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雞說】南華大學可愛之處正在於「獨特」。
「不分系將成為未來大學主流」,這篇報導就這樣貼在學校的公佈欄上,似乎在讚許著什麼,也在諷刺著什麼。
不分系政策已經實施兩年餘,從最初的全校全面不分系到現在的社會科學院不分系,可以說這個政策在南華是有點「凸鎚」了,這並不代表不分系政策不好,只是目前大學教育仍未完全成為「基礎教育」,在各校強調專業時,我們大肆鼓勵通識課程、基礎教育,卻造
成一個嚴重的後果─專業明顯不足,相信歷經不分系的同學們都可以深切地體會,在大一、二時修了一堆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的通識課(當然不是全部),到了大二下分流,馬上面臨的卻是壓力大的專業課程,而且根本來不及反應,以傳管系為例,現在大三的學弟妹終於有所謂實務課程,但是一來就來了一堆,廣播、電視、雲報都壓上來,原本就沒有什麼基礎,馬上要求進入專業的領域,真是讓許多學弟妹措手不及。
我當然相信一個大學生在經歷所謂「優秀通識課程」的洗禮後,會學習到許多知識,但是現在的南華通識課程並不全都優秀,倒是越來越營養,讓學生學習到「混世」的知識,這難道是當初不分系政策的目的嗎?很多優秀的制度,會因為「人為因素」而墮落,與其變得沒有意義,還不如乾脆不要這樣的制度。
今年很慶幸新生已經有分系了,因為南華學生在48通識學分的摧殘下,如果再來個不分系,那真是雙重折磨,在全面不分系實驗失敗後,下一個該考慮的,恐怕就是那學校一直引以為傲的「48通識學分」政策了。
很高興大二不分系的學弟妹們只要再撐半年就可以免除「恐懼」,或許可以進入想進的系,但是造成的後遺症,恐怕還需要好一陣子的觀察。
很想給那些所謂的「教育改革者」、「教育理想家」們幾句重話,你們可不可以在實施一些政策前,先想想被實施的對象(通常是學生,偶爾也會有老師)會有什麼想法,最豬頭的政策還不是不分系,而是去年的「英文先修」制度,當然,這制度的原始出發點是希望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其他語言」,但是卻無形中造成學生的負擔以及困擾,最後造成學生對該語言的反感,那恐怕就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不分系,原始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但是在南華這樣一個環境,實施失敗是可以想見的。畢竟真正關心學生的人並不多,尤其是那些掌握權力核心的決策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