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3 13:38:51| 人氣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要重視氣候外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11.01  中國時報
我們要重視氣候外交
劉銘龍、柳中明


近日,由於全球關注的「京都議定書」將於明年元月正式生效,行政部門乃緊急成立「氣候變遷暨京都議定書因應小組」擘畫對策,但除不斷老調重彈此為「不可能的任務」外,迄未能直搗問題核心,亦缺乏整體戰略思惟,令人為我國未來處境捏一把冷汗。筆者為聯合國氣候公約認證的觀察員組織成員,咸認此刻正是我國主動出擊,將金援外交轉化為「氣候外交」,擺脫中共牽制的契機。

不可諱言的,現階段政府部門正面臨尷尬與兩難,加入氣候公約,若果被要求減量
,則高額的減量成本,勢必為我國經濟成長投下巨大衝擊與變數。但若不遵約積極減量
,在缺乏如美國般的抗壓實力下,勢必持續被國際貿易制裁威脅,以及被國際社會唾棄
為不愛地球、不願承擔改善下一代生存環境,只想搭便車的海盜國家、污染大戶。

此外,我國尚面臨另一特殊困境:我國非聯合國的一員,也不是公約締約國,沒名
沒分之下我國為何要遵約減量?甚至連會場都進不去又要如何參與減量?台灣辛苦減量
成果,會不會又被自動歸併成為中國大陸的成績?這些都是亟待面對解決的課題。況且
,在中國的阻撓下,極可能會主動將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納入該國排放總量之內。如
此一來,在這場新興的氣候戰爭中,台灣將何以自處?這也是為什麼筆者極力主張,因
應氣候公約應具備戰略思惟的理由。

可能還有極少數的國人天真的設想:只要中國大陸不被要求減量,或被要求減量的
幅度小,對我國的衝擊影響就低,何樂而不為?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要存此
念頭,則我國長期追求台灣主體的理念,勢將被犧牲。況且,政治歸政治,環保歸環保
,就算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被納入中國大陸內,並不代表世界各國會接受這種安排,除
非我們要利用中國來抗壓,這是不應且不能的。

具體的因應對策建議,就是我國應趁此京都議定書生效、國際矚目之際,以「溫室
氣體排放實體國」的名義主動出擊,挺身向國際宣示,我國願與國際社會共同承擔減量
責任,一方面提出我國完整的排放減量規畫,另一方面明確要求參與氣候公約在下一階
段有關我國排放減量的規畫討論。只有先於中國大陸具體表態承諾,才有可能劃清界線
、跳出窘境,不受制於人。

再者,要有效推動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有幾個重要環節,包括立法與績效管
理、產業調整與企業減量、新能源開發與能源效率提昇、教育宣導與全民運動等。更重
要的是:提出總量管制時程表,則全國各業就自然會動起來。

同時,配合「京都議定書」的各項彈性機制,台灣可以改變援外工作的策略,將金
援外交轉化成「氣候外交」,強調能源設施投資與節能科技輸出,如火力發電廠由燃煤
改為天然氣的投資援助,或是協助友邦改善環境、造林植林的實質協助等。還有,行政
院環保署所收取的「空氣污染防制費」,在現階段空污防制已見初步成效下,應順理成
章的轉換為「氣候變遷調適基金」,以為我國調適此長期氣候變遷的影響政策推動使用


最後,政府部門本身也應放棄白手套思惟,以往透過單一民間組織進入會場收集資
料的模式也該被檢討。因為就算參與歷屆的公約締約國大會,參與的技術官僚也僅是形
式性的出席會場,與會後撰寫相關的技術性枝節報告。並無法觀察與體會到全球環保與
經濟的發展走向,當然也就提不出宏觀的戰略思惟,更別說是積極地說服國人主動參與


或許這也是一次良機,讓具前瞻遠見的民意代表、環保團體、學者專家、企業與媒
體及廣大的民眾們,共同合作組成監督政府的「氣候保護聯盟」,共同為爭取台灣應有
國際環保參與空間而努力,將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具體轉化為實質提昇我國產業
與科技精進發展的契機。

(劉銘龍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秘書長,柳中明為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