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17 21:00:08| 人氣1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2014心動安全『凝』時差」活動起跑!全台19間醫學中心同步響應,啟動「預防中風三部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登錄,目前全台約有20萬患者受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所苦,估計每年更有1萬人因此導致中風,中風失能對於社會及家庭的沉重負擔難以估計。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為此特別舉辦2014年「心動安全『凝』時差」活動,預計於719()於全台11間醫學中心,同步舉辦心律不整衛教宣導座談會;同時推出「心『凝』守護卡」,患者可透過抗凝血用藥紀錄,降低中風機率,期盼讓更多人了解心律不整、心房顫動與治療的重要性。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張世霖表示,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出3.8倍之多,一旦中風,嚴重可能導致昏迷、猝死,臨床上也有不少死亡案例。

心房顫動會使心跳過快或過慢,造成心悸,可能引發心臟衰竭,同時影響心臟正常功能運作;當心房無力收縮,無法將血液完全排出,易在心房內產生血塊,血塊被血液輸送到肺臟或大腦血管,將引起中風或全身性栓塞。張世霖醫師說明,根據中風案例統計顯示,6位中風患者當中,就有1位因心房顫動引發,而事實上,這是被低估的數字,因為許多心房顫動患者並不自知罹病,終日暴露於高中風風險;預防中風治療對於患者的急迫性,實在刻不容緩。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任張坤正表示,心房顫動的臨床症狀包括心跳不規律、喘、心悸、頭昏、胸悶、胸痛等等,少部分的人可能缺乏警覺,誤以為只是比較累,容易忽略症狀,不積極治療的結果將十分危險。其實,民眾有上述症狀時,可以至醫院做心電圖檢查,加以評估是否有心房顫動之可能性,再透過正確治療可穩定控制疾病、避免惡化。日常生活也可透過「預防中風三部曲」重視心臟健康。

「預防中風三部曲」:

l   首部曲:「全民把脈,自我量測」,透過檢視心跳脈搏,掌握自己的健康

l   二部曲:「提高警覺,就醫確診」,發現異狀應儘速就醫,尋求心臟專科醫師協助

l   三部曲:「評估風險,積極治療」,聽從醫囑,透過抗凝血藥物確實預防中風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參照國外防治概念,結合國內衛教需求,特地設計「心『凝』守護卡」,擁有五大功能,期盼透過記錄用藥,提高患者用藥安全性,也協助醫師作為治療判斷。

「心『凝』守護卡」 五大功能:

1)    「詳實紀錄用藥」:患者記錄用藥情形並按時用藥,有效降低中風機率。

2)    「降低出血風險」:避免重複用藥產生出血風險,確實達到預防中風治療。

3)    「提高藥物順從」:患者可提高醫囑遵從性,培養良好醫病關係,進而提升治療成效。

4)    「用藥清楚揭露」:抗凝血用藥情況與腎功能指數清楚揭露,供醫師進行個人化治療。

5)    「醫師治療判斷」:患者若進行其他手術,須留意抗凝血藥出血風險,藉卡片記錄協助醫師判斷手術時間,降低危險性。

(圖說: 心律醫學會醫師(左一起為謝育整副祕書長、患者陳先生、吳茲睿理事長、張坤正主委、張世霖委員)共同呼籲重視心律不整、心房顫動與治療的重要性。)

 

 



台長: Ming/Jenny /Orchid
人氣(1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