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29 03:53:42| 人氣1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折劍絕交,必求一鬥──武林爭雄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常常在想,我到底喜不喜歡武俠小說。

  這幾年來,金庸看完了,梁羽生古龍和溫瑞安看到一半看不下去,租書店裡的武俠小說零零星星地看了幾本,之後就再也提不起興趣……這樣的人到底算不算喜歡武俠小說呢?

  可能不是那麼喜歡吧? ^^!

  逐漸遠離武俠小說的同時,我開始看武俠小說的評論。於是我在葉洪生的武俠小說評論集裡,看到了這一段文字:
  
  
  
    既懷宿怨,又妒時名,一豹三熊奮起遼東,身到江南,劫鏢鬥劍
  ,向俞挑釁。俞之妻丁雲秀亦得悉劫鏢大盜為當伊當年師兄,遂仗劍
  來援。夫妻以情懇師兄,求還鏢銀。飛豹子桀桀然大笑曰:「吾乃師
  門之不才子也,感師門當年不屑教誨之教誨,別走歧途,幸獲薄技,
  三十年來亦復小成。願與師弟及師妹一較身手,上告恩師在天之靈!
  」奮然折劍絕交,必求一鬥,遂於武林中,引起軒然大波──
  
  
  
  這是民初武俠作家白羽「武林爭雄記」的序言。看到那句「奮然折劍絕交,必求一鬥」,我心頭一熱,當下就決定去把這套書找來看。

  結論是,非常喜歡。^^

  「武林爭雄記」是白羽名作「十二金錢鏢」的前傳,之前聯經出了一套老派武俠小說,其中白羽的作品收錄了「十二金錢鏢」、「武林爭雄記」和「偷拳」。

  這一套武俠小說成書的年代都較早﹝還珠樓主、白羽、王度廬等人﹞,對年輕一代來說,一是文字過於古老﹝偶聽過一個七年級生批評這部小說有很多「錯字」﹞,二是這些小說中的武戲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可能有點不夠炫,再者,這些老作家的「江湖」和現在大家習慣收看的新派武俠﹝不要懷疑,金庸是新派武俠﹞有點不大一樣。

  後來李安拍了王度廬的「臥虎藏龍」,不過聯經好像一直都沒有打算再重新推出這套書,我是後來在他們清倉的時候把「十二金錢鏢」買回來,之後又過了一陣子,才總算買到全套「武林爭雄記」﹝共兩冊﹞。

──────────────────────────────────

  人稱「太極丁」的魯東武師丁朝威,是「山左太極門」之長,以「拳、劍、鏢」三絕技稱雄江湖。他臨到老來打算金盆洗手,封劍閉門,「順便」把這個支派交付給底下的徒弟。

  丁朝威門下有九個弟子,老大已經被逐出師門,門下排名最長的二弟子袁振武和三弟子俞振綱都擅長拳法,但是其他兩項就明顯地分了高低:袁的「奇門十三劍」和俞的「十二金錢鏢」都非常可觀,但是他們的另一項就都,咳,實在是不怎麼樣。

  丁朝威行過封劍禮之後,就以「傳賢不傳長」,「祖師臨終叮囑要側重鏢法傳習」,以及袁振武個性過於剛烈,難以教導幾個小師弟為由,當著所有的賓客,將掌門之位傳給三弟子俞振綱。在場的所有弟子和武林豪傑對這個決定都深感詫異,當場便有太極門另一支派的師叔挺身為袁振武抱屈,同時太極門兩位已然退隱的老師父也表示,他們願意破例收袁振武為徒,帶他離開丁家。

  然而袁振武按住難堪,並未表示什麼,在場最侷促不安的人反而是師弟俞振綱。然而左有師父丁朝威相逼,右有袁振武當堂下拜,叫他一聲「大師兄」,俞振綱到頭來究竟還是接下了掌門弟子的責成。

  這場「越次傳宗」的戲碼落幕之後,袁振武便改了稱呼,稱俞振綱為師兄,不再教底下其他師弟功夫,同時整個人也沉靜下來,變得喜歡看書習字。

  兩個月後,袁振武接到家信,母親病重,希望他能回去一趟。平素和袁振武交好的馬振倫起了疑心,出言試探,提到丁朝威之女丁雲秀私底下批評袁振武脾氣過烈一事。袁振武聽了,對馬振倫表示自己對武學一道心灰意冷,此番回去便洗手不再練武,要在家務農。

  另一方面,自幼和袁振武一起長大的丁雲秀也看出這個二師兄不對勁,和父親提了幾句,對丁朝威當著所有人的面讓袁振武下不了台有些怨怪之意。然而丁朝威並不以為意。

  第二天一早,袁振武不辭而別,丁朝威大為震怒,然而丁門弟子遍尋不著袁的蹤跡。之後有人去袁振武的家鄉打聽,發現袁振武確實回去過一趟,但是沒多久就又離家遠走。

  袁振武離開丁家之後,立誓要在暗器一道上爭回這口氣。他孤身行走江湖,訪求各個暗器名家,最後找上了「鷹爪王」王道隆。

  王道隆也是鏢師,當時犯了官,袁振武不遠千里前往王家報信,與王家上下結成莫逆。可是之後王家救王道隆劫獄,為避官府,不願意連累他,將他送到師弟劉家祺門下暫住。

  袁振武經過廢立之事後,處處提防、步步小心,對自己的過去隻字不肯再提,這樣躲閃的態度令劉家祺大大搖頭,無法教他什麼﹝不知道學生的底,要教起來很困難﹞。

  後來王道隆冒險親至,一句:「你我明為師徒之分,實是患難之交。你就算是在太極門,有了犯規叛師的大過,做下殺仇避禍的大案,振武,你看看我的臉,我難道還有什麼不能擔待你的地方麼?」總算自他嘴裡問出實話來。

  在袁振武四處訪師的同時,丁雲秀與俞振綱結了婚,開始了走鏢的生涯,他們輾轉聽說,袁振武的哥哥得罪了當地土豪被殺,袁振武在殺家報仇的時候也死了。

  殺家報仇確有其事,然而,袁振武並沒有死,他改回原名﹝振○是丁門的排序﹞袁承烈,到鷹爪王門下學藝。五年過去,鷹爪王蹤跡敗露,官府重又上門,王家上下決定落草為寇,知道袁承烈是富室子弟出身,不願成為綠林人物,兩下分道揚鑣。

  袁承烈輾轉來到關外,到了「快馬韓」韓天池的牧場,因為一場馬的糾紛,隱居左近的怪盜「入雲龍」沙守紀﹝這應該是他最後一位師父,精於輕功和暗器﹞很欣賞他,收他為徒。而在這件糾紛之後,他成了韓天池得力副手,娶韓天池的獨生女韓昭第為妻,在遼東成家立業。
  
  
  
  以上,是「武林爭雄記」。以下,是「十二金錢鏢」的故事梗概。
  
  
  
  「十二金錢鏢」算是這一系列故事的「正傳」,故事相當雜,以下是記憶中的故事主線依事發前後整理出來的部份:

  多年以後﹝從越次傳宗的事情起算一共三十年﹞,袁承烈無意中幫助了一隊江南來的鏢師,閒談間,聽說了大名鼎鼎的「十二金錢」俞劍平﹝這大概也是俞振綱的本名吧,說真的,名字很亂……﹞歇馬歸山,少年時候的種種,重又湧上心頭。

  至今仍不服氣的他,終於帶著一票人馬南下。由於俞劍平已然金盆洗手,為了把他逼出來,袁承烈先繪聲繪影地將道上弄得不大安靖,迫使俞劍平的好友胡孟剛向俞借出「十二金錢」的鏢旗押陣,之後一舉劫下這筆為數二十萬兩的鹽鏢。

  這種鏢是官方委派的,鹽鏢被劫,胡孟剛也因此下獄,俞劍平為了朋友,以身家性命向官府保證追回鏢銀。

  俞劍平追鏢去了,丁雲秀在家得到昔日同門輾轉傳來的點點線索﹝袁有去找當年唯一為他抱不平的師弟馬振倫,因為是一大票人去的,而且出手過於大方,所以其他人有猜出來﹞,判斷劫鏢的人正是袁振武,追了上來,所有人最後在袁的朋友住處相會:
  
 
  
    十二金錢俞劍平,五十四歲年紀,穿米色綢長衫,黑色紗馬鞋,
  衣冠楚楚,如見大賓;皓顏堰眉,額橫皺紋,氣度如此的謙敬、沉穆
  ,毫不似武夫,更不似踐約赴鬥。睜著朗星般的雙眸,尋看來人;只
  是這麼抬眼一看罷了,並沒有透出橫目直盼的神色。

    這一邊,飛豹子挺然直立,六十歲以內年紀,虎目灼灼閃光,豹
  頭似籠深霧,只穿一件肥袖短襟的縐袍、高腰襪、福字履,純然武林
  打扮。天雖熱,手不揮扇,頭不出汗,右手只輕輕提弄著那管鐵桿煙
  袋。一出西廡,目光遠射,早早的看見俞劍平了。

    雙雄此日對面相逢﹝ps. 這是在「十二金錢鏢」故事最後的部份
  了,它的長度以頁數論將近是「武林爭雄記」的三倍﹞,已在師門分
  袂三十年後了。兩人全覺得心血沸騰往上一撞,但立刻都按下去。兩
  人全不由得流露出錯愕之容。光陰荏冉,挾著恩怨悲歡,匆匆逝去,
  好像一霎眼間,已度過一世三十年。此日重逢,兩人心目中都想像著
  對方年貌必變,卻想不出究竟變成甚樣。

   兩人心目中,都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少年壯士,浮現聲容;而此刻
  抵面相看的,竟是矍鑠一叟。把懸擬之象,拿來與對面的活人相印證
  ,彷彿一幅白描人物畫,塗上一層風塵蒼黃之色;原形輪廓依稀可見
  ,神情可太差了。

    昔日的俞振綱是個口訥心熱、內剛外和的小夥子,今日成了練達
  人情的老鏢客了。昔日袁振武剛勁精悍之氣逼人,今日另換上堅忍不
  拔的草莽豪風。不對了,兩人全改樣了!即使面毛猶昔,氣度早截然
  不同。三十年光陰如電掃,把兩人全改了;若不是指名相會,陌路相
  逢,實在誰也認不得誰。在鬼門關前,二人本已秉夜交鬥過,但那時
  竟沒有看清。如今,在光天化日下,四目相對,不禁百感交集。兩個
  人心中都暗想:「他原來這樣了!」
  
  
  
  這是袁振武與俞振綱重會的第一眼,有趣的是,袁振武雖然指名要找俞振綱,但是對俞妻丁雲秀卻是避之再三,連看她的臉都會有所動搖……

  關於袁振武和丁雲秀兩人之間不知道算是有還是沒有的感情,葉洪生在批校的時候指出丁雲秀在袁出走時欲以劍譜相贈,以為「明月也有一片心,奈何遲了一步」。不過我個人以為這應該只是袁振武的單戀,丁雲秀對他無意,只是她應該很清楚這個二師兄對自己的感情。

  白羽讓兩派人馬互相「叫陣」,來深入袁、俞兩人個性上的矛盾,最後才讓兩人較量。劍法不分勝負﹝當年俞劍平輸在劍法上,不過袁也很有個性,他連換七八種劍法,就是不用太極劍﹞,然而鏢比到一半,才打了六頁,就有官兵圍剿,不了了之。

  當然是有續集,但是我已經完全失去追著看下去的興致。

  這種無言的結局,我只能歸因於作者因故﹝錢?﹞不想結束這個故事。我想白羽的打算大概是俞勝袁敗,不過實在看不大出來明確的結果,唉。

  就像聯經批校這一批老派武俠小說的葉洪生所說,「十二金錢鏢」這本小說枝蔓太多。作者﹝無論是白羽自己或是誰誰誰代筆都一樣﹞把格局越架越大,偏離主線的人物越來越多,導致收不了尾,只能用「後記」來結尾的局面。

  白羽的文字還是非常精采的,私心以為他描寫人物的功力比金梁溫古為高,可惜他的故事架構不夠嚴謹。但是他一來無心於武俠寫作,二來當時故事在報紙上連載,大架構出了問題看不大出來,只能感嘆他沒有一個好編輯幫他做修整的工夫。

  以「武林爭雄記」來說,前面寫「越次傳宗」的劇情分常吸引人,但是後來袁振武四處習藝的部份就寫得過於混亂。到了「十二金錢鏢」,個人以為袁承烈這隻「狡豹」其實只要「狡」到十二金錢鏢最後那個地方就應該收尾,停在那邊,他還不失身份﹝畢竟有「越次傳宗」這件事在前面挺他﹞,再玩下去其實就是單純地擺爛而已……葉洪生批校之後只挑這個故事的正傳「十二金錢鏢」和前傳「武林爭雄記」出版,沒有出那一堆續集,這麼做不是沒有道理的啊!

  ﹝我這麼說是因為我覺得:白羽雖然把俞劍平當做主角,但是他私心是有點偏向袁承烈的,不然也不會為他量身打造「武林爭雄記」的故事。不過我沒有看十二金錢鏢的後續故事,這麼想其實也可能有所偏差。﹞

  葉洪生在評論一文當中引過數段文字,我最偏好的是袁承烈劫鏢之後,留下一張「劉海灑金錢」的圖給俞劍平,上面十二金錢灑落一地。俞劍平一見此圖,冷笑一聲:

    「十二金錢落地?哼哼,十二金錢落不落地,這還在我!」

  短短三句話,一聲冷笑,江湖名門的氣勢展露無遺。

  袁俞兩人少年時節的恩怨,根植在師門絕技「十二金錢鏢」。俞日後的聲名建立在這十二枚金錢鏢上,而袁因為這金錢鏢在江湖漂泊半生,為了拜師學藝歷經風霜。

  白羽把俞劍平寫成一個頗有大俠風範的人物,但是我一向偏好非主流人物,因此個人是比較同情袁承烈的。

  所以我後來一直就比較喜歡「武林爭雄記」,之後再看這個故事,也都只看他們結怨的經過,不去看那個沒有結果的結局。

  之前李安那時候拍「臥虎藏龍」,揚名國際,那時候我其實很希望他拍的是「十二金錢」,不過王度廬的作品完成度比較高,這是無庸置疑的。﹝嘆﹞

  想看葉洪生論白羽其人其書,請到下列網址:

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emprise/M.905762875.A/M.927268368.A/

台長: 駝鳥
人氣(1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