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4 22:26:22| 人氣1,3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98-1霧峰學,(心得)媽祖生.吃飽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心得分享

 

陳聖愛:這次很高興,能夠選到霧峰學,讓我學習到霧峰在地的文化與歷史。當中要畫罩子也發生了很多事,現在,回想就覺得非常的有趣,不知道當時,是什麼力量,那夠讓我可以去完成它,真的沒想過自己會得名次,雖然,這組只有我一個人,但我很高興,能夠完成它。

 

那份成就感是無人能取代的,當然也要謝謝幫助我的同學,及學姊們和老師們,我知道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完成的,沒有他們我是辦不到的,我想在這跟他們說聲謝謝,若沒沒有你們的幫忙,我根本無法做到,真的真的很謝謝你們。

 

在之後的半個學期,雖然,我們是農會組,但是傳育老師,他本身很忙,所以,沒辦法和我們上課,我們就跟阿罩霧組一起上,我的心中有點小小失望說,因為我們以為會去到農會酒庄。

 

但後來去我們去到了霧峰林家的本堂,也覺得還不錯,也經由小毛老師的介紹,使我更加的了解林家,在霧峰可以說是佔有一席之地。我們大多是在談論到明年農曆三月的媽祖繞境的事,讓「霧峰學」可以有個文化遶境,而後又說可以改成文化巡禮,如同這次阿罩霧文化特展裡的人文行腳一樣,可以讓霧峰的居民們,看見霧峰的美。

 

霧峰學不是想一般的通識課程一樣,只在教室上課,而是可以實際讓我們去到外頭,到社區上課,看看霧峰的面貌,看到最真實的霧峰。

 

上完霧峰學,讓我真正的認識這塊土地,發現這裡有著豐富的資源,不管,是在農產品上,有香米、鳳梨等,或是曾經921所遺留下來的房屋,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霧峰林家,過去的台灣省省議會等,好多好多的好山水,不論有好與壞,都是不可改變的,也都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霧峰就像一作金山,等著我們去挖寶,霧峰是個美麗的地方。

 

吳偉誌:很高興修霧峰學這門課,藉由這門課,讓我學習到很多的事情,並且讓我更進一步認識霧峰這塊充滿人文價值的土地。

 

首先在學期的前半段,我們透過做罩子,參與了霧峰的當地文化,我們發揮了最大想像力,並配合實際的行動力,完成一個非常特別罩子,從活動中讓我知道霧峰,是一個充滿熱情的地方,透過參加此活動,學習到的東西也很多,雖然過程不是很順利,但最後還是能圓滿和順利的完成了。

 

接下來期中考之後,跟隨著社區學習的腳步,我們透過小老師的教導,學習到更豐富的知識,他帶領著我們,一一介紹霧峰林家花園,第一次參訪霧峰林家花園只有一個字可以說明,那就是大,裡面的面積真的還滿寬敞的,而林家花園的歷史,讓我吸收到許多典籍,能看到這麼氣勢的古蹟,真的是很幸運。

 

接下來的幾個禮拜,我們與小毛老師共同討論,媽祖出巡的活動,他希望我們提供一些特別能呈現媽祖出巡的一些行動,讓此活動添加更多元文化的水準。最後感謝各位老師的協助,有你們的幫忙讓我對霧峰這個地方更加喜愛。

 

范維貞:有關於「霧峰學、學霧峰」,讓我學到了霧峰人文鄉土的重要性;「林家」對整個霧峰的貢獻及精神指標。我的組別是農會組,組員大家都很特別也很熱心;老師帶領我們進入「林家」,好像因為是未完成的關係,所以不對外開放參觀,只有我們學術性的學生,可以用「霧峰學、學霧峰」的名義進去,實在讓我感到榮幸萬分;一踏進幾乎許多人都還無法進來的「林家」的感覺,實在是很不一樣,老師們把林家修復的幾乎唯妙唯肖,幾乎與照片上當初的樣子沒什麼不同。

 

我們探討的主題是有關於明年的「十八庄媽祖遶境遊行」,不只是如此,還需要探討如何讓各地的爐主重擺筵席,關於筵席,是一個經過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就不再興起、甚至差點被人民遺忘的一個活動,當時台灣中部受到重創,無法有多餘的資金來擺設筵席;因此這個活動就從當時開始就中斷了,默默的就不再有人提起了,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喚起大家的熱情及回憶,讓大家記起還有這個活動,以及這股熱情;讓思想不再只是思想,而是要讓它實現!

 

蔡登豐:自從上了霧峰學,我的人生產生了劇變,這門課讓我感動莫名,慚愧不已。體會霧峰人文之美,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從中學習到每個人的參與能與他們生活的地方更加緊密結合。

 

像認養稻作及文化行腳的活動,同學們從參與的過程中,體驗當地文化和生活型態,讓同學有了參與感、認同感,心理上就會不知不覺的與這塊土地更加緊密。從這樣的過程中,我更加了解霧峰這塊我們生活的地方。

 

從上課有所省思,我們不應該只從己身經驗出發去看待人事物與知識,應該透過閱讀、反思、討論、批判,在案例與自身遭遇與環境中來回辯證,才能看見背後所隱含的意義,才更能了解自己身所處的環境與所屬的文化,進一步發堀其根本,了解其存在價值。

 

為了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背景與型態,我們必須從更多元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必須學會共同思考以及合作學習。我們在探討霧峰文化與如何再造的過程中,跟老師、同學、環境有了巨大的互動,從中學習了不少寶貴經驗,更明白珍惜每一吋鄉土的感動。

 

張湧傑:霧峰學這門課是一個平台,讓關心霧峰的人在此盡情發揮,也給大學一個機會來服務地方,透過反思的過程,將服務過程中所產生的知識再回饋給地方,同時能與其他的地方學對話。

 

上了霧峰學這門課之後,讓我了解了原來霧峰,這裡也有許許多多好玩、有趣的節慶。很感謝小毛老師這幾週日子以來,帶領我們了解霧峰在地文化的每一草每一木,如果沒有小毛老師的帶領,也許對於霧峰就不會那麼的了解,大學四年也許就那麼過去,平凡無奇。

 

有了小毛老師帶領,老師讓我們覺得時間很不夠,因為霧峰雖小,但可以了解的地方卻是很多,由於時間上的限制,老師只能以重點式的說明,相信以後就算沒有修霧峰學這門課,在閒暇之餘,我們也會利用我們的休息時間,去探訪霧峰,發掘在地文化的樂趣,因為我們在這幾週,已經對霧峰這塊地,產生了無可言喻的情感。

 

李淨茹:想不到一轉眼就要期末報告了,記得剛開學的時候,開放加退選的時間,大家為了選通識課搶破頭。早在加退選之前,就開始討論要選哪些通識,還問了學長姊「霧峰學‧學霧峰」的評價很高,也剛好有名額可以讓我選上。

 

當我和同學一起去上第一堂課時,已經是別人的第二堂課了,因為加退選的關係,晚了一星期。第一堂在介紹霧峰的特色景點、小吃,老師和助教都很熱心的告訴我們位置在哪裡,所以我和同學也實際去造訪一下囉!

 

接下來的課程就開始忙著做罩子,我和岱妤以及妤婷選了農會酒莊為主題。還去了酒莊找柯義雄老師討論要如何呈現,老師給了很多方向,讓我們自由發揮,結果成品還不錯。我們自己也很滿意。總統文化獎的當天,看到大家的作品,好豐富。不只看到罩子的呈現,還有休憩系同學的行動短劇等等,希望這些都可以激起霧峰民眾對自己家鄉的熱情。

 

正在進行的田野調查,讓我覺得好特別。我們居然進到還未開放的林家裡面去上課、討論,跟小毛老師討論了霧峰的十八庄遶境,要如何與當地的特色結合,成為一種新氣象。上了課,發現這種社區發展,是每個鄉鎮都需要的,我們需要保留原有的文化,不要讓它漸漸被遺忘、沒落,也需要注入新血,讓我們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更活絡。

 

陳岱妤:喜歡霧峰學˙學霧峰的地方,就是可以認識更多好吃的小吃、霧峰的農產品、農會酒莊的「初霧」、認識林家和遊行…等活動,平常上課除了在教室以外,我們還會到外面去上課,繞光復新村、認識林家,且在林家上課,這些都讓我覺得好新鮮、很有趣!

 

因為除了體育課是在外面授課以外,其他的課都是在室內上課,所以格外的新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做罩子的時候了!大家都忙著拿竹條綁成罩子的形狀,為的就是呈現出「阿罩霧」的由來,清晨的霧峰是被霧氣所壟罩,因而有這個名稱!大家都忙著貼報紙、白報紙、構圖、上色…,那幾天的我們真的很熱血!突然覺得我還是個年輕人!

 

忙碌的感覺就像是生命存在的象徵,原來,大家認真的模樣是那麼的感人、那麼的有生命力。而且,我們這組「農會酒莊」的罩子還得了意想不到的第一名耶!原本只是單純的想說要把罩子趕出來,只要不要被當掉就好,這個名次真的讓我很意外!

 

至於林家,我們多次在古蹟裡上課,看著別人羨慕我們在裡面上課的眼光,突然覺得好開心啊!只有我們有特權!只因為我們是亞洲大學的學生,為了討論林家、認識林家、了解當時他們的家庭背景…,也讓我對林家的成員有些瞭解呢。

 

之後的我們還要規畫著一連串的活動,要繞境、選出我們的爐主…,這也是需要大家同心協力來完成的特別企畫,雖然之前都有在執行,可是每學期的學生不同,因此創意力更是源源不絕,希望我們都能夠成現出我們心中的那個目標!

 

林妤婷:在霧峰學,學霧峰這門課程中讓我學習到酒的製造過程以及各地的文化、節慶…像是酒的製造過程,要先從米的種植、選米等各種繁雜的工程,方可進行一系列的製酒過程,也讓我了解到,製造一瓶酒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做監控、評管諸如此類的項目,不經讓我體會到喝酒容易,做酒艱辛的道理。

 

前一陣子,小毛老師要我們尋找各個地區的嘉年華節慶,在找資料的過程中,都有發現到,外國人之所以對我們台灣的節慶如此的熱愛,是因為我們的節慶中充滿的濃厚的熱情與傳承,那種感覺真的是很不一樣,好比說:你把一個小孩辛苦的拉拔他長大,最後成家立業的那種心境,不僅如此也讓我們從中體會,要做好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一起完成,而不是靠一個人單薄的力量就可以達到那個夢想的。

 

最近一陣子的課程是說到菇類文化博物館,全世界只有荷蘭、台灣有而已,說到這,真的是台灣人的驕傲,台灣可以把這項繁雜的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多虧那時候的技術傳到霧峰這個鄉鎮結合當地農會,開發農產品,搭配觀光客的風潮一一走向國際化,真的像是人家講的搭配天時、地利、人合才可能會有那個運氣,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這個道理吧。

 

經過這次的通識課程,讓我學習到很多東西,像是了解林家,各地廟宇活動,地方小吃;以及探討各個地方永續發展的可能性,仔細發揮各地特色,讓各地展現新的生命力。

 

附件一

 

第一週 參觀霧峰林家

 

內容包含:

 

學習內容:今天因為傳育老師有事,無法帶我們,就由小毛老師來替我們上課,小毛老師參觀我們林家的大花廳,講解文化巡禮的構思。

 

一、      參觀林家的大花聽,了解到霧峰林家的人文歷史。

 

臺灣五大家族中的一族-霧峰林家,林家從大陸福建來臺,最早的一帶是從林石開始,原本居住在大里一帶,但因為林爽文事件,而移居到霧峰居住。到了霧峰從林定邦、林奠國新的開始。霧峰林家出了許許多多的名人,從林文察、林文明、林朝棟以及我們長聽到的林獻堂,可以說是青出於藍勝於籃。

 

老師告訴我們介紹林家為什麼分為下厝頂厝,下厝指的是哥哥林定邦,頂厝則是弟弟林奠國,因為依照古時所說的左青龍右玄武,在左邊是比較大的是下厝哥哥,而右邊的則是弟弟的,老師為我們介紹林家的大花廳,大花廳是林家休閑娛樂的場所,而林家的婚喪喜慶也會在大花廳舉辦。

 

老師說林家在921前已修復完成,但修復完工後,三天就遇到了921大地震,林家的大花廳全部倒塌。而花了十年,才能修復成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林家大花廳。

 

大花廳裡有個大戲臺,老師說到從前只要你是女性,不論是已出嫁或是未出嫁的女子,都必須坐在戲臺的二樓看戲,而家裡的男丁則可以坐在一樓觀看,從這裡可以看出從前男尊女卑的思維。

 

二、文化巡禮的構思

 

小毛老師構思是希望明年的三月大甲媽祖遶境時,讓「霧峰學」可以有個文化遶境,而後又說可以改成文化巡禮,如同這次阿罩霧文化特展裡的人文行腳一樣,可以讓霧峰的居民們,看見霧峰的美。老師讓我們自己去找資料,看看國內外關於文化巡禮的活動,下週讓我門來分享,我們個人所找的資料,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所找著的資料,之後在開始規劃自己的各組內容。

 

分享: 這週由小毛老師帶我們參觀林家,讓我們知道林家在霧峰所佔的一席之地,是不容小闕的。也看到當時的女子的地位,和現今女性地位的差異,慶信自己是活在現今這個時代中,看見中國建築所蘊藏著的涵義,是我以前所不懂的,也可以所是沒看過的建築物。我很等待「霧峰學」的到來,期待新的發現。

 

學習反思:當天沒有準備好相機,所以無法將圖片放在上頭。下週我會將相機準備好的,到時候就可以有許多的圖片跟大家分享了。

 

第二週 欣賞影片:古川町

 

內容包含:

 

學習內容:以古川町的影片,讓我們知道整個古川町的社區形態,讓我知道   社區的意義和社區營造的目的。

 

古川町,位於日本岐阜縣北方,接近富山縣邊界,四周被飛驒山脈圍繞,林產豐富,木造業發達。鄰近的城鎮高山市是著名觀光景點,兩城結構相仿,在歷史上建城的時間僅相差一年。

 

然而和許多其他的都市一樣,當整個世界開始變動的時候,古老的山中城鎮也逃不過潮流的影響。工商業發達的結果,人們任意破壞環境,隨意污染水源,使得原本美麗的家園變了顏色。「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下,我們究竟留下了什麼?」古川町社區營造的主事者村坂有造會長如是說。

 

身為武士的後代,對於故土有著比一般人更強烈的責任感。這群地方仕紳希望將珍視故鄉環境的心意傳達給後代子孫,而不是將殘破的局面留給後人收拾。

 

大約四十年前,地方人士有感於環境破壞的問題日益嚴重,開始自動自發地展開拯救鄉里的活動。瀨戶川是町內一條寬僅 1.5 公尺的水道,,隨便傾倒垃圾的後果,導致整條水道像是臭水溝一般。

 

從六零年代開始,町民動員,親自動手清理瀨戶川的污泥、垃圾。經過數年的整治,地方人士出錢購買上千條鯉魚放養,將這條河川的清潔,變成全鎮人民的責任,因為水源一旦不夠乾淨,鯉魚便無法生存。放養鯉魚目的在提醒社區居民留心河川維護——如同我們熟悉的故事,一個邋遢的人因為一束美麗的花,由內到外徹底煥然一新,古川町由此為起點,寫下動人的社區營造詩篇。

 

本地匠師繼承日本古代的木造技藝,讓町內的建築得以依循古法加以興建與維護。這些木造的房屋外型優美,層次豐富。木匠們為表示對自己手藝的信心與負責,會以特殊造型的雲紋裝飾自己的作品,就像在建造的房屋上留下簽名一般。來古川町進行田野調查的學者表示,這樣變化豐富的雲紋作法,即使在日本其他地方,也是非常罕見的。而工匠間的競爭意識,使得當地的房屋在改建之後,越蓋越漂亮。

 

古川町在觀光業發達後,遭遇是否增建大型旅館,以及外來開發者與地方意識不同調的問題。町內居民在改建和新建房舍的時候,也可能不願意配合原來的建築型制。町公所採用的應對方式是制訂鼓勵辦法,並且強制規定高樓興建時必須得到地方上的同意。

 

町內的各項建設是逐漸累積而成的,比如說顧慮學童安全而架設的天橋,因為破壞景觀,也妨礙原本就窄小的行人通道,改良之後做成地下道,外觀設計與街道景觀相符,既達到原有目的,又美化了環境。

 

「將故鄉變得更好、更美」的想法深植在古川町每個人心中。持續關注古川町發展的東大教授表示:每次來這裡,就會有感覺比上次更好一點,也就是說,這裡一直都在進步。町內的向心力也從祭典的動員上看出來,每年四月1920日,為期兩天的迎春儀式「古川祭」,必須召集町內年輕人回鄉,出錢出力。參與的人數始終熱烈,使得傳統得以延續。這樣的活動對於凝聚社區意識,有正向的幫助。

 

古川町的全體居民身體歷行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其成功多樣的社區營造活動及成果,獲得了日本「故鄉營造大獎」。古川町是日本社區營造成功的典範之一。

 

最後同學們分享他們準備有關各種的節慶,讓我們學習到許多的知識,更了解世界上更多彩多姿的事情。

 

第二週 欣賞影片與討論:霧峰人文再造

 

內容包含:

 

學習內容:以霧峰學童認養稻作的影片及文化行腳的過程,讓我們知道整個霧峰的環境,不但讓同學更了解社區營造的目的,也更加貼近我們生活的每片鄉土。

 

藉由霧峰學童認養稻作的影片,讓我們省思到,社區營造最主要的就是在營造『人』...重要的是在『過程』而不是營造出來的成果,人的參與能與他們生活的地方更加緊密結合。

 

像認養稻作及文化行腳的活動,同學們從參與的過程中,體驗當地文化和生活型態,讓同學有了參與感、認同感,心理上就會不知不覺的與這塊土地更加緊密。從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更加了解霧峰這塊我們生活的地方。

 

就像小老師所說的,希望這些活動能一直傳承下去,到最後變成霧峰的傳統甚至演變為霧峰地方的獨有文化特色。小老師的一番話讓我們有很深的體悟:其實做社區營造最終目標是希望可以達到傳承性、永續性,一方面能讓地方的文化能不斷地被保存,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能讓地方更具凝聚力,增加居民對霧峰的認同感,更願意付出等等,這都是我們覺得最重要也最希望去看到的東西。

 

所以霧峰的人文再造,重要的不是在看到蓋出什麼獨特的建築物或者些許公園,而是在於是否可以感受居民到對這塊土地的熱愛及認同...這才是這些活動的主要目的和背後的深意。

 

學習心得:從這次上課有所省思,我們不應該只從己身經驗出發去看待人事物與知識,應該透過閱讀、反思、討論、批判,在案例與自身遭遇與環境中來回辯證,才能看見背後所隱含的意義,才更能了解自己身所處的環境與所屬的文化,進一步發堀其根本,了解其存在價值。

 

為了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背景與型態,我們必須從更多元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必須學會共同思考以及合作學習。我們在探討霧峰文化與如何再造的過程中,跟老師、同學、環境有了巨大的互動,從中學習了不少寶貴經驗,更明白珍惜每一吋鄉土的感動。

 

報告:最後各位同學報告世界各地的各種節慶,像蕃茄節等等有趣的節慶,分享了許多從未聽過的知識,使同學們受益良多。

 

第四週 探討農村文化 與菇類的介紹

 

內容包含:

 

學習內容:

 

學習心得:參觀林家附近的媽祖廟(南天宮),據說是從林家時期,為了要保佑自家的船隻平安,所建造的。也讓我們了解到,因為以前的人會生比較多的小孩,為了要避免分房出的拜不到神明,於是,就把廟遷到一個更大的地方,讓更多人可以繼續供養媽祖。

 

此外,這次還有探討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農村文化變成與之前簡報中介紹的各國嘉年華,仿效他,將農村的特色展現出來,讓農村的好變成是一種嘉年華(仿效國外),讓更多人了解,農村文化。

 

分享:第二節課,我們去參觀了台灣菇類文化館(就在農會的六樓),老師跟我們介紹到菇類的發展史,以及有哪些國家有食用菇類的習慣還產地,由於,霧峰這個地區因為氣候的關係,適合種植菇類,以及菇的種類、保健。

 

其中,老師還跟我們介紹到,除了台灣以外,還有一個地方也是產殖菇的,那就是荷蘭。並讓我們了解到如何將農產品推向國際化,以及農場品的培育。

 

 

 

台長: 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人氣(1,3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98學年度 |
此分類下一篇:98-1霧峰學,舊正社區(彩繪接力)
此分類上一篇:98-1霧峰學,(農會組)媽祖生.吃飽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