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9-21 12:36:49| 人氣455| 回應2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二文學文化知識(四):屈原與楚辭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請把你找到的補充資料寫下

*不可與同學重覆 

台長: 梁老師
人氣(455) | 回應(21)|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古典文化文學 |
此分類下一篇:中一文學文化知識(四):孔子
此分類上一篇:中二文學文化知識(二):三書六禮

羅津津 2C(20)
《離騷》訴說屈原的政治理想,批評群小的誹謗打擊與楚王的妄信讒言,理想雖遭破壞,但自己決不妥協。《離騷》設想上天下地,上叩帝閽,但天門不開,屈原陳志無路,於是有去國遠逝之想,又望見自己的故鄉,最後決定以身殉國。

《離騷》是屈原在流放中的代表作品也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詩篇。全篇三百七十三行,共二千四百九十個字,屈原將他的思想、感情、想像、人格融合為一,通過綺麗絢爛的文采和高度的藝術手法,傾吐自己的歷史、遠大的政治理想,表達對於昏庸王室和腐敗貴族的憤恨,也表達了不與權貴妥協的意志,流露愛國家愛人民的深厚感情。《離騷》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尤其是後半篇表現得更加濃烈。它採用了「比興」手法,以生動的比喻,營造出一種幽遠的意境。詩人還大量利用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日月風雲、山川流沙等,構成一幅異常雄奇壯麗的圖畫。《離騷》文采絢爛,結構宏偉,形式多變,把敘事、抒懷和幻想交織在一起,對後世文學的藝術技巧啟發甚多。
2015-09-26 17:20:35
羅皓琳2B(16)
屈原作品充滿濃厚的浪漫主義與地方色彩,「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吸收神話傳說素材,感情激越,熱烈奔放,多寫個人情志與想像,想像豐富,善用比興與誇張手法。 語言運用上,屈原作品突破詩經格式,運用「兮」、「些」、「只」等虛助詞,加強節奏感和音樂感,並常見雙聲疊韻、對仗與疊字。

《九章》是屈原的作品,內有《懷沙》,《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思美人》,《惜往日》,《橘頌》和《悲回風》九篇。
2015-09-26 17:53:23
郭建寧 2B 13
「離騷」何解?
關於「離騷」一詞的含義眾說紛紜,通行的說法大致有兩種:
一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解釋:「離騷者,猶離憂也。」離,是遭受的意思。離騷就是遭受憂愁。

二是東漢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序》中的說法:「離,別也。騷,愁也。」將「離騷」解釋為別愁。
2015-09-26 18:26:16
麥沛盈 2A (21)
除此之外,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如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徵詩人的品德修養。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實中的忠奸、美醜、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2015-09-28 10:51:56
梁灝怡 2C (16)
屈原在政治上雖然失敗,但在文學上,他卻是我國浪谩詩欹的奠基人。 他不但發展了詩經中的比興手法,其作品亦反映了現富社會中的種種矛盾,尤以揭露楚國的黑暗政治最為深刻。
他的作品可分為兩段時期:他被放逐前和後。放逐前的作品有《九歌》,放逐後的作品有《思美人》,《天問》等。楚辭本義是楚地的歌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詩歌的體裁和詩歌集誦的名稱
2015-09-29 21:06:04
胡璟瑤 2B(29)
國殤所屬的《楚辭‧九歌》是一套祭祀神鬼的舞曲。它的原始材料,大部份是楚國民間的祭神歌曲,是南方各地流行的巫歌,再編成歌、樂、舞合一的祭祀鬼神的舞曲,極富浪漫色彩,是中國歌舞的雛形。內容包括《東皇太一》(尊貴的天神)、《雲中君》(雲神,一說為雷神)、《湘君》和《湘夫人》(愛神)、《大司命》和《少司命》(命神)、《東君》(日神)、《河伯》(河神)、《山鬼》、《國殤》、《禮魂》(歌劇的尾聲)。
2015-10-06 15:10:03
葉子柔 2B 12
屈原除了是一位愛國詩人之外,還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傳說他投江自盡之後,百姓為他而投下粽子給魚吃,防止魚兒侵食屈原的屍體,這傳說就形成了端午節。
楚辭風格浪漫,感情奔放,大多是關於神話、個人情志及想像。其表達方式受南方影響而變得熱情,因此充滿宗教色彩。還有透過表達作者的思想與感情,突顯了運用修辭手法的技巧很精彩。
2015-10-11 22:51:30
李蓁喬 2B 21
楚辭風格華美浪漫 感情激越奔放 內容多為神話 個人情志與想像 具有民歌的風格 內容亦充滿宗教色彩 它們大多運用楚國音調 採用楚國方言 描寫楚國的特殊名物
2015-10-12 14:56:50
黃穎霖 2A(32)
《天問》是戰國楚人屈原作。從上古神話、歷史人物、自然現像等諸方面向“天”發出質問,共提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 《天問》全篇三百七十餘句,一千五百多字,以四言句為主,兩句或四句為一組,詰問方式多姿多樣;其中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話傳說、歷史興衰、人物故事等,體現了詩人淵博的知識,深刻的歷史反思,突顯出人們的大膽質疑,探索真理的強烈渴望和對自然歷史的博大知識和探索精神。《天問》從來就被認為是首難讀的詩,整首詩都是由神話、傳說、歷史交織構成,但卻全由簡短的詰問來表達。由於年代的久遠,早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其中許多句子的含意與所包含的故事就已經不為人所曉了。再加上這首詩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簡和傳抄錯誤,更加劇了理解的困難。不過,整個《天問》的內容,大約可分為七個大部分:問天文、問地理、問四方奇怪之事、問夏史、問殷商史、問西周史、問春秋與楚國史。
2015-10-12 19:43:18
姜嘉晴2C(13)
屈原的作品,從內容和發展上看,可分兩期。第一期是他被放逐以前的作品,有《橘頌》和《九歌》。第二期是放逐以後的作品,有《抽思》、《思美人》、《招魂》、《離騷》、《天問》、《哀郢》、《涉江》和《懷沙》等。屈原在政治上雖然失敗,但在文學上,他卻是我國浪漫詩歌的奠基人。他以豐富的想像力,將大量神話傳說,陶鑄成為各種神奇優美的形象,和黑暗的現實相對照。他發展了《詩經》中的比興手法,賦予草木鳥獸、風雲雷電、日月星辰等以生命,透過它們的活動,來表達他的情感和思想。。
2015-10-17 15:25:43
蘇靜柔2B 26
楚辭為漢賦、駢文之先河。《楚辭》作品或者效仿楚辭的體例有時也被成為「楚辭體」或「騷體」。「騷」,因其中的作品《離騷》而得名,故「後人或謂之騷」,與因十五《國風》而稱為「風」的《詩經》相對,分別為中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鼻祖,是南方文學的代表。後人也常以「風騷」代指詩歌,或以「騷人」稱呼詩人。後世給子女取名也有「男楚辭,女詩經」的習慣。
2015-10-17 21:51:15
吳家希 2B 23
屈原生平:
朝廷命官
屈原曾擔任三閭大夫,掌管宗族事務,負責貴族子弟的教育。後因才能優異,得到了楚懷王的信任與重用,不久就被提升為「左徒」
奸臣的誣害
楚懷王在位之初,頗有勵志圖強的雄心壯志,於是重用屈原。但是屈原的冒起,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和懷王幼子子蘭**等舊貴族的嫉恨和陷害。據《史記》記載,屈原草擬新的法令條文,靳尚想奪去看,屈原不給,靳尚便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恃功自誇,目無君長。**昏庸的懷王輕信了讒言,於是逐漸疏遠屈原。

屈原頑強的堅韌人格和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激起後世仁人志士的共鳴。
後世/漢唐名士的頌揚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懷著無比崇敬,在《史記》中為屈原立傳,說他「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詩仙李白傾慕屈原的文章志行,為之吟誦「屈平詞賦懸日月」的詩句,並創作了大量與屈騷精神契合的浪漫主義詩篇。
2015-10-19 23:47:39
梁珏恩 2B(18)
約生於楚宣王三十年(公元前304年),卒於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他天才橫溢,學識廣博。二十多歲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諫官),很得懷王信任,因此引起同僚的妒忌,他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主張修明法度,選任賢能,聯齊制秦,實現富國強兵。但是,上官大夫靳尚及令伊(丞相)子蘭等,不斷在懷王前中傷他,詆毀他,使懷王對他疏遠起來。後來,他再被起用,奉命到齊國辦過外交,又被任命為三閭大夫(掌楚國昭、屈、景三姓貴族),但由於靳尚等一再進讒,結果他還是被放逐到漢北。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又因與奸佞不相容,進一步遭到迫害,由漢北被遷逐到江南去。他看到楚國朝政一天比一天壞,危機一天比一天深,忠憤憂鬱,無可作為,只好把一腔熱情,寄託於詩歌創作,發憤作《離騷》傾訴眷念袓國和人民之情,最後,他見國家陷入絕境,感到痛不欲生,便抱著大石,自沉汨羅江而死。那時,他的年紀大約六十一歲。
2015-10-20 07:46:09
梁在恩2B17
楚辭風格:華美浪漫,感情激越奔放,內容多寫神話,個人情志與想像;具有民歌的風格,連用楚音,採用楚國方言,描寫楚國的特殊名物.楚地盛行巫術迷信,楚辭吸收大量神話故事.
2015-10-20 07:55:36
梁倩兒 2b(19)
楚辭對後世的影響 : 楚辭是戰國時代南方新興的詩體,它的出現,使南方文學能與北方的《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分庭抗禮。屈原首先以奔放的熱情和神怪的幻想,注入詩歌之中,開創了浪漫詩風。這和《詩經》的現實詩風,是很不相同的。宋玉、景差之徒,繼起仿傚屈辭,一時蔚成風氣。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唯美的色彩,浪漫的情調。隨著時代的發展,《楚辭》優美的辭藻,加上荀子賦篇的形體以及縱橫家鋪張的手法,逐漸形成了漢賦﹔它那長短錯綜的句子,對五、七言詩的產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楚辭》中的《九歌》,配合祭祀時的樂舞而唱出來,是後世戲曲的萌芽。此外,《離騷》所表現的愛國愛民的思想、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也塑造了屈原的偉大形象,使他成為後世熱愛景仰的典型人物。
2015-10-20 10:52:23
雷可晴 2A (20)
屈原(前352年-前281年),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死後諡號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先後任三閭大夫、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驕傲,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憤而辭官自疏,離開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前278年,秦國太尉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週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2015-10-20 19:03:50
雷可晴 2A (20)
對不起,前一個留言並不包括楚辭的補充資料,故在此再為略作補充。:)
楚辭,既是楚文化土壤上開出的奇葩,又代表了楚文化的輝煌成就。宋人黃伯思說:“屈原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楚辭》作為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楚辭》對後世的意義不僅在於它的文學上的成就,更在於它的思想影響。尤其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全詩共373句,2,490字。屈原在這篇絢麗多姿、波澗起伏、構思瑰奇、氣魄宏偉的長詩中,詩人運用浪漫的手法,馳騁其無比豐富的創作力,上天入地,把現實世界、神話世界和理想世界融合起來,描繪出一個色彩斑斕、迷離惝恍的世界;塑造出一個志行高潔、頑強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揭露了楚王的昏聵多變、善惡不分、忠奸不辨;抨擊了舊貴族的嫉賢妒能、讒佞貪婪;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的幽憤,表現了詩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貞品格。《離騷》兩千多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尤其是每當國難當頭,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或政治黑暗,乃至個人蒙冤之時,人們便會想起屈原及其作品,並從中吸取力量。屈原也作為愛國者的榜樣,其精神已滲透到我們的民族心理之中而成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10-20 19:11:23
陳子昕 2C(02)
楚辭是一種文體,戰國時代由楚國詩人吸收南方民歌精華,融合上古神話、傳說,創造出的一種新體詩。「楚辭」的名稱,最早見於西漢前期。

楚辭打破了《詩經》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對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開啟了中國史詩上的第二個春天。楚辭採取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據需要而任意擴充。形式上的活潑多樣使楚辭更適宜於抒寫複雜的社會生活和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

楚國踞南,蠻夷之國;文化來源,與周同受殷商影響。楚莊王時,楚國勢力急張,以北進取;南北文化,水乳交融,中原高度的思想文化大大地為楚國吸收。到了戰國時代,南北文化之滙更顯,《詩經》移植於南方足可證。當時楚國君臣上下,說起話來,詩經朗朗;此等移植,開始之時,多用於外交辭令,後來滲入楚文學,感染文人的思想。關於楚辭的特徵,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見《宋文鑒》卷九十二。)

楚辭的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其他如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多未能流傳下來。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創作出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作品。西漢末年,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成《楚辭》一書,共十六卷,今已失佚。後來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並為全書作注,成書《楚辭章句》。今存王逸《楚辭章句》中,還保存了西漢人賈誼、淮南小山、東方朔、莊忌、王褒、劉向等人的作品。晉代郭璞有《楚辭注》三卷。《四庫全書總目》則說:「初,劉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宋玉《九辯》、《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賈誼《惜誓》,淮南小山《招隱士》,東方朔《七諫》,嚴忌《哀時命》,王褒《九懷》及劉向所作《九嘆》,共為《楚辭》16卷,是為總集之祖。逸又益以己作《九思》與班固二『敘』,為17卷,而各為之註。」
2015-10-20 20:32:52
吳雅榆2B(30)
楚辭之藝術成就
格律的突破
楚辭不侷限在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中,發展出六、七言的參差句式,使詩人能更自由地展現情意。
楚辭為詩歌與散文的融合體,兼具散文的靈活與詩歌的韻律美。
大量運用「兮」字,且用法變化多端,再加上方言的配合以及南方歌謠獨具的天籟之聲,使楚辭在文字、形式上別開生面,自成一格。
風格的轉變
詩經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具有社會的普遍性,其風格和手法都是樸質而寫實的。
楚辭則著重於個人情感的抒發與幻想,風格和手法都是浪漫而且鋪張的,充滿了強烈的個人情感、超現實的神秘感,與詩經迥然不同。
神話的活用
楚地位於南方,為山明水秀之所在。生活於楚地之人民,既然在物質層面上不虞匱乏,精神層面上也就容易有偏好幻想的傾向,於是產生了豐富的巫祝、神話傳說,為楚辭所運用。
楚辭運用神話,不只是單純地敘述神話,而是作者自己參與其中,作者與神話人物同時融合出現,使讀者不覺得有人神的隔閡,或是時間上的差距。這是詩經獨創的高妙手法。
比、興的運用
賦、比、興雖然由詩經創出,但在比、興的運用上不如楚辭那般靈活,楚辭特別大量運用比、興,用以作比、興的事物多樣而豐富,使之成為文學創作的主力,是其獨到之處。如屈原常以各種香草比自身高潔,用美人比國君;由於此種手法的純熟運用,使我們對楚辭中一再表達的忠君思想不覺得枯燥單調,這是楚辭藝術技巧的成功。
2015-10-20 20:40:40
2A30湯念恩
楚辭篇幅較長,句子長短不一,五、六、七言句較多。和《詩經》比起來,章句較少重複,多直陳。許多楚地的方言:如虛字句首「羌」、「蹇」,句中或句末用「兮」;楚地的香草不計其數,都是楚地特有的。並常以「亂」收結。

屈原與《楚辭》
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是《楚辭》的主要作者。他的作品大都是《楚辭》中最出色和最具代表性的詩篇,所以也有人稱《楚辭》為《屈辭》。
2015-10-20 22:11:10
馮言知 2b 08
楚國的風俗

楚俗尊鳳尚赤、崇火拜日、喜巫近鬼。

楚人認為自己是日神遠裔,火神嫡嗣,日火皆為赤色,故而尚赤。楚地廣闊,楚人的族源非常復雜,但楚王族是祝融(中國神話中的火神)後裔於史有載,尚赤之俗源遠流長。《墨子》中有記載「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絳衣」就是大紅色的衣服。王族的信仰和喜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王族尚赤,久而久之,楚地百姓也都以赤為貴了。從現今出土的楚文物也可以佐證楚人尚赤。
2015-10-20 23:59: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