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31 13:57:40| 人氣21,22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細讀1】醉翁亭記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儒家的「樂」

1、〈醉翁亭記〉是一篇很特別的文章,因為幾乎所有的貶謫文學都充滿了苦悶,即使偶有抒解,也是為了寬慰自己與他人,如白居易的〈與元微之書〉。然而〈醉翁亭記〉通篇洋溢著歡欣之情,並且不矯揉造作,是從內心散發出來,一種真正的快樂。

2、真正的快樂。儒家總給人端正嚴肅、道貌岸然的感覺,在儒家主導的文化裡,似乎很少提及快樂。什麼是儒家的樂?也許孔子稱讚顏淵的一章,可以窺見端倪:「飯疏食,飲水,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裡同時提到了「憂」與「樂」,然而與我們平常所認為的「樂」不同,顏淵得到的快樂並非一種「情緒波動」,而是人的「自足圓滿」,是自我的完成。

3、儒家的樂來自於自我的實現,個人是可以成功的,卻不是因為物質條件的提升(飯疏食、飲水、居陋巷,指的都是物質條件),而是精神狀態的完成。然而儒家與道家最終並不相同的地方在於,儒家認為個人的成功是來自於社會的成功、文明的成功,也就是說,自我的實現不能離群索居,而在於獻身社會。這是真正的快樂,它不是一種情緒上的波動,而是一種自我的完成,並且自我的完成必須奠立在社會、文明的美善之上。

4、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理解歐陽脩在〈醉翁亭記〉裡體會到的快樂。當時歐陽脩正經歷人生的低潮,遭逢著雙重打擊。在政治上,他陷入慶歷新政的敗局裡,為范仲淹挺身而受到株連;在家庭裡,因張氏一案而被誣陷與外甥女有染。由此可知,歐陽脩在當時的情境下絕對不可能感到快樂,然而當他寫〈醉翁亭記〉時,表現出來的歡欣之情也絕非假造、偽裝。他的快樂來自人民,這是「與民同樂」的真正意思,在儒家的追求裡,有一種淑世之意、勇敢之心,個人願意為社會的成功克盡一己之力,不管結果如何,並由此得到自我的完成與快樂。這是儒家了不起的地方,也是〈醉翁亭記〉真正動人的地方。

5、〈醉翁亭記〉與〈岳陽樓記〉幾乎有著相同的命運,歐陽脩與范仲淹同因新政失敗而被貶謫,兩人遭遇、心情極為類似,然而這兩篇文章卻展現出迥然不同的面貌。〈岳陽樓記〉氣勢磅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醉翁亭記〉語氣溫柔,山泉禽鳥、傴僂提攜,皆屬美善。無論內容或形式,〈岳陽樓記〉都像大江大海,是一種壯美;〈醉翁亭記〉則接近愛河夕照、西灣落日,是一種柔美。這兩篇文章很適合拿來相互比較,它們寫於同一年——慶曆六年,卻因為作者性格不同,形成兩篇風格迥異的文章。〈醉翁亭記〉的風格紆徐和緩,這來自它的語言佈局、也與內容有關。



文本分析

第一段
1、讓我們先別管內容,直接念讀第一段,將感受到這裡頭有某種節奏感。這節奏感來自於「……者,……也」的句型一再重複,並且到了第一段最後,轉而成為連續三次「……也」的重複句型。這種「……者,……也」的句型,也將拓展到往後各段,成為整篇文章的基調。

2、因此念讀第一段,我們會察覺到由重複句型所帶來的愉悅感受。它並不是來自理性的尋索,而是在情感上、直覺上,直接給予我們暗示。更進一步,我們還能感覺到,這種節奏感有逐漸加快的傾向,由前半段「……者,……也」的句型,加快成為後半段「……也」的緊湊表現。在這樣的過渡之中,「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一句,成為非常漂亮的轉折。因為它承繼了前面「……者,……也」的句型,又做出小小的變化,它把「者」字往前推一格,並且以問句呈現。「作亭者誰?」、「名之者誰?」有一種頓挫的美感,我們察覺到了某種變化,也經由這兩句的節奏改變,使得前半段「……者,……也」,到後半段「……也」之間的句型過渡,顯得更為自然。

3、此外,這篇文章的開頭也非常漂亮。「環滁皆山也」,這個句子是舒緩的,縈繞全篇的「也」字在這裡也出現了。我們可以拿這個句子與〈師說〉的第一句做比較,〈師說〉的第一句是「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個開頭也非常好,尤其是那個「必」字,給人一種無可質疑、毫不妥協的堅定感,為〈師說〉整篇文章定了調。與「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個句子相較,「環滁皆山也」沒有那麼強烈、那麼咄咄逼人,它更加溫和,不與人爭勝。

4、這種溫和的感覺來自於句型、語調,也來自於「山」這個意象。當時正值人生低潮的歐陽脩,同時遭逢政治與家族的風暴,他會怎麼看待這個世界?面對生命裡這段最不堪的經歷,一般人大概會開始抱怨,發出各種不平之鳴;然而歐陽脩在文章中,讓我們第一眼看見的卻是「山」。「山」給人平穩、厚重之感,結合歐陽脩當時的處境,也許在滁州的群山環繞中,他感到了一種包容與安慰。這個開頭寫的真好,語調舒緩,意象自然,我們好像也在這個「山」字裡頭,得到了治療,得到了力量。

5、第一段還有個值得注意的小地方,那是「漸聞水聲潺潺」一句。整個第一段以視覺描寫為主,然而寫到「釀泉」的時候,作者先讓我們聽到它的聲音,繼而讓這個潺潺的水聲帶領著我們,最後才看見瀉出於兩峰之間的釀泉。這個「水聲」寫的很美,因為它是「被聽到」的,相對於視覺,顯得更加曖昧、間接。此外,它也造成了一種「拖延」的效果,而文學的美往往就來自於拖延,它不讓我們直接看到結果,而用各種迂迴的方式,讓我們逐漸靠近它,甚或只是想像它。


第二段
1、在第二段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者,……也」的節奏基調迴盪耳邊,然而與第一段不同的是,第二段有著更明顯的音樂性,那是來自於大量對句的使用。「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蔭」、「風霜高潔,水落石出」、「朝而往,暮而歸」等等,這些大量對句的出現,都使得第二段相較於第一段,有著更突出的節奏感。

2、但更特別的是這種節奏感的處理方式,我們發現某些對句並不工整,例如「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一句,便在首句的前面加上了「若夫」兩字,「風霜高潔,水落石出」一句,也在後句增入了兩個虛詞,成為「水落而石出者」。大量對句的使用造成強烈的節奏感,卻又刻意地——以添入散文虛詞的方式,破壞這種節奏感,形成「駢散交錯」的美感,這是第二段迷人的地方。

3、如果大量使用對句,很容易流於單調、呆板,因此添入一些虛詞,使得原本急促的句子得到舒緩,形成駢散交錯的句型,這是一種很細膩的技巧表現。我們發現,在〈岳陽樓記〉的第三、四段——抒發雨悲晴喜之感,范仲淹也運用了相同的技巧。如果將這些虛詞去掉,成為「日出林霏開,雲歸巖穴瞑」、「野芳發幽香,佳木秀繁蔭」、「風霜高潔,水落石出」、「朝往暮歸」,其實完全不影響文意,但那種流動感便消失了,成為乾澀生硬的句子。因此這些虛詞只在形式上具有效果,而與內容無關。一篇動人的文章,不一定是內容打動讀者,卻往往是它表達的方式,感染了我們。

4、此外,這些虛詞也具有個人風格,歐陽脩特別喜歡添入「而」字,「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蔭」、「水落而石出者」、「朝而往,暮而歸」等等。其實在第一段「而」字便已出現,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漸聞水聲潺潺而洩出於兩峰之間者」、「得之心而寓之酒」,只是在第二段高密度的對句之中,「而」字的使用並且造成的效果才更見精彩。此後第三、四段「而」字仍會大量出現,第三段的效果則與第二段相仿。


第三段
1、與前面兩段相較,第三段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人」出現了。我們發現,〈醉翁亭記〉的前兩段從未敘寫任何與人事相關的主題,它的重點是山水、自然。直到第三段,才真正出現文章的主題——與民同樂,歐陽脩開始敘寫與滁州人民出遊的過程。這是很特別的安排,〈醉翁亭記〉的重點是個人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然而文章的前半段,卻全然不涉及人事,所見者盡是山水與自然。然而通讀此篇文章之後,我們將發現,原本該是重點所在的第三段,並不是〈醉翁亭記〉真正高明的地方;〈醉翁亭記〉真正動人之處在於文章的前半段——尤其是第一句,然而理由必須在第四段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

2、第三段動人的地方仍然不是內容,而在於音樂,在於文章形式上的表現。然而第三段的句式、節奏所形成的美感很難說明,它非常複雜、多變、活潑,也許這便是真正的藝術創造與一般文章的差異所在。歐陽脩在這裡展現的音樂性,難以用理智去分析,但它的確造成了一種迷人的語言風格,如果能反覆一再地念讀,也許便能感受到第三段句式的靈動與多采。勉強歸納起來,那是一種由長句短句交錯、伸縮、變化而造成的流動感,某些時候它拖延了,某些時候它又更加緊緻,它似有規則、又彷彿要游離這個規則,最終仍回到某種規範上。也許可以舉出兩處作為例子,但真正的藝術感卻是很難被說明出來的,只能由念讀去親自感受。

3、首先便是第三段將「……者,……也」的節奏基調拖長了,我們發現,在「……者」的前面是一大串的句子,而在這接續而來的六個句子之後,突然來了個短句「……也」,便立即結束了這個基調;後來又重複了兩次幾乎相同的節奏段落。這是前面都沒有出現過的句式,在「……者,……也」的基調下,第三段作出了某種變化。在「……者」之前一口氣接續而來的六個句子非常靈動,首先是兩個對句「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緊接著兩個更短的句子「前者呼,後者應」,再來一個偏近散文的句子「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形成了非常迷人的流動感。我們可以將第三段的開始與第二段對比,同樣是以散文的虛詞——「若夫」、「至於」統領之後的整個長句,然而第二段顯得更為整齊,直接在「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兩個對句之後,便接以「晦明變化者」一句,結束了這個句式。第三段卻因為插入了兩個更短的句子,後緊接以兩個舒緩的散文句,相較於第二段,在一定的規範中,又顯得更加自由、多變。

4、此外,緊接著的第二次重複,又在相同的句式下,再次做出變化。前面以「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各自形成兩個對句,第二次卻是「臨谿而漁,谿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以兩個句子為一組,整體形成兩組對句。這個句式把前面的節奏感拖延得更加舒緩了,由四個較短的對句,拖延成為兩組更長的對句,加上「而」字的出現,使得第二次的重複更加地輕柔。再者,「臨谿而漁,谿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這兩組句子非常迷人,兩組句子的前句與後句各有兩字重複出現,「谿」與「漁」、「泉」與「酒」,但卻沒有「頂真」的關係。假如將兩組對句拆開來看,它在某種重複之中又顯得非常自由;而當它們形成對句之時,在結構上又錯落得無比工整。這是前面所說,第三段的句式、節奏似有規則,又彷彿游離這個規則,最後又回到某種規範上。


第四段
1、第四段的精彩之處,不在於音樂,而在於主題。在這一段,〈醉翁亭記〉的主題真正出現了,那是「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一句。然而在這句之前,出現了兩個很美的意象——人影散亂,禽鳥之樂。

2、最後一段有種熱鬧之後的沈靜感,然而這種沈靜卻並不哀傷,而更帶有反省的意味,與反省而來的欣喜。因此,原本應該顯得寂寞的沈靜感受,卻反而醞蓄成一股圓滿的踏實感。「人影散亂」這個意象很美,配合著夕陽,作者並不直接描寫宴遊過後人潮散去、杯盤狼藉之態,卻轉而去寫這一切投射在地的「影子」,這種寫法更加間接,也只有文學才能做出這種觀察。接著,作者更進一步,描寫眾人散去之後,整座山頭突然空了的感覺,然而這種感覺並非由「人」——而竟是由「禽鳥」去感受到的。禽鳥察覺人潮已去、山頭已空,關於人世間因別離而興起的惆悵與落寞,在禽鳥而言,卻是毫無情感上之波動與起伏的。「遊人去」而「禽鳥樂」,與人相較,禽鳥自有一種快樂,更加自然、更加天真,那僅僅只是一種「存在著」的單純狀態。從熱鬧無比的場景,突然轉入與人世全然無涉的「禽鳥之樂」,這是〈醉翁亭記〉非常精彩的地方。歐陽脩突然跳脫了「人」的立場,改換到更廣大的有情生命——以「禽鳥」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切,而肯定了這裡頭自也有一種快樂,相較於人,這種快樂將更為自由、甚或超然。

3、然而緊接著歐陽脩寫到「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禽鳥有其快樂,然而牠不知道「人之快樂」。牠不知道的是,人不可能全然自由、甚或超然,人不可能與世界無涉,而在情感上毫無波動與起伏。人必須面對自己,也面對他人,人必須面對這個世界,過去、此刻與未來。我們有著歷史的記憶與創建的文明,我們不僅僅只是「存在著」如此而已,我們還會思索、追問、探求,這一切的一切,背後的意義。這些都不是禽鳥所能理解、關心、在乎的,與禽鳥相較,人有著諸多的負累,這是我們時時感到痛苦的原因,然而也因為這些痛苦,人有了他自己的快樂,一種禽鳥怎麼也無法明白的,屬於「人」的深刻的快樂。

4、這種快樂便是由一連串思索、追問、探求而來的,人的自我完成。這種快樂不是情緒上的波動,更不是禽鳥那種僅作為存在的單純狀態,我們認為這一切是有「意義」的,我們的快樂便來自於給自己一個意義。這是屬於人的快樂,是禽鳥永遠無法得知的。這是儒家與道家的真正不同,在這一句裡,歐陽脩展現了他作為儒家的真正立場:人的快樂來自於自我完成,並且必須獻身群體,在大我中肯定自我的價值。

5、關於「人文」的價值,這是禽鳥所未知,道家所懷疑,但儒家卻積極地肯定它的重要性。第四段的最末有「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便道出了人文的重要性。未受過教育的平民百姓只能遊、只能醉,卻無法「述以文」,他們無法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或世間一切的事物,有更進一步的反省。他們只能經驗它,卻無法保留它,並在此過程中,累積起種種情感、辨明其中細微的差異,而使自己成為更深刻的人。

6、因此,當我們讀罷整篇〈醉翁亭記〉,再次回望文章的第一句「環滁皆山也」,便有了特殊的意義。這裡的「山」不僅僅是禽鳥眼中的山,第一、二段提及的整個山水自然也不僅僅只是單純存在著的山水自然,它是被「人」所看見的山水自然,這裡有人的心情、有人的價值,它是人文化成的山水與自然。這是〈醉翁亭記〉前半段全不涉及人事,反而先從景物著筆的深刻之處,那句「環滁皆山也」不獨單單寫景,它其實是一種心情,在如此平穩、厚重、溫柔的群山面前,歐陽脩生命裡一切的挫折苦痛都得到了安慰與包容。這裡展現的是儒家的山水,整個自然都投射了人文的價值。「環滁皆山也」,這個意象是如此的美麗動人,那是因為有個人在看著這一切,山因為人的存在而得到了意義,人因為山的環抱而得到了報償。






台長: 陳雋弘
人氣(21,224) | 回應(3)|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細讀 |
此分類下一篇:【細讀二】馮諼客孟嘗君

Carol Yang
很仔細的看完這篇
原來醉翁亭記這麼動人
在面對一連串古文非選題的試煉後
都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古人想要表達的核心概念

老師的文章真的很棒
每次看 又讓我愛上國文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11-04 19:52:58
這一系列都會針對文章說文章
會給出一篇文章寫的好的理由
不是那種心得感想式的介紹
我覺得這正是現在談論文章時最欠缺的
2012-11-05 08:47:03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17:57:3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