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實與故事只能是一個世界,這是阮玲玉(戲子)精湛的地方,也是阮玲玉(戲子)悲哀的地方。
2、這部電影有三個時間,故事的時間(那是阮玲玉在電影中扮演一個又一個角色的時間)、當年的時間(這是關錦鵬拍攝這部電影時主要表達的時間)、此刻的時間(電影中後設的時間)。當年的時間是彩色的,因為這是整部電影的核心,而故事的時間與此刻的時間則成為黑白的,兩者穿插進行。但隨著電影推展,我們逐漸發覺,現實與故事互相混淆了,現實就是故事,故事就是現實。這是透過重播大量當年的黑白電影,以及當年的訪談,與此刻現實中黑白解說訪談之間的平行剪接,所造成的效果。最明顯的表達來自三個摩登女人成功後,一行人團聚拍照,從彩色現實成為黑白相片的鏡頭。到了電影後半,黑白的故事混入了彩色的現實,也成為彩色的了;彩色的現實突然轉成故事的黑白,也成為故事了,我們愈來愈分不清楚「現實」與「故事」兩者之間的關係。
3、這種混淆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它成為這樣的安排:每一次都先從故事開始,阮玲玉變成了不是阮玲玉,當鏡頭慢慢移動,我們又看到了對著阮玲玉的「鏡頭」,字幕打上時間、片名、導演,才發現原來那是片場,她正在拍片,此時阮玲玉又變成了阮玲玉。我很喜歡關錦鵬這部電影的這個設計,它混淆了現實與故事,加上對劉佳玲與張曼玉的後設訪談,與當年有關阮玲玉的後設補充,又再一次混淆了現實與故事。電影中的阮玲玉、當年的阮玲玉、此刻現實中的阮玲玉(張曼玉),都成為「故事」了,再也沒有真假、沒有差別。其中有一次阮玲玉扮演削髮為尼的尼姑,跪在菩薩面前乞求,導演在旁教戲,說道:「妳回去還是不回去」又說了一次:「妳到底回去還是不回去」,阮玲玉哭了,在戲中哭了、也在她的真實人生中哭了。這是阮玲玉的戲,也是阮玲玉的人生。在戲裡她削髮為尼,而在現實人生中,她回去的方法,就是選擇自殺。導演說「我只要妳平靜的面孔」,又說「妳沒有嚎啕大哭,只是安靜的流淚,真好」,阮玲玉演的真好,這是她的精湛、也是對她的殘忍。
4、在服裝設計上,我們也時而感到這種混淆。阮玲玉常常身著旗袍,而旗袍花色幾乎與背景相同,讓我們感到她幾乎要隱沒而消失了。她是主角、戲子、與背景,她在畫面上被混成一團了,成為浮雕,她美的那麼清楚、又活的那麼模糊。
5、這種混淆在電影中的表達即成了各式各樣的「來來回回」,阮玲玉在情感間來來回回,在真假間來來回回,也在形式上來來回回。最細微的暗示是片尾她學說著國語,最後又改回了上海話;而最明顯的表達是她站在有燦亮明光大窗戶的樓梯上,不曉得該上去,還是該下來。
6、燦亮明光的大窗戶,這部電影充滿了窗戶,而且強烈透著讓人睜不開眼睛的太陽光,那愈發燦爛的陽光就愈發顯出阮玲玉內心的幽暗。一開始阮玲玉的窗外是大雪紛飛的,她並且跑了出去臥倒在雪地之中,那或許才是她真正的世界,冰涼寒冷;因此這部電影從頭到尾的打光都成了反諷的表達。電影最後,阮玲玉不斷關燈,我們看著一室又一室的光彩熄了、滅了,最後剩下滿屋子的黑。當阮玲玉來到盡頭,故事來到盡頭,電影也來到了盡頭,這是精彩的地方。
7、窗戶除了反諷地把太陽光射進電影世界之外,還有著更精彩的效果,那是它把阮玲玉軟禁了起來。阮玲玉總是被關著的,無論外面下著大雪,或是出現陽光。電影裡阮玲玉總是伴隨著各式各樣的窗戶,她透過窗戶窺看世界,同時也被深鎖於窗戶之內。最好的表現來自於上海友人合唱革命歌曲時,一個個人的身後都有一片燦亮明光的窗戶,但那窗戶並不代表這些人,它仍是屬於阮玲玉的,因為那是阮玲玉的眼睛在看,只是藉著友人表達出來而已。這鏡頭很委婉內斂,我很喜歡。電影最後阮玲玉從一個窗戶走下樓梯到另一個窗戶,這個取鏡何其精彩,無論如何,我們逃不出窗戶的,更何況還是由上往下走呢。而整部電影結束在阮玲玉當年拍片的片場,整棟房屋已經成為廢墟,外面是複雜的世界。特別的是這棟屋子是完全透明的,所有的窗戶組成一棟透明的房子——那是阮玲玉逃無可逃的世界,沒有內外,沒有分別。
8、電影結束在這棟透明的房子,讓我們回到電影開始,一大群男人在澡堂赤裸著走來走去的畫面。這開場戲安排的實在太奇怪了,幾乎與整部電影沒有直接關係。然而假如整部電影是關於阮玲玉的表面與內在的某種衝突的話,那麼這些赤身裸體的男人便與片尾那棟透明的房子等同了起來,而更具有某種幽微的諷刺意涵。阮玲玉一輩子都在偽裝,最後為了赤裸而死,對比於片頭開場這群赤裸的人們,則又是誰比較偽善呢?
9、阮玲玉最後吻了費穆導演,問他:「我是不是個好人阿」,費穆說:「不管別人怎麼說,妳所有的朋友,全都相信妳是個好人。我甚至認為妳是個太好的人」只是那時阮玲玉已經死了。費穆的眼光一向沈默而誠懇,只靜靜地在一旁看著阮玲玉。也許他是真正瞭解她的人,阮玲玉最後說:「他就是教我反抗的導演」。在友人一起合唱革命歌曲的那個場景,阮玲玉與費穆其實便看到了彼此。
10、這部電影更好的地方是有些愛情被拍出來了,有些愛情則沒有。像阮玲玉與梁家輝的愛情,從頭到尾都是那「沒有被揭開的床單」。這裡也是一個混淆,表現的與隱藏的,哪個才是真的?在阮玲玉的喪禮上,只有梁家輝哭的不支倒地,他們曾一起「蹲過」(別忘了那個場景是從兩人的背後取鏡的,太精彩),梁家輝說那是無可奈何,阮玲玉玩笑地回答他「那是休息」,這個小插曲竟然在電影最後也成了個隱喻。站與坐之間、好與壞之間、無可奈何與休息之間,他們的愛情是「蹲著」的(在最後一夜梁家輝又蹲著了),不是在兩頭,只能是中間。
11、但我認為被拍出來的愛情是更艱難的,那是阮玲玉與唐季珊的相處。或許他們都不是什麼好人,也都不夠貞潔,但這就是他們的愛真實而可貴的地方。唐季珊跳舞摔倒時霸道一句:「這就是我愛的女人」,阮玲玉笑著,我認為這是他們愛情之間最好的表達。就電影形式來說,與梁家輝的愛是拍得很好的;而就故事內容來說,阮玲玉與唐季珊的愛或者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12、片尾阮玲玉在人群中自由自在地一人跳舞,以畫外音說著:「我現在一死,人家一定以為我是畏罪,其實我何罪可畏?我一死何足惜呢?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關錦鵬讓這場舞足足跳了一分半鐘。那時的阮玲玉何其漂亮,又何其蒼涼。關錦鵬用跳舞來拍阮玲玉最有名的遺言「人言可畏」,雖然不完全創新(在宗教中跳舞時常與死亡相關連),但還是很精彩的。
13、阮玲玉的第一個鏡頭是她在拍戲,對著鏡子;阮玲玉生前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她在現實的家裡,也同樣對著鏡子。可我們何嘗分的清楚這是不是另一齣戲呢?一個是當年的鏡頭,一個是關錦鵬的鏡頭,而一個又一個的鏡頭把我們關住、鎖住,阮玲玉用死真正離開了這些鏡頭,這是她最後一句話的真正用心:我很快樂。
14、這部電影重點是窗戶,但關錦鵬仍不放棄他的鏡子。在《胭脂扣》與《紅玫瑰與白玫瑰》中鏡子當然是重要的,但在這部電影中鏡子的意義是模糊的。如果只是為了風格的話,它失敗了,因為它被架空,不知道為何存在在那裡。這部電影有窗戶已經夠了,沒有鏡子,關錦鵬並不會認不出自己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