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24 01:29:52| 人氣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宜高的環保代價 II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駁斥!滲透慢的地下水,正是乾枯時的活水


專研地質水文的台大地質系教授賈儀平並不同意國工局報告的觀點。他指出,淺層地下水與深層地下水依舊相通,只是中間可能隔了許多透水性較差的岩層,當中的滲流速度極慢。不管山區的地下水有多古老,最後都會滲流而出,成為山澗小溪枯水期的水源。

﹁美國河流中,百分之四十的水是來自地下水細水長流,慢慢供應。﹂賈儀平說,雪山山脈的分水嶺位於坪林東方九公里的隧道東段,標高約九百公尺,分水嶺以西︵約占隧道長度的七五%︶屬於北勢溪流域,這個區域的地下水,也由分水嶺向西流入翡翠水庫。然而隧道貫通後,因為西邊的坪林地勢高︵海拔兩百公尺︶,東邊的頭城地勢低︵海拔四十公尺︶,隧道貫穿的水脈,會改變流向,向東流入蘭陽平原。


﹁地下岩層的孔隙像鄉間小路,隧道底下的排水溝像高速公路,﹂賈儀平舉例解釋,本來應該向西慢慢滲入北勢溪上游山谷的地下水,因為隧道攔截,流入隧道下的排水溝後,就像車子開上了高速公路,一下子就到了宜蘭。長期來看,翡翠水庫的水源會減少;宜蘭的水也會不均衡,西邊的山區的水量減少︵也被隧道攔截了︶,頭城以東的水則會增加。


而且,兩份報告的完成時間都在隧道貫穿前,對於雪山隧道的評估時間及影響的觀察,都稍早。

至於,流掉的水量究竟有多大呢?問起頭城、坪林兩端工務所工地排放污水處理事宜的主管,每一位都輕描淡寫:﹁不多啦!大概每秒一、兩百公升。﹂﹁不到台北每日用水量的一%,沒什麼影響。﹂掌握每日所有統計數字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北宜高工程處處長林振基,則在被再三追問後,把三條坑道東、西口的數字一一相加,﹁現在東口加上西口的總出水量,大概在每秒六百五十公升左右,未來還會持續降低。﹂

﹁隧道開挖湧水,我們都有處理啊!﹂國工局幾位官員也表示,長隧道施工難免對地下水文有影響,但應該僅限於施工階段。湧水段經過灌漿止水、噴凝土封面後再鋪設環片、防水襯砌,已經大幅減低地下水的湧出量。現在隧道防水工程還沒有完工,依照國外學者的研究理論,未來總出水量應該降到每年二百七十八至五百二十三萬噸之間;若以九十一年翡翠水庫入流量五億四千萬餘噸來看,不過是千分之五到十之間。﹁對翡翠水庫而言,這應該是﹃杯水車薪﹄,﹂林振基也說。

疑問!隧道出水量日漸減少?仍是未知數

然而這些出水量儘管可能再下降,但是否會降得那麼低?還是一個疑問。由於隧道東行線、西行線、導坑都已貫通,因此,灌漿止水、噴凝土封面、鋪設環片等可以封結水脈的動作,基本上都已完成;防水襯砌又只是封住隧道路面以上部分,未來隧道壁面外沒有完全封住的水,還是可以沿著外緣,經過預留的排水孔流入隧道路面底下的溝渠中。


況且位處兩條主坑下方的導坑,因為未來不做通車使用,並沒有完整的防水工程。因此,以最近九月十四日的出水量每秒六百五十公升估算,每天就流出五萬六千公噸,可以裝滿七千部八噸的水罐車,足供十六萬台北人生活使用。就算以後水量降低一半,也相當台北人一天用水量的二%。在翡翠水庫的豐水期,這確實是杯水車薪;但是在翡翠水庫快要見底時,十萬人的用水量卻足以引發成政治事件。

其實去年缺水嚴重時,交通部長林陵三也曾要求中興顧問公司做雪山隧道出水再利用的評估。結果因為抽水設備、電力、維修等費用,使原水的成本高出目前自來水的二到三倍;而且如果進行此項工程,將影響通車時程,而被評估為﹁不可行﹂。中興反倒建議利用東口出水,做為頭城地區自來水的現成水源。未來,隧道水究竟該回歸台北,還是免費奉送給宜蘭?顯然是個﹁政治考題﹂。

跳開政治,雪山隧道打斷萬年水脈,十三年來流掉上億噸的地下水,究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什麼影響呢?

坪林鄉長梁金生表示,去年大乾旱,坪林的茶樹死掉一半,受損區域高達三百多公頃,其中以雪山隧道這區最嚴重,﹁農委會都跑來調查,補助鄉民天災損失。﹂他強調,在雪山隧道沒有開挖以前,這幾乎是不曾發生的。此外,很多鄉民原本的山泉水源已經斷了,必須從更遠的倒吊蓮山接管。﹁光是接管長度就超過五公里。﹂

隱憂!地下水流失導致自然反撲,比比皆是

目前影響只有民間的說法,國內還沒有學者專家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林朝宗頗為憂心,因為雪山山脈是台灣最重要的集水區,台北的翡翠水庫、桃園的石門水庫、台中的德基水庫,水源都來自雪山山脈。﹁雪山隧道所在的這個山頭也不大,怎麼會有這麼多水?我懷疑可能是從雪山山脈更遠的地方流過來的。﹂

台灣南部與宜蘭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壤鹽化;中國大陸超抽地下水地區,則表土呈錐形陷落,地表植物沙漠化。在國外,山區地下水位下降,導致河流死亡、野生動物消失的例子已經不少。

虞國興認為,地下水流速緩慢,發生影響會有時間差,不是現在就看得出來的。﹁還是要做監測,﹂他警告說,﹁不要跟溫水煮青蛙一樣,不知道事情的嚴重。﹂

在全球氣候變遷、水已成為珍貴資源的今天,各國都在致力涵養地球除兩極冰帽以外最大的淡水水源--地下水。尤其是深層地下水,在我們有生之年根本不可能補注回去,世界各國都已經把它視為﹁不可再生的資源﹂。台灣由於水資源未妥善規畫利用,每年超抽的地下水,已經高達七十億噸以上,相當於二十個翡翠水庫。

在這樣生態嚴重破壞的今天,如何降低對地質水文的影響,將是未來規畫工程建設時更要注意的問題。

※資料來源:轉載自2004年9月27日出刊之879期《商業周刊》。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