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7-12 04:06:22| 人氣1,56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行為、心態與認知習慣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認知行為,來自大腦的覺察及學習,並藉由我們腦內的神經觸角,進行
訊息處理。最後將處理完成的資訊做短期及長期記憶的分配。

習慣自然來自認知行為,我們所謂的習慣或不習慣某件事、某個人,通
常就跟我們自小接觸這個世界所累積的經驗有關。而經驗所累積的一切
,就變成一種習慣,所以你習慣或不習慣某件事或某個人,是因為你大
腦裡的長期記憶會以過去累積的經驗,提供給你做判斷。

至於習慣成自然這件事,當然也是上述機制所產生的,也因此,所有關
於學習接觸這個世界的任何事,一旦習慣了,自然我們就不會再去介意
其中有哪些細節被我們所忽略。 

而創意,就是在這個被忽略的細節中,讓更細心的人、不受習慣與長期
記憶機制指揮的人給發現,進而提供給世人不一樣的洞見與創新。

如何擺脫習慣成自然的窠臼?

第一,學習看得更廣
(多從不同角度去看不同領域及不同事物)

第二,學習看得更近
(學做一個更細心的人,也就是學習如何同理心)

第三,向年輕人學習
(不恥下問並保持赤子之心,虛心學習)

倫敦大學健康心理學家Phillippa Lally的研究表明,要養成習慣需要六十
六天的時間。在行為心理學上則有二十一天效應說─即只要二十一天
,習慣可以養成。

但到底養成一個習慣應該需要多久時間呢?是六十六天還是二十一天?
這跟大腦內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所需要的時間是否也相對呢?我不
清楚習慣與記憶之間的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記憶與習慣都跟練習以
及心態有關。

行為心理學跟發展心理學,在設計上其實並沒有被大量關注,畢竟,光
一個認知心理學就夠那些教授們忙了。我要說的是,人類行為與人格發
展,其實也是會影響我們對產品使用上的熟悉感、習慣性以及態度。

認知是接觸產品的第一步,但使用上的行為、以及使用者本身人格成長
過程中所受到的刺激與教化等等影響,亦會對產品使用上有間接性的影
響,於是又回到記憶跟習慣的問題上,當然這次要加上─[教化]。 

但是教化其實也有分先天及後天,先天的教化來自於自身在接觸這個世
界時的自我學習能力,後天的教化,你們就知道了嘛,父母與老師以及
其他長輩。

舉例來說,當你第一次學習開車時,你會認知到車子長什麼樣、它會以
什麼方式來移動、是個大型可將人移動的載具。再來就是你該如何操作
這台車的所有行為,包括怎麼握住方向盤、學會看三面鏡子,以及如何
路邊停車、倒車入庫以及停車時應該怎麼踩剎車及熄火並拉上手剎車等
等。

最後是你應該用什麼樣子的心態去面對學習開車、操作車子這件事,是
抱持著緊張、膽怯,還是輕鬆以對?這就仰賴於你過去成長歷程中,跟
車子或交通工具有關的記憶、經驗,甚至是被教化後所累積的種種關於
交通工具的知識。

基本上,行為心理學跟發展心理學,會幫助你更了解複雜的人類思考行
為模式,這已不是什麼量化科學或質性觀察的問題,而是人性向來複雜
,你懊惱於對人性的不了解,屢屢在江湖走跳中受傷或吃虧而不自知,
不如就好好研究一下。

什麼?你專業不是這個?聽我說,所有的領域都該學心理學,你不用學
會輔導別人,但至少你會更了解人性、掌握人性,對你的學習或工作一
定有幫助,最重要的,你還能得到一個無價的知識:同理心。 

 



 

原文為兩短篇,重新整理為一篇
分別寫於2016/04/302016/05/10

2016/07/12

台長: 唐寥音
人氣(1,568) | 回應(2)| 推薦 (1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散文 |
此分類下一篇: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此分類上一篇:問與答

Mayaw
很想留言,
但真的不知從何留起,
只好無言。
2016-07-12 04:35:58
版主回應
習慣跟認知息息相關只不過,我把部分的內文導向產品的應用
我有個專談設計的部落格,所以我兩邊都放
2016-07-12 05:23:48
亦醉人
Mayaw的無言
有笑點⋯⋯
2016-07-19 19:07:39
版主回應
因為我這篇散文 沒有談情愛,所以Mayaw大師無言
2016-07-20 01:00: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