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07 02:38:00| 人氣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火爆青少年 只是叛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生報 2004.02.29

青春期孩子情緒起伏大、暴躁易怒,究竟是單純的情緒還是疾病?精神科醫師指出,成人憂鬱症多半以情緒低落、活動力差為表現,但青少年患者反而是躁動不安、情緒起伏大及睡眠異常,家長若發現孩子有情緒過度反應,持續達2周以上,且爆發次數愈來愈頻繁,最好尋求專業諮詢及治療。

臺北市立和平醫院精神科主任李慧玟表示,青少年動不動「火山爆發」常被視為青春期的常態,以為過了叛逆期就好了,但臨床上發現,不少被家長誤以為叛逆、不讀書、老是鬧脾氣的青少年,很可能是精神疾患。

她指出,以憂鬱為例,成人患者常是情緒低潮、活動力明顯降低,但青少年患者卻可能是毛躁、脾氣大、易激動,不是睡太多就是睡不著,不少青少年半夜不睡覺,老是上網、打電動,家長多誤解為貪玩、荒廢學業,致引發家庭糾紛。

李慧玟指出,家長若發現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和以往有明顯落差,例如原本小事氣過就算了,現在竟鬧到摔東西、想割腕,情緒過度反應,且強度及頻率愈來愈高,持續時間達2周以上,便可能有情緒問題甚至躁鬱症等精神疾病,家長應提高警覺,不能再以單純的青春期叛逆等閒視之,以指責、打罵對付,以免惡性循環,反而會把孩子逼到情緒死角。

臺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理事長、新光醫院精神科醫師周勵志也認為,由於網路發達,資訊流通迅速,青少年普遍有IQ成熟度過高,但EQ明顯不足現象,導致青少年自殺或行為失當等問題層出不窮;他指出,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了解EQ不能丟給老師或家教班,長大需要時間,更需要正確引導,這不是填鴨式教育可處理的。

李慧玟指出,情緒宣洩及挫折處理由學習而來,但國內的家長往往想在孩子面前維持完美形象,不習慣在孩子面前表達情緒,坦承大人也會有情緒困擾,反而讓孩子錯失學習機會。她舉張國榮自殺事件為例,如果家長能藉此機會教育,了解孩子對偶像自殺的想法,及面對挫折的因應之道,適時溝通、引導,才能將事件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
[記者吳佩蓉/報導

台長: 富貴小羽
人氣(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