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16 23:22:58| 人氣1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語】對宗教哲學的一點誤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作家寒哲(L.James Hammond)說,「人類曾經需要宗教,但他現在已不再需要它,就像一個孩子曾經需要父母,但最終卻不再需要父母一樣。然而,我們用什麼來代替宗教呢?文化,也就是說哲學、歷史、文學、視覺藝術和音樂等。」重點是下面這句:「在宗教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的情形下,文化變得越來越重要。」

寒哲在後面提到了文化與政治的關係,顯然今天比起過去,宗教和政治的關係已不若文化和政治的關係,「政治和文化並行才能取代宗教」、「政治為文化提供先決條件,文化(特別是哲學)為政治提供指導方針」。

寒哲這話意味著一個高層次的社會觀點;顯然一個文明的地方必然代表其高度的文化發展,但是相反的,在一個貧窮的國度或社會裡,你如何讓文化的種籽散播?政治動盪的國度裡,你如何讓文化萌芽?除非藝術家流亡,否則是不可能的!而文化能填補人的心靈,一如過去虔誠的宗教信徒,能在禱告或儀式中取得心靈的安定或慰藉。

過去我曾聽說人一輩子一定要有信仰,但是有人會把信仰和宗教混唯一談,信仰是心中強化對自己的行事信念,宗教也是,但宗教一定是信仰,信仰卻不一定是宗教。若說走向無神論的人類代表進步,那麼在他的思想上、心靈上必然還有另外一個強大的支柱。這個支柱便是「信仰」。

因為知識不足,人們也藉宗教來殺過人、也犯過許多這樣的錯誤。而在這裡沒有必要為宗教開脫,說許多激進份子借他之名殺人如同羅蘭對自由的看法,宗教是人創的、人弄起的,流傳廣了必定扭曲,流傳久了必定腐朽,然而宗教的「神聖」卻靠藝術得以支持,比如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的壁畫創造、巴哈與韓德爾的樂曲創造,以及大教堂的建築,某種程度上宗教藉由藝術的力量得以在時代中發揮、大量的注入平凡人的生命裡,這是人們與藝術之間,透過藝術家的智慧而拉近彼此的距離,好像是接近了上帝。

藝術家該是真正的天使,上帝或許默認,與人貼近最好的方式不是修女、神父或一本聖經乃至於一間教堂,而是藝術:一種無以名狀、來自人內心身處的感動狀態所流露出來的成品。

藝術在今天普遍被視為文化的一個身份、一個面向,或一張臉;也許再誇大點說,藝術的突破比科學的發現還偉大,因為前者是創造,後者是發現,前者有生命,後者只是隱藏在自然界的規律或法則。

廣義的藝術家看山看水與廣義的科學家看山看水,絕大部分的藝術家也許好奇,山怎麼可以有這麼多不可思議的形貌變化,水怎麼有這麼大的能耐把地形切得亂中有序;科學家也許感動,山怎麼可以被這麼多文人騷客這般歌詠描繪,水怎麼可以載得動千古悲喜;我們該慶幸這世界沒有純然的藝術家或科學家,他們像兩極與赤道的洋流,不斷的交流擾動,世界因此得以離開語言和語言、人種和人種之外進行第三種對立形式般的溝通。

藝術家該有一個信念,相信科技的力量能給予創造適度的激發與突破;科學家該有一種理想,讓人文的力量引導科技的革新與發明。讓心柔軟的不是只有愛情,愛情也許是另一種藝術,兩人世界,協調無間大不易。

當思慕的人成為心中的上帝,誠然心靈為寄託的另一形變,只是做為幾乎是生命的第三種力量,我寧可不要這種契約:它不是單純的我,而是還有一個人,一個抱枕、一個自慰器,一個天使、一個惡魔,但絕不會是一個上帝。

※ 原文發表於 2003-03-03 21:51:45

台長: Lawrence
人氣(1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語】 |
此分類下一篇:【藝語】我的母親
此分類上一篇:【藝語】我看「戀戀海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