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6 00:56:07| 人氣5,440|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991003霧峰學.學霧峰:認識霧峰,側記認識霧峰的校外參訪行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文 蔡淑娟

 

前言

 

又是新學期的「霧峰學‧學霧峰」課程的開始,這學期作為回顧,也是重新認識霧峰的一個好機會,在廖老師與小毛老師的帶領下,這天我們要用一天的時間,好好認識霧峰,從不同歷史、生態、農業、文化面向來認識霧峰、親近霧峰。

 

以文圖書館

 

 

民國572月由林以文先生興建,建於目前中正路上中華電信。民國8211月搬遷到大同路社會福利館二樓。在九二一地震時嚴重受損,經鄉公所擬定「金點子」計畫,加以重修改造後,館內主要特色典藏為霧峰鄉文史資料(包含鄉誌與霧峰林家相關書籍)、養生書刊等。一樓為兒童閱覽室、期刊閱覽室、書庫,二樓設有一般閱覽室,藝文展覽室,會議室,無論是動線的流暢、使用者的方便性,都讓人有煥然一新、脫胎換骨的感覺。

 

長青學苑(舊教育廳辦公室)

 

 

長青學苑,以前是舊教育廳辦公室,日治時期為霧峰小學,進入四方形的舊建築內,可見三棵巨大綁上紅布條的老榕樹,曾見過一張老照片上記載以榕樹為軸線,往路的盡頭是神社。要保存這樣的老樹很不容易,小毛老師與廖老師都曾參與過保護老樹的行動,因為在這附近這樣的大樹已經很少了,所以老師們也有參與保護老樹的運動,還親自為榕樹綁上紅布條,透過願景座談會的機會,訴求老樹能夠在這樣的空間內保存下來。現在這個空間是為霧峰鄉清潔隊的辦公室,仍舊保持舊有的建築空間,這天來到這裡也聽到二樓老人長青學苑正在進行二胡教學,而且庭院內也有一早就來菜園澆菜的老奶奶。

 

漫步在前往霧峰林家的歷史街區

 

 

從省議會、公所、圖書館、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這些區域都算是霧峰的文教行政區域。接著要進入霧峰林家區域範圍。在小毛老師的帶領下,先看到的是以前的阿罩霧圳的位置,以往水圳都是在各家門前,近年來由於水利整治、街道開闢,便把原本的阿罩霧圳,加上約有一個車身寬的水泥板。但仍可由這位置想像原本阿罩霧圳是沿著霧峰林家的外圍,宛如林家的護城河一般,沿著林家宅園而流。

 

走訪霧峰林家宅園

 

 

何謂霧峰林家宅園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板橋林家花園,但霧峰林家不稱花園,因為花園的建築只包含在其中一個部分,而宅園顧名思義就是住宅區加上花園,整個霧峰林家宅園大約有3公頃,而林家的花園,就是現在明台中學的位置也叫萊園,為什麼叫萊園呢?這是源自於老萊子娛親的故事。

 

因為霧峰林家林文欽考科舉,中舉,就在屋後的山邊修築了一個庭園,讓媽媽在那邊養老。這個庭園就很有意思,有水上舞台,可以在水上的小島上演戲給媽媽看。演戲的人會坐著小船上到小島,在小島上演戲給對岸住在洋樓上的老太太看。地震後雖然這些地方都有倒塌,但目前都已整修。

 

 

萊園裡的「飛觴醉月亭」旁有個荔枝島,水中戲臺這也是台灣很經典建築。板橋林家也有水中的戲臺,但庭園內的景觀是以人工方式去形塑的庭院景致,有假山、水池、樓閣,在霧峰林家的庭園,以自然庭園為主,範圍沒有邊界。

 

據以前史料記載,整個林家寬度,是從烏溪到九九峰這整個區域範圍都是,在九九峰要去埔里的路上,山勢是看起來很像桂林山水,有著裸露的岩層、奇山野溪。早期拓展到從霧峰到國姓的水流東,這一帶都是林家花園,因為以前林家的子孫要去後花園,都要請佣人到馬房把馬牽來,然後早上五點多就從馬廄中騎馬,在去萊園的小洋樓先跟媽媽請安,之後就帶著長工,騎到後山打獵。所以九九峰其實是林家的花園與獵場。而九九峰在地震後,因地震造成山勢崩塌,所以列為九九峰自然保育區。

 

大家請到「三叢榕仔」前集合

 

上過霧峰學課程的同學,一定要知道「三叢榕仔」指的是哪裡,在要進霧峰林家之前,以前在地人要到林家,絕對不敢直接稱呼霧峰林家,就會說要去「三叢榕仔」,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三棵榕樹。最中間這棵雖然看起來有些傾斜,但卻是年代最久遠的一棵,另外兩棵則是有被雷打到,最右邊的那一棵可以回溯到霧峰早期有台影文化城,當時要拍片若不是要到外雙溪的中影文化城就要到霧峰這裡來,於是霧峰林家也是很好的拍片現場。那棵樹就是被拍片時給撞倒的。

 

我們來到將軍府,將軍府是什麼將軍呢?這裡有三棟主要的建築,最下面那一棟叫做宮保第又叫做提督府,林文察官拜福建水師跟陸路提督,中間是大花廳。

 

本堂,這是以前林家的商號,叫林本堂株式會社。

 

霧峰林家是福建漳州平和縣人,最初到台灣落腳的地方是在霧峰的隔壁大里,大里杙,「杙」是在碼頭綁船的木樁,這裡以前是靠山邊內陸的一個河港,早期貨品從鹿港不是走陸路,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好的橋樑、道路,所以運輸一定會走水路,興建橋樑則是比較近代的事情。所以貨物一路從烏溪、大肚溪口,往內陸托運,拖到大里時已是最裡面的河港。

 

當時整村都是從漳州平和縣來居住於大里,一直到林爽文事件,牽連到林家只要有親屬關係,就要連誅九族,於是第一代渡海來台的林石,的兒子林遜的太太黃瑞娘帶著甲寅、瓊瑤兩個孩子,一路就往山裡逃。就逃到霧峰的隔壁太平,現在可能覺得很近,但當時沒辦法往海邊跑,就往內陸的山區去避難。一直等到比較平靜一點,才到霧峰定居。

 

「阿罩霧」當時這裡是平埔族很重要的一個社,叫「阿罩霧社」,是洪雅族最北邊的一個社,這個族最南邊會一直到嘉義。而過了烏溪到霧峰都算是最北邊的聚落所在地。

 

從山裡面來到霧峰,住在村子裡面也需要謀生,就跟著爸爸與叔叔開窯燒炭,就把木頭燒成木炭,慢慢累積資金,最剛開始就在現在「草厝」蓋了一間小小的茅草屋,然後工作累了就住在那邊,也是最早興建的房舍。

 

從世系表看到戰役中林家的變遷

 

 

入本堂,兩側掛有林家世系圖

 

以前霧峰舊聚落就是在現在國泰大樓的地方,有一天,甲寅的大兒子林定邦,有一次跟林和尚發生衝突,結果就被誤殺。林定邦的兒子林文察,當然就要想為爸爸來報仇,報仇之後就被抓去充軍,當時有太平天國之役。當時的情節就像電影投名狀一樣,林文察就是一路征戰,從小兵打到提督。帶著弟弟林文明(將軍),一路征戰。

 

但林文察在37歲那一年就過世,為什麼過世?因為官階爬得太快,有很多文官設計、陷害他,於是在彰州萬通關那一站,就被斷糧,斷絕所有的資源,於是就被困萬松關那裡死守三個月。當時據說被捉時被凌虐,還死無全屍,所以在台灣只有衣冠塚。

 

林文察之子林朝棟不愧為將門之子,當時最有名的那場戰役,就是抗法戰爭,林朝棟接收父親的官階,在母親的激勵之下,帶著三百名士兵,一路徵兵到基隆,因為父親也是重要的將軍,所以將近有三千人參與中法戰爭獅球嶺之役,於是就在基隆的獅球嶺就跟法軍打起來了,法軍就一路退到基隆港,後來退到沒路了,就逃走了,但不是逃回法國,而是逃到北京去告清朝,說清朝的提督把法軍打傷了,所以在當時這是唯一跟法國人打仗打贏的戰役,也是一場讓清朝還拿錢去賠法軍的戰役。

 

因為這場戰功,而讓林朝棟拿到台灣的樟腦專賣,在軍火時期,樟腦是很重要的火藥原料安定劑,於是就在台灣大量開採樟腦。除了製作樟腦、樟腦油之外樟腦也用來製作火藥、煙火,後來是合成塑膠賽璐璐(Celluloid)的原料。於是便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累積財富,造就林家盛世,現在看到的建築都是在林朝棟時期所興建。

 

規規矩矩入大花廳

 

「圓為規,方為矩,規矩」意思是入了此門就要知道這裡是需要點禮數,來到大花廳,很難不被素雅、穩重的設計給吸引。大花廳就像是公共宴席使用的大宴會廳,是接待賓客、欣賞戲曲、會議討論的重要之地。

 

 

「圓為規,方為矩,規矩」入大花廳的禮數

 

以前在大宅院生活重要的娛樂,便是找戲班子來演戲,演一回都是幾個月甚至半年,於是他們就住在旁邊的小包廂,那賓客便坐在戲臺正前方的位置欣賞。

 

在中部有幾個有名望的大家族,例如摘星山莊、筱雲山莊社口林家、龍井林家,這些大家族都會跟林家有一些關係,而貴賓看戲完後,就會坐到大廳內太師椅上,這裡就是要給大老開會的地方。

 

看賓客的位置上望向戲臺,有兩個門,是戲班出將入將的位置,這樣也就能演繹歷史名劇中的千軍萬馬。左右兩邊有兩個小空間,是文武場,是敲鑼打鼓、嗩吶隊的演出位置。

 

戲臺兩旁的2樓是觀戲樓,可從座位決定身份位置。中庭是要給佃農長工婢女坐的。例如哥哥家婦女,就從右手邊樓梯到二樓,比較隱密且有垂簾遮著,因為在當時未出嫁婦女是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的,所以樓上是留給婦女坐的,樓下是男生。

 

從沈穩素雅的大花廳認識福州建築

 

 

福建分成三個系統,漳州、泉州、福州,泉州是海口人住海邊,漳州比較靠內陸,福州是靠北邊福州人,在霧峰林家統領的時期裡面,因為有這三個地方來的人民,所以所以要蓋這棟房子時不像提督府,提督府是很標準的漳州建築,這一棟房子是什麼樣式?是福州樣式。特地把福州的匠師找來這裡蓋房子,而如何看出這是福州的房子,每一個時期、地域的建築風格都有他獨特的樣貌,漳州有漳州、泉州、各有不同。

 

福州,是靠近閩北的區域,早期日本人除了在唐朝大量引進中國文化之外,日本有一段時期有海賊,海賊會到福建東南沿海討生活,所以就把福建閩南這一代的建築風格,尤其是在福州的建築風格帶回去日本,也影響了日本的建築風格,於是我們看到大花廳的建築,不太像廟宇一樣有彩繪,這裡完全都是木頭深沈的原色,建築素雅的風格,不像南方建築那樣華麗、揮灑。

 

 

 

大花廳內的菱角軒很經典,是福州建築表現工藝的手法之一,在天花板上面還有一個屋頂,這樣的建築是可以細細品味其中做工上的複雜。為什麼很複雜呢?因為在構造上有幾個向度的曲線,中間一段、兩旁還有第二、第三段,總共有三個曲線。這三個曲線的設計,必須要有三個模型,去做上面所有的零件,在1887-1892花了五年的時間,找來了福州的師傅到林家興建。

 

而現在看到的戲臺已經是第五個版本,在1895年拍的照片裡面,看到最早期的戲臺只有兩根柱子支撐。921全部倒塌,後來重建的時候有加入新的工法,例如這兩旁的柱子,當時僅剩柱珠,於是重建便把柱子內加入加強的結構支撐著。

 

霧峰林家對臺灣教育的啟發

 

在大廳內可見兩旁有著霧峰林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左側是武將對早期平定內亂抵擋外患有重要的貢獻,右側則是文人林幼春、林文明、林資修,從文學、詩詞中讓文化的涵養影響到後代對於臺灣教育系統的影響,例如從林家的舊學堂到成立新學堂(現今明台中學),還有台中一中也是臺灣幾大家族裡面除了從商致富,霧峰林家也很重視教育的影響力。

 

 

到林獻堂對於參與民主政治而成立的「台灣議會請願團」長時間與日人爭取設立省議會,這樣的精神與理念,是霧峰重要的文化資產。

 

今日的參訪也僅僅是讓同學們,認識霧峰林家發展史的一小部分,期望這樣的開始,可以讓同學們對於霧峰林家,能有點小小的認識與概念。

 

從在地居民的生活認識霧峰飲食

 

聽廖老師與小毛老師說起,有一年的霧峰學同學便是從認識霧峰美食來接近商家,認識他們來到霧峰打拼生活的事業基礎,也做了很多美食的調查與報導,原本要帶同學們走進霧峰,最熱鬧的民生路菜市場,感受一下市場內生活的樣貌,但由於時間的關係,就讓同學們自行認識霧峰美食。

 

 

今天飯後我們來到廖老師最推薦也是我們常常去的三大甜品屋,點了豆花、薏仁湯、融融圓,料多、實在,是這裡很簡單的描述!好不好吃,也要請同學們實際走訪就知道!

 

帶著弟弟妹妹們去我喜歡的後山步道

 

這天下午同學們從二十個剩下十五個,帶著你們就像帶著弟弟妹妹一樣,這時老師們去學校開會,讓我帶你們去我喜歡的後山吧!在省議會圓環前停下了車,這裡是臺灣省議會,在還沒有民主政治之前,要能有代表民意發聲的議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林獻堂先生成立臺灣議會請願團,花了十四年的時間讓大家知道民主的重要,後來省議會在這裡興建,真是不枉費這段十多年的請願時光。

 

 

早期議會都是使用禮堂開會,在興建省議會建築時還特別參照美國議會的建築規劃,雖然現在沒有省議會的組織,但裡面的空間仍保存著當時的議會空間,開會表決的牌子,莊嚴空間有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在此決定。一旁的議政博物館有著議政發展史的展覽介紹,也是可以透過博物館的展示認識臺灣省議會曾經在台灣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後山步道,在霧峰人的心目中是容易到達、又可強身的後花園,一走上去能看見幾棵很巨大的吉貝木棉樹,多刺的樹幹上直挺挺的高聳著,開花時所結的果實會迸出軟綿綿的白色棉絮喔!另一種樹皮光滑隨風搖曳的是檸檬安,葉片是細細彎月型,搓一搓有檸檬香氣,是來製作精油的原料喔!

 

除了後山園區的植物大多是熱帶植物,還有中低海拔山區容易見到的植物,例如春不老、柚木、肯氏南洋杉、羊蹄甲、還有現正開桃紅色花的美人樹、相思樹、正在結果實的光蠟樹、還有同學撿到一個綠色果實像芒果,這可是海邊常見的植物海濛果,開白色小花時會很像油桐花開,但是果實有毒可是不能食用的喔!

 

 

有機會的話可以早上來走走,清晨的後山步道有很多拿著自家種植的蔬菜來賣的小販,也有很多來運動的霧峰人喔!想感受一下霧峰人必去的中心壠登山步道,就來省議會園區逛一逛喔!

 

去奶奶住的地方-光復新村

 

第一眼的光復新村,是很像中興新村的一個聚落,去年來時這裡已經沒有人居住,弟弟妹妹們跟我一樣不瞭解這裡的歷史,只覺得很像中興新村。這裡是省府疏遷時還沒有興建中興新村前,由當時的建設廳劉永懋先生到英國考察花園城市的建築概念,規劃一個具生活、教育、民生等機能的綠色聚落,而且這裡有當時僅有的污水與雨水分流的下水道系統,由專門的污水處理廠處理光復新村的家庭污水,而雨水則會排放到一旁的旱溪。

 

 

走著走著,我們走到休憩系博勛同學小時候阿媽家,這一區房子門口為了怕被人佔住,所以都用木板封住了,大家只能從外面聽著博勛說明一下裡面的格局,靠外面的房間是奶奶住的,裡頭有一個空地可以放很多桌子,街坊鄰居可以常來家裡聚會。

 

 

後面還加蓋了倉庫,但後來要搬遷的時候,住戶們便紛紛的拆掉能拿走的鋼材。看著盡頭的復興國小,博勛說下午時就會看到小學生一窩蜂的從學校走出來社區的巷弄裡。走著走著我們還去了旱溪旁的堤防,記憶中以前水質很乾淨,大家都會下去玩水,但現在水量減少,河面上都有些許的青苔,還有堤防上早晨與傍晚也是大家最喜歡出來散步、運動的時刻了!在大家感嘆這裡有些淒涼的時候,聽著博勛的回憶,大家對於光復新村又有更多想像的故事。

 

從烏溪認識農業與聚落

 

在認識霧峰林家的拓墾史之後認識到水源與土地、聚落發展的重要性,早期為了開闢良田需引烏溪水,作水圳讓平原裡能夠有足夠的水源來灌溉良田,而烏溪兩旁的聚落爭相開闢水圳,從傳統的竹編加石塊擋著河水引入水圳,到水利設施的興建,來到滔滔的烏溪旁,回想起各年代水利的演變,雖然阿罩霧圳在臺灣水利發展史上並不是最容易被看見的,但在霧峰發展鄉鎮的發展史上卻是最舉足輕重的一部份。

 

 

 

走到不遠處,見到一座大型的水車,透過水車的動力,將水引到上方水道,流入附近的水圳作為灌溉,早期在旁邊有興建電動抽水站,為了節省電費,便設計這個汲水水車,這也是目前少數幾座大型,仍有汲水功能的水車。

 

另一站來到霧峰農會酒莊,這裡是臺灣第一座釀製清酒的酒莊,而且用的是霧峰盛產的益全香米,透過師傅到日本學習釀酒的技術,將日本釀製清酒、品味清酒的方式,帶回臺灣。並且製造出具地方產業特色的清酒,讓原本的萬豐碾米廠的空間,改造成品味霧峰清酒的的場所,又可感受到以前碾米廠、與儲存米的倉庫在新舊之間有著不同的時代意義。

 

 

在路的另一邊,看到小毛老師的細活田,一塊不用農藥、化肥的田,雖然有雜草散落在稻田周圍,但仍可看見其堅韌的生命力,以前的霧峰學,曾有一組的同學也參與插秧、施肥、收割等農事工作,體驗霧峰鄉在地產業,並且感受汗滴禾下土這句話的意涵。

 

用愛縫補大地的傷口*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最後一站時間有限,來到光復新村旁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看到光復新村操場就在另一端,透過建築師的規劃,讓光復新村被斷層經過的操場跑道能夠完整的被保存下來,透過棚架,以鋼索代替縫補大地傷口的意涵,讓大家來到此地,能記住那一年九二一大地震時,為臺灣造成的損害,雖然時空凝結在地震的那一刻,倒塌的校舍仍佇立在一旁,但因為這樣的災難,也感受到臺灣人民對於這片土地上所發揮的互助、互愛,讓災區逐漸復甦,讓傷痛成為記憶的一個片段,這是臺灣這塊土地共同的故事。

 

                  

 

 

 

台長: 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人氣(5,440)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99學年度 |
此分類下一篇:99-1霧峰學,江鳥飛林

(悄悄話)
2011-02-28 21:04:31
熱愛古蹟的女士
厚!廖媽媽您對霧峰越來越了解了耶。快要可以發展成一篇論文了耶,您應該要發展成這樣才有意思。
2011-04-25 13:00:56
版主回應
哈 !第一篇論文(導論)已經產出了,有機會跟大家分享喔!!
2011-04-25 17:10:41
Aitu Awan
阿罩霧社是否存在仍有疑問
但Ataabu是洪雅阿里坤支族貓羅社人對於獵場(霧峰山腳一帶)之地名稱呼
而到1805年才成立萬斗六社,組成份子有洪雅族(貓羅社、大武郡社)、巴布薩族(半線社)

另外,洪雅族最南是分布到台南的楠西區與東山區,並不是嘉義喔~!
2015-08-02 07:02: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