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24 17:57:09| 人氣1,505| 回應1 | 上一篇

《阿美族部落地名》台東(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沙汝灣—saanniwan—宜灣
站在這處由山麓的水匯集成的海灣向前方看去,視線被對岸阻隔,因而看不到海洋。這種情形阿美族語叫mianiwan,後來轉化成saaniwan,漢名取其音為沙汝灣(閩南音)。宜灣位於台11號公路旁的美麗海灣,因此現在名稱宜灣。以阿美族豐年祭著名。

@滑倒—tomiyac—重安
部落附近有重安溪流過,上游瀑布滿地都是圓石,行走時不穩常會讓人滑倒。這種走在溼地上,讓人歪歪倒倒不穩的現象,阿美族語稱tomiyac。因此部落名就取為tomiyac。台灣光復初期叫都威,現在叫重安。

@突出的半島—arakomay—石雨傘
這個部落有2條溪流繞過,1條叫重安溪,另1條則是無名溪,行程此處的地形像1個突出的半島。阿美族語叫komay,後來演變成地名arakomay。和人以此地有1塊石頭形貌像雨傘而名為石雨傘。

@三人相對蹲坐—misalo—美山
美山部落的北端有條無名溪,上游的海岸山脈,山頂上有3個小山丘鼎足而立,樣子看起來像是3人相對蹲坐,阿美族語稱mararoong,後來演變成地名misalo。漢人譯其音為美山(閩南音)。

@羊—pisirian—三仙台
清朝時,有人在此處飼養山羊,後來住在大俱來的阿美族遷居到此地,看到羊群而已阿美族語的羊siri為部落名,後來演變成pisirian。漢人也取其音為「白守蓮」(閩南音)。
由於小島上有3座巨石屹立,因此,民間流傳著3仙呂洞賓、何仙姑與李鐵拐之間的1段戀情神話,三仙台也因此得名。

PS.「pisirian」阿美族語可譯為「牧羊的地方」,或「抓(獵)羊的地方」。

@小鱉棲息地—cirokohay—芝田
部落的南邊有1條小溪,溪中棲息著許多小鱉。阿美族稱有小鱉棲息的地方為cirokohay,後來就成為部落名。

@烤乾—madawdaw—成功
從三仙台到這裡,整個太平洋沿岸為傾斜的坡地,以前是阿美族的主要耕地。大約在150年前,曾被海嘯侵襲,再經烈日曝曬,草木盡數枯死,整個地區1片被火烤焦的景象,後來就被叫做madawdaw,烤乾之地。
此地漢人直接取madawdaw音譯為麻荖漏(閩南音)。日據時代改為sinko新港,以出產新港飴出名,現在叫成功鎮。

PS.成功為台東縣最大鎮,成功旗魚作成的柴魚乾也很有名。

@比樣—papiyan—八邊
從前有1個叫piyan的阿美族人,被布農族殺害,阿美族人以被殺害的族人piyan為此地的小溪命名為papiyan。後來也把座落在西岸上的部落叫做比樣,漢人譯音為八邊(閩南音)。

@鹹—kahchiday—嘉平(鹽濱)
部落不遠的南邊有1條小溪,它的上游有泉水湧出,但是鹹味很重不能飲用。阿美族語「鹹」是取閩南音「kiyan」,再轉化為kahchiday。後來,這個部落鹹味泉水的特色就成了地名。從前漢人叫它鹽濱,現在叫嘉平。

@特列古—torik—都歷
據說,從前有1個叫torik的阿美族人,他從知本南方的部落,帶著他的孩子來到此地,覺得這裡是個居住的好地方就定居下來了。後來遷居而來的族人越來越多,漸漸行成1個新部落。Torik的子孫便以祖先的名字為地名紀念他。漢人直譯其音名為都歷。

@圓形網—fotokod—東河
馬武窟溪出海口的地方,由於海浪沖刷堆積的沙石,經常堵塞形成像小池塘般的水窪。水窪裡魚群豐富,引來阿美族的捕魚高手,紛紛拋下捕魚的圓形網。阿美族稱圓形網為tofokod,後來轉音為fofokod。現在漢名東河。

PS.以前都歷和東河間有1座美麗的拱橋交通,橋寬只足夠1輛大型車通過。所以如果2方都有來車,其中1方就必須在橋的另1端等候來車通過。現在有東河大橋興建完成並通車,交通更方便,但景緻沒有以前的東河橋美麗,如果想1窺渾然天成的美景,不妨轉個彎繞到以前的小小東河橋看看。

(擷取1段原書編者形容舊東河橋下美景的文字)
橋下是馬武窟溪碧綠的溪水潺潺流過,溪中散佈著白玉般的大岩石,景緻迷人,馬武窟溪就在此地出海。出海口南岸的台地,就是東河部落。

著名的東河包子,原址在舊公路線派出所對面大榕樹旁的小小平房。現在在新公路線另開了1間更大也比較明亮的店面,包子1樣好吃,selma最愛吃他們的肉包子。

啊,對了,tofokod是阿美族常用的1種捕魚方式。在selma的部落,1個有為的勇士除了要會上山打獵、潛水捕魚,還要會tafokod喔。

@灌木—paanifog—興昌
當初,台東卑南社的卑南族人來這裡設立分社,這裡長滿了1種名叫anifonifog的灌木。後來阿美族人也來到這裡建立部落,並以此地的灌木為地名,後來轉音為paanifog。現在叫興昌。

@撿石砌牆—etolan—都蘭
以海階、海崖等海石地形聞名的都蘭灣,北端就是都蘭部落。
從前這裡到處都是石頭,從前阿美族人來此地闢田耕種,把從田裡挖到的石塊,堆砌在田中一隅。這樣既可阻擋強烈的北風,又可作為田間的區隔。阿美族把撿石砌牆的情形叫atolan,後來轉變成etolan。中文取其因一為都蘭。

@洗頭的地方—kaloloan—加路蘭(富岡)
加路蘭的阿美族是由伊娃社分遷過來的。剛遷來的婦女,長來此地的1條溪洗頭髮,這條溪就叫做黑髮溪。後來,此地就以洗頭的地方kaloloan為地名。音譯加路蘭,日文地名漢字「富岡」

PS.要去綠島、蘭嶼就是在富岡漁港乘船出發的。

@遇到鬼的地方—kakawasan—石山
這裡流傳著1個故事,這個故事的情節就成了此處的地名。

從前,部落裡住著1為阿美族的鑄箭頭好手。他所鑄的箭頭非常銳利,因而聲名遠播,引來卑南族人慕名前來訂製。不幸的是,因為誤解,卑南族人竟被鑄劍的鐵匠殺害。

卑南族人見族人遲遲未歸,焦急的前去阿美族部落尋找。沒想到,鐵匠竟說不曾見過有卑南族人來過。卑南族人心裡懷疑四處察看,不意中卻發現在鐵匠家的庭院發現血跡。卑南族人循血跡挖出被埋在泥土中的族人屍體,悲怒的卑南族人回去招募更多的勇士來;在毫無防備下,鐵匠不敵,狼狽的逃向北方。但是卑南族人並不因此善罷甘休,把仇人鐵匠的所有打鐵工具全都埋入土理,以示懲戒。

事情結束後,鐵匠回來了。1天,埋鐵聚的地方竟然噴出熊熊的火焰,嚇壞了鐵匠,認為是冤死的鬼魂顯靈。

後來這個地方就被叫做kakawasan,有鬼的地方。由於這裡有1座石頭山,所以又叫做石山。

PS.石山是東海岸阿美族部落最北的部落了。

=================================================================

全文摘自:
《阿美族傳說》‧阿美族山海傳說故事
林淳毅編著‧晨星出版社-台灣原住民系-39

PS.部分為selma補充。

《阿美族傳說》編者註:
1.本篇改寫自林道生先生著作「阿美族的歷史風土傳奇」之東海阿美族地名典故1文。
2.參考資料:
‧台灣原住民口傳文學選集  林道生著     花蓮文化中心
‧阿美族的歷史風土傳奇   林道生著     教育部技職司
‧花蓮原住民音樂阿美族篇  林道生著     花蓮文化局
‧從神話到鬼話       李福清著     晨星出版
‧玉山的生命精靈      霍斯陸曼‧伐伐著 晨星出版
‧台灣原住民文化(一)(二) 鄭元慶等著   光華雜誌
‧台灣的原住民       宮本延人著    晨星出版
‧後山原住民之歌      林建成著     玉山社
‧卑南族神話故事集錦    林豪勳、陳光榮著 台東文化中心
‧東部海岸山水巡禮     東海岸風景管理處編印
‧豐年祭之旅        東海岸風景管理處編印
‧重修台灣省通誌卷三住民志同胄篇

台長: selma
人氣(1,50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