有母語的傳承,對他們而言是很重要的。在這方面,理事長也利用了空閒時間,在村子內開了文化技藝班,讓村子裡的媽媽們能夠學習他們原有的技藝,在母語方面,平時也會多利用語小孩相處玩樂時間教導他們母語,使他們在快樂學習中了解母語的重要性,並學習保存!

  而我也看到了屬於他們的優點──樂天的態度。因為他們的正向態度,所以不會怨天尤人,而且一下班就聚在一起聊天唱歌,聯絡了整個部落的感情,在漢人的生活是很少見的,誰會與鄰居這樣的熱絡呢?而我自己的社區,也不是每一個人會參加社區的大會,但是他們不同,只要頭目一廣播,每個村民都會聆聽,一有活動也會全部一起參與,我覺得他們非常的團結,非常的有向心力,讓我有溫馨的感覺。 

 

●週誌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0年度第2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陳玉蘭            班級:社工2B

 組別:5      組長:顏冠泓               學號:99040144

 組員:顏冠泓、張嘉哲、詹宏瑋、申余巧涵、    姓名:顏冠泓

    林秀萱、張耘齊、劉冠緯                                             

                                            第一次週誌

        我們今天上課的內容是談論有關於花東新村的歷史由來 

1.花東新村的歷史:
  花東新村的居民是由台東、花蓮一帶的因尋找工作機會,而遷居到台中的阿美族原住民,喜歡靠水生活。原本分散在台中各地(理事長原住地是草湖橋下),但因九二一大地震後,房屋倒塌難以重建,後來透過水利局某巡守隊的人幫忙,最後找到現在花東新村這個地方。一開始花東新村一片廢墟,經由村民們互相幫助,才將花東新村整理好,再加上花東新村的村民多從事建築業,所以他們的房子也是自己蓋的。而原本就只能暫居在花東新村這個地方,所以村民都以簡單的方式建造房子,連家中的家具都是從危樓中拿回來的。花東新村仍延續阿美族傳統,有頭目最為精神領袖,理事長也有在教村民母語,村內也有很多民族技藝的課程,使阿美族的文化不會流失,讓村民更了解自己的民族。
2.個人反思:
巧涵:
在聽完理事長講述花東新村的歷史,可以聽到原住民為了找尋工作,到了都市,因為都市化讓文化漸漸流失,小孩子不想學母語,認為學母語也沒什麼用,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認同感。也可以聽到理事長希望能維持原有的文化,所做的努力和改變。
秀萱:進入到花東新村跟理事長的聊天過程中,可以聽到長輩對文化的堅持,只是在傳承上出現了斷層。在學的學童不敢在一般漢人面前說族語,身為原住民的我對這樣的情形感到惋惜,語言的傳承很重要,對於自己傳統特色應該珍惜,我認為應該多多的鼓勵他們認識自己的文化。
冠泓:聽完老師說明了花東新村的歷史以後,了解到他們從遷移到形成之間的歷程,也了解到她們在這期間爭取居住的困難。也聽到了許多文化傳承的故事,才知道原來是這麼的辛苦!
耘齊:雖然第一次上課只是跟老師閒聊,而發現這過程中對原住民的文化,有很多未知的東西可以學習。希望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可以體會到更不一樣的東西。
宏瑋:這次的課程教學讓我對於花東新村有了最基本的認識,也看到了我最喜歡的山豬,期望接下來能對於他們有更深入的研究。
嘉哲:第一次的分組上課,我們的老師,也就是花東親村的理事長,向我們述說他們從原鄉遷移到這裡的歷史。颱風的巨大力量,摧毀了他們原來在原鄉那裏的美好村落,讓他們必須流浪來到了這裡,但也從中看到了他們的樂觀個性,面對住家環境以及沒有福利的保障,但他們卻能很知足的發出唯一想要的訴求--他們想要一個可以穩固居身的地方。還有一點是理事長的理想,就是想將母語給傳揚下來的決心,一個民族的語言若消失了,那等於是一個民族的覆亡,這個道理又在這堂課裡,清楚的傳達出來,所以遠觀的看,花東新村的存在,也是他們在原鄉的文化的保存及發揚的地方。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0年度第2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陳玉蘭            班級:社工2B

 組別:5      組長:顏冠泓               學號:99040144

 組員:顏冠泓、張嘉哲、詹宏瑋、申余巧涵、    姓名:顏冠泓

    林秀萱、張耘齊、劉冠緯                                              

                                            第二次週誌

        我們今天上課的內容是談論有關於花東新村的文化風俗 

1.花東新村的習俗:
阿美族的習俗:
  豐年祭是阿美族人重要的活動,藉由豐年祭來慶祝過去一年作物的豐收成果及讓辛苦一年的身心能獲得休息。再則也蘊涵有連繫族人情誼、教育子弟及敬老的內在意義。在這為期幾個禮拜的豐年祭中,族人以唱歌、跳舞的方式,迎接祖靈、感謝這一年的豐收、送走祖靈等。平常女孩子不能隨便與男孩子過於親近,所以豐年祭是個讓女孩子能跟心儀的男孩表示愛意的好時機。豐年祭中,會有一個舞是讓女生向男生表達愛意,女生會將自己的情人戴在跳舞的過程,戴在心儀的男生身上,表達愛意。族人所穿的衣服主要以黑、紅色為主,依據年齡不同,分有不同的階級(三年為一階級),每個人要進入青年團團之前要先是膽量,也就是成年禮,但隨著時變遷,成年禮漸漸的簡化,甚至沒有在舉辦。
  阿美族為母系社會,所以家中最大的女兒一定要招贅。阿美族的人不論婚喪喜慶都會互相幫忙,而且阿美族有個習俗,不管是婚禮或喪禮,在辦完之後的隔天,一定會在請一次客才能算完成這個典禮。婚禮時會唱歌、跳舞,表示祝福新人。
阿美族的料理:
麻糬、鹹豬肉、醃肉、野生蔬菜(籐心、過貓等)、大鍋菜、箭筍。阿美族的野蔬也很厲害,但因為時間不夠,不然到山上看會有共多的野蔬可以介紹。
2.個人反思:
巧涵:
這次我們的主題是阿美習俗和飲食,在這次上課中,了解到了阿美族豐年祭,不同於以往看著電視中他們唱唱跳跳慶豐收,這次真的學到豐年祭的內涵意義,不只知道是慶祝豐收和感謝祖靈,也了解豐年祭也可以教育子弟要敬老,我覺得這是個很棒的慶典。雖然這次沒有時間上山,但理事長也說了一些野蔬的名稱,光聽名稱好像還是不太懂,希望下次有機會能跟理事長好好學習認識不同野蔬。
秀萱:這一次進入到花東新村,認識了許多阿美族的料理以及阿美族傳統習俗,聽著理事長介紹阿美族的料理時,我真的好想吃!不同族群的食物,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口感,所以希望有機會能夠吃到阿美風味餐。對於阿美族豐年祭有一段是在音樂舞蹈中女生可以用情人帶表示對男生的愛意,若有心儀的男生就可將情人帶套在他身上,這聽起來好浪漫,也可以看出阿美族母系社會的特性。
冠泓:聽完老師說明了花東新村的文化以後,了解到她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運用很多大自然隨手可得的東西當做食物,也了解到了豐年祭的舞蹈內容以及在族裡面的男女利用舞蹈來傳達愛意的特殊文化!

耘齊:老師向我們分享了有關阿美族的文化,像是豐年祭,所釀的小米酒通常都是拿給外面的人喝的。而阿美族也很喜歡喝酒,像在以前時酒是很貴的比較買不起,通常只有紀念祖先時才會有,而現在酒取得容易,像辦喜宴總是連著好幾天辦桌,老師自己也透露其實是愛喝酒的關係所以才續攤,聽老師講完我相信還有更多文化可以去了解的。
冠緯:這次課程中,了解到阿美族在於食物上的料理以及豐年祭上的服飾會因年齡不同而有所改變,他們會在豐年祭上準備豐盛的野菜來感謝祖靈的保佑,也會在舞會上會把情人袋轉交給喜歡的人,並且牽在右手邊,還會在成人禮中為了考驗年輕的人的膽量而讓他們去墳墓上取衣服,年輕的人也會在海邊捕魚給老年人。雖然文化不同,但求的也是自給自足,敬老尊賢的生活,讓我感受每個文化的不同意義。
嘉哲:這次的課程中,我們像理事長請教了有關於阿美族的一些飲食、服飾及節慶等文化習俗,有些習俗或許在我們漢人看起來,只是單純的喝酒或跳舞的文化,例如說豐年祭不只是我們眼中的單純,它背後代表的是對於祖靈的敬畏,然後每個傳統制度都有代表的意義。例如分層管理,每到一個時期,就要歸為一個單位管理,而且必須聽從長者的話,這些傳統都透露出他們在教導著少年從小就要培養的觀念,所以上完這一堂課後,更讓我們省思道對於不熟悉的文化,我們應當用著學習及尊重的心態,以及去探索那背後所蘊藏的意義。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0年度第2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陳玉蘭            班級:社工2B

 組別:5      組長:顏冠泓               學號:99040144

 組員:顏冠泓、張嘉哲、詹宏瑋、申余巧涵、    姓名:顏冠泓

    林秀萱、張耘齊、劉冠緯                                               

                                            第三次週誌

        我們今天的內容是有關於花東新村的影片觀後心得 

1.影片名稱:給我一個家
影片來源:http://www.youtube.com/watch?v=X7J7VMwIJKM
2.個人反思:
巧涵:
影片中可以看到原住民進入都市後的生活,雖然沒有很好的工作,但仍努力生活。從九二一大地震後,村民找到一個地方從建家園,但村民也對自己居住的地方感到憂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政府會將他們現居的地方收回。在文化上,可以看到村民為了不讓自己的文化消失,仍有族語教學和舞蹈教學,也保留豐年祭這個慶典,讓下一代也可以延續傳統文化,認同自己的族群文化。
秀萱:看完「給我一個家」這部短片,短短九分鐘多的影片,就可以聽到花東新村的村民們是多麼希望能夠繼續居住在花東新村,以前他們曾有想過要回去原鄉,但是一住就住了十幾年,他們的心已經在此地生根,對這片土地及居民有的感情,所以他們仍想要繼續住在花東新村。這份情感是多麼的深、多麼的濃,就可以去推想他們是多麼渴望可以留在花東新村。所以我覺得花東新村的居民,真的很像一個大家庭,他們不希望這個家庭被迫分離,花東新村就是他們的家,他們要守護這個家,這份情真的令人感動。
冠泓:看了這部有關於花東新村的影片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在過去這將近十年的時間都一直在努力爭取著能夠有好的居處場所。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了許多地區的災情,就連花東新村的居民們也不例外,因為大地震而把他們原本的房子給震垮了。但他們仍然不放棄希望,用了自己的力量去建造他們新的的家園,只為了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而他們也沒有因為從山上遷移到都市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習俗,還是努力的傳承下去。近幾年政府也積極的關注到他們的困境,希望政府在往後的措施上能夠幫助他們,使他們能有一個更完整的家!

耘齊:看完了這段影片讓我覺得自己身為學生的我真的比他們幸福很多,想當初在地震的時候,我的家還在,但他們卻因為地震而沒了家,最後被迫遷移到現在的居所。比起都市滿街的高樓大廈,花東新村的房子看起來顯的落後許多,而他們很多建築工幾乎都是自己建的。孩子的教育程度比起漢人是較弱的,在後面有看到阿美族文化的傳統文化,像是豐年祭都是經過長輩們的傳承,給小孩子才有辦法做文化的延續性,而這也是原住民最重要的一塊,希望能在未來他們的環境都能有改善。
冠緯:九二一至今,經過了那麼多年,這些花東的原住民們,本來只是在大愛路這邊暫時的避難,後來漸漸地發展出了情感,我們也從前幾次上課與理事長的談話發現,其實阿美族的原住民是逐水草而居的,過著自給自足的野菜生活。而且,他們也孕育出自己的下一代,除了這裡以外,在這個偌大的都市裏面,有哪個地方是更適合他們落腳的地方呢?聽理事長說,原住民喜歡唱唱跳跳,假如要把他們遷去公寓或其他地方,依照漢人的生活模式一定會吵到他們,而這裡比較符合他們原鄉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活得比較自在。我覺得他們只是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況且有許多因素讓他們得在都市打拼,看完了這個影片以後讓我好感動,會想要支持他們,他們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活土地,擁有自己的家。
嘉哲:從台灣的另一端到了這裡,這遙遠的距離,若除地震讓家園毀壞,誰有這麼大的心力願意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更何況來到這裡後,自己在原鄉的習俗受到了限制,居住品質也沒有很好,大人勉強可以撐過,但小孩子從小卻要在這粗劣的環境下成長,更危機的是他們居住在這;十年的地方,還是個隨時會被徵收走的土地,沒有土地的所有權,讓他們在生活上更加的憂慮,但我們在他們身上,卻看到了那股真正堅強的力量,儘管環境在困苦,但他們仍然能夠單純的呼應一個最簡單的需求,他們在這裡也住久了,也彼此互相間都有一定的情感了,他們只願這裡能夠長久穩定,成為他們長久孕育下一代的家,讓小孩子有個最基本的家,同時在這裡讓他們的文化能夠繼續的流傳下去,家,就是人朝理想出發的一個地方。
宏偉:從台灣的另一端趕到了這邊,想要在都會附近打出一片天,他們來自花蓮、台中。一場九二一,幾乎擊退了他們的夢想,會什麼會說是幾乎,因為他們並沒有放棄。他們在自家房屋破碎,村莊散落之後,一群然轉而前往草湖溪畔,在那築居了起來,有種逐水草而居的感覺。他們也用自己的原鄉地方來取名,取名為花東新村。遇到困難他們從不放棄,其實自身文化有流失的趨向,但他們還是會為下一代開課授業,為這文化作保存。他們一直都努力著,想要一個家,這是我們外界現在能幫的,他們也不譖麼怨天尤人,只是一昧著努力,期待有天能夠成功,這點我很感動,真的。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0年度第2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陳玉蘭            班級:社工2B

 組別:5      組長:顏冠泓               學號:99040144

 組員:顏冠泓、張嘉哲、詹宏瑋、申余巧涵、    姓名:顏冠泓

    林秀萱、張耘齊、劉冠緯                                               

                                            第四次週誌

         我們今天的內容是有關於花東新村的未來展望

1.訪談大綱:今天與老師講到了對於花東新村未來的展望,老師也順便提起了在原鄉的狀況,來與現在的情形相互比較。原鄉多隔代教養,但在原鄉經濟上較沒很大的需求,故壓力較輕,但搬到都市後相對所需要的經濟負擔提高,居民必須工作來換取需求,但只能從事著較辛苦卻薪水微薄的行業,所以相對的重視小孩教育,讓下一代學習專業技能或學歷,也希望在這裡把好的文化保留下來,也會雕刻、醃漬。花東興村的重建,靠的是自立自強,但現有的花東興村生活品質差,居住環境有著排水不良等問題,而在生活上,在原鄉可以捕魚、打獵,但在都會區受管制所以不行,但仍然有些習慣與原鄉相似,例如晚上相聚一起喝喝小酒、唱唱歌、小吃店歡聚等等。
2.個人反思:
巧涵:
影片中可以看到原住民進入都市後的生活,雖然沒有很好的工作,但仍努力生活。從九二一大地震後,村民找到一個地方從建家園,但村民也對自己居住的地方感到憂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政府會將他們現居的地方收回。在文化上,可以看到村民為了不讓自己的文化消失,仍有族語教學和舞蹈教學,也保留豐年祭這個慶典,讓下一代也可以延續傳統文化,認同自己的族群文化。
秀萱:這一次課堂上可以感受到理事長對於花東新村孩子們教育的重視,由於缺乏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學業上也沒有人關注,以至於孩子求學意願並不高,中輟的問題也很多。理事長表示希望下一代能夠學習專業技能,這樣才能在都會區生存。我真的覺得家庭教育很重要,家庭是最能夠影想響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在現代社會上還是有傑出的原住民,要將這樣的希望放在花東新村的孩子身上,多鼓勵孩子學習,我相信他們未來都能成為優秀青年。
冠泓:今天的課程中,了解到了花東新村的居民從原鄉遷村到都市、在生活上的改變,以及政府近幾年來對居民們所做的承諾!在生活習慣方面,由於居民們在原鄉生活時都可以自由的打獵抓魚,但到了都市卻因為槍械管制跟水質及保育問題而處處受到限制。政府近幾年來對花東新村有做了些許承諾,將會保留及重建,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會更積極的關注,也會培養族民許多個人技藝,使族民在都市生活上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耘齊:聽完老師所講的,原住民在原鄉到花東新村所保留的民俗習慣大致都還在 ,但是最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孩子普遍不愛讀書比較愛玩,家長對於教育比較不重視,在原鄉因為沒有競爭壓力,但到了都市,競爭壓力很大,原住民若沒有良好的教育品質在未來的生活會比較辛苦。
冠緯:我們今天與理事長聊到對花東新村的未來展望,其實他們跟我們漢民族是差不多的,也是把重心放在子女身上,在我們所在地小木屋,除了大家聚會聚在一起之外,其他時間就是給亞大的學生來幫小朋友做課輔,可見他們對於自己下一代還是非常的重視,天下父母心,大家都希望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後來我們又與理事長聊到在原鄉生活的情形,理事長描述說在原鄉大多都是隔代教養,而且對於物質需求上不大,我想應該是整個部落會照顧,加上花東地區是屬於比較人口稀少,也沒有西半部那麼發達,所以在生活上的需求水平很容易就會達到,相對地來講,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工作壓力存在。而現在搬來都市的花東新村居民們,自然而然競爭力開始變激烈,都市相對所需要物質提高,以工作來換取需求,漸漸的會開始去著重小孩教育,讓下一代學習專業技能或學歷,因為我們發現花東新村的居民們大多數的職業都是工人居多,很少有白領階級,他們也因為身居在都市,也會想要把下一代好好的栽培,再來發展自己的文化,理事長說要把好的文化保留下來,例如:雕刻、醃漬。現在花東新村在走重建之路,必須要靠所有的村民們一起自立自強,雖然現有的花東新村整個社區生活品質差,像是排水不良等等,都是需要一一去克服的,還有,在過去原鄉可以捕魚、打獵,可是都會區卻會受管制而不行進行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但是他們還是有保留原村過去的傳統,也會晚上喝酒,唱歌,小吃店歡聚。
嘉哲:今天跟理事長問到了關於花東新村未來的展望,理事長提到了,首先當然是希望目前居住的地方能夠安穩,而不是隨時擔心著土地可能被收走,因為有安穩的居住的土地,才能去思考著文化或知識上的層面,當然他們也希望居住環境能夠得到改善,不然目前居住的地方如果碰到豪大雨或比較的災害一來,可能會釀成了滅村的危機,而除了居住環境的部分,他們更是思想著孩子們的未來,由於這裡的長輩都是以一些微薄卻又辛苦的職業維生,他們對於下一代的教育也更加的覺得憂鬱並且叮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他們一樣這麼的勞累,希望他們有著好的未來,所以也因此擔心著這裡的教育資源匱乏,並希望有外界的資源能夠來帶給這裡的孩子進步,最後則提到了他們原鄉文化的傳承,理事長一在在地強調著,希望美好的文化能夠得以保存並傳承著世世代代的族人們。
宏瑋:今天這趟去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們對下一代的期望。他們每個人都希望下一代能夠好好讀書,別像他們一樣靠苦力賺錢,但可能是因為受到父母的關係,他們的下一代並不會說好好的去讀書,反而中輟、變壞的一堆。在我看來原住民部分已經漸漸的分成很兩極的兩派,當中有好也有壞,我想在教育部份,是我們可以討論說用何種方法來幫助他們的。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0年度第2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陳玉蘭            班級:社工2B

 組別:5      組長:顏冠泓               學號:99040144

 組員:顏冠泓、張嘉哲、詹宏瑋、申余巧涵、    姓名:顏冠泓

    林秀萱、張耘齊、劉冠緯                                               

                                            第五次週誌

        我們今天的內容是有關於花東新村的文化意識以及傳承

1.訪談大綱:
慶典工作分配:
最大的慶典是豐年祭,三至六天。前置作業多為年輕人要去蒐集木柴,因為營火必須薪火相傳,所以不能熄滅。年輕男生主要負責捕魚,青年團要準備年長者的飲食。雖然阿美族為母系社會,但女性的權力僅在家庭中,部落的事務主要還是以男性為主,女性不能参與打獵、捕魚、迎祖靈,女性主要工作為採集以及準備食物。
與漢人的相處:除非有良好的學歷,不然很難與漢人競爭,因村民多從早年就遷至都會區,當時漢人還是有很嚴重的歧視,視原住民為次等公民,原住民為了融入漢人,努力的學習台語,文化上,原住民喜歡唱歌跳舞,但是原住民考慮到怕干擾漢人的生活,為了不影響,才決定回絕到漢人的住宅區生活。
如何將文化傳給下一代:先從語言、技藝開始,現在家長與小孩子對話多以台語國語做溝通,所以希望小孩子能多學習族語,藉由參與慶典來讓下一代了解及認同自己的文化,了解慶典真正的意義!技藝的部分,也會開原住民技藝班,教導村民傳統技藝,讓技藝傳承下去!
2.
個人反思:
巧涵:
今天我們問了理事長三個問題:一個是原鄉如遇到慶典活動時,是如何分工合作的,第二個是到都會區後與和人的相處情形,第三個是對未來文化的傳承的想法。從第一個問題中,理事長的回答讓我對阿美族有新的概念,雖然阿美族為母系社會,但女性只有在家庭中才有有權利,對外的權利則是多已男性為主,顛覆我對母系社會的見解。第二個問題中,理事長提到,他們是很早期就遷至都會區,當時的漢人對原住民有很大的種族歧視,認為他們是次等公民等觀念,也許是早期漢人的歧視,讓原住民一直自己看不起自己,一直覺得自己是弱勢,但理事長希望村民都能自立自強,村民也很努力學台語希望能融入漢人。第三個問題,理事長說目前最主要的是母語的教學,現在家長都跟孩子講國語或者是台語,缺乏母 語的訓練,所以理事長有在教小朋友講母語,不希望小孩子連自己得母語都不會說,遺失自己的族語;民族技藝的部分,也有開班授課,但學習的多是大人。
秀萱:這一週是最後一次校外學習,今天最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原民在與漢人相處的過程中,往往都先將自己設定為次等公民,原民進入都會區還是對於自己的身份還是會感到自卑,同樣是原住民的我覺得有時候是我們原住民自己在歧視自己,每當要與漢人競爭時,都在尚未進入戰場就先被自己絆倒,我們最致命的是缺乏信心、勇氣,這會使得我們永遠都縮在角落。其實社會給了我不少機會,是我們不會運用罷了。所以我覺得心態上自己要先調整好,因為我們一樣能夠吃苦,並沒有人說原住民是較差的,我相信只要我們先肯定自己,別人也一定會肯定我們的實力。
冠泓:今天的課程中,聽到了許多有關於阿美族文化的傳承,在部落中,重要的慶典裡,男性大多都是去打獵捕魚,而女性是採集準備食物方面的工作。老師說,很多人認為豐年祭這種大型活動只是一般的唱歌跳舞,實際上在豐年祭舉行的幾天內,每一天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在課程中,也了解到與漢人相處後,容易因為要與漢人形成良好關係而逐漸忘記自己的文化,這也是現今原住民對文化保留的危機。老師說,在以後的日子會多利用課程教導文化母語以及手工技藝,使文化不會失傳而繼續傳承下去!
耘齊:這次聽完老師講解,了解到文化傳承的重要,阿美族的豐年祭不是只有表面上的跳舞喝酒而已,要有人去把豐年祭的意義告訴給下一代,雖然阿美族是母系社會,但男生還是主掌的部落的大部分崗位,頭目也是男生,而在家庭中才顯的女性的重要,原住民進入都市根漢人交流後很容易被漢化掉,若沒有保持文化的傳承就會消失,像是平埔族已經被漢化到連母語都沒了,而進入都市也了解到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嘉哲:這次是最後一次到花東新村上課,我們又更深入的問了理事長關於阿美族的一些文化。理事長說在他們的祭典裡,像豐年祭,不只是是個跳舞喝酒的活動,每個舞蹈每個動作,都有代表著他們對祖靈的崇敬,但很可惜的,有些不懂去深入探索文化的人往往會誤會。另外也提到了關於與漢人相處的部分,理事長提到阿美族的一些制度,例如說長女必須留到部落不能外嫁出去等,都隨著與漢人的相處下,漸漸同化消失了,這是他們所隱憂的,因為也隨著他們目前深入在都市中,同化的機會更是劇烈,所以當即要做莫非是在孩子身上,透過教導與傳承文化,讓孩子去了解身為這個民族的特色。  


●工作分配

週誌:全組組員

書面+PPT:顏冠泓

成果內容:嘉哲、耘齊、冠緯、宏瑋、秀萱、巧涵

●附件

          

台長: 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人氣(1,5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100學年度 |
此分類下一篇:100-2霧峰學期末報告:湧旺農場組─湧旺羊媽媽
此分類上一篇:100-2課堂小組週誌─鳳梨組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