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6-24 11:59:10| 人氣6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Art in New York】誰要受藝術教育?(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左) 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
(右) Basquiat 的作品Dustheads, 1982

【Art in New York】誰要受藝術教育?(下)
06/21/2002 @ NYC

因為兩個人相似的年齡、外表、生活經歷、自學經過、創作背景、繪畫主題,甚至於畫風都接近 Willem de Kooning ,Ernest Rosenberg 讓我聯想起另一位非洲/中南美裔、活躍於八0年代紐約藝壇的一位畫家: 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 。Basquiat 描繪紐約市內瞬息萬變的人物與城市,表現在快速的筆促、流動的線條、強烈的顏色、和加諸於圖像上的文字上, 他的作品直接傳達了本人激烈的內心世界。可以想見他在創作時是如何擺脫對事物預定的印象、認知方面的知識,而完全由右腦主導:創作是 Basquiat 感官的反應,而不是思考的過程。

Basquiat 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父親是會計師,家計小康 。因為母親對藝術有興趣,所以時常帶著年輕的 Basquiat 到博物館參觀、鼓勵他往藝術方面發展。Basquiat 在八歲時因為車禍住院,他的母親給他一本《蓋瑞的解剖學》(Gray’s Anatomy)閱讀;Basquiat 開始對人體結構產生興趣。由他的作品中對人體的描繪不難看出這本書對他的影響。

Basquiat 和母親的感情很好,但是父母親在他少年時異離。十四歲的 Basquiat 跟著父親搬到波多黎各住了將近兩年,後來又回紐約念中學。在學校裡結識了同學 Al Diaz,兩人開始在紐約街頭的牆壁上作畫。就在中學畢業前一個星期,Basquiat 決定離開學校,因為學校教育對他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從此,Basquiat 離開家裡、進入了自己的世界。兩人住在紐約市內廢棄的空屋裡,靠打零工、賣自己繪製的明信片為生。甚至曾經淪落到流浪街頭、睡在紙箱裡的地步。

Basquiat 在塗鴉的牆壁上簽下:「SAMO」,因此, SAMO 成了一個虛擬的人物、在街頭巷尾間普遍流傳; SAMO代表「老套」 (Same Old Shit) 的意思。當Basquiat 的作品於1980年第一次在藝廊內展出時,他向大家表示他就是「SAMO」,馬上有人開始收藏他的作品、他也迅速成為藝術界新星。有人將 Basquiat 歸類為塗鴉畫家 (graffiti) ,他卻不滿意這個稱號;他想要成為一名如同影響他的作品般的藝術家:如文藝復興時達文西、現代藝術家等等。

Basquiat 的作品很快地吸引了紐約的藝術評論家。首篇介紹他的專文「燦爛的孩子」(The Radiant Child) 發表於1982年的《藝術論壇》(Artforum) 雜誌;1985,Basquiat 的名字年出現在《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上。「Mary Boone 藝廊」在1984年舉辦首次 Basquiat 個人展;他的作品也曾先後出現在:紐約現代美術館、1983年「惠特尼雙年展」 (Whitney Biennial) ,並和 Keith Haring、 Barbara Kruger 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一同在紐約市、歐洲的藝廊內展出。此外,Basquiat 也成為紐約市拍賣會場上競標的熱門人物。曾經有一幅作品以19000美金成交;對一位二十三歲的黑人藝術家來說,這是個相當好的價格。

當他還名不見經傳、在街頭作畫時,Basquiat 曾在一家蘇活區的餐廳內向「普普大師」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推銷自己繪製的明信片。之後,他與沃荷結識,並聯合創作;兩人的合作關係甚至引發白人援助黑人、「主僕」關係的爭議;兩人的友誼一直維持到沃荷在1987年突然去世。成名後,名人的名字開始和 Basquiat 連在一起;其中包括了一位當時尚未大紅大紫的女歌星:瑪丹娜(Madonna)。

成名後的 Basquiat有嚴重的妄想症,認為大家都要佔他便宜;有些他擔心的事的確成為事實。例如:有些友人、藝廊經紀人曾經由他的畫室將他尚未完成的作品搬走。Basquiat 一直有吸毒的習慣;他的朋友雖然瞭解事態嚴重,但都沒有辦法制止他。安迪‧沃荷大概是唯一能夠將他從邊緣拉回來的人;在沃荷去世後,他曾有一天吸食100包海洛英的紀錄。Basquiat 終於在1988年八月十二日因為吸食海洛英、古柯鹼過量而致死。他只有二十七歲。

Basquiat 短暫、傳奇的一生由他的畫家朋友拍成同名的電影:《Basquiat》。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由大衛‧包一 (David Bowie) 飾演的安迪‧沃荷在餐廳與 Basquiat 第一次見面的戲。Basquiat 走近沃荷, 向他推銷自己畫的明信片;沃荷被這位年輕人的作品吸引,當場買了他的明信片。影片也可以看到 Basquiat 內向、安靜、愛夢想、苦思焦慮的性格;但是由他的外表卻看不到他受傷、憤怒的一面。

Basquiat 的作品尚未經過時間的考驗、是否能和藝術史上的大師相提並論也還是個未知數;但目前仍是熱門的八0年代紐約藝術代表人物之一、和拍賣場上的寵兒。他和前一篇文章介紹的畫家Ernest Rosenberg 一樣都沒有受過正規藝術訓練,而由參觀博物館、閱讀畫冊,欣賞到藝術品。這些視覺經驗、直接接觸繪畫材料所引發的靈感,成為藝術家創作語言的一部份;之後加入個人心理因素、外在環境刺激成就了 Basquiat 的藝術表現在:牆壁、紙板、畫布、衣服、和已經完成的作品上。

藝術教育教導創作、欣賞、評論與歷史;更重要的是藉由接觸材料、刺激感官、回憶,引發個人的反應、表現在創作上。對於像 Jean-Michel Basquiat 或 Ernest Rosenberg 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源自於與材料互動產生的刺激、真實反應個人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學校大概只能教授他們一些繪畫技巧而已、似乎不是必要的。所以誰才需要受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綜合了心理學、哲學、美學、創作過程的研究,在教育階段與感官、認知結合,使個人更瞭解自己與周圍環境;因此,一般人大概比想要成為藝術家的人更需要這方面的教育吧!

註:
1. 本文照片出處:
(左) http://www.johnseed.com/basquiat.html
(右) http://www.smcm.edu/academics/aldiv/art/webcourses/arth100/smallworld/Margin/dustheadsB.html

2.《蓋瑞的解剖學》 (Gray’s Anatomy) ;作者:Henry Gray
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ASIN/0762409444/qid=1024610211/sr=2-1/ref=sr_2_1/104-1771306-0661567
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ASIN/081210644X/qid=1024610211/sr=2-2/ref=sr_2_2/104-1771306-0661567

3. 電影《Basquiat》於1996年在美國上映。這是 Basquiat 生前的畫家朋友 Julian Schnabel 撰寫、編導的第一部電影。

4. 關於 Jean-Michel Basquiat 生平的網址:
http://www.smartwentcrazy.com/basquiat/
http://www.emory.edu/ENGLISH/Bahri/Basquiat.html

台長: nyny
人氣(6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