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18 20:33:51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1-1)「朱子晚年定論」非晚年

【本節標題:一:引言】 【陽明與象山】 .重刻象山文集、為之作序。 .51歲寫〈答徐成之〉第二書,替象山被指為禪學辯誣。 .陽明在「精神上」與象山相接。 .因象山思想缺少分解的展示,故陽明以為...

2016-02-17 15:00:56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8)段玉裁現象

【本節標題:八:結語 】 【按:主題一】 .600年宋明理學在清代沒有忽然消失,而是逐漸溶化在經史考證中。 .宋明時代,程、朱、陸、王的「尊德性」,到清代,程朱、陸王學者,都以「道問學」為外貌了。 ...

2016-02-16 21:07:39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7-2)戴東原

【本節標題:七:戴東原與章實齋】 【主題三:戴東原】 .前文提到戴東原的複習: 1清中葉,乾嘉時期經學,皖派代表人物。 2「德性」、「聞見」這兩者之中,較重視「聞見」。 3胡渭《易圖明辨》的立場是【...

2016-02-16 18:47:08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7-1)章實齋

【本節標題:七:戴東原與章實齋】 【主題一:清代學術】 1清代儒學基調已變,「道問學」成為主要價值。 2前一節提到,清代閻百詩考證的「哲學動機」或「思想動機」,是想要「反陸、王」。 3大部...

2016-02-16 15:38:12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6-4)《尚書》

【本節標題:六:經學考證及其思想背景】 .【按:主題四:《尚書》】 .《尚書》是經學史上的大公案。 .【按】:以下先說明《今文尚書》、《古文尚書》、《偽古文尚書》。 .【按】:《今文尚書》: ...

2016-02-16 00:07:55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6-3)易圖

【本節標題:六:經學考證及其思想背景】 .【按:主題三:易圖】 .清初考證易圖學者,最早是,浙東學派的黃梨洲、黃宗炎兄弟、毛西河(毛奇齡)。 .易圖問題,是經學史上的大公案。 .清初考證易圖的...

2016-02-15 22:49:13

宋、明、清的浙東學派_1050216修

.【按:浙東學派的定義】 .浙東學派,以浙江區域命名。 .浙東學派起源於南宋。 .南宋呂祖謙,為了調和朱、陸而起。呂祖謙認為,人的生活、活動才是重要的,而自古至今,無不是人的生活之記載,因此,浙...

2016-02-15 20:36:01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6-2)〈大學〉

【本節標題:六:經學考證及其思想背景】 .【按:主題二:〈大學〉】 .按:〈大學〉是宋明清學術的大公案。 .余氏說:陸、王一派從來不滿意朱子的格物補傳,從王陽明到劉宗周尤其為了「大學」的問題傷透...

2016-02-15 19:22:04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6-1)「經學即理學」

【本節標題:六:經學考證及其思想背景】 .【按:主題一:「經學即理學」】 1顧炎武是清代漢學的開山宗師。 2顧炎武的口號是「經學即理學」。 3余氏說:「經學即理學」却建立在一個過份樂觀的假定之上:...

2016-02-15 15:53:42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5)

【本節標題:五:清初儒學的新動向——「道問學」的興起】 .【按:主題一:宋明到清代,「道問學」的討論】 .【南宋】陸象山: 1最富獨立的精神。(按:宋明理學中最不依賴「道問學」) 2他說過...

2016-02-15 00:24:13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4)

.【本節標題:四:經世致用與顏李學派】 .按:這一節的主題有二: .一是,宋代到明代「體」、「用」、「文」都發生了變化。[1]清代尤其重視「用」,這一節,集中在「用」的討論。 .二是,宋...

2016-02-14 18:05:14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3-2)

【本節標題:三:從「德性之知」到「聞見之知」】 .【按:主題一:德性之知的高峰】 .明代理學最盛的是王學。 .王學是儒家「尊德性」的最高階段。但是,王學不可避免要面對「道問學」的問題。 .陽明...

2016-02-14 01:22:33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3-1)

【本節標題:三:從「德性之知」到「聞見之知」】 .【按:以下是本節提到的名詞解釋,以及內容重點提示。】(按照文章順序) .【人物】王陽明:儒家「尊德性」的最高階段。 .【名詞】欛柄:柄,器物的把...

2016-02-13 23:04:45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2)

【二:宋代儒學及其內在問題】 .【按】:余氏所指的「內在的理路」,不是「非A即B」的意思。「非A即B」是一種外緣的講法。 .【按】:「內在的理路」的定義,舉例來說,甲乙丙三人皆是B情況,和A沒有直接相關...

2016-02-13 19:53:42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 筆記(1)

【緣起】 .這篇文章是〈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的下篇。 .〈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論及宋明,未涉及清代。 .〈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論及清代,補充宋明。 .清代專論,則見專著《論戴...

第一頁      ‹上一頁       1 .  2 .  3 .  4 .  5 .  6 .  7 .      下一頁›      最末頁
第 4 / 7 頁 , 共 94 筆           
TOP