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29 11:58:38| 人氣1,76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Art in New York】George Segal 的〈同志自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同志自由〉銅雕

【Art in New York】George Segal 的〈同志自由〉
05/25/2003@ NYC

自1969年起,每年6月就被稱為「同志榮耀月」 (Gay Pride Month),藉此教育大家尊重同性戀者的權力,而重頭戲則是月底在全世界各大都市舉行的同志大遊行。其中規模最盛大的遊行活動之一是在榮耀月起源地紐約的遊行:穿著奇裝異服的男、女同志、變性人、雙性戀者,和支持同志的家人、警察、消防員、政治人物、演藝人員等組成的遊行隊伍由中城52街出發,沿著第五大道前進、一路走到格林威治村的克里斯多福街。沿途可見同志們獨特的裝扮和高超舞技,全程3英里的遊行路程兩旁站滿熱情歡呼的群眾。超過50萬人的遊行隊伍和旁觀者將整個城市的街道變成大型的嘉年華會,壓軸戲則是當晚在哈得遜河邊舉行的萬人同志舞會和煙火表演。

從最初被社會排擠、被視為社會異類,到現在被大眾接受、甚至 90年代末《村聲》(Village Voice) 曾用『這是一個同志的世界,普通人只是住在裡面而已』標題形容紐約,同性戀們者歷經了艱辛、漫長的路程。由於缺乏對同性戀的認識,社會一直以有色眼光看待同志,認為他們有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當80年代愛滋病開始在同性戀圈內蔓延時,甚至有人認為是老天給予他們的懲罰。

因為怕不為社會所認同,60年代紐約的同志大多隱藏自己的性傾向;在公共場所不敢太招搖,生怕自己的穿著、言行舉止會引來警察以「危害善良風俗」之名加以逮捕。同志們多聚集在格林威治村的克里斯多福街附近,特別是一些開放給同志的酒吧內,讓他們可以自在地與其它同志交談。其中1967年開幕的石城酒館 (Stonewall Inn) 更是同志圈內耳熟能詳的一個喝酒、跳舞的私人俱樂部。

1969年6月28日凌晨,警察以非法販賣酒之名襲擊石城酒館;在一一檢查酒館內200多名顧客後,警察將酒館工作人員、幾位變性和男伴女裝的同志戴上手銬。警察襲擊石城的消息不脛而走,群眾開始聚集在酒館附近、對著由石城走出的同志歡呼。直到一輛大型囚車抵達、將被逮捕的人送上囚車時,旁觀者開始鼓譟,有人丟擲酒瓶、垃圾桶、砸玻璃、與警察展開肢體衝突。當抗爭結束後,總計有13人被捕,警察也受到輕微的外傷。隨後幾天石城酒館外不斷有示威抗議活動。一個月後,為同志爭取平權的「同志自由前線」 (Gay Liberation Front) 在7月24日正式成立,反對不公的法律條款;同志們也在7月27日當天由華盛頓廣場出發、一路遊行到石城酒館。一年後的 6月27日,紐約舉行了石牆週年紀念的同志大遊行,並將6月27日和28日兩天定為「同志榮耀日」。自此,石城暴動 (Stonewall Riots) 被視為同志們積極爭取自己權力的開始。

今天的克里斯多福街上各式情趣用品商店、同性戀酒吧、具有特色的巧克力店和咖啡店林立,一對對親密的同志手牽手、悠閒地走在街上;這一區是城市最熱鬧的地方之一,夏日週末時更是個不夜城。就在「石城酒館」對面,克里斯多福街、Grove街、第七大道交叉的薛瑞頓廣場 (Sheridan Square) 中的克里斯多福公園 (Christopher Park) 內,有一座由四個普通人身高大小雕像組合的白色雕像群:一對女子坐在公園的綠色座椅上,其中一名女子將手放在同伴的大腿上、兩人輕輕地握著手;在她們面前站著一對男子,其中一人緊緊地握住另一名男子的肩榜,像是在鼓勵或安慰他們的同伴。這是西格爾 (George Segal, 1924-2000) 為紀念同志爭取平權運動、在1980年鑄造完成、於1992年正式設立在克里斯多福公園的〈同志自由〉(Gay Liberation, 1980) 銅雕。

出身紐約、先後接受藝術與科學訓練、曾經營雞園、當過英文老師的西格爾原本從事繪畫,後來才轉往雕刻發展。他的作品特徵是用日常生活主題來評論社會現像,尤其擅長運用一般材料、如石膏像來刻畫不足為奇的人事物與生活細節。西格爾不用雕像來捕捉生活的瞬間、或製造戲劇化效果,而是利用白色雕像將大家熟悉的事物變模糊,藉此提醒欣賞者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也有它神秘、深不可測的一面;因此,他的雕像給予人固定、永久的印象。與其刻畫同志與社會激烈抗爭、或受歧視的悲情遭遇,寫實又理想的〈同志自由〉人物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溫情與關懷。西格爾的同志們靜靜地在公園裡,他們的外表就像你、我一般,而由他們的肢體動作中傳遞出的是和異性戀者相同的親密關係。但是他們全白的外表又像是幽靈般,深沈的外表下,雕像人物緊閉的雙眼讓欣賞者無法接觸到他們的目光。

石膏像本是用來製作古典藝術複製品的材料,西格爾卻將它製成與真人大小相同的雕像。他首先將完成的石膏像放在自己的繪畫前,好像是製造劇場布景般。之後他專注於單一雕像的創作,並且將雕像與都市環境結合,將它放置在街上、公園等公共場所。西格爾以自己或親朋好友作為取模的對象,他用浸泡在石膏的濕布條環繞在模特兒身上製成人形。當他發現醫療用的繃帶也可以做為創作材料後,便開始將繃帶綁在模特兒身上,順序將模特兒的四肢浸泡在石膏內完成石膏模具;接著他將石膏漿注入模具內,等石膏漿凝固後雕像便大功告成。這個技巧很像鑄造大型、外表複雜的銅雕時所用的「脫蠟法」:將融化的銅漿注入蠟、陶土製成的模具內,待銅冷卻後將外層的陶土模型除去後作品便完成了。西格爾用「脫蠟法」製作〈同志自由〉,之後再將他們漆成像其它作品一樣的白色銅雕。

同樣的雕像於1984年第一次出現在加州的史丹佛大學內;從雕像一豎立在校園開始,便陸續遭人用榔頭敲擊、被學校的明星足球員潑油漆等事件;1987年時,更有人在男雕像的身上噴上AIDS字樣。就像同性戀者歷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才得到社會的重視,紐約的〈同志自由〉雕像由籌畫到正式設立在公共場合也經過十三年的爭議;在1992年6月〈同志自由〉正式展示在紐約之前,當地居民便在一連串的公聽會上激烈辯論、西格爾也不斷被一些衛道人士要脅;而自陳列在公園後,雕像先後遭受一些民眾的蓄意破壞、或是被人塞垃圾在雕像身上等。由於公共空間為大眾所擁有,自然有人反對在「自己」的地盤上展現以同志為主題、具爭議性的作品。但是西格爾並不是利用這座雕像做政治宣言,而是以人文關懷、同理心的角度看待同性戀者。將真人大小相同比例的〈同志自由〉陳列在公園後,雕像不再只是在展示台上供人瞻仰、高不可攀的藝術品;欣賞者可以靠近、觸摸他們,或和他們站、坐在一起。在仔細觀察雕像的肢體語言、表情的同時,藉由與藝術的互動,欣賞者能夠體會個人的選擇自由,和學習容忍、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們的世界仍充斥著對有色人種、少數民族、宗教、政治立場、社會地位、肢體障礙、疾病、年齡、職業、性別與性傾向等的歧視;即使有法律保障,弱勢族群仍無法為大眾所接受。由於認知不足,我們很容易對陌生的事物產生偏見、誤解、恐懼、厭惡,大家急著將其定型、迅速貼上標籤好來辨識;在這排斥和壓抑對方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人權、生命、自由、尊嚴。在一個擁有固定模式、鼓勵順應的主流社會裡,每個人都需要勇氣與支持才能不隨波逐流、努力成為真正的自己、發展一個多元的社會;只有當大家都學會瞭解和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事物時,我們才會有一個真正的平權環境。在公共空間內的〈同志自由〉,不僅將藝術與生活結合、讓城市居民與城市歷史連接在一起,更讓欣賞者得以體驗前人的歷程,並且學習如何對待社會的其他成員。


註:
關於「石城暴動」歷史:
http://www.dailybruin.ucla.edu/DB/issues/97/06.30/news.pride.html

喬治‧席格爾基經會網站:
http://www.segalfoundation.org/

台長: nyny
人氣(1,76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QQ
雕像人物雙眼緊閉喔?這我倒看不出來。曾經在課堂上以這件作品作思辯練習的報告,滿有趣的!
(當時應該也沒有人敢大聲說不啦,哈哈)
記得《美國公共藝術評論》一書中,有專文提及此作,可惜基於「此作富有新穎的美學價值,故應該設立」的理由,講得不多。當然,現在自己也可以掰出一堆純粹美學上的贊賞,不過光是平權的意義,就很充足啦!
不知道台灣何時會有類似佳作呢?期待~
2007-02-23 03:59: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